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教数学近20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没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更不会主动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构建新知;遇到问题,往往不假思索地直接向同学、老师或家长询问与请教,不会想到通过阅读教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相应的思想方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从而用以启动学生的智能,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还是非常有效。
一、以读促解,让学生敏捷思维
“爱为学问之始。”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让学生通读整段概念或规律,学生不但会感觉枯燥乏味,不易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不易发现其中隐形的知识。分步阅读,分化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易学”,增强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等式性质2”的时候,学生已有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一知识,先要求学生直接阅读教材中的图例:
(见左图)
然后提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再写出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式。学生较为容易归纳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性质。提示学生,“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继而让学生阅读例题后结论,学生“喔”、“对、对、对……”恍然大悟,不等教师提问,开始举手要回答“为什么要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溢于言表。可见,分步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已知条件或图例的基础上,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结论,对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加以验证,更有利于学生迸发思维,思维的敏捷性得以提高。
二、以读促疑,让学生深刻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阅读后,在不同层面上产生了一些提问:
(1)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行吗?
(2)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行吗?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4)零为什么要除外?
……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使学生的质疑的能力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以读促比,让学生广阔思维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认识百分数”后,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
(见右图)
在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对文字中几个百分数的理解,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学生无不发出了“中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中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等感慨。随后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摘自《上海科技》上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1.自然环境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高山峡谷纵横,荒山沙漠遍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km2,西部地区约占80%。全国荒漠化面积260多万km2,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 400多km2,9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70%以上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在西部地区。
2.社会经济环境
1998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1.1%和66.6%。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3.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差。……直接影响吸引投资及资源开发效益。
学生被这段文字所震惊,纷纷议论开来:虽然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乱采乱伐现象依旧、设施差、技术落后……如果长此以往,西部就得不到很好得开发,资源就得不到很好得利用。一阵议论后,有的在独自思维、有的两三人一起讨论、研究起西部环境的保护、西部环境的治理、西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通过细致的阅读,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四、读练结合,让学生持久思维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角的认识”中,学习角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角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角。画好后讨论:
① 画角时,点对齐和边对齐指的是什么?
②同学们画出来的角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角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
③看量角器上的刻度时应注意什么?(内刻度和外刻度)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角。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长期的这样训练,学生自然能够把阅读带进数学课堂,能够品味到阅读在数学中的趣味性,也就能够形成习惯。
数学阅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能力。数学阅读既能增加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面向未来,我们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以期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江苏210044 】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相应的思想方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从而用以启动学生的智能,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还是非常有效。
一、以读促解,让学生敏捷思维
“爱为学问之始。”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让学生通读整段概念或规律,学生不但会感觉枯燥乏味,不易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不易发现其中隐形的知识。分步阅读,分化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易学”,增强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等式性质2”的时候,学生已有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一知识,先要求学生直接阅读教材中的图例:
(见左图)
然后提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再写出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式。学生较为容易归纳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性质。提示学生,“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继而让学生阅读例题后结论,学生“喔”、“对、对、对……”恍然大悟,不等教师提问,开始举手要回答“为什么要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溢于言表。可见,分步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已知条件或图例的基础上,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结论,对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加以验证,更有利于学生迸发思维,思维的敏捷性得以提高。
二、以读促疑,让学生深刻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阅读后,在不同层面上产生了一些提问:
(1)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行吗?
(2)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行吗?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4)零为什么要除外?
……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使学生的质疑的能力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以读促比,让学生广阔思维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认识百分数”后,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
(见右图)
在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对文字中几个百分数的理解,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学生无不发出了“中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中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等感慨。随后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摘自《上海科技》上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1.自然环境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高山峡谷纵横,荒山沙漠遍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km2,西部地区约占80%。全国荒漠化面积260多万km2,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 400多km2,9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70%以上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在西部地区。
2.社会经济环境
1998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1.1%和66.6%。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3.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差。……直接影响吸引投资及资源开发效益。
学生被这段文字所震惊,纷纷议论开来:虽然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乱采乱伐现象依旧、设施差、技术落后……如果长此以往,西部就得不到很好得开发,资源就得不到很好得利用。一阵议论后,有的在独自思维、有的两三人一起讨论、研究起西部环境的保护、西部环境的治理、西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通过细致的阅读,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四、读练结合,让学生持久思维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角的认识”中,学习角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角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角。画好后讨论:
① 画角时,点对齐和边对齐指的是什么?
②同学们画出来的角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角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
③看量角器上的刻度时应注意什么?(内刻度和外刻度)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角。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长期的这样训练,学生自然能够把阅读带进数学课堂,能够品味到阅读在数学中的趣味性,也就能够形成习惯。
数学阅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能力。数学阅读既能增加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面向未来,我们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以期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江苏21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