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八步”做好记叙文的教与学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58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出于对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和心智成长水平的考虑,一直以来也是初中语文课上分量最重的教学内容。于是,怎样结合记叙文的特点,做好记叙文的教与学,通过对教材的步步推进,进一步实现整个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愉悦中由浅入深地掌握语文知识及技能,发展个性特长,成了众同行共同探讨的话题。
  经过多年的尝试、探究,笔者逐渐摸索出这套既是教法也是学法的一个记叙文教学模式——三读八步法。
  初读,解决字词,熟读文章
  第一步,放声读,解决生字词。为了把字词教学切实地纳入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把文章读出声来,真正及时地发现文章中的拦路虎,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完成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的任务。
  第二步,熟读课文。语文字词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根基,更是考试评价的重点要素,完成熟读成诵是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一个巩固验收。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打下了基础。
  再读,整体把握,深入理解
  整體把握,是指整体把握文本语言、整体把握教学构思。“整体”是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否考虑教与学内容的整体安排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第三步,知道写了什么。在这一步要求学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再用生动的语言复述课文。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章,和作者进行交流。才能为进一步地学习解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打下基础。
  第四步,明白为什么写。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多数老师一上课就告诉学生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可是笔者却认为在学生熟悉了内容后才能做这些。因为在学生还没有熟悉文章之前就了解写作背景,往往不知所云。等具体讲解文章,尤其在理解文章的主旨时,还需要老师再次提醒学生把它和写作背景联系起来。既浪费了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笔者这一调整,只是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就实现了课堂上的“水到渠成”。
  第五步,弄清怎么写的。就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结构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规律和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深思熟虑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这一环节重在训练了学生提纲挈领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培养了他们掌握阅读赏析的技巧知识,是学习记叙文提高的必要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思结合是这一环节的教学核心所在。
  第六步,剖析写得怎么样。也就是对文章进行品味赏析。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的学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笔者便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在讲授《背影》一文时,笔者针对作者在车站送别场景里对父亲的“背影”具体、细致的描绘,引导学生品读出了文章通过“蹒跚、探、爬、攀、缩、微倾、努力”等词语的运用,既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写得淋漓尽致,又表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父爱。让学生们或自主探究,或合作探讨,学会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赏析,体会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读,拓展延伸,模仿提升
  第七步,体会生活中的语文。一篇好文章就是在传递真切的情感,一节好课就是在让学生收获自己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在教学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课结尾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延伸的:在深情的《母亲》的音乐声中,笔者结合班级学生中多数是外地来此求学的孩子这一特点,缓缓地描述了他们的母亲现在或许正在家操劳,讲诉了他们的母亲对他们的无限牵挂和期望的心情。话音未完,班级中的很多同学都流泪了,好几个同学主动站起来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有的还检讨了从前的不懂事。就这样立足实际,从平凡处着手,让学生感悟了语文与生活的切近,既是一次波澜起伏的德育渗透,更增添了学生的语文情趣,激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强烈需求。
  第八步,学会怎么写。让语文真正地走进生活,服务生活。教给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都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做铺垫。因此,在教学记叙文时,从理解、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出发,一定要立足教材,从美词积累,到文句仿写,再到布局谋篇,教给孩子写作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有条不紊地学到知识,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当然,即使同是记叙文,由于文章的特点不同,难易不同,如果教学时千篇一律,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无味、无趣,一无所获。因而,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教学的侧重点也要不同,在实施时应该遵循“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的原则。“深入浅出”是要求对篇幅长的、理解上有点难度的课文,能够透过繁复的文字语言拎出文章的要领,大胆地删减旁枝繁叶,让学生感到这样的文章并不难。“浅入深出”是指对看似比较浅短的文章而言,要引导学生挖掘出更深层的东西,让学生感到这样的文章也有可读性,促使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记叙文教学就是要抓住记叙文自身的特点,分析内容,掌握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做到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实现语文课堂的科学高效,才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其他文献
摘 要:王维的山水小诗诗画并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的花开花落间,尘世已红尘万千。唯有自然中获得纯然清寂的观想亘古不变。他的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的禅境寂静,禅心空灵;宁静淡雅为意境,给人以诗画享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典型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关键词:王维;诗画;宁静;禅意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诗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一堂《电话礼仪》课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情境的创设,有效激活课堂,挖掘学生学习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愉悦中探究学习,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演绎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独舞”的课堂,教师是台上的主角,口若悬河、光彩夺目,而学生好像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压抑的状态。新课程、新课改的目标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鲁迅作品《祝福》的现实意义作一探讨。详细阐述了鲁镇人对祥林嫂冷漠的拒绝、冷血的围观和冷酷的恐吓,并在与当下社会现象相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性之恶与无力向善、生活之重与苟活以轻以及集体的杀戮消减了个体的罪恶感三方面总结出“冷”的由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鲁迅作品;祝福;现实意义  讲到《祝福》,似乎是“前人之述备矣”。但即便带着前人的经验上路,还是会遇到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成立团校的意义,以及目前高校团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分层次,重个性”的高校团校未来发展途径,为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团校;吉林大学;学生干部骨干  高校团校培训是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实施载体,对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成立团校的意义  团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天津市某初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将出现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独生子女初中生作为研究的对象,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厌学的策略。  关键词:厌学;独生子女;学校社会工作  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城市的主流群体,学生厌学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独生子女的厌学情况,从而探讨相关解决策略,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在注重基本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课文情感教育因素的挖掘,加强思想情感教育,启迪学生,提高情商。教材中选的很多古文篇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了古人的美德与智慧,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载体。笔者拟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心得。  蔺相如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主要人物。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包头市儿童福利院为例,通过实地参与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等方法,阐述了福利院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福利院;社会化;家庭寄养;社会交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院的建设与设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无论社会方面还是福利院本身都希望通过对福利院环境的完善来表达对福利院儿童的关怀,使福利院儿童尽可能享受到正常的社会生活。然而,在关注提升物质条件的同时,福利院儿童社会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与自身特点,分析了蓝鸽语言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的优势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学习平台;应用与思考;蓝鸽语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快捷的语言学习材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过程的重要发展趋势。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蓝鸽语言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兼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所从事的兼职与当前专业关系如何,兼职给当前学业带来怎样影响,这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以地处上海的S大学为例,研究大学生从事兼职与当前学业关系,希望为大学生更好处理好学业与兼职关系带来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兼职时间;学业;专业  1引言  大学上课时间较为灵活,上课之外会存在一定的课余时间,许多学生会利用这部分时间兼职。兼职给大学生带来一定收入
期刊
摘 要:信息化、全球化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引起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伟大变革。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当今的年轻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适应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公民;责任感;团队协作;多元发展  美国新闻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揭示了信息化、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