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实行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课改前的那种“教师一支笔,从头说到尾”的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和要求了。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积极设计各种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改要求,也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而且给历史教学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架起了师生间传送信息的桥梁,历史课堂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六点体会。
1 积极创设教学情景,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接受熏陶。如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通过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2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铺垫课前师生教与学资源
由于新版的历史课本内容简单、覆盖面大,以往历史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师讲,学生听,早已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学生也需要大量的史料来满足求知欲望。因此,历史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然而,手头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况且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我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我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专业历史天地。另外,我还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畅游,寻觅自己的知识宝藏,充实自己未满的羽翼。这样,学生也就和我一样参与到了备课当中,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教师的课堂讲解降低了难度。
3 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历史的讲述大多通过粉笔、黑板等进行,是一种单一化的活动,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事物图片、文献资源、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记录片等多种信息,把历史场景或情境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平面的形象立体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六王毕 四海一》时,我用多媒体制作出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摸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始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身、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地掌握这一知识要点。
4 实现教学手段的交互,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我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成学生自主参与知识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的内涵。又如在教学《全国大动乱》一节时,课前我安排学生从自己身边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参与,加深了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重现历史现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运用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的多媒体,在课堂上能重现历史现景,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通过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图像刺激下,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集中精力,细致、全面地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并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达到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6 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网络教学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求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教学活动课《三国故事会》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分成三组在网上自主学习,然后编排历史短剧。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源、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让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强的锻炼。
1 积极创设教学情景,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接受熏陶。如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通过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2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铺垫课前师生教与学资源
由于新版的历史课本内容简单、覆盖面大,以往历史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师讲,学生听,早已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学生也需要大量的史料来满足求知欲望。因此,历史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然而,手头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况且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我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我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专业历史天地。另外,我还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畅游,寻觅自己的知识宝藏,充实自己未满的羽翼。这样,学生也就和我一样参与到了备课当中,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教师的课堂讲解降低了难度。
3 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历史的讲述大多通过粉笔、黑板等进行,是一种单一化的活动,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事物图片、文献资源、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记录片等多种信息,把历史场景或情境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平面的形象立体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六王毕 四海一》时,我用多媒体制作出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摸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始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身、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地掌握这一知识要点。
4 实现教学手段的交互,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我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成学生自主参与知识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的内涵。又如在教学《全国大动乱》一节时,课前我安排学生从自己身边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参与,加深了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重现历史现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运用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的多媒体,在课堂上能重现历史现景,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通过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图像刺激下,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集中精力,细致、全面地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并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达到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6 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网络教学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求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教学活动课《三国故事会》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分成三组在网上自主学习,然后编排历史短剧。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源、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让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强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