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的,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更是重要的决策人和管理人。办好学校,教师是核心,校长是关键。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当我们肩负起学校校长责任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实施好这门艺术,因为你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策略,会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影响到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更会影响到学校所担负的所有学生的教育,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好校长,必须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 “心术”当先,从“权力”走向“魅力”
“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一名优秀的校长,行的一定是“心术”而不是“权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绝不能一味地“以权代管”,或者“只管不理”。只有“心术”当先,少用“权术”,多做有“心”之人,才能唤醒、激发教师的内在激情和动力,成为一名“魅力型”的好校长。
首先,用心“发展”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的是教师,但同样适用于校长的管理。校长想让教师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是怎样的人。在注重自己专业素养提高的同时,更要在“德”方面率先垂范,时时处处给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因此,“发展自己”,是校长艺术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其次,用心“欣赏”他人。懂得欣赏自己学生的教师是高明的教师,同样,懂得欣赏学校教师的校长是高明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一样,都从内心深处,渴望被表扬被欣赏,甚至是你的一个赞许的目光。“用心欣赏”,意味着校长要充分信任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验去研究,允许失败,允许错误,允许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的正能量。
最后,用心推进“阅读”。时下,社会上倡导“读经”教育的呼声高涨不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可中国社会的阅读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很不乐观。现在有种很奇怪的现象,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群体,却在不经意之间远离了经典阅读。这是叫人匪夷所思的。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令人担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了阅读,在最应该有阅读气氛的学校,图书馆成为了应付检查的一种摆设;教师作为最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也日渐放弃了读书。制约国人阅读现状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每一位中小学的校长,都有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第二件事:健全规章,从“制度”走向“文化”
据说,在西方,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在天堂里,人们住在英国的城堡,开德国的汽车,有中国的厨师,享受美国的民主,而这一切都在瑞士人的管理之下。瑞士人,一直以擅长管理而闻名世界。然后,你如果初次认识瑞士,会觉得这个国家“繁文缛节”特别多,条条框框的约束特别多。例如,星期天不能开割草机,晚上10点后不准大声喧哗,自己的树也不准随意砍伐……总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毫无“自由”的国度。可瑞士人却不以为然,他们深知:他人自由的开始,就是自己自由的终结。美好的天堂需要有精细的管理和严谨的规章,更需要每个人的自律。他们如此心甘情愿地恪守规则,实际上也是守护者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规章制度。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严谨的规章制度,不是校长和少数几个管理者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意志,应该是全体师生共同商议、制定的,它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意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时间段,都应有明确的规章。起初,你可能会觉得这和瑞士人的“繁文缛节”一样,规定太死,要求太细,自由在不经意间悄悄消失。殊不知,纪律、守则、规定,这些限制都是通往无限自由的必经之路,当你将这些规章化为自觉的习惯时,你已经超越了纪律和约束,走进了真正的自由。
第三件事:角色转换,从“单向”走向“双向”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这样说过:“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一位管理者。”是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身为教师,面对着如此错综复杂的教学活动,面对着如此层出不穷的教育现象,如果没有管理者的心态和胸怀,不去系统思考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是很难真正走进孩子们多彩的世界,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陈旧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求,这就要求校长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一个单一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监督者。同时,还要求校长是一名善于倾听的人。一名优秀的校长,绝不会是那种喋喋不休的人,相反,他善于倾听,虚心采纳,使自己的管理更深得人心。这种从“单向”走向“双向”的角色转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一种质的飞跃。其内涵就是上级和下级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这种管理模式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更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双向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校长、教师的自我完善。在这个话题上,我最欣赏的是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张菊荣校长。这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没有底蕴,也谈不上历史。可张校长主动带头写教育博客,每日将自己的管理困惑、教育心得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他的影响下,汾小的领导和老师都开了博客,敲击键盘。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观点,不断地进行碰撞、交融、创新,走出了一条新生实验小学发展的经验之路。去年,汾小的24位老师都出了书。我想,这不仅是书,更是高明管理下的精品,是艺术管理后的结晶。如此教育,如此管理,岂不美哉?
第一件事: “心术”当先,从“权力”走向“魅力”
“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一名优秀的校长,行的一定是“心术”而不是“权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绝不能一味地“以权代管”,或者“只管不理”。只有“心术”当先,少用“权术”,多做有“心”之人,才能唤醒、激发教师的内在激情和动力,成为一名“魅力型”的好校长。
首先,用心“发展”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的是教师,但同样适用于校长的管理。校长想让教师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是怎样的人。在注重自己专业素养提高的同时,更要在“德”方面率先垂范,时时处处给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因此,“发展自己”,是校长艺术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其次,用心“欣赏”他人。懂得欣赏自己学生的教师是高明的教师,同样,懂得欣赏学校教师的校长是高明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一样,都从内心深处,渴望被表扬被欣赏,甚至是你的一个赞许的目光。“用心欣赏”,意味着校长要充分信任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验去研究,允许失败,允许错误,允许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的正能量。
最后,用心推进“阅读”。时下,社会上倡导“读经”教育的呼声高涨不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可中国社会的阅读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很不乐观。现在有种很奇怪的现象,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群体,却在不经意之间远离了经典阅读。这是叫人匪夷所思的。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令人担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了阅读,在最应该有阅读气氛的学校,图书馆成为了应付检查的一种摆设;教师作为最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也日渐放弃了读书。制约国人阅读现状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每一位中小学的校长,都有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第二件事:健全规章,从“制度”走向“文化”
据说,在西方,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在天堂里,人们住在英国的城堡,开德国的汽车,有中国的厨师,享受美国的民主,而这一切都在瑞士人的管理之下。瑞士人,一直以擅长管理而闻名世界。然后,你如果初次认识瑞士,会觉得这个国家“繁文缛节”特别多,条条框框的约束特别多。例如,星期天不能开割草机,晚上10点后不准大声喧哗,自己的树也不准随意砍伐……总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毫无“自由”的国度。可瑞士人却不以为然,他们深知:他人自由的开始,就是自己自由的终结。美好的天堂需要有精细的管理和严谨的规章,更需要每个人的自律。他们如此心甘情愿地恪守规则,实际上也是守护者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规章制度。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严谨的规章制度,不是校长和少数几个管理者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意志,应该是全体师生共同商议、制定的,它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意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时间段,都应有明确的规章。起初,你可能会觉得这和瑞士人的“繁文缛节”一样,规定太死,要求太细,自由在不经意间悄悄消失。殊不知,纪律、守则、规定,这些限制都是通往无限自由的必经之路,当你将这些规章化为自觉的习惯时,你已经超越了纪律和约束,走进了真正的自由。
第三件事:角色转换,从“单向”走向“双向”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这样说过:“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一位管理者。”是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身为教师,面对着如此错综复杂的教学活动,面对着如此层出不穷的教育现象,如果没有管理者的心态和胸怀,不去系统思考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是很难真正走进孩子们多彩的世界,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陈旧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求,这就要求校长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一个单一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监督者。同时,还要求校长是一名善于倾听的人。一名优秀的校长,绝不会是那种喋喋不休的人,相反,他善于倾听,虚心采纳,使自己的管理更深得人心。这种从“单向”走向“双向”的角色转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一种质的飞跃。其内涵就是上级和下级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这种管理模式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更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双向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校长、教师的自我完善。在这个话题上,我最欣赏的是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张菊荣校长。这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没有底蕴,也谈不上历史。可张校长主动带头写教育博客,每日将自己的管理困惑、教育心得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他的影响下,汾小的领导和老师都开了博客,敲击键盘。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观点,不断地进行碰撞、交融、创新,走出了一条新生实验小学发展的经验之路。去年,汾小的24位老师都出了书。我想,这不仅是书,更是高明管理下的精品,是艺术管理后的结晶。如此教育,如此管理,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