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须眉:《史记》中的成功女性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纪传体本身“以人物为中心”的特点,《史记》中刻画的人物自有成百上千之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虽然自古有名姓的历史人物绝大多数是男性,但是司马迁并没有忽略女性在推动历史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他笔下的绝大多数女子都值得被仔细研究。本文正是将视角聚焦于《史记》中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女性,选取其中笔者认为可谓成功典范的女性代表进行探析,并有意对司马迁刻画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时使用的手法也做探究,进一步窥探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一、以吕太后为代表的政治得意的成功女性
  吕太后吕雉是汉高祖刘邦还未得意时的正牌妻子,为人刚毅,一路辅佐汉高祖推翻秦朝统治,建立了汉王朝政权。她本该是汉高祖“背后的女人”,却生生成为了历史上响当当的风云人物,更在后世享有“千古一后”的美称。在《史记》十二本纪中,甚至是全书的一百三十篇纪传中,只有《吕太后本纪》能以女性的名义占得一席之地。可见吕后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如果只从怨囚戚夫人、毒杀赵王等恶毒行径,或是利用其他用来巩固自己地位的阴谋手段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吕太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心狠手辣的恶毒女人。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会因为儿子的离世而痛苦不已,这是一份天然的母性光辉;在政事上,她并没有只手遮天、祸乱朝政,而是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时刻使自己保持独立的思考,这是一份对汉室江山的衷心与坚守。无名而有实权,欲要壮大吕姓本家,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固然是不对的,然其贯彻汉初“无为而治”的策略,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亦值得肯定。正如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篇末所言:“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评价吕后其人,都不能否认的是其对于汉初政治的巨大贡献。
  司马迁对于吕太后的刻画并不单纯只局限于政治功绩方面,而是面面俱到,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通过多个事件使吕后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故而读者们才能看到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当得起政治得意的成功女性典范的吕太后。
  二、以陈婴母为代表的清醒自知的成功女性
  陈婴母的形象出现在《项羽本纪》中。该篇虽以项羽为主人公,但对于陈婴等人的刻画也同样生动,尤其是陈婴母对陈婴说的一席话,可谓有千钧之力,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全国上下反秦的形势。
  当时陈胜已起大泽,项籍与项羽也已在江东成了气候。陈婴本欲推辞东阳令史之位,却迫于民众压力才不得不成为两万群众的首领,可谓“有力无心”。正在陈婴举棋不定之时,其母适时点拨:“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与其将陈婴母说成是胆小怕事,倒不如说是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极为传统的农家妇女,即便是足不出户,她也能夠摸清天下形势,对自己家门有极为清楚的定位,故而才有劝自己儿子宁可退居二线,也不要首当其冲之言。
  事实证明,陈婴听取其母的意见是最为正确的选择。楚汉之争,刘邦有多风光,项羽的下场就有多惨烈。而陈婴虽在战争初期为项羽所用,后期又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投靠刘邦。而据《汉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记载:“堂邑(陈婴)。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一年。(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安侯陈婴元年。”刘邦胜出以后,陈婴自有加封厚赏,而陈婴母自然也享有荣华富贵。值得一提的是,陈婴子孙三代封侯,不仅有娶汉室公主的孙子陈午,还有嫁给皇帝做皇后的曾孙女陈阿娇,倒也步入了外戚的行列。而这一切荣光,追根溯源,皆是陈婴母的功劳。
  司马迁对于陈婴母本身的刻画极少,仅限于对陈婴的那一番肺腑之言。然而,微言总有大义。陈婴家族举足轻重的地位与陈婴母的寥寥数语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奇妙的呼应,因而也更加凸显了陈婴母清醒自知的智慧形象,使这位女性的成功更具有震撼力。
  三、以聂政姊为代表的贞洁忠烈的成功女性
  聂政刺杀韩王失败,自杀毁容,韩王重金求知晓刺杀之人,久而不得。聂政的姐姐偶然听说了这件事,却不顾被牵连受害的生命危险,也要与自己的弟弟相认。但她终归只是一介女流,又是无权无势的平民,欲要为弟弟正名却也无可奈何,便只能伏在弟弟面目全非的尸体旁痛哭,一边嘶喊着“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韩国街上的人有的疑惑:“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有的惊奇:“何敢来识之也?”
  她哪里不知道此举可谓春冰虎尾,可她又深知自己的弟弟是铁骨铮铮的好汉,有情有义的孝子,自然要为他辩解,不能让弟弟死得这样不清不白。“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踪,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的一番豪迈之言“大惊韩市人”,此刻的他们或许都深深地惊叹于这位女子大无畏的精神。聂政的姐姐虽然最终悲伤过度,哭死在弟弟身边,却也因此声名大振,算是“死得其所”。
  这是笔者认为的《史记》中最为悲壮,也最令人动容的女性人物。虽然笔者今天仍将其称为“聂政姊”,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只在《刺客列传》中占了极其微小的篇幅,却是少有的能在历史长河里留下自己姓名的平民女性。她先是因为自己的弟弟而出名,最后又凭借着自己的贞洁与忠烈,声名远播,以至于司马迁不能不记下她的名字:聂荣,可见这件事在当时的传播范围之广与影响力之大。
  在对聂荣贞洁忠烈形象的刻画中,司马迁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立起”“哭哀极”和“大呼天者三”等,将她的情态、言语和动作等都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而且,司马迁在表现人物时,充分注意到了聂荣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和社会经历等多方面的因素,故而其与市人的对话更加真实可信,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四、以张耳妻为代表的思想先进的成功女性
  对于张耳妻的刻画在《张耳陈馀列传》中所占篇幅极为短小。既无言语描写,也无神情描绘,仅“女(外黄富人女,即张耳妻)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一句。联系前文所提背景“嫁庸奴,亡其夫”,可知张耳妻在嫁给张耳之前已有一段婚姻,但因为对方资质平庸,故而请求断绝夫妻关系,而与张耳结合。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此事可谓再平常不过,但需要明确的是,张耳妻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夫为妻纲”的中国古代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看张耳妻“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的行为,没有人不道一声佩服。司马迁仅用这一句,不仅交代了张耳的身份,对张耳妻形象的刻画,可谓画龙点睛。
  笔者不敢妄加猜测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男女平等的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太史公对那些虽有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耻于“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希望能借助《史记》名扬后世。这种思想在《伯夷列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一个人知名度的高低,固然由其自身本领大小所决定,但也和是否有人宣扬有很大关系。因而司马迁也想要为那些有“传世之举”却“默默无名”的人“鸣不平”。其中,女性就是需要其重点刻画的对象。而这也体现了司马迁除以“史家”身份客观记叙历史以外,作为“文学家”所具有的人文情怀。
  这种人文情怀或许来自他因李陵之祸惨遭宫刑的不幸经历的共情,又或许是从小受父亲司马谈太史令的家庭背景的文化熏陶,又或许只是一种天然的不只是对女性的关怀,更是对所有有志之士、有情之人的关怀与尊重。但无论如何,除了上文所述的各类成功女性值得我們尊重以外,记录下这些女性的作者司马迁也同样,甚至更加值得我们钦佩。
  五、结语
  首先要感谢的是司马迁并不吝啬对较为弱势的女性的刻画。虽然《史记》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但是她们身上也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形象的某些共性。本文对四种不同类型的成功女性的探析,既是对这些女性美好品质或卓越能力的赞扬,同样也是对女性在推动历史发展上发挥作用的肯定。男女从来都是平等的。即便是《史记》,抑或成千上万的史书典籍,都把浓墨与重彩给了男性人物,那些成功女性的名字也不该被历史埋没。然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隐约能看见过往成功女性的面貌之后,我们怀着超越古人的更为开放包容的胸襟,更应该要能够看到现代社会的女性也可以“不让须眉”,每一个个体都是可以闪闪发光的星星。
其他文献
目的 对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聚乙烯内杯的磨损及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我院1991至1995年共进行58例(65髋)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中35例(40髋)获得10年以上随访.对这35例(40髋)患者获得随访的病例,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方法测量髋臼聚乙烯内杯的二维线性磨损.结果 35例40髋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磨损范围2~8 mm,平均磨损为(0.32±0.31)
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之间尽管因国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由于其均属于欧美文学,且美国文化大多借鉴了英国文化,受其影响较为深刻,这就使得英美文学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共通性。以戏剧性独白为例,英美文学均具有较多的独白内容,与传统平铺直叙相比,戏剧性独白可更好地表达文学人物内心情感,张力较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积极作用及
期刊
嗅沟脑膜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0%~7.9%,多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平均为23%[1].复发部位多为原肿瘤生长部位或其附近的颅底硬膜、骨质和副鼻窦等.复发的肿瘤全切除困难.我们对此种肿瘤采用根治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期刊
《红楼梦》是展现清代女性社会主题思想的作品,《红楼梦》在清代受到广泛欢迎,并且很多清代女性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让现代读者在对《红楼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感知清代女性的视角。鉴于此,在研究中可以从清代女性的评论视角对《红楼梦》中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伦理进行解读,对《红楼梦》形成全新的认识。  一、清代女性对于《红楼梦》的接受  清代女性对《红楼梦》的接受是文学评论的前提,清代女性在主观上接受《
期刊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期间,对3例无功能肾患者施行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6岁、34岁和65岁.其中2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狭窄伴重度肾积水(左右各1例),1例为输尿管上段狭窄伴重度肾积水(左侧).3例患者患肾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均不显影,且GFR<0.90 ml/s.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沿脐缘切
一、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形象  《霍小玉传》中的女主人公霍小玉曾经和李益相爱时便意料到她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的下场,因此“极欢之际,不觉悲至”。憧憬与恋人共度八年的美好时光,之后任其“秒选高门,以谐秦晋”,她却情愿削发为尼。然而,当时的社会现状却不能成全她的美梦,让其连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心愿都成为了奢望和幻想。背信弃义的李益回到故乡便答应了父母
期刊
扩充血容量(简称扩容)是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准备的最核心环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扩容方案是使用α-或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术前加用或不加崩术前补液.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2年5月至2008年11月,北京肿瘤医院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及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2000年3月至2007年1月期间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术前扩容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期刊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2004年WHO泌尿和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新确定的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肿瘤,以往常被诊断高度恶性肉瘤样癌或集合管癌[1],自2000年至2008年我院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马克奥弗比说:“爱情就像一朵野玫瑰,美丽而沉静,却愿意用鲜血来捍卫。”关于爱情的励志名言还有很多。爱情是文学领域永恒的主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主题像爱情一样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它就像一块磁铁,散发着巨大的力量。诗人对爱情的热情从未枯竭,海内外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学瑰宝。无论诗歌的形式、风格和语气如何,他们作诗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用文字表达他们的爱,表达对爱人的钦佩,表达因失去爱而产生的惆怅。中英古典
期刊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循证医学、人文医学的兴起,外科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以最小创伤获取最佳康复"已成为现代外科追求的目标,正是这一革新理念推动着传统经验外科模式向现代精准外科(precise surgery)模式的转变[1-3].随着世纪交替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肝脏外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平台跨入精准肝切除(precise liver resection)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