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古诗教学中的情感启发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切入点,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掌握古诗内涵、形成情感共鸣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诵读情境,促进情感启发。这里“诵读情境”,主要是指与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符的背景气氛。而“诵读”,主要是以此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所以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情感启发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古诗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诵读情境,并在此情境中更好地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在一个清脆的早晨,作者漫步在古寺之中,冉冉上升的太阳将高耸的山林照得熠熠生辉,面前曲折而又蜿蜒的小路通向幽静的禅房,整个禅房在花木浓荫的覆盖下显得山光明净,鸟儿在山谷中飞鸣,深潭中倒影给人一种心境空灵,在寂静的早晨,悠扬的钟声在整个山谷中回荡。这样的情境在多媒体画面中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而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理解了作者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及作者一生仕途不得志、寄情琴酒,同时志向高远、安详平和的思想境界。
  二、开展课堂活动,达到情感启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与诗人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常见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演绎和排练古诗内的情节,通过活动将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抒发出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例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促进他们情感的启发。
  首先,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其停顿的规则达到有感情阅读,其停顿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探讨古诗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将古诗中描绘的送别情节展示出来。就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来看,主要说明了送别所在地(长安),友人赴任之地(蜀州),通过对两地之间地理形势的勾勒和比较,写出了友人赴任之地的荒远,寓意着上任路途之中的艰险险阻。而在次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则正面写离别之情,且话锋急转,变成劝勉。而中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是理性的对友情与别情的议论,其所表达的寓意是真正的友情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和阻隔,而且是永恒和无所不在的,这后来也成为表达相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之间用于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而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则是采取幽默的方式安慰友人。这一过程并非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出大概的意思,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掌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最后,通过课堂活动的拓展和探究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怀的理解,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促进情感启发,就需要借助课堂活动的延伸。例如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的送别类诗歌还有哪些?与其他诗歌相比,在情感方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着哪些不同?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比如高适的《别董大》及李白的《赠汪伦》等。学生通过小组的力量,比较得出上述三首送别类的诗歌之后,将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找出来,并对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在高适的《别董大》中主要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的《赠汪伦》中主要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主要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前面两首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属于乐观开朗的诗,没有前面两者的哀伤与悱恻。从而在促进学生情感启发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较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情感启发,尤其是利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师生的情感、生生的情感碰撞,才能更好地形成情感的共鸣。
  从昱锋,教师,现居江苏海门。
其他文献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当前备受争议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背景下,人们所期望的德育是道德观念在自我意识下愉悦地接受,道德情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道德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语文作
“千古文章意為先”,而构思立意平淡乏味似乎已成作文之痼疾。怎样使记叙文的构思新颖呢?要摒弃思维惯性,充分运用逆向思维、延展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综合思考,构造出新颖的构思。  逆向思维就是沿着与原来判断或结论相反的方向进行思维活动。它能从反面结果引出正面观点,既不落俗套,又能创新思路,是构造新颖构思的首选。延展思维是以一个目标或思维方向为起点,让想象者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
作为中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纵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传授,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传统模式依然占据言语交流的首席位子。教
2017年全国卷I作文试题是一道典型的“交际写作”文题,有关中国的十二个关键词的有机组合,给学生作文提供了选择的多种可能。抓住文题特征和要求,增强读者意识,明确写作任务,选择耀眼的中国元素,借助情境的精心创设、材料的精心组织、波澜的精心设置,以雍容的中国气度,我们可以演绎出精彩的中国故事。  【真题回放】  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
鲁迅逝世八十余载,“鲁学”一直是显学;关于鲁迅的文字,汗牛充栋。披沙拣金,去芜取精,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简称《忆鲁》)已然被经典化。如果它是一坛酒,鲁迅提供了原料,鲁萧二人的感情是酵母,萧红酿造了它,时间发酵了它,读者品尝了它,认可了它。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怀念鲁迅的文章中,它仍然不会被湮灭。  然而当年端木蕻良看了,却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  在端木蕻良(包括我)的初读印象里,这确
目前为止数量庞大的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研究当中,很大一部分侧重于对整本教材或整个教材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偶有几篇论述教材某个板块的,也大多集中在“口语交际”和“识字写字”这类热门话题。事实上,作为教材内容中的“钉子户”,课后习题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内容、强化学生语言能力运用的重要工具。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地将课后习题运用在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内
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是教师指定现成的习题,让学生作答,然后教师进行批阅。这样的作业只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往往忽略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忽略了2011版语文课程指标所倡导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获得知识的过程。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任务,绘本教学作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载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语文课堂中,绘本以其独特的特点,较大程度弥补了语文课堂的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一、绘本的内涵   (一)绘本的定义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英文名为“picture books”,
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部编语文教材,大大提升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这部教材要求初中生每个年级每学期必读两部名著,并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推荐了四部作品。用温儒敏教授的话来说,这部教材“专治不读书”。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的要求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消息传来后,初中学生们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些早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欢欣雀跃,认为
一抬头  白云飘蓝天  一放眼  碧水托紅莲  一启航  卷起千堆雪  一挥手  白鹤舞翩翩  一划浆  清香醉心间  一放歌  鱼儿戏水面  一回首  笑脸喜相逢  一转身  心儿在留恋  雷池美哟胜画卷  千年故事谱新篇  古人  不越你一步  今人  畅游好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