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野合”好困惑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品三国》而名噪一时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其《中国的男人和女人》第三章《性》中有一段关于孔子出身的文字:
  另一方面,当时的风俗,是对男女关系看得很淡,野合之事,比比皆是。就连孔夫子老先生他本人,也是其父叔梁纥与其母在尼山祭神时野合而生,祷于尼丘而得。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其来由正是他父母做爱的那个地方--尼丘。
  这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孔子出身的记载略有出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司马迁的意思是说孔子名字来源于“生而首上圩顶”,即刚出生时头顶中间是凹下去的,大概属营养不良或早产症状,颇似山丘,因而得名。以“野合”之地为儿子命名的纪念方式很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即便如易教授所言“当时野合之事比比皆是”,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事,隐藏都来不及,哪敢公开,这岂不是向世人宣称自己的儿子是个“野种”?其中关键是围绕对“野合”一词的解释,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弄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野合”一词最早来源于《左传 定公十年》,非常巧合的是还是孔子说的,当时鲁定公和齐景公相会于夹谷,时任鲁国司寇的孔子面对齐国的无礼挑衅,为捍卫国家尊严义正言辞地发了一通议论,其中一句便是“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五经正义》中注:“嘉乐,钟馨也。”“不野合者,谓享燕正礼当设于宫内。”“野合”,就是在野外奏乐。
  后世对《史记》中记载的孔子父母的这桩“野合”婚事,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如是解释:“盖为(叔梁)纥老而徴在(孔子的母亲姓颜名徴在)少,非当壮室初筓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孔子家语》说:“梁纥娶鲁氏女,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徴在从父命为婚。”叔梁纥晚年才娶徴在为妻,老夫少妻,故《史记正义》还进一步解释:“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
  司马迁对“野合”没做详细的解释,后人在谈及这一话题时也比较敏感,李长之在《孔子的故事 》 中这样叙述:
  “他们的结合是没有经过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的,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
  “ 孔子父母的结合既不符合当时的礼制,而当时的礼制又特别沉重地约束着妇女,所以孔子的母亲过着不很称心的日子。”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何为“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不符合当时的礼制”,实在是耐人寻味。大概迫于为尊者讳,许多书中采取类似语焉不详的态度或者直接“子不语”,典型的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面对这个“难言之隐”干脆一笔带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到鲁国……孔子生于前552年,死于前479年,年73岁。”
  但是,当我们细读《史记》时,觉得司马迁接下来的叙述颇为蹊跷: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贫且贱。”
  对于丈夫的墓葬之地,颜氏何讳之有,竟然长期向儿子隐瞒?“贫且贱” ,“贱”是否缘于野合,即私通?东汉的经学家郑玄就提出:“孔子之父陬叔梁纥,与颜氏之女徴在野合而生孔子,徴在耻焉,不告。”那么,前面的很多解释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为尊者讳为圣人讳的思想而穿凿附会?著名的孔子研究学者蔡尚思则在《孔子思想体系》中通过大量的材料考证得出结论:“所谓野合,只能是指这位少女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迫使她怀孕而生孔子。”这真可谓惊世骇俗了!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作为定论。
  孰是孰非,一桩数千年的公案,终难尘埃落定。但不管何种出身,都不会影响人们从前、现在、将来对孔子这位伟大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尊敬和仰慕。
其他文献
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质。应把汉语文工具性摆在第一位,这种提法强调的是汉语言文字作为交际文字的使用功能,也就是把培养学生汉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更多的接触语言材料,给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学习使用汉语,并用汉语进行表达
期刊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不要强加给学生观点,不要统一学生的认识,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创造性的思维。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演员
期刊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影像展示平台、新的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传统的录音机、幻灯机和投影仪教学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多媒体投影、多媒体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等现代教学设备,这些多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形象地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有趣。其收效之大是广大教师所认同的。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课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一直是课改的重要内容和当今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社会热点问题等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一直是课改的重要内容和当今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时间、理智、情感上多角度积极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
期刊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对于我们贵州盘县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克记挑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英语新课程教学实践作如下思考:  一、课堂中英语新课程目标必须明确  从事八年的英语教学以来,我把英语教学中“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重视成绩,而违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而忽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思想品德逐渐转变了传统的地位和作用,在人们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逐步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向着生活化的方面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活动生活化、体验个性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改革;方向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学生整
期刊
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其实每一位老师都知道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有效地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校在课改中,实施了分组式教学;即根据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将每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建立以6人为宜,如果人数少可以4人一组,
期刊
一、研究结果和分析  当前存在于中学生跳高业余训练中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少;运动场地器材简陋,教练员训练的方法、手段不完善;学校、家庭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学生的自身因素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改进方法。  (一)队员的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少  作为学校而言,培养人才,注重升学率成为学校工作重重之重,而业余训练则被放到一边,只能作为学校工作的侧重点之一。  基于
期刊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