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衔接培养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发向。本文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视角下的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努力构建中高职会计专业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并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为中高职院校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 会计 人才培养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成为教育发展方向。抓好中高职衔接,提升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
众多的中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近些年来中高职院在院校合作、课程衔接等方面已进行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目前的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制约着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和运行。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
1.中高职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中职阶段教育的要求是以职业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的提升,属于基础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初中级人才。高职阶段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注重理论及应用实践的提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是中职、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界定不准确、不清晰。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有交叉和重复,未实现准确定位。
2.中高职课程体系未实现有效衔接。一般来说,中高职院校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造成了部分课程交叉、重复。有的中职课程较多涉及了高职的课程,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后重复学习;有的高职又过多涉及了中职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在进行高职招生时,是中职、普高学生都招的,有的高职并不做分班或分层教学,不同生源在课程体系上同等对待,又造成两类生源在课程接受程度上的较大差别。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会影响整个高职阶段的培养效果。
3.实践教学不够充分。中高职阶段都属于职业教育,都存在技能的培养,在实践实训方面都要按照计划培养模式按学时比例进行实践教学,有些中职和高职过于注重专业理论,技能实践和实训不足,造成重理论、轻实践,毕业之后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课证融合不到位。不论在中职还是高职,考出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环节,很多院校还未做到真正的课证融合,存在课程体系与考证分离,造成教师和学生负担加重、重复劳动。
二、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目前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对相关企业、院校的调查,以及杭州万向職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通过对培养目标、职业领域、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细化分解,构建高职视角下一体化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目标定位。在高职视角下,对中高职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并设置相应的高职毕业就业岗位群,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相应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职业领域。在职业领域方面,可以分为五大类主要的就业岗位和专门化发展方向(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在专业定位和界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例如对上述职业领域的五大类别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各工作岗位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核心课程。
4.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要做好中高职的课程衔接,重构中高职课程体系,实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做到合理对接和有效融通,建立以专业课程、考证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资格证书相关课程与职业行动领域和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结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资格证书与岗位工作相互对接。加强高职阶段的职业能力提升,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行“分层递进、分段培养”模式及一体化课程体系。
首先,依托行业标准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按照“分层递进、分段培养”的原则,中职阶段把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主要目标,以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阶段以考取会计初级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少数未考取会计证的学生参加考证选修课。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作为高职阶段毕业的必要条件。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课程不重复开设为原则,同时考虑中职高中会考的要求,主干课程可以在中高职同时开设,但课程内容在一体化课程标准下实现合理衔接。如与高职对接的中职学校也普遍开设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该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标准中应明确界定课程目标、培养规格、考核要求和教学模式,做到同一门课程中高职内容衔接、不重复。
课程体系设计为一体化课程体系,前三学年为中职阶段,后二学年为高职阶段,两个阶段中,中职已开课程高职不再开设,另有部分课程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在两个阶段同时开设。中职为初级阶段,主要以基础理论为主,高职为中级阶段,深化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体课程分为素质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等几大类,学分修满取得毕业证书。
5.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高职一体化教学进程表,共计10个学期,第1-6学期为中职学习阶段,第7-10学期为高职学习阶段,即前三年在中职学校严格执行并完成教学任务,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衔接课程,采取中高职同时开设的方法,在内容与深度上进行区分。
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高职和中职专业负责人统筹教学任务。为加强高职和中职教师的沟通、衔接和共同提高,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做到高职和中职任课教师每学期进行相应教学研讨,高职优秀教师到中职上示范课,中职优秀教师也可到高职承担某一门或某一时间段的教学任务。中高职院校校际间需紧密合作,在教师、教材、网络教学资源、试题库、校内外实训等方面做到相互配合,逐步实现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一体化衔接和合作办学。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高职院校双方专业教师应协调沟通,共同参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也可以共同开发和编写专业教材。
2.提高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契合度和有效衔接。通常在中职阶段要求尽量取得会计证,高职阶段毕业时取得会计证,已考取会计证的鼓励考取会计初级证书,并鼓励学生同时考取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证书、收银员等资格证书,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3.在高职阶段,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以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机会,实现充分的技能实践。
4.高职院校是中职学生继续求学深造的重要通道,要充分挖掘中职学生的潜力,让更多的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同时充分落实好招生考试制度的相关细节。
总之,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整体统筹运作,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项子任务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让中高职学生得到更完善的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中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立多 徐龙,财会教育,2014.11.
[2]郑小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例.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俊平(1973—),女,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关键词:中高职 会计 人才培养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成为教育发展方向。抓好中高职衔接,提升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
众多的中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近些年来中高职院在院校合作、课程衔接等方面已进行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目前的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制约着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和运行。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
1.中高职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中职阶段教育的要求是以职业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的提升,属于基础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初中级人才。高职阶段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注重理论及应用实践的提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是中职、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界定不准确、不清晰。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有交叉和重复,未实现准确定位。
2.中高职课程体系未实现有效衔接。一般来说,中高职院校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造成了部分课程交叉、重复。有的中职课程较多涉及了高职的课程,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后重复学习;有的高职又过多涉及了中职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在进行高职招生时,是中职、普高学生都招的,有的高职并不做分班或分层教学,不同生源在课程体系上同等对待,又造成两类生源在课程接受程度上的较大差别。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会影响整个高职阶段的培养效果。
3.实践教学不够充分。中高职阶段都属于职业教育,都存在技能的培养,在实践实训方面都要按照计划培养模式按学时比例进行实践教学,有些中职和高职过于注重专业理论,技能实践和实训不足,造成重理论、轻实践,毕业之后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课证融合不到位。不论在中职还是高职,考出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环节,很多院校还未做到真正的课证融合,存在课程体系与考证分离,造成教师和学生负担加重、重复劳动。
二、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目前中高职衔接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对相关企业、院校的调查,以及杭州万向職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通过对培养目标、职业领域、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细化分解,构建高职视角下一体化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目标定位。在高职视角下,对中高职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并设置相应的高职毕业就业岗位群,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相应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职业领域。在职业领域方面,可以分为五大类主要的就业岗位和专门化发展方向(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在专业定位和界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例如对上述职业领域的五大类别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各工作岗位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核心课程。
4.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要做好中高职的课程衔接,重构中高职课程体系,实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做到合理对接和有效融通,建立以专业课程、考证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资格证书相关课程与职业行动领域和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结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资格证书与岗位工作相互对接。加强高职阶段的职业能力提升,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行“分层递进、分段培养”模式及一体化课程体系。
首先,依托行业标准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按照“分层递进、分段培养”的原则,中职阶段把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主要目标,以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阶段以考取会计初级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少数未考取会计证的学生参加考证选修课。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作为高职阶段毕业的必要条件。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课程不重复开设为原则,同时考虑中职高中会考的要求,主干课程可以在中高职同时开设,但课程内容在一体化课程标准下实现合理衔接。如与高职对接的中职学校也普遍开设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该课程的一体化课程标准中应明确界定课程目标、培养规格、考核要求和教学模式,做到同一门课程中高职内容衔接、不重复。
课程体系设计为一体化课程体系,前三学年为中职阶段,后二学年为高职阶段,两个阶段中,中职已开课程高职不再开设,另有部分课程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在两个阶段同时开设。中职为初级阶段,主要以基础理论为主,高职为中级阶段,深化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体课程分为素质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等几大类,学分修满取得毕业证书。
5.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高职一体化教学进程表,共计10个学期,第1-6学期为中职学习阶段,第7-10学期为高职学习阶段,即前三年在中职学校严格执行并完成教学任务,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衔接课程,采取中高职同时开设的方法,在内容与深度上进行区分。
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高职和中职专业负责人统筹教学任务。为加强高职和中职教师的沟通、衔接和共同提高,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做到高职和中职任课教师每学期进行相应教学研讨,高职优秀教师到中职上示范课,中职优秀教师也可到高职承担某一门或某一时间段的教学任务。中高职院校校际间需紧密合作,在教师、教材、网络教学资源、试题库、校内外实训等方面做到相互配合,逐步实现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一体化衔接和合作办学。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高职院校双方专业教师应协调沟通,共同参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也可以共同开发和编写专业教材。
2.提高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契合度和有效衔接。通常在中职阶段要求尽量取得会计证,高职阶段毕业时取得会计证,已考取会计证的鼓励考取会计初级证书,并鼓励学生同时考取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证书、收银员等资格证书,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3.在高职阶段,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以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机会,实现充分的技能实践。
4.高职院校是中职学生继续求学深造的重要通道,要充分挖掘中职学生的潜力,让更多的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同时充分落实好招生考试制度的相关细节。
总之,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整体统筹运作,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项子任务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让中高职学生得到更完善的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中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立多 徐龙,财会教育,2014.11.
[2]郑小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例.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俊平(1973—),女,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