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及经济环境,企业需要不断改进自身内部管理质量,从而最大程度适应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旨在推进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防控风险提供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工具,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提高内控管理效率,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经营或财务风险,使企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规避。《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已发布近十年,不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其风险防范、经营管理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构建不到位
原因一:部分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分配不合理,办事过程中没有规矩可遵照,没有流程做指引,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简单随意等惯性行事方式使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推动力。
原因二:一些企业存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成本高、成效不高,没有建立内控体系经营也不错,制度太多反而影响工作效率等观念,风险意识不足,不愿投入,使内控体系建设缺乏推动力。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原因一: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像不相容岗位分离这样的制度建设从来不缺乏,缺的是对这个制度的理解与执行。即使完成了整个内控体系的设计构建,但在内部监管、制衡机制等内控方面工作不到位或机制运行不畅,导致有了规矩也不遵照、设计的内控流程也无法运行。比如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对国企改革中的内控体系建设指引,各大国企也均建立了较为完善内控制度,但国企高管腐败案仍频发。
原因二: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宣贯不到位,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自身缺乏风险防控意识,认识不到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比如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殊不知内部控制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开发、担保业务、工程项目、业务外包、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自上而下、全部门、全过程、以及全员参与和执行。
3.缺乏内控监督评价机制。
原因一:缺乏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实施一定的内部监督来对其进行检验,并对其开展系统性检査与评价,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之效果。但是,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在管理体制、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内部监督环节薄弱。在缺乏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外部监督也比较匮乏,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原因二:缺乏评价机制。当前部分国企内控的设计和运行均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局限于上级的业绩考核,企业自身对强化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和动力,造成部分内控管理制度失效。企业的内控更多地维系在管理层的素质和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上。企业内部个别领导和部门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企业的内控管理缺少真正独立的有震慑的监督和客观的风险评价体系。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国企的上级机关和企业高层应改变依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管理风格的层面, 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在实际运行中,发挥各组织架构的职能;其次企业应强化宣传与培训,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应强化内部控制专业队伍建设,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普及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
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举措
(1)在流程设计环节,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避免特殊待遇或歧视行为,利用各种控制手段,杜绝企业经营过程中人为干预的可能,使企业经营风险降至最低。
(2)注重跟踪、分析、评价、考核等事后事项流程化制度的建立,防止制度建设因为没有执行而最终流于形式。
(3)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原有管理制度,对需要新建、修正、废止的原有制度及时修订废止,防止内部控制制度与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各行其是,最终变成一纸空文。
(4)执行力取决于执行的人。加强内控的目的是为了弱化集权、人权对制度的干扰,使良好的制度顺畅运行,因此更需要配备较强业务素质及责任感的人才力量。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内控效率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应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即时比对分析,强调事前、事中的监控与预警,而非仅作为事后分析、防范的工具。如将整个业务层面控制的13个环节嵌入程序设计,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传递,实现自动化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进而将人为操纵因素降至最低。同时,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应设计严密的关键控制点,严格重要业务的访问权限管理,严格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禁止用户账号交叉操作,防控信息泄露风险。
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和内控评价机制,把监督渗和评价渗透到企业工作运营的各个细小环节中去,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与监督,授权内控评价部门定期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合理利用评价报告动态完善内控体系,让权力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使得执行者知敬畏、监督者秉公心,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化、公开化及透明化。
三、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也面臨着更加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企业组织构架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着风险支撑。因此,研究、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国萍.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管理探索,2014(11).
[2]高昌俊.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改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工具,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提高内控管理效率,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经营或财务风险,使企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规避。《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已发布近十年,不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其风险防范、经营管理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构建不到位
原因一:部分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分配不合理,办事过程中没有规矩可遵照,没有流程做指引,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简单随意等惯性行事方式使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推动力。
原因二:一些企业存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成本高、成效不高,没有建立内控体系经营也不错,制度太多反而影响工作效率等观念,风险意识不足,不愿投入,使内控体系建设缺乏推动力。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原因一: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像不相容岗位分离这样的制度建设从来不缺乏,缺的是对这个制度的理解与执行。即使完成了整个内控体系的设计构建,但在内部监管、制衡机制等内控方面工作不到位或机制运行不畅,导致有了规矩也不遵照、设计的内控流程也无法运行。比如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对国企改革中的内控体系建设指引,各大国企也均建立了较为完善内控制度,但国企高管腐败案仍频发。
原因二: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宣贯不到位,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自身缺乏风险防控意识,认识不到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比如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殊不知内部控制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开发、担保业务、工程项目、业务外包、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自上而下、全部门、全过程、以及全员参与和执行。
3.缺乏内控监督评价机制。
原因一:缺乏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实施一定的内部监督来对其进行检验,并对其开展系统性检査与评价,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之效果。但是,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在管理体制、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内部监督环节薄弱。在缺乏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外部监督也比较匮乏,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原因二:缺乏评价机制。当前部分国企内控的设计和运行均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局限于上级的业绩考核,企业自身对强化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和动力,造成部分内控管理制度失效。企业的内控更多地维系在管理层的素质和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上。企业内部个别领导和部门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企业的内控管理缺少真正独立的有震慑的监督和客观的风险评价体系。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国企的上级机关和企业高层应改变依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管理风格的层面, 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在实际运行中,发挥各组织架构的职能;其次企业应强化宣传与培训,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应强化内部控制专业队伍建设,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普及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
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举措
(1)在流程设计环节,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避免特殊待遇或歧视行为,利用各种控制手段,杜绝企业经营过程中人为干预的可能,使企业经营风险降至最低。
(2)注重跟踪、分析、评价、考核等事后事项流程化制度的建立,防止制度建设因为没有执行而最终流于形式。
(3)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原有管理制度,对需要新建、修正、废止的原有制度及时修订废止,防止内部控制制度与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各行其是,最终变成一纸空文。
(4)执行力取决于执行的人。加强内控的目的是为了弱化集权、人权对制度的干扰,使良好的制度顺畅运行,因此更需要配备较强业务素质及责任感的人才力量。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内控效率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应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即时比对分析,强调事前、事中的监控与预警,而非仅作为事后分析、防范的工具。如将整个业务层面控制的13个环节嵌入程序设计,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传递,实现自动化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进而将人为操纵因素降至最低。同时,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应设计严密的关键控制点,严格重要业务的访问权限管理,严格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禁止用户账号交叉操作,防控信息泄露风险。
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和内控评价机制,把监督渗和评价渗透到企业工作运营的各个细小环节中去,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与监督,授权内控评价部门定期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合理利用评价报告动态完善内控体系,让权力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使得执行者知敬畏、监督者秉公心,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化、公开化及透明化。
三、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也面臨着更加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企业组织构架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着风险支撑。因此,研究、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国萍.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管理探索,2014(11).
[2]高昌俊.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改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