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学生只学会了课堂上的知识表面,而未真正掌握其内涵,那么在做练习时,也只是就题论题,即使是花费大量精力,做了大量习题,也难以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为此,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想不陷入题海中,就要抓住典型题,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变化方法有:1、对原题的条件和所求进行改变。2、对原题的条件和所求进行拓展。3、多方位变换设问角度。
1 对原题的条件和所求进行改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1、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是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乙醇、丙醇 B. 乙醇、乙二醇
C. 乙烷、丙烷 D. 乙烯、丙烯
学生做完题后,我将该题进行了如下变换(变题1~3中选项同原题):
变1: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是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变2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水的量是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变3: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和水的量都为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变4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是定值。在①同分异构体,②同系数,③具有相同最简式,④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符合上述组合条件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设问,既丰富了题目的内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理论时的条件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整体性。
2 对原题的条件和所求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
例2、 在标况下,将一个充满氨气的烧瓶倒置于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水充满整个烧瓶,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稍微变换一下
变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学生误以为NO2与生成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而忽视了溶液的体积也是2V/3,所以误选A,根据浓度计算表达式不难选出C答案
:变2:在标况下,将一个充满氨气和氮气的烧瓶倒置于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 多方位变换设问角度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例3、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mg,当大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ng。共用去氢气wg,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
A、40wg B、80n/64g C、5(m-n)g D、mg
由于思维定势,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只考虑用去的氢气的量,却未注意到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最后还要多通一会儿再撤掉氢气,因而错选A,正确做法是依据固体质量的变化来解,答案为C 由以上几例可以看出,一题多变往往能增加试题的难度和思考容量,试题难度的增大又要求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1 对原题的条件和所求进行改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1、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是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乙醇、丙醇 B. 乙醇、乙二醇
C. 乙烷、丙烷 D. 乙烯、丙烯
学生做完题后,我将该题进行了如下变换(变题1~3中选项同原题):
变1: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是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变2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水的量是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变3: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和水的量都为定值,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变4 :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是定值。在①同分异构体,②同系数,③具有相同最简式,④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符合上述组合条件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设问,既丰富了题目的内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理论时的条件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整体性。
2 对原题的条件和所求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
例2、 在标况下,将一个充满氨气的烧瓶倒置于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水充满整个烧瓶,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稍微变换一下
变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学生误以为NO2与生成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而忽视了溶液的体积也是2V/3,所以误选A,根据浓度计算表达式不难选出C答案
:变2:在标况下,将一个充满氨气和氮气的烧瓶倒置于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 多方位变换设问角度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例3、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mg,当大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ng。共用去氢气wg,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
A、40wg B、80n/64g C、5(m-n)g D、mg
由于思维定势,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只考虑用去的氢气的量,却未注意到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最后还要多通一会儿再撤掉氢气,因而错选A,正确做法是依据固体质量的变化来解,答案为C 由以上几例可以看出,一题多变往往能增加试题的难度和思考容量,试题难度的增大又要求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