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深度报道以其追求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的特点,在各类新闻媒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甚至将深度报道作为了自己的主打作品和办刊的立足之路。
深度报道的特征十分鲜明。从报道所关注的重心上看,客观报道所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本身,是一种“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平面式、孤立式报道;而深度报道则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点”的延伸与联系,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因此,深度报道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
怎样才能写好深度报道,笔者认为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做好采访。采访是任何一篇新闻报道的关键,优秀的写作必然建立在成功的采访基础上面。如果你觉得你的报道写得不好看,那多半是因为你的采访不够。深度报道的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进行大量的新闻调查,从而把握新闻事实。采访之前要确定写作的框架,甚至设置细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采访。采访中不但要善于动口动笔,更需善于动腿动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受众连绵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把受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同时,要注意在深度报道的采访实践中,注意选取那些突发性重要事件,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关心的、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其次,要有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开头和鲜活的细节。深度报道篇幅都比较长,与消息写作中简短有力的直接式导语相比,深度报道的开头更需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刺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否则,如果开头乏味平淡,读者在看了开头之后,也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深度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干巴巴类似公文报告的风格肯定行不通,也必须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来引起读者能读下去。用好细节需把握如下几点:把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细节凸显出来,要铺陈,要用透;要选取有画面感的细节,但同时要体现节奏感,跌荡起伏;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可爱,多少要适当;要突出某部分细节,必须虚幻其他细节。细节描写,切记要还原事实真相,再现当时情景。对于读者而言,事实本身是最重要的,事实的原貌是最重要的。记者的主观感受和舞文弄墨都不是他们在索取新闻信息时需要的东西。
此外,对深度报道而言,突出思想性也十分重要。如今新闻报道已进入“观点时代”,受众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本身和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还要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思考。传媒不能停留在普通新闻报道的生产,仅仅充当“记录者”,还要积极充当“守望者”“思想者”,引导社会舆论。深度报道可以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帮助人们梳理观点、引发思考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深度报道的记者做一个“思想者”,善于亮出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引导舆论。因此,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在深度报道中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有连续式和系列式。连续式,只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持续性报道,注重事件的同意性和内容的连续性。这种方式的深度报道通常追踪事物发展變化的过程和追溯以往事实的轨迹,用以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本质。它是在对事情结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伴随着事件的进程和人们对事件认识的深化,层层深入的展开报道,因而它特别能激起受众的关心,吸引社会参与,并在一起探索和反思。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报道”。只对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现象,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体裁报道。它不是单独的去追踪和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用深邃的眼光,深入剖析人物,在反映现实上具有较强的透视力。这种运用方式可称为“系列报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深度报道的特征十分鲜明。从报道所关注的重心上看,客观报道所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本身,是一种“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平面式、孤立式报道;而深度报道则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点”的延伸与联系,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因此,深度报道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
怎样才能写好深度报道,笔者认为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做好采访。采访是任何一篇新闻报道的关键,优秀的写作必然建立在成功的采访基础上面。如果你觉得你的报道写得不好看,那多半是因为你的采访不够。深度报道的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进行大量的新闻调查,从而把握新闻事实。采访之前要确定写作的框架,甚至设置细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采访。采访中不但要善于动口动笔,更需善于动腿动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受众连绵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把受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同时,要注意在深度报道的采访实践中,注意选取那些突发性重要事件,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关心的、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其次,要有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开头和鲜活的细节。深度报道篇幅都比较长,与消息写作中简短有力的直接式导语相比,深度报道的开头更需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刺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否则,如果开头乏味平淡,读者在看了开头之后,也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深度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干巴巴类似公文报告的风格肯定行不通,也必须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来引起读者能读下去。用好细节需把握如下几点:把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细节凸显出来,要铺陈,要用透;要选取有画面感的细节,但同时要体现节奏感,跌荡起伏;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可爱,多少要适当;要突出某部分细节,必须虚幻其他细节。细节描写,切记要还原事实真相,再现当时情景。对于读者而言,事实本身是最重要的,事实的原貌是最重要的。记者的主观感受和舞文弄墨都不是他们在索取新闻信息时需要的东西。
此外,对深度报道而言,突出思想性也十分重要。如今新闻报道已进入“观点时代”,受众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本身和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还要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思考。传媒不能停留在普通新闻报道的生产,仅仅充当“记录者”,还要积极充当“守望者”“思想者”,引导社会舆论。深度报道可以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帮助人们梳理观点、引发思考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深度报道的记者做一个“思想者”,善于亮出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引导舆论。因此,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在深度报道中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有连续式和系列式。连续式,只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持续性报道,注重事件的同意性和内容的连续性。这种方式的深度报道通常追踪事物发展變化的过程和追溯以往事实的轨迹,用以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本质。它是在对事情结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伴随着事件的进程和人们对事件认识的深化,层层深入的展开报道,因而它特别能激起受众的关心,吸引社会参与,并在一起探索和反思。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报道”。只对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现象,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体裁报道。它不是单独的去追踪和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用深邃的眼光,深入剖析人物,在反映现实上具有较强的透视力。这种运用方式可称为“系列报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