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的教育,他可以帮助人们审美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观,认识美。
我国原来的教育方针是不列入美育的,把它视为德育的一部分或手段,认为美育没有独立的价值。美育与德育互相配合、补充、渗透,但不能互相代替,它们的性质、社会功用都有所区别。
一、审美于教,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体现美育
美育和德育同作用于人的精神,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德育主要是树立行为规范,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观念;美育则是通过熏陶、感发,“兴发”人的精神,激励、净化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德育注重理性、思想的层面,作用于人的“良知”,理性道德;美育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无意识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性格、胸襟等深层因素,在此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想渗透。
二、社会作用
德育强调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和规范,建立社会伦理、秩序、规范,避社会行为的“失序”。美育着眼于保持个体人精神的平衡、和谐、健康,使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促进理性和感性的沟通,使之协调发展。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人类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相脱离的现象:感性脱离理性使人变成动物;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现代社会追求功利、物质,竞争使人的精神压力增加,产生大量的心理疾病,而缓解这种状态更多的要靠美育,要在精神的深层施加影响。美育是通过精神和谐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荀子说:乐使人血气平和,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这在现代社会显得日益重要。
三、加强美育是培育重新人才的需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美育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这可从三个方面体现。
1.美育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育的。智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美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孔子说:“诗可以观”,是指直观洞察。美育培养人的形象思维,发掘人的右脑潜能。
2.美和“真”的关系。自然界形式美的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启发人的联想和发明,很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由追求美的形式走向真理,“一个方程式的美比其符合实验结果更重要。”“发明就是选择,这要由科学美感来支配。”美感对科研发明重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由美育来培养。
3.成就大事业,需要建立广阔平和的胸襟,这有赖于美育。人若心烦气乱、眼光短浅,必不可有所成就,做不成大事业。比如城市山水园林,能够拓宽心胸。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往往游历祖国的山河,为的是拓宽心胸,心胸小了是不行的,古代的“乐教”、诗教就是为了拓宽人的胸怀,认为豪杰、圣人的教育要通过诗教来“兴心”“荡浊”。
审美是超越功利的,对人成就事业有很大作用,这已得到现代心理学的映证。除了智商(IQ),情商(EQ)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试成绩高的不一定就能成就大事业。
四、加强美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
20世纪最后的20、30年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要求国家的经济、政府人员不仅要有经济政治的眼光,还要具有美学的眼光和文化的头脑。21世纪中国的复兴,要使人民发挥原创性和智慧;而哲学、史学、艺术的教育,正是可以激发人的原创性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们民族在新的世纪为世界贡献一批大师。为在高科技、数字化社会中保持精神的平衡和社会安定,为使经济持续增长,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是完全必要的。这是蔡元培先生(甚至可以上溯到孔子)提倡美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
五、美育从多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品格
美育的实施,不等于开设几门美育的课程,而应贯穿于全部教育环节中、贯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从两个方面谈。
1.空间方面,即整个社会生活。营造优良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大众传媒,其人文价值导向到底是什么。现在电视的影响面非常大,但其文化内涵、价值、格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理论责任感”。
2.时间方面,美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一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更重要,直至退休后的精神生活。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成几点。
(1)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培养对感性世界无限风的形式的感受,体育对内涵丰富意蕴的感受。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会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则无限丰富。美育培养人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这有别于科学的认识——发现本质规律,得到知识体系。美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的能力。
(2)培养想象力。
(3)培养创造的欲望。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审美创造审美意象。
(4)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美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
(5)培养对个性的尊重。科学成果是普遍性规律,是可重复的,而审美活动是独特的、一次性的,是独创、不可重复的。
(6)培养群体意识。艺术活动具有共同和社会化的功能,能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7)培养宽广平和的心境。美育可以拓宽胸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艺术有净化功能,可把过分极端的情感释放出来而达到平和。
(8)培养超越的精神。人的感性存在(空间、时间)是有限的,但有追求无限、永恒和自由的要求,这就是超越的要求。审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
这几个方面,可归结为,美育是人精神的最高层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我国原来的教育方针是不列入美育的,把它视为德育的一部分或手段,认为美育没有独立的价值。美育与德育互相配合、补充、渗透,但不能互相代替,它们的性质、社会功用都有所区别。
一、审美于教,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体现美育
美育和德育同作用于人的精神,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德育主要是树立行为规范,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观念;美育则是通过熏陶、感发,“兴发”人的精神,激励、净化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德育注重理性、思想的层面,作用于人的“良知”,理性道德;美育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无意识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性格、胸襟等深层因素,在此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想渗透。
二、社会作用
德育强调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和规范,建立社会伦理、秩序、规范,避社会行为的“失序”。美育着眼于保持个体人精神的平衡、和谐、健康,使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促进理性和感性的沟通,使之协调发展。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人类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相脱离的现象:感性脱离理性使人变成动物;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现代社会追求功利、物质,竞争使人的精神压力增加,产生大量的心理疾病,而缓解这种状态更多的要靠美育,要在精神的深层施加影响。美育是通过精神和谐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荀子说:乐使人血气平和,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这在现代社会显得日益重要。
三、加强美育是培育重新人才的需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美育有着智育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这可从三个方面体现。
1.美育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育的。智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美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孔子说:“诗可以观”,是指直观洞察。美育培养人的形象思维,发掘人的右脑潜能。
2.美和“真”的关系。自然界形式美的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启发人的联想和发明,很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由追求美的形式走向真理,“一个方程式的美比其符合实验结果更重要。”“发明就是选择,这要由科学美感来支配。”美感对科研发明重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由美育来培养。
3.成就大事业,需要建立广阔平和的胸襟,这有赖于美育。人若心烦气乱、眼光短浅,必不可有所成就,做不成大事业。比如城市山水园林,能够拓宽心胸。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往往游历祖国的山河,为的是拓宽心胸,心胸小了是不行的,古代的“乐教”、诗教就是为了拓宽人的胸怀,认为豪杰、圣人的教育要通过诗教来“兴心”“荡浊”。
审美是超越功利的,对人成就事业有很大作用,这已得到现代心理学的映证。除了智商(IQ),情商(EQ)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试成绩高的不一定就能成就大事业。
四、加强美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
20世纪最后的20、30年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要求国家的经济、政府人员不仅要有经济政治的眼光,还要具有美学的眼光和文化的头脑。21世纪中国的复兴,要使人民发挥原创性和智慧;而哲学、史学、艺术的教育,正是可以激发人的原创性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们民族在新的世纪为世界贡献一批大师。为在高科技、数字化社会中保持精神的平衡和社会安定,为使经济持续增长,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是完全必要的。这是蔡元培先生(甚至可以上溯到孔子)提倡美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
五、美育从多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品格
美育的实施,不等于开设几门美育的课程,而应贯穿于全部教育环节中、贯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从两个方面谈。
1.空间方面,即整个社会生活。营造优良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大众传媒,其人文价值导向到底是什么。现在电视的影响面非常大,但其文化内涵、价值、格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理论责任感”。
2.时间方面,美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一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更重要,直至退休后的精神生活。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成几点。
(1)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培养对感性世界无限风的形式的感受,体育对内涵丰富意蕴的感受。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会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则无限丰富。美育培养人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这有别于科学的认识——发现本质规律,得到知识体系。美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的能力。
(2)培养想象力。
(3)培养创造的欲望。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审美创造审美意象。
(4)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美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
(5)培养对个性的尊重。科学成果是普遍性规律,是可重复的,而审美活动是独特的、一次性的,是独创、不可重复的。
(6)培养群体意识。艺术活动具有共同和社会化的功能,能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7)培养宽广平和的心境。美育可以拓宽胸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艺术有净化功能,可把过分极端的情感释放出来而达到平和。
(8)培养超越的精神。人的感性存在(空间、时间)是有限的,但有追求无限、永恒和自由的要求,这就是超越的要求。审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
这几个方面,可归结为,美育是人精神的最高层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