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事如棋局局新。有的人是棋子,有的人是下棋布局的人;有时棋子决定着棋局,有时棋局左右着棋子;近看是棋子,远看是棋局……
谁是空降兵
王保国有种上当的感觉。
他本在一家中外合资食品公司的销售小组里当个小头目,好业绩做了多年,职位却升不上去,心里颇为不平。不久前,鼎兴食品公司的老板李振江通过关系找到他。李老板需要一个销售总经理,待遇开得极为优厚。
王保国觉得迎来了人生的转机。粗粗打听了一下鼎兴公司和李老板的情况——平常看着同事一个个成了掌管一方的“大员”,看看自己已过而立的年纪,再不上道,怕得一辈子困守在这个组长岗位上。王保国一咬牙,跳槽!
可是,跳过来才发现,这个公司已经有一个销售总经理陈锋坐镇呢。
李老板正在办公室打棋谱,见了王保国,平静地解释:“我给你留的位置就是销售总经理,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方便让他让位……这样,我增设一个市场企划销售部,你来做部门老大,销售总经理的名和权你都有,谈好的待遇也不会少。你就先委屈半年吧……”
王保国琢磨,李振江邀自己来做,又“没法”让现在的销售总经理走人,他是要让两匹马赛跑,多拉快跑出业绩呢,还是左边是手心,右边是手背,看到那位也是人才,两者都不愿舍弃呢?销售总经理再加一个企划销售总经理,两套班子打天下,老板还真能想。
不过,如果那位业绩很好,李振江也犯不着找自己。王保国看着那别扭的部门名称,但自己好歹有了“总经理”的头衔,干吧,这么一番折腾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吗?
内情
李老板还是做了不少工作。在他的支持下,市场企划销售部很快组建完毕。为了和原来的部门区分,也为了顺口,大家私下把陈锋的部门叫“一部”,王保国的部门叫“二部”。
王保国和手下很快打成一片,对陈锋和他的团队,一样客客气气。晚上说好和同事一起喝酒,也叫了他们,至于人家来不来……
鉴于王保国的亲民作风,不久就从手下的一位资深员工袁刚那里知道了一些“内情”:老板刚投资了一条食品生产线,但他对销售是门外汉,急于招兵买马时,一个熟人介绍了陈锋。陈锋是食品行业的熟手,很快帮鼎兴公司架起销售网络,产品迅速走上销售轨道。随着业务的扩展,鼎兴需要扩大销售团队,陈锋向老板引荐了他的三个熟人。李振江一时脑热统统招贤送上高位。于是陈锋的势力急剧膨胀。
有两次李振江和陈锋意见相左,陈锋会上没说什么,只用事实证明了下面的人反应平淡,没人努力。李老板不得不松口,按陈锋的想法实施,结果销售成绩一片大好。
李振江没说什么。只是没多久,王保国就空降了。
谁料到平时笑呵呵的,耳根似乎有些软的李老板会突然搬出空降兵这张牌,还迅速建立起新部门?和老板下过棋,正在教王保国下棋的袁刚评价说:“动作之神速,保密之周到,下手之果断,这一手倒和老板的棋风是一路的。”
王保国还记得老板向陈锋介绍自己时,对方吃惊的样子。不过,一想到自己是怎么被“骗”来公司的,王保国就咬牙切齿,太不地道了!
交锋
销售一部和二部的人,酒也喝了,人也称兄道弟了,竞争的序幕也拉开了。
从陈锋大刀阔斧的风格来看,王保国估计他以前是在什么大公司做销售的。一打听,果然没错,陈锋原来在一家外企工作,操盘全国大市场,主张大战役。而王保国呢,是从县级市场一点一点拼上来的,喜欢精打细算,主张从小变大,从弱变强。
两种对市场完全不同的认识碰撞在一起,当然会有矛盾。但显然,陈锋强势惯了,在周一的晨会上,虽没指名道姓,但等于公开说王保国意识保守,做不成大事。
争执不下的结果是,所有人望向老板。李老板犹豫了一天,第二天宣布划江而治,江南地区由王保国操作,从小到大,以布小点带大面。长江以北,由陈锋策划他的大战役去。无论如何,公司都是赢家。
陈锋也明白王保国为啥来公司,可是他还没能有所动作,老板又出招了。
说起来,陈锋在公司为啥这么牛呢?因为他手下的销售队伍过硬,那是经受过残酷淘汰制考验的。有销量,立刻提成,没业绩,立马走人。这样的结果是,留下来的都是陈锋的核心手下,外来者很难加入,连留下来都不容易。甚至有时候人员去留也就是陈锋一句话的事儿。李振江对此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意思的是,王保国的主张仍然与陈锋相反:谁都是慢慢磨出来的,而且对于客户来说,看到与自己对接的客户经理总是换人,对这个公司的信任度绝对会打折扣。他主张给新人锻炼——学习——再锻炼的机会,留下一批好苗子,为公司的人才储备做好铺垫。
这一点,简直说到李振江心坎里去了。他已经吃够了陈锋时刻威胁拉班子走人的亏。是时候打击下陈锋的气焰了。
于是,在这次新招来的一批人中,李振江看中了一个小姑娘,故意把她拨给了陈锋。
这女孩是个做业务的苗子,但一点人脉都没有。陈锋比较喜欢男的业务员,觉得女孩太娇气,不好带。没多久,小姑娘只得走人。李老板适时地出现了,看到那个小姑娘满脸通红地收拾东西,于是体贴地询问:“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啊?怎么要走呀?”看小姑娘委屈的样子,顺势延长了她的实习期,让她去了王保国的团队,点名让王保国带她。
在一个月后的某天晨会上,李振江重点说了关于培养人才的问题,以那位小姑娘现在的不俗业绩来表彰王保国注重培养新人的管理方法。一席话说得陈锋几乎坐不住,稍稍为自己辩护了两句。李振江便一拍桌子决定,鼎兴一定要有一套人才培养的计划,自成体系,否则公司何以为继?这个事情他要亲自抓,抓好。
王保国和陈锋的目光第一次对接上了:哦,好棋,老板把人事权收回去了。
和局?
在老板的一系列打击下,陈锋的气势慢慢弱下去了。
此后王陈两人虽然分歧不断,但比较大的分歧也就只有一次。那是在下一季市场费用的投入上,王保国主张样板市场少量投入,摸着石头过河,陈锋依然是大投大放。
老板利益为先,当然支持缩减开支,以最小支出换取最大收益。
陈锋奋起反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上诉陈情: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敢花钱操作市场的经理是无能的经理。开支缩减了,业务缩水了怎么办?最后的结果谁能保证?再说了,不是说好了划江而治?那么投入方面是不是也能各自为政,各自规划? 李老板裁决不下,一拖再拖。陈锋那边的预算最后还是给砍下大块,并附带了一个结果:老板把投放权收回到自己手上,两个总经理从此只有建议权。要业务支出?可以。先打报告,再过财务,最后要老板签字。
王保国事后回头细想,自己和陈锋还真处处不登对:两种从业背景,两种操作手法,两种市场意识。李老板选上自己和陈锋“对着干”,还真是“知人善任”。
陈锋处处受制,也只能干瞪眼。不过陈锋对王保国的态度好了许多。你看每次他和王保国一番争吵,都让老板抓住机会把权力上缴中央。再这样下去,没一点自主权,自己就不用带团队了。
王保国乐得个好人缘。说穿了大家都是来打工的,至少面子上还是应该过得去。而在心底,他也多少有些物伤其类的感慨。
王保国不是不知道,老板就是要搞两个部门打擂台,借王保国为刀,一刀一刀割碎陈锋手中的财权人事权,再慢慢统回自己手里,同时,也能激发双方的竞争劲头,让公司业绩再创高峰。王保国想,等到陈锋垮台了,自己怕没什么剩余价值了吧。
所以,两位对手在会上的针锋相对突然减少了,那种默契里面还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微妙
王保国知道自己给当枪使了,为什么还是拼命地干呢?他其实是惦记着老板半年之期的许诺。想想自己的提议大多获得老板的支持,自己的业绩也小胜陈锋一筹,前段时间老板还暗示了一番,这销售总经理的位置当然是非自己莫属了。
一天,王保国和陈锋被叫进了老板办公室。老板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他决定在明年合并销售部和市场企划销售部,以后销售部老板就不直接过问了,在王陈两人中提拔一个来全权负责。
在公司里面,大家都比较避讳提王保国和陈锋的竞争关系。老板那里也是含含糊糊的,并没有摆明要给谁撑腰。王保国和陈锋更是注意避讳这种嫌疑。谁料到,在两人关系逐步回暖的节骨眼上,老板竟然亲自把这层纸给捅破了!
王保国和陈锋各自默默地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的小道消息都是会长脚的。王保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一部和二部又回到一种奇怪又压抑的气氛,不再有调侃玩笑,各部门私下的聚会也不再相互通知邀请。甚至聚会都要分开走,怕被对方知道似的。
而王保国和陈锋两人之间也恢复成公事公办的表情,离得很近却又是千里之外。
终局
快到年底了,王保国的团队获得了全面胜利,他的营销思路可以成为样板,迅速拷贝复制到其他地区。而陈锋一系人马随着销售业绩被赶超,话语权也渐渐没了。同时大投入的隐患也开始显现:消耗了鼎兴这个小企业的资金,高提成最糟糕的结果是大面积的退货,大量的压货会让整个操作陷入恶性循环。
李老板马上叫停陈锋的操作,颇有壮士断腕的悲壮。另一方面,又为王保国大开庆功宴。
在KTV包房里,李老板大概醉了,拍着王保国的肩膀叫“兄弟”。他在王保国耳边神秘地说:“看到那几个人了吗,如果我要他们走人,知道我怎么兵不血刃地让他们主动辞职吗?”那几个人都是陈锋手下的,王保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李老板继续说:“看那个老李,他是个要强的人,凡事都要有收益,如果我降低他的奖金、绩效工资,他就会自动离开;小张这人目标导向性强,只要我不给他达成目标的资源,他就很难实现自己的志向,自然会选择离开;老王是配合型人才,欠缺独立性,从事没有经历过的工作时,需要他人的指点,独自很难完成。这类型的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最高,往往受到委屈也不愿意离开企业;李凡更好打发,这人凡事都要做好规划,假如让他的工作不具有可计划性,无规律可循,并不断地变换他的岗位,他一定难以适应,做不出成绩,必然也会选择离开……”王保国听得目瞪口呆。
后来,果然陆续有人来提交辞职报告,老板大笔一挥,毫不犹豫。不久,陈锋也辞职了——手下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一个光杆司令还能翻身?老板仍然面不改色。有王保国在,公司业务垮不了,就算稍有波动,也是小意思。走得好,我还怕你不肯走呢。
老板在陈锋离职的第二周就正式任命王保国为销售部总经理。
王保国头衔加身,也没啥特殊感觉。总不能见人就散名片吧。
真实的情况是,他其实也正盘算着辞职。他算见识了老板的种种手段。不错,世事如棋局局新,有时候你以为胜券在握,对方一记意外的落子却能打乱你所有的布局。
这不,就在宣布他升职前几天,王保国就收到消息,李振江又将引进新的人才,开始新一轮的优胜劣汰。而将要引进那个人,不巧,正是王保国的老同学。
实习编辑 许涛
《商道》杂志QQ⑤群:184484127
谁是空降兵
王保国有种上当的感觉。
他本在一家中外合资食品公司的销售小组里当个小头目,好业绩做了多年,职位却升不上去,心里颇为不平。不久前,鼎兴食品公司的老板李振江通过关系找到他。李老板需要一个销售总经理,待遇开得极为优厚。
王保国觉得迎来了人生的转机。粗粗打听了一下鼎兴公司和李老板的情况——平常看着同事一个个成了掌管一方的“大员”,看看自己已过而立的年纪,再不上道,怕得一辈子困守在这个组长岗位上。王保国一咬牙,跳槽!
可是,跳过来才发现,这个公司已经有一个销售总经理陈锋坐镇呢。
李老板正在办公室打棋谱,见了王保国,平静地解释:“我给你留的位置就是销售总经理,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方便让他让位……这样,我增设一个市场企划销售部,你来做部门老大,销售总经理的名和权你都有,谈好的待遇也不会少。你就先委屈半年吧……”
王保国琢磨,李振江邀自己来做,又“没法”让现在的销售总经理走人,他是要让两匹马赛跑,多拉快跑出业绩呢,还是左边是手心,右边是手背,看到那位也是人才,两者都不愿舍弃呢?销售总经理再加一个企划销售总经理,两套班子打天下,老板还真能想。
不过,如果那位业绩很好,李振江也犯不着找自己。王保国看着那别扭的部门名称,但自己好歹有了“总经理”的头衔,干吧,这么一番折腾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吗?
内情
李老板还是做了不少工作。在他的支持下,市场企划销售部很快组建完毕。为了和原来的部门区分,也为了顺口,大家私下把陈锋的部门叫“一部”,王保国的部门叫“二部”。
王保国和手下很快打成一片,对陈锋和他的团队,一样客客气气。晚上说好和同事一起喝酒,也叫了他们,至于人家来不来……
鉴于王保国的亲民作风,不久就从手下的一位资深员工袁刚那里知道了一些“内情”:老板刚投资了一条食品生产线,但他对销售是门外汉,急于招兵买马时,一个熟人介绍了陈锋。陈锋是食品行业的熟手,很快帮鼎兴公司架起销售网络,产品迅速走上销售轨道。随着业务的扩展,鼎兴需要扩大销售团队,陈锋向老板引荐了他的三个熟人。李振江一时脑热统统招贤送上高位。于是陈锋的势力急剧膨胀。
有两次李振江和陈锋意见相左,陈锋会上没说什么,只用事实证明了下面的人反应平淡,没人努力。李老板不得不松口,按陈锋的想法实施,结果销售成绩一片大好。
李振江没说什么。只是没多久,王保国就空降了。
谁料到平时笑呵呵的,耳根似乎有些软的李老板会突然搬出空降兵这张牌,还迅速建立起新部门?和老板下过棋,正在教王保国下棋的袁刚评价说:“动作之神速,保密之周到,下手之果断,这一手倒和老板的棋风是一路的。”
王保国还记得老板向陈锋介绍自己时,对方吃惊的样子。不过,一想到自己是怎么被“骗”来公司的,王保国就咬牙切齿,太不地道了!
交锋
销售一部和二部的人,酒也喝了,人也称兄道弟了,竞争的序幕也拉开了。
从陈锋大刀阔斧的风格来看,王保国估计他以前是在什么大公司做销售的。一打听,果然没错,陈锋原来在一家外企工作,操盘全国大市场,主张大战役。而王保国呢,是从县级市场一点一点拼上来的,喜欢精打细算,主张从小变大,从弱变强。
两种对市场完全不同的认识碰撞在一起,当然会有矛盾。但显然,陈锋强势惯了,在周一的晨会上,虽没指名道姓,但等于公开说王保国意识保守,做不成大事。
争执不下的结果是,所有人望向老板。李老板犹豫了一天,第二天宣布划江而治,江南地区由王保国操作,从小到大,以布小点带大面。长江以北,由陈锋策划他的大战役去。无论如何,公司都是赢家。
陈锋也明白王保国为啥来公司,可是他还没能有所动作,老板又出招了。
说起来,陈锋在公司为啥这么牛呢?因为他手下的销售队伍过硬,那是经受过残酷淘汰制考验的。有销量,立刻提成,没业绩,立马走人。这样的结果是,留下来的都是陈锋的核心手下,外来者很难加入,连留下来都不容易。甚至有时候人员去留也就是陈锋一句话的事儿。李振江对此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意思的是,王保国的主张仍然与陈锋相反:谁都是慢慢磨出来的,而且对于客户来说,看到与自己对接的客户经理总是换人,对这个公司的信任度绝对会打折扣。他主张给新人锻炼——学习——再锻炼的机会,留下一批好苗子,为公司的人才储备做好铺垫。
这一点,简直说到李振江心坎里去了。他已经吃够了陈锋时刻威胁拉班子走人的亏。是时候打击下陈锋的气焰了。
于是,在这次新招来的一批人中,李振江看中了一个小姑娘,故意把她拨给了陈锋。
这女孩是个做业务的苗子,但一点人脉都没有。陈锋比较喜欢男的业务员,觉得女孩太娇气,不好带。没多久,小姑娘只得走人。李老板适时地出现了,看到那个小姑娘满脸通红地收拾东西,于是体贴地询问:“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啊?怎么要走呀?”看小姑娘委屈的样子,顺势延长了她的实习期,让她去了王保国的团队,点名让王保国带她。
在一个月后的某天晨会上,李振江重点说了关于培养人才的问题,以那位小姑娘现在的不俗业绩来表彰王保国注重培养新人的管理方法。一席话说得陈锋几乎坐不住,稍稍为自己辩护了两句。李振江便一拍桌子决定,鼎兴一定要有一套人才培养的计划,自成体系,否则公司何以为继?这个事情他要亲自抓,抓好。
王保国和陈锋的目光第一次对接上了:哦,好棋,老板把人事权收回去了。
和局?
在老板的一系列打击下,陈锋的气势慢慢弱下去了。
此后王陈两人虽然分歧不断,但比较大的分歧也就只有一次。那是在下一季市场费用的投入上,王保国主张样板市场少量投入,摸着石头过河,陈锋依然是大投大放。
老板利益为先,当然支持缩减开支,以最小支出换取最大收益。
陈锋奋起反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上诉陈情: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敢花钱操作市场的经理是无能的经理。开支缩减了,业务缩水了怎么办?最后的结果谁能保证?再说了,不是说好了划江而治?那么投入方面是不是也能各自为政,各自规划? 李老板裁决不下,一拖再拖。陈锋那边的预算最后还是给砍下大块,并附带了一个结果:老板把投放权收回到自己手上,两个总经理从此只有建议权。要业务支出?可以。先打报告,再过财务,最后要老板签字。
王保国事后回头细想,自己和陈锋还真处处不登对:两种从业背景,两种操作手法,两种市场意识。李老板选上自己和陈锋“对着干”,还真是“知人善任”。
陈锋处处受制,也只能干瞪眼。不过陈锋对王保国的态度好了许多。你看每次他和王保国一番争吵,都让老板抓住机会把权力上缴中央。再这样下去,没一点自主权,自己就不用带团队了。
王保国乐得个好人缘。说穿了大家都是来打工的,至少面子上还是应该过得去。而在心底,他也多少有些物伤其类的感慨。
王保国不是不知道,老板就是要搞两个部门打擂台,借王保国为刀,一刀一刀割碎陈锋手中的财权人事权,再慢慢统回自己手里,同时,也能激发双方的竞争劲头,让公司业绩再创高峰。王保国想,等到陈锋垮台了,自己怕没什么剩余价值了吧。
所以,两位对手在会上的针锋相对突然减少了,那种默契里面还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微妙
王保国知道自己给当枪使了,为什么还是拼命地干呢?他其实是惦记着老板半年之期的许诺。想想自己的提议大多获得老板的支持,自己的业绩也小胜陈锋一筹,前段时间老板还暗示了一番,这销售总经理的位置当然是非自己莫属了。
一天,王保国和陈锋被叫进了老板办公室。老板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他决定在明年合并销售部和市场企划销售部,以后销售部老板就不直接过问了,在王陈两人中提拔一个来全权负责。
在公司里面,大家都比较避讳提王保国和陈锋的竞争关系。老板那里也是含含糊糊的,并没有摆明要给谁撑腰。王保国和陈锋更是注意避讳这种嫌疑。谁料到,在两人关系逐步回暖的节骨眼上,老板竟然亲自把这层纸给捅破了!
王保国和陈锋各自默默地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的小道消息都是会长脚的。王保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一部和二部又回到一种奇怪又压抑的气氛,不再有调侃玩笑,各部门私下的聚会也不再相互通知邀请。甚至聚会都要分开走,怕被对方知道似的。
而王保国和陈锋两人之间也恢复成公事公办的表情,离得很近却又是千里之外。
终局
快到年底了,王保国的团队获得了全面胜利,他的营销思路可以成为样板,迅速拷贝复制到其他地区。而陈锋一系人马随着销售业绩被赶超,话语权也渐渐没了。同时大投入的隐患也开始显现:消耗了鼎兴这个小企业的资金,高提成最糟糕的结果是大面积的退货,大量的压货会让整个操作陷入恶性循环。
李老板马上叫停陈锋的操作,颇有壮士断腕的悲壮。另一方面,又为王保国大开庆功宴。
在KTV包房里,李老板大概醉了,拍着王保国的肩膀叫“兄弟”。他在王保国耳边神秘地说:“看到那几个人了吗,如果我要他们走人,知道我怎么兵不血刃地让他们主动辞职吗?”那几个人都是陈锋手下的,王保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李老板继续说:“看那个老李,他是个要强的人,凡事都要有收益,如果我降低他的奖金、绩效工资,他就会自动离开;小张这人目标导向性强,只要我不给他达成目标的资源,他就很难实现自己的志向,自然会选择离开;老王是配合型人才,欠缺独立性,从事没有经历过的工作时,需要他人的指点,独自很难完成。这类型的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最高,往往受到委屈也不愿意离开企业;李凡更好打发,这人凡事都要做好规划,假如让他的工作不具有可计划性,无规律可循,并不断地变换他的岗位,他一定难以适应,做不出成绩,必然也会选择离开……”王保国听得目瞪口呆。
后来,果然陆续有人来提交辞职报告,老板大笔一挥,毫不犹豫。不久,陈锋也辞职了——手下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一个光杆司令还能翻身?老板仍然面不改色。有王保国在,公司业务垮不了,就算稍有波动,也是小意思。走得好,我还怕你不肯走呢。
老板在陈锋离职的第二周就正式任命王保国为销售部总经理。
王保国头衔加身,也没啥特殊感觉。总不能见人就散名片吧。
真实的情况是,他其实也正盘算着辞职。他算见识了老板的种种手段。不错,世事如棋局局新,有时候你以为胜券在握,对方一记意外的落子却能打乱你所有的布局。
这不,就在宣布他升职前几天,王保国就收到消息,李振江又将引进新的人才,开始新一轮的优胜劣汰。而将要引进那个人,不巧,正是王保国的老同学。
实习编辑 许涛
《商道》杂志QQ⑤群:18448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