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励就是通过外力激发人的动机和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期望的目的努力追求;以正向激励为主,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的激励,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要学会分享。
关键词:激励与赏识 分享与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14-01
激励与赏识是一种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与赞美,通过恰当的激励与赏识,能给人以无比信任,使人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人需要激励,犹如种子需要阳光;人需要赏识,犹如花儿需要浇灌。激励与赏识是帮助学生改变厌学心理,增强求知欲的良方,它可以使丧失信心的学生恢复自信;使学坏的学生悬崖勒马;使表现好的学生更积极上进。赏识的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赏识的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赏识的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我们有些人认为:把学生的正确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学生一旦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训诉,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不仅会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学生若能感受到教师因他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就我几年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以下三点。
1 学会挖掘
一位名人曾说过:“赏识、鼓励学生,可以使白痴成为天才,讽刺、贬斥学生,可以使天才成为白痴。”因此要把学生看成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金矿,并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闪光点不断赞赏,反复地激励,赏识他,给他以信心,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感受到:对于差生,尤其是纪律、卫生、思想品质等方面双差的学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该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时机。例如:在我所任班级有位同学早读经常迟到,做值日不负责,但他有较好的嗓音,在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时我极力推荐他参加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一等奖。乘着这股东风我在班上高兴的说:“以前怎就没发现咱班还有这么优秀的演讲人才,不久的将来,一位出色的节点主持人将要产生了。”这句话给他增添信心,从此这个学生克服以前的缺点,最后考上了大学。由此可见,学生受到表扬和认可后的变化,使他更加感悟到,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令我们老师赏识的可贵之处,從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2 学会分享
与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过程中,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由于分享,给学生增添了信心,加大了成功后的自信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也有一种自豪感,要不断在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若于个“小成功”,这样学习才能坚持努力。常言道:“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认为“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而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的狗牙中也吐不出象牙!”“别异想天开,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好学生。”也许老师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分享,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学会激励
激励教育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的主动、健康发展。激励教育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求为动机,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主旨,善于挖掘学生身上优点或特长,加以鼓励、引导,给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学生听到师长的肯定之词、赏识之语,就会增加奋发向上的信心。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称赞,许多学生也确实是在老师的赏识与激励下成长的。而批评则要求被批评者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火药味浓的严厉批评,往往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然后适当时机进行表扬。我在体育课上时常关注一些好动、调皮的学生,然后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例如,在七年级有一位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他平时的行为举止就十分异常。在语文、数学、外语课堂上令老师十分头痛,不是在课上趴着睡觉,就是钻到课桌下面去,老师用尽了办法想让他有所转变,但效果不大,他仍然我行我素。同样,在我的体育课上,他喜欢走出队伍,不按照老师的口令活动,令我十分苦恼。然而在一堂50米跑的课上,我发现他跑在了小组的第一名,尽管一小组只有4人,为此我就在课堂总结时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的表扬了他一番。他先是很诧异,接着便用自豪的眼神看着我。课后我找他谈话,很耐心的跟他交谈,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他的所有表现老师都在关注着,也期待着他更为优秀的表现”。结果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上他表现的十分出色,虽然偶尔还是会不听老师的口令,但每次我将他跑50米的成绩作为优点拿出来夸奖时,他都会对自己影响课堂的行为有所收敛。对那些平时经常出纪律问题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赏识学生的进步及成绩,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好学生的感觉,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诱发出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能。同时,学生把感受到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他人。所以,我喜欢赏识教育,这会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教与学。
总之,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觉得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不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长梅.学校德育工作[M].人民出版社.
[2] 周宏.赏识教育[Z].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
[3] 刘永胜.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M].新世界出版.
[4] 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4.
关键词:激励与赏识 分享与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14-01
激励与赏识是一种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与赞美,通过恰当的激励与赏识,能给人以无比信任,使人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人需要激励,犹如种子需要阳光;人需要赏识,犹如花儿需要浇灌。激励与赏识是帮助学生改变厌学心理,增强求知欲的良方,它可以使丧失信心的学生恢复自信;使学坏的学生悬崖勒马;使表现好的学生更积极上进。赏识的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赏识的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赏识的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我们有些人认为:把学生的正确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学生一旦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训诉,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不仅会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学生若能感受到教师因他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就我几年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以下三点。
1 学会挖掘
一位名人曾说过:“赏识、鼓励学生,可以使白痴成为天才,讽刺、贬斥学生,可以使天才成为白痴。”因此要把学生看成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金矿,并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闪光点不断赞赏,反复地激励,赏识他,给他以信心,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感受到:对于差生,尤其是纪律、卫生、思想品质等方面双差的学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该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时机。例如:在我所任班级有位同学早读经常迟到,做值日不负责,但他有较好的嗓音,在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时我极力推荐他参加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一等奖。乘着这股东风我在班上高兴的说:“以前怎就没发现咱班还有这么优秀的演讲人才,不久的将来,一位出色的节点主持人将要产生了。”这句话给他增添信心,从此这个学生克服以前的缺点,最后考上了大学。由此可见,学生受到表扬和认可后的变化,使他更加感悟到,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令我们老师赏识的可贵之处,從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2 学会分享
与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过程中,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由于分享,给学生增添了信心,加大了成功后的自信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也有一种自豪感,要不断在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若于个“小成功”,这样学习才能坚持努力。常言道:“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认为“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而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的狗牙中也吐不出象牙!”“别异想天开,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好学生。”也许老师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分享,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学会激励
激励教育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的主动、健康发展。激励教育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求为动机,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主旨,善于挖掘学生身上优点或特长,加以鼓励、引导,给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学生听到师长的肯定之词、赏识之语,就会增加奋发向上的信心。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称赞,许多学生也确实是在老师的赏识与激励下成长的。而批评则要求被批评者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火药味浓的严厉批评,往往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然后适当时机进行表扬。我在体育课上时常关注一些好动、调皮的学生,然后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例如,在七年级有一位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他平时的行为举止就十分异常。在语文、数学、外语课堂上令老师十分头痛,不是在课上趴着睡觉,就是钻到课桌下面去,老师用尽了办法想让他有所转变,但效果不大,他仍然我行我素。同样,在我的体育课上,他喜欢走出队伍,不按照老师的口令活动,令我十分苦恼。然而在一堂50米跑的课上,我发现他跑在了小组的第一名,尽管一小组只有4人,为此我就在课堂总结时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的表扬了他一番。他先是很诧异,接着便用自豪的眼神看着我。课后我找他谈话,很耐心的跟他交谈,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他的所有表现老师都在关注着,也期待着他更为优秀的表现”。结果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上他表现的十分出色,虽然偶尔还是会不听老师的口令,但每次我将他跑50米的成绩作为优点拿出来夸奖时,他都会对自己影响课堂的行为有所收敛。对那些平时经常出纪律问题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赏识学生的进步及成绩,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好学生的感觉,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诱发出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能。同时,学生把感受到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他人。所以,我喜欢赏识教育,这会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教与学。
总之,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觉得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不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长梅.学校德育工作[M].人民出版社.
[2] 周宏.赏识教育[Z].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
[3] 刘永胜.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M].新世界出版.
[4] 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