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 “谈虎色变”之感。教师们教得辛苦,学生们学得也辛苦,仍有很多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东拼西凑。我认为这是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因此“写作教学应貼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有话可说,在乐中学写作文。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抓住生活契机,捕捉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因此作文教学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的创作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及时捕捉写作素材。在学校,学生的很多间接经验来自老师,教师不如自己带头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身边发生的事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比如有一天下午,我捂着受伤的下巴走进教室。本来自认倒霉的我已无心上课,但我转念一想:也许这是个很好的作文材料。我笑着说:“今天,我很倒霉,又很幸运。”这一下,学生们一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接着听我讲述路上发生的事:“我听课去了,想起你们明天语文测验,还有一些问题没讲,于是,我匆匆赶回学校上最后一节课。谁知,电瓶车驶到半路上的时候,由于车速过快,太阳又刺眼,我的头碰到了迎面来人扛着的竹竿。”
“啊!有没有伤到?”学生迫切地问道。
“我急忙刹车,愣住了,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停了一会继续说,“摸摸自己的头庆幸还在,眼睛也没刺到。”
“哦……”学生松了一口气。
“只是下巴,一阵刺痛。”我接着说。
“你有没有找他们算帐?”“当时我真想大骂,他们怎么能在这大马路上搬竹竿呢?可转念一想,自己也太不小心。再说,扛竹竿的人已经在互相责怪了,并向我道了歉。反正没什么大伤,我也没说什么,也不去跟他们争执,我只想着怎样早点赶到学校上课。”
“要不是为了我们,老师也不会受伤。”学生纷纷议论道。……
这堂课变成了学生问老师答。看着学生们思维这么活跃,我故意问:“那你们给我的故事起什么题目呢?”
《倒霉而又幸运的一天》、《一件后悔的事》、……”学生们纷纷回答。
“如果让你们写,会用什么题目呢?”我趁热打铁。
“那怎么样把这件事写具体呢?”我继续问道。就这样,学生欣然命笔,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
二、品味生活滋味,激发写作灵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所写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对原很熟悉的活动却感到没什么可写,或者无从下手。于是,我经常选择各种活动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从而捕捉写作灵感,如我在《吃杨梅》的习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加形象、生动的习作,我把杨梅带进了课堂。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杨梅的形状、大小、颜色,然后让学生亲口吃杨梅,要求他们用心品尝杨梅的味道。
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的作文之前,我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了“钉扣子”、“缝补丁”、“织毛线”等比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无米之炊”。
三、感悟生活色彩,抒发写作真情
教会感悟生活,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
如“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教师有意识在这特定时间内,跟学生们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师生谈论的内容从学过的《麻雀》一文中的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勇敢地冲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的举动,到世界上的每一个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巨大的牺牲,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于是借此良机赶紧给学生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写作练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写作的内容、形式不必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
四、回归生活本色,体验独特的感受
习作教学应该时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联。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文中的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顺应教材,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画上的人物,看看还能不能用上骄阳似火?孩子们抓住了人物满头大汗来进行补充。由此,再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动物、植物等来说说对“骄阳似火”的理解,特别是联系
夏天的情景,学生说出了大街上的知了声嘶力竭地叫;人们都不出门了,巴不得整天躲在空调房里……
朱熹《观书有感》中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可塑之材”,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时,学生写出的文章就有真挚感情,内容也会五彩斑斓,我们便在作文教学中收获到“春色满园”的喜人景色!
【作者单位: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 江苏】
一、抓住生活契机,捕捉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因此作文教学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的创作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及时捕捉写作素材。在学校,学生的很多间接经验来自老师,教师不如自己带头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身边发生的事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比如有一天下午,我捂着受伤的下巴走进教室。本来自认倒霉的我已无心上课,但我转念一想:也许这是个很好的作文材料。我笑着说:“今天,我很倒霉,又很幸运。”这一下,学生们一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接着听我讲述路上发生的事:“我听课去了,想起你们明天语文测验,还有一些问题没讲,于是,我匆匆赶回学校上最后一节课。谁知,电瓶车驶到半路上的时候,由于车速过快,太阳又刺眼,我的头碰到了迎面来人扛着的竹竿。”
“啊!有没有伤到?”学生迫切地问道。
“我急忙刹车,愣住了,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停了一会继续说,“摸摸自己的头庆幸还在,眼睛也没刺到。”
“哦……”学生松了一口气。
“只是下巴,一阵刺痛。”我接着说。
“你有没有找他们算帐?”“当时我真想大骂,他们怎么能在这大马路上搬竹竿呢?可转念一想,自己也太不小心。再说,扛竹竿的人已经在互相责怪了,并向我道了歉。反正没什么大伤,我也没说什么,也不去跟他们争执,我只想着怎样早点赶到学校上课。”
“要不是为了我们,老师也不会受伤。”学生纷纷议论道。……
这堂课变成了学生问老师答。看着学生们思维这么活跃,我故意问:“那你们给我的故事起什么题目呢?”
《倒霉而又幸运的一天》、《一件后悔的事》、……”学生们纷纷回答。
“如果让你们写,会用什么题目呢?”我趁热打铁。
“那怎么样把这件事写具体呢?”我继续问道。就这样,学生欣然命笔,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
二、品味生活滋味,激发写作灵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所写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对原很熟悉的活动却感到没什么可写,或者无从下手。于是,我经常选择各种活动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从而捕捉写作灵感,如我在《吃杨梅》的习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加形象、生动的习作,我把杨梅带进了课堂。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杨梅的形状、大小、颜色,然后让学生亲口吃杨梅,要求他们用心品尝杨梅的味道。
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的作文之前,我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了“钉扣子”、“缝补丁”、“织毛线”等比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无米之炊”。
三、感悟生活色彩,抒发写作真情
教会感悟生活,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
如“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教师有意识在这特定时间内,跟学生们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师生谈论的内容从学过的《麻雀》一文中的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勇敢地冲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的举动,到世界上的每一个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巨大的牺牲,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于是借此良机赶紧给学生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写作练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写作的内容、形式不必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
四、回归生活本色,体验独特的感受
习作教学应该时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联。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文中的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顺应教材,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画上的人物,看看还能不能用上骄阳似火?孩子们抓住了人物满头大汗来进行补充。由此,再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动物、植物等来说说对“骄阳似火”的理解,特别是联系
夏天的情景,学生说出了大街上的知了声嘶力竭地叫;人们都不出门了,巴不得整天躲在空调房里……
朱熹《观书有感》中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可塑之材”,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时,学生写出的文章就有真挚感情,内容也会五彩斑斓,我们便在作文教学中收获到“春色满园”的喜人景色!
【作者单位: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