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学特点、炎症因子及相关因素探讨

来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gege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 方法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668例,分为感染组(n=61)和未感染组(n=607),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取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感染组PCT、CRP、WBC、NEU分别为(5.53±0.76) μg/L、(33.74±3.97) mg/L、(13.26±1.42)×109/L和(86.78±8.39)%,未感染组分别为(0.42±0.08) μg/L、(23.19±2.45)mg/I、(10.53±1.21)×109/L和(71.26±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8株,以需氧和需氧-厌氧菌为主.需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10.26%)和肺炎链球菌(8.97%),需氧-厌氧菌以草绿色链球菌(16.67%)和普氏菌(11.53%)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及氨曲南耐药率为57.14%~100.00%,对利福平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2.50%~28.75%.草绿色链球菌、普氏菌与梭杆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33.33%~100.00%,对甲硝唑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38%.感染的发生与年龄≥65岁、白细胞≥1 5×109mg/L、糖尿病、入院体温高于38 ℃、医源性操作不当、住院天数及自我治疗有关(P<0.05).其中年龄≥65岁、白细胞≥15×109mg/L、自我治疗和医源性操作不当均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多样,耐药情况严重,且需关注年龄≥65岁、白细胞≥1 5×109mg/L、自我治疗和医源性操作不当的患者,减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解脲支原体(UU)对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为临床筛选新的耐药基因,寻找作用于UU新靶点的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临床耐喹诺酮UU标本,提取DNA,
目的 了解贵州白纹伊蚊种群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以及WO噬菌体的感染情况. 方法 于2017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都匀市、铜仁市、凯里市、遵义市、兴义市、贵安新区、毕节市
目的 调查了解西藏日喀则市棘球蚴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 调查西藏日喀则市各流行县2017-2019年传染源犬的数量变化、登记管理和驱虫情况以及感染率变
目的 检测胎膜早破(PROM)孕妇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特征及其耐药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PROM孕妇256例,正常分娩孕妇50例(为健康对照),检测衣原体和
本文以视差法为基本研究方法,采用射线数字成像方式,通过在构件上有效设置标志点,并且由两次成像对缺陷进行定位,给出了构件移动、射线源不动的缺陷深度定位方法。但由于射线源焦
会议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患者,每组拟选
本文主要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子-管板角焊缝射线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对一些主要透照参数的设定及其可行性作了分析,并对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目的 筛选棘球蚴病(包虫病)潜在诊断标志物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序列,并初步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 从西藏自治区采集确诊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提取cfD
采用射线和超声检测技术,对铅合金圆环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射线检测可检出3mm厚铅合金内部φ0.3mm左右的自然缺陷,检测效果优于超声方法,但尚需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PACS 技术的介绍,指出了PACS 技术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企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存储与管理所带来的变革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