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地主,流浪儿三毛就在他家当长工。一天,地主叫三毛帮他算算西瓜地里有几个西瓜。先算第一行——2个、2个、2个,学生们很快就数出有六个,帮三毛解决了问题。可是现在,地主让三毛用一分钟算出整块地里的西瓜总数(西瓜地共有7行),这可怎么办?学生们这时的思维十分活跃,个个想办法快点算出结果。他们的创新思维也由此孕育产生:有的说第一行六个,接下来6行也都是6个,不用数了,只要列成加法算式,就可得到“6+6+6+6+6+6+6=42”个。可还是太慢了,到底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呢?这时教师引入乘法就相当顺手了。
二、敢于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年、月、日”,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规定四年一闰?”“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要分大月和小月?”……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进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并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做法。这样,学生就不会人云亦云,除了相信老师和书本,其余什么也不会。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意识。
三、加强操作,挖掘创新潜能
从人的大脑功能来看,大脑的右半球掌管表象,是进行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比较突出,这就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容易发挥其创新潜能。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米”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量物体的长度。如:量出铅笔、橡皮的长度,他们都会用厘米做单位。再量课桌的高,有些学生发现用厘米作单位很麻烦。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往往能自己解决,如两人合作完成、量完一部分作记号、制作一分米的纸条等等。最后让学生量教室的长,这下学生可犯难了,操作中遇到了大麻烦,但他们的思维此时却是最活跃的。怎样解决呢?聪明的学生会想到可能有比分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教师再让学生猜想:这个长度单位和分米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样一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开发。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地主,流浪儿三毛就在他家当长工。一天,地主叫三毛帮他算算西瓜地里有几个西瓜。先算第一行——2个、2个、2个,学生们很快就数出有六个,帮三毛解决了问题。可是现在,地主让三毛用一分钟算出整块地里的西瓜总数(西瓜地共有7行),这可怎么办?学生们这时的思维十分活跃,个个想办法快点算出结果。他们的创新思维也由此孕育产生:有的说第一行六个,接下来6行也都是6个,不用数了,只要列成加法算式,就可得到“6+6+6+6+6+6+6=42”个。可还是太慢了,到底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呢?这时教师引入乘法就相当顺手了。
二、敢于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年、月、日”,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规定四年一闰?”“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要分大月和小月?”……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进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并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做法。这样,学生就不会人云亦云,除了相信老师和书本,其余什么也不会。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意识。
三、加强操作,挖掘创新潜能
从人的大脑功能来看,大脑的右半球掌管表象,是进行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比较突出,这就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容易发挥其创新潜能。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米”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量物体的长度。如:量出铅笔、橡皮的长度,他们都会用厘米做单位。再量课桌的高,有些学生发现用厘米作单位很麻烦。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往往能自己解决,如两人合作完成、量完一部分作记号、制作一分米的纸条等等。最后让学生量教室的长,这下学生可犯难了,操作中遇到了大麻烦,但他们的思维此时却是最活跃的。怎样解决呢?聪明的学生会想到可能有比分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教师再让学生猜想:这个长度单位和分米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样一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开发。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