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切入点,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掌握古诗内涵、形成情感共鸣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诵读情境,促进情感启发。这里“诵读情境”,主要是指与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符的背景气氛。而“诵读”,主要是以此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所以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情感启发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古诗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诵读情境,并在此情境中更好地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在一个清脆的早晨,作者漫步在古寺之中,冉冉上升的太阳将高耸的山林照得熠熠生辉,面前曲折而又蜿蜒的小路通向幽静的禅房,整个禅房在花木浓荫的覆盖下显得山光明净,鸟儿在山谷中飞鸣,深潭中倒影给人一种心境空灵,在寂静的早晨,悠扬的钟声在整个山谷中回荡。这样的情境在多媒体画面中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而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理解了作者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及作者一生仕途不得志、寄情琴酒,同时志向高远、安详平和的思想境界。
二、开展课堂活动,达到情感启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与诗人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常见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演绎和排练古诗内的情节,通过活动将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抒发出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例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促进他们情感的启发。
首先,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其停顿的规则达到有感情阅读,其停顿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探讨古诗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将古诗中描绘的送别情节展示出来。就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来看,主要说明了送别所在地(长安),友人赴任之地(蜀州),通过对两地之间地理形势的勾勒和比较,写出了友人赴任之地的荒远,寓意着上任路途之中的艰险险阻。而在次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则正面写离别之情,且话锋急转,变成劝勉。而中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是理性的对友情与别情的议论,其所表达的寓意是真正的友情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和阻隔,而且是永恒和无所不在的,这后来也成为表达相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之间用于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而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则是采取幽默的方式安慰友人。这一过程并非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出大概的意思,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掌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最后,通过课堂活动的拓展和探究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怀的理解,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促进情感启发,就需要借助课堂活动的延伸。例如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的送别类诗歌还有哪些?与其他诗歌相比,在情感方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着哪些不同?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比如高适的《别董大》及李白的《赠汪伦》等。学生通过小组的力量,比较得出上述三首送别类的诗歌之后,将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找出来,并对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在高适的《别董大》中主要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的《赠汪伦》中主要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主要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前面两首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属于乐观开朗的诗,没有前面两者的哀伤与悱恻。从而在促进学生情感启发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较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情感启发,尤其是利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师生的情感、生生的情感碰撞,才能更好地形成情感的共鸣。
从昱锋,教师,现居江苏海门。
一、营造诵读情境,促进情感启发。这里“诵读情境”,主要是指与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符的背景气氛。而“诵读”,主要是以此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所以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情感启发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古诗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诵读情境,并在此情境中更好地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在一个清脆的早晨,作者漫步在古寺之中,冉冉上升的太阳将高耸的山林照得熠熠生辉,面前曲折而又蜿蜒的小路通向幽静的禅房,整个禅房在花木浓荫的覆盖下显得山光明净,鸟儿在山谷中飞鸣,深潭中倒影给人一种心境空灵,在寂静的早晨,悠扬的钟声在整个山谷中回荡。这样的情境在多媒体画面中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而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理解了作者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及作者一生仕途不得志、寄情琴酒,同时志向高远、安详平和的思想境界。
二、开展课堂活动,达到情感启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与诗人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常见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演绎和排练古诗内的情节,通过活动将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抒发出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例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促进他们情感的启发。
首先,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其停顿的规则达到有感情阅读,其停顿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探讨古诗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将古诗中描绘的送别情节展示出来。就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来看,主要说明了送别所在地(长安),友人赴任之地(蜀州),通过对两地之间地理形势的勾勒和比较,写出了友人赴任之地的荒远,寓意着上任路途之中的艰险险阻。而在次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则正面写离别之情,且话锋急转,变成劝勉。而中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是理性的对友情与别情的议论,其所表达的寓意是真正的友情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和阻隔,而且是永恒和无所不在的,这后来也成为表达相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之间用于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而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则是采取幽默的方式安慰友人。这一过程并非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出大概的意思,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掌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最后,通过课堂活动的拓展和探究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怀的理解,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促进情感启发,就需要借助课堂活动的延伸。例如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的送别类诗歌还有哪些?与其他诗歌相比,在情感方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着哪些不同?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比如高适的《别董大》及李白的《赠汪伦》等。学生通过小组的力量,比较得出上述三首送别类的诗歌之后,将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找出来,并对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在高适的《别董大》中主要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的《赠汪伦》中主要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主要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前面两首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属于乐观开朗的诗,没有前面两者的哀伤与悱恻。从而在促进学生情感启发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较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情感启发,尤其是利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师生的情感、生生的情感碰撞,才能更好地形成情感的共鸣。
从昱锋,教师,现居江苏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