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隔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世界知识论坛”(第二场)又开讲了。为了满足更多听众的要求,我们将会场从第一场论坛时只能容纳几十人的小会议室搬到了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厅。会场内几乎是座无虚席——谁也不愿错过与互联网行业的两位重量级人物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尽管两位嘉宾在演讲之后又回答了十多个提问,但大家显然是意犹未尽。
编辑完这个话题,原本只把互联网当成工作中的一个工具、对其并无什么“感情”的我,倒是对它产生了不小的兴趣甚至是“好感”。互联网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未来也会因此而更富有色彩。
“世界知识论坛”将不定期举行,欢迎读者现场参与。请随时留意本刊及外交部网站(www.fmprc.gov.cn)和新华网(www.xinhuanet.com/world/sjzs)的预告。——编者手记
胡启恒:互联网飞速发展,
但世界对此准备不足
沈国放
今天,我们请中国互联网协会胡启恒理事长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就《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来进行对话。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现在互联网不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领域,而且还有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习惯,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所以,信息网络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它的影响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安全。
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有十几年了,发展非常快,2005年中国的网民数已超过1亿,排美国之后,位于世界第二。现在,网络文化方兴未艾,整个社会的网络意识还在不断提高。我们也不可否认,在我们越发娴熟自信地应用网络、跻身世界前列的同时,国际互联网业的巨头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使我们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是我们当初所不曾料到的。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会怎样,中国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还需要多久,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还有多远,互联网是否会成为新的霸权工具,怎样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增强软实力建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客观认识、全面思考,并且妥善把握我们的战略对策。
今天我们请来的两位嘉宾将在这些方面给我们做些介绍,然后大家自由提问。按女士优先的惯例,先请胡理事长发言。
胡启恒
谢谢沈总编,谢谢大家。《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不是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所能概括的。我就介绍以下几方面的情况吧。
互联网已成为世界的
战略基础设施
目前互联网在世界的发展情况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它在网民最少的地区发展速度最快。过去在亚洲发展最快,现在亚洲只位居世界第四,排在前面的是非洲、中东、南美洲这样一些地区。
2005年底,全球网民数量为10亿,网民普及率为15.7%。中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网民数为1.1亿;网民普及率约为9%,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出口带宽从2000年的2.8G增加到现在的136.1G,五年增长了48倍。
目前全球网上用户的70%、电子信箱的50%以上是在美国以外,也就是说,互联网已从它的诞生地美国扩展到全球,成为全球的基础设施。就像刚才沈总编说的,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依赖于互联网的程度与日俱增。
世界互联网商业应用快速增长,互联网治理已提到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上,被世界公认为是信息社会的两个核心问题之一(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数字鸿沟)。这是在2003年~2005年举行的世界信息社会峰会上确定的。
世界对此准备不足
互联网已成为世界的战略基础设施,但全世界对此准备不足。互联网快速发展,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它是今天这样一个情况。这是因为,互联网本来就不是为这样的目的设计的,不是要作为一个全球化的战略基础设施。它在安全性、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地址空间的短缺等,都说明了它原本不是为这样的目的设计的。
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新一代互联网是什么样的,新一代互联网需要怎样的治理机制,怎样使我们的互联网能更好地、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世界的基础设施。这正在为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提供机遇和广阔空间。未来的物联网,每个东西都可以在网上。现在是人与人之间的网,将来是物和物、人和物之间的网。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探讨下一代互联网。
世界对互联网发展成全球的基础设施准备不足,更多地是表现在:该如何对待互联网带来的一些现象给社会造成的影响。
互联网是否需要治理、是否需要法律、甚至是否需要政府采取某些强制性措施?大家知道,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曾经有人在网上发表“独立宣言”,说互联网是一块不受人类的政权影响的土地,是自由的,没有国界,政府在此没有发言权。不过,9.11以后大家逐渐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互联网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不能把政府排除在外。但是,关于是否要让互联网成为一个用最粗俗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可以随地大小便的处所”,仍然在争论。不过,治理问题毕竟还是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程。2005年举行的世界信息社会峰会已做出了决定,要建立互联网治理的论坛(IGF),由关心互联网的各界参与,讨论互联网的问题,并且每年都要向联合国报告。
无论如何,目前的现实是,现有的许多规章制度、经济生态链、法律法规等,大都不适应互联网这个强大的新世界。对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应去关心。
网络版权问题比较突出
网络版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很好地说明我们“准备不足”。200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对网络音乐版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与互联网企业、版权的权利人、行政和司法机关、集体管理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与网络产业的发展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发展秩序的混乱。也就是说,立法跟不上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是近十年的事情,而我国直到2001年才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纳入《著作权法》保护体系,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并没有对网络版权保护进行系统的规定,在立法工作中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形势变化和互联网行业的实际情况未能及时反映,对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能够有效规范网络版权秩序的立法内容未能及时纳入法律范畴,如“避风港原则”。
在使政策和法律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方面,我认为发达国家走在我们前面至少5~10年。美国在1998年的DMCA(“数字千年法案”)中就规定了对互联网企业至关重要的“避风港原则”,而中国只是用行政法规的方式进行了借鉴,还没有正式写入法律。“避风港原则”主要适用于提供技术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即信息服务提供者),只要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内容不知情而且在版权权利人提出要求后及时移除了内容,那么他就可以免责。权利人应当追究将内容上载的人(即内容提供商)的法律责任。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体系中,著作权人、发行商、中间商、读者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线性产业链,版权控制比较简单。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容易建立。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而不是一个线性的通道,它可能经过了一系列的链接转载,而这个网络涉及电信运营商和大量的网站、搜索引擎等主体。这样的一个环境,大幅度提高了版权管理的复杂程度。当我们的法制体系面临一个新的复杂环境时,任何一种简单的、一刀切的法律条文都有可能深深地伤害其中的利益群体。就以搜索引擎中涉及的信息来看,这些信息的版权是否受限以及版权所有者属于谁,在海量信息环境下很难被甄别。
二,很多互联网企业不知道内容发行业务不同于版权授权业务,往往向内容发行公司购买音乐版权,从而造成侵权问题。
三,缺少统一的付费标准, 企业往往被迫承担过于严重的经济责任,互联网企业版权业务正版化存在障碍。
四,大权利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自发的联合采购不配合,坚持一对一谈判,各个击破。这就容易形成权利人事实上的内容垄断,不利于信息传播和共享共用。
诸多问题的存在可以说明,我们社会的组织结构、法律政策环境,都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准备。
一些冲突性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冲突性的问题。如,无国界的网络与有国界的法律约束产生了很多冲突,如网络色情问题。
目前,在美国注册的色情网站已超过400万个,仅美国本土利润每年就达120亿美元。在美国,约40%的互联网用户平均每月至少登陆一次色情网站。这在美国的法律环境下是许可的,但在中国,色情网站和色情业本身一样是违法的。但由于互联网的无国界,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截至2006年4月6日,中国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共接到各类举报信息259863件次,各类举报信息的比例是:违背宪法原则的占1.64%;攻击党和政府的占5.31%;淫秽色情的占66.63%;宣扬邪教的占3.27%;侵权的占2.39%;违背社会公德的占2.35%;赌博的占2.41%;诈骗的占7.69%;其他类为8.31%。
还有垃圾邮件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们正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不过,这个事情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进行无休止的斗争。
互联网怎样改变着我们
最后,我谈谈互联网怎样改变着我们。对此大家都有感受。我只说说以下几条。
①学习的途径改变了。图书馆已不是寻求知识的首选途径,线性的知识组织方式逐步转移到超文本的多层次、多发并行知识组织结构,使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文字为基础的学习逐步转移到文字辅助的多媒体为基础的学习。
②需要邮局帮忙的事情大为减少,但与朋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
③青少年拓展知识面的可能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成长速度之快,是过去所不能想像的。
④使思维方式更加开阔,知识的组织和传递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人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更广阔的视野观察和理解世界。
⑤游戏使在现实世界中被忽视的人们得以圆英雄之梦,锻炼人的某些能力。只要不沉迷,游戏也不失为一个好东西。
⑥网络消费不但效率高而且能使消费者得到一种时尚满足感。
⑦数字影像和网络正在彻底改造着千百万家庭的相册。
⑧网络商务正在逼迫中国加快建立和发展诚信体系。这也是我们中国最缺乏的东西、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⑨网络成为最真实地表达民情民意的阵地。
⑩网络是最严格无情的“监察机构”,因此是政府进行反腐败斗争中最宝贵的助手。
{11}网络大大降低了进入服务业的门槛,对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12}网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新的机遇?“精彩同行”和“网络无障碍行动”等。
{13}网络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最宝贵的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最强大的手段。
当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在扩大差距和数字鸿沟。另外,拿我们中国来说,如果不能使青少年把互联网当作学习和创造的工具,而只是不断告诫他们必须要“远离网络”、要“戒网”,那么,恐怕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差距将会加大;如果我们不能做出低价位的网络设施,要想完成中国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就会缺乏有力手段。所以,中国的电信部门、包括互联网协会正在努力地推动和促进“村村通、户户通”,正在努力使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进入“主流领域”,即除了娱乐外的领域。现在在中国,一提网络,就认为它只是个娱乐工具,这是不正常的,同世界的差距很大。在世界上,互联网主要还是学习的工具,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工具。所以,我们正在努力使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进入“主流领域”,我们在努力发展“为每一个人”的网络。
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沈国放
谢谢胡理事长的发言。我记得几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来中国访问时,在一个贫困地区,曾有一个中学生向她要E-mail地址,这使她很惊讶。我女儿现在在国外上大学,我跟她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上网聊天,能知道她在想些什么,有什么困难。跟她在网上交流,感到可说的话很多,很平等,她也更容易接受,而不是用那种父亲教训女儿的口气。在这点上,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渠道,也很重要。
下面请李开复先生发言。
李开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以及中国的机会
李开复
谢谢。今天我想谈一下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机会。在来这里的路上,我想了一下,归纳出了七个要点。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用户层面来考察,这几个问题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是平等的
第一,互联网是平等的。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平等有着更加深远的含义。例如,最近Google公司推出了一个名为Google Video的产品,用户可以利用该产品下载或上传视频文件,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收看费用。这样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别的公司也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仔细想想,这些产品今后也许会对电视、电影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方说,我是一个戏剧或电影专业的学生,那么,即便没有电影院线的支持,我自己也可以将自己的Video作品放到网上供所有人观看。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今天的博客文化已经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现象。将来,更多的多媒体的内容(视频、音乐、动画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由此发展下去,实现了信息充分共享的互联网必将达到更高程度的平等。
另一个与平等相关的概念也很重要。互联网兴起时,有人说过这样一个词——“消除媒介”。最初这只是一个很“酷”的说法,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但后来,这个说法慢慢变成了现实。过去,在媒介甚至在社会其他领域,不考虑技术因素的话,谁拥有更多信息谁就会拥有更多财富,人们靠拥有更多信息来获取更多财富。例如,股票分析、房地产中介等行业可以收取很高的佣金,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但有了互联网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平等、方便地获取股票、房地产等信息,不一定非要通过中介了。我最近卖了我在美国的房子。在美国,房地产交易要交6%的佣金,但有了互联网,就可以将房子放到网上去交易。今后,人们可以将很多东西都放在网上交易,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摩擦、无障碍的交易平台。对广大用户来说,这是个福音;但对从事传统中介行业的人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这必然会在经济上造成行业重组和重新分配,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网络无所不在
第二,网络无所不在。以PC为例,十几年前,一些公司推出了Network Computer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台Network Computer里面几乎不预装任何软件,通常也没有大容量的存储器,但只要将它接入互联网,用户就会得到最新、最好的软件,享受到最好的网络服务。在十年前,这是个失败的计划,因为当时的技术和网络条件还远不成熟。但最近,MIT的Negroponte教授推出了“平民电脑”计划——100美金就能买一台电脑,软件应用则以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为主。因为电脑的硬件越来越便宜了,“平民电脑”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个构思非常有创意,对消除数字鸿沟有很大的作用。在一些低收入地区,上网会越来越容易。这样的“NC”也更容易使用,因为不需要安装软件,不需要终日被怎么防毒、杀毒、升级、修复等问题困扰。今后,如果所有软件都能放在网上,一切就更简单了。
这可能是个机会,但不一定是最大的机会。我们知道,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互联网用户三四倍,这也是一个特殊的“中国现象”。在国外,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前都有用PC上网的经验,他们大多会用手机上网来补充PC上网的体验。但在中国、印度等国家,更多的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前甚至都没有用过PC,这种现象对中国来说是个很大的机会。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未来任何可以插电的电器都能上网,都可以提供上网的体验。当计算无所不在的时候,手表可以上网,电视可以上网,汽车也可以上网。但这时,网络上的数据会日趋混乱,因为每个设备上的数据都需要同步,所以,用户更需要集中式的存储和服务,以便在任何设备上都可以用完全一致的方式访问自己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使用自己最喜欢的软件服务。这种未来的超级数据和服务中心是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是无国界的
第三,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真正无国界的媒介,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域名、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今天,在这个无国界的世界里还存在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一个中国人想到美国的网站上看一条信息,不懂英文怎么办?这也正是Google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机器翻译系统的原因。在过去,机器翻译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苏联、美国都做了很多年的研究,但在上世纪70年代就遇到了瓶颈,机器翻译的质量非常糟糕,甚至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笑话。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互联网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互联网上已有的大量数据都可以被拿来做为机器翻译系统学习和训练的素材。Google就有效地利用全球网络爬虫所搜来的信息做了相当有价值的工作——包括将所有汉英对照的网页信息收集起来,再据此进一步确定每句话的翻译方法。Google已经搜索并处理了几十亿个双语对照网页,并创造了一种类似小孩学习语言的机器学习方式,让机器自动从大量实际语料中掌握翻译的“技巧”。目前,Google培养的这个“小孩”已达到高中水平了。这样发展下去,信息的无国界获取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这是Google正在研究的课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产品,但希望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互联网变成了人际网
第四,互联网已慢慢变成了人际网,即人与人沟通的、而不只是人与信息沟通的网络。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Metcalfe’s Law,即,如果有n个人上了网,由此产生的效益将与n2成正比。如果考虑到我们此前说过的“计算无所不在”(即手机、电视等都可以上网),那么,人和人的沟通会更加方便,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快速找到另一个人并与他交流。
当然,方便的沟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首先,当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人并与之沟通的时候,今天由垃圾邮件引发的问题相对来说可能就是“小问题”了。人们将会需要有更聪明的软件来确定“我要不要接受来自某人的信息”,需要许多不同的新机制和更完善的软件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
其次,互联网虽然平等,但在“社区”(如高校中的BBS)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少数人可能由于利益驱动或其他动机在虚拟社区中发表有煽动性的言论。网络本来是平等的,但少数人具有煽动性的发言的确有可能让网民无法分辨真正的多数和真正的少数。这需要更好的网络环境来促使人们自律,不要让类似的倾向把平等的网络环境变成少数人恶意影响多数人的舞台。
网络更加智能化
第五,网络会更加智能化。今天的搜索引擎都还相当“笨拙”,包括Google在内。例如,一个网络爬虫来到你的网站,它只能看到其中的文字信息并将它们收集起来。用户搜索的时候,搜索引擎通常只能用关键词做字面的匹配,而不能发掘出文字背后的更多信息。对于更复杂的搜索,如“找出中关村离Google最近、最便宜的出租公寓,两房一厅”的搜索,目前还没有一个智能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好地处理,因为用户输入的信息不见得能与网页文字完全匹配。其实,在一个智能化的网络中,数据不应该是无序的,也不应该是简单的一串串文字,而应该是有序的、有结构的信息。例如,在与“公寓出租”相关的信息中,应包含地区、地址、经纬度、价格、押金、面积等可以被识别与检索的内容。如果我们可以把类似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某个类似数据库一样的位置里,搜索时也像从数据库提取数据那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检索,那么,上面的搜索需求就不难满足了。甚至搜索引擎还会智能地告诉你:“目前还没有找到您中意的公寓,但未来出现相应房源的时候,我们会立即通知您。”
这种智能化的服务在将来是可以做到的。目前,我们也在和发改委探讨怎样帮助中小企业上网,但并不是做个网页、将企业的产品放上去就行了,而是要实现信息的有序共享。真正的智能化处理并不容易。Google目前推出的一个产品Google Base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
网络的个性化
第六,网络的个性化。今天的网络是所有信息聚集在一起的,因为聚集才有力量。但未来,除了聚集以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给每个用户提供他最想看到的信息。现在到搜索引擎输入一个关键词,你会发现,搜索引擎显示出来的广告是很有针对性的。如搜索“北京鲜花”,屏幕上的广告几乎全是与北京的花店相关的。其实这还不算聪明,搜索引擎只不过是看了你的搜索词、知道该卖给你什么东西而已。可以想像一下,今天你提供了搜索词,网络就可以为你介绍相关的产品,那么未来,能不能不需要提供搜索词就做到这一点呢?例如,网络能不能像一个得力助手一样,既知道现在你想买什么产品,也知道过去你买过什么、住在什么地方、收入多少、女朋友的生日是哪天、去年送了她什么东西、今天是否需要类似的礼品,等等。让网络知道这些个性化的信息,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然,创造这种个性化的体验还涉及很多隐私问题。刚才胡理事长提到了信息安全问题、信用体系问题和制度问题等,相关的建设在中国还比较滞后。如果这些方面将来能有显著提高的话,那么,网络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互联网在向“中心”演变
第七,过去互联网并不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但今天,互联网正在向中心演变。例如,过去我们总在讨论怎么让互联网帮助图书馆、帮助网络教学、帮助传统媒体,等等;但今天,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是:怎么能将图书馆、教学和传统媒体变成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操作模式。比方说,过去人们在图书馆搜索信息,而今天,利用Google Book Search或类似的产品,我们可以将全世界的书都扫描进去,人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世界各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检索并阅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一本书。这样,图书馆就变成为互联网这个信息中心提供基础资源的服务平台了。再如,我们在Google的学术搜索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论文资料,这免去了我们跑图书馆翻检的麻烦。
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七年前,我在中国聘用过很多高水平的程序员,今天我又聘用了很多的中国程序员,我发现,他们的水平比七年前又有了大幅的提高。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这个平台能帮助学生们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互联网已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流方式,而不再只是辅助课本教学的技术手段,这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总之,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明天会更好,中国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沈国放
谢谢李总。我平常搜索材料,比较多的也是通过Google来进行。但我还没有试过通过Google搜索“世界知识出版社”,也不知会有多少内容。(李开复插话:一会儿你可以试试)时间有限,希望大家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向嘉宾请教。
听众:提问踊跃,气氛热烈
我叫赵磊,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感谢两位的精彩演讲,我想问李总裁和胡理事长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它们以此为支撑,在国际互联网上抢占了许多资源。可以说,西方国家(的东西)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无所不在,比如说传播它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就像刚才胡理事长说的暴力、色情这种属于西方文化的东西。这对中国、对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威胁。我想问的是,中国如何利用本国有限的资源来应对这种挑战。谢谢。
李开复
你实际上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说西方国家是不是在互联网方面有更多的成功企业,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一个市场价值的分析就会发现:中国的软件公司的市值在世界上可能连0.5%的比例都占不到,但中国人使用的软件数量可能占了10%,二者完全不成比例;如果再看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搜狐、盛大、新浪、网易等,如果把它们的市值加起来,我相信是与中国网络的使用率成正比的。当然,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未来这些公司也会走向世界,得到很大的成功。如果非要做出判断的话,那么我认为,中国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是非常成功的,是符合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规律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西方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威胁的。说实在的,如果客观地分析,我并不认为“暴力”、“色情”等是西方特有或源自西方的问题。世界各国都会受到类似问题的困扰。其实,在用户提交给搜索引擎的搜索词中,与“暴力”、“色情”等相关的不好的关键词在每个国家的分布概率都是差不多的。对于这些不好的现象,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工作,但我认为,更有效的措施还是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内容,让人们觉得,在网上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如沟通、购物、公益、健身、旅游等,正面的东西越多,人们对负面信息的兴趣就越小。比如,录相带、DVD刚出现时,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不好的内容;但当它们慢慢进入主流后,不好的东西所占的比例自然会降低到一个足够小的程度。当看到好的电影、好的电视剧的时候,更多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欢迎这些健康的信息。
胡启恒
这个问题首先涉及互联网资源的问题,我要做个说明,这个问题还是有普遍意义的。很多的中国网民认为美国利用先机抢夺了很多互联网资源。其实,在互联网资源——域名、IP地址中,域名是无限的,而IP地址是有限的。的确,我们中国得到的IP地址是少的,跟我们的网民数不成比例。但是,这并不是哪个国家抢夺的结果,只是因为互联网最先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就登记注册了很多。我们是后来者,拿到一些边缘地区的IP地址,但目前为止,IPV4的地址空间还足够我们用。就是说,所有的服务商、运营商,只要你去申请IPV4的地址,是不会被驳回的。说某个国家“抢夺”了这方面的资源,是不够符合事实的。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缺乏IP地址,而是因为运行方面的原因,很多运营商以及用网络的人喜欢用内部地址——在互联网上对外只有一个,但本单位却有很多内部地址自己来分配。这样的话,虽比较容易管理,但缺点也很明显。就像IP电话那样,你往外打容易,别人给你打就难了。这是我们使用中的问题,并非我们去申请人家不给。不过,IPV4终究会枯竭,所以正在做IPV6的转换,我们中国也正在参与解决这个问题,以使全球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网上文化的。我同意刚才李总说的,不能说暴力、色情一定是西方的专利,就像我们不同意别人说诈骗、欺骗是你们中国人的特长一样。诈骗、欺骗也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要利用网络来传输健康的文化,而且我们中国的文化也要包容。迪斯尼是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在美国迪斯尼乐园我看到,在化装游行的队伍中,既有白雪公主、美人鱼,也有中国的孙悟空和花木兰。我有很深的感慨:美国文化很包容,并不排斥他国的。美国人将花木兰、孙悟空做成卡通形象,虽然带上了美国的色彩,但我们民族文化的东西也就进入了美国,全世界的人们看了都喜欢。我们应学习这种包容性。如果是排他的,就很难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文化。事实上,目前的网络也在帮助中国传播我们的文化,如在网上教中文,就是很好的一个生意,每小时10美元,很多中国人在网上开这门课。就像刚才李总说的,互联网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创造者,我们都可以往网上放东西。但放什么,要问问自己:这些东西是否健康、有益,是否有利于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如果每个网民都能这样,就会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很好的桥梁,让我们这个地球村变得更为和谐。
我是《中国日报》网站的张楠(音)。刚才李先生和沈总编都讲到你们的女儿开了博客,我的问题就是关于博客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博客是比较尊崇草根性和个性化的,但是博客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好像是以新浪为主的名人博客炒作和商业炒作。我想请李先生和胡女士分析一下未来博客的发展趋势,是继续草根化发展、还是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李总:Google会不会利用博客这个新的互联网工具来开发其中的经济效益?
李开复
Google在美国有一个博客网站,但目前没有在中国推出博客的计划。在网上,很多产品的推出是让用户先慢慢使用、以后再开发其中的经济利益。在博客领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目前博客系统的创造、编辑功能并非足够好,Google最近购买了一家公司,它有一个很好的博客编辑软件,这个工具可以有助于博客的推广。
说到草根化、明星化等发展方向问题,其实,两者都可以发展,并不见得会有冲突。中国有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博客,我在网上与学生经常沟通,他们也请我到他们的博客上看看。只要每人都有机会创造自己的博客网站,博客文化就可以有长足的发展。明星当然也可以做很好的博客,这符合互联网“平等”的特质。
胡启恒
我补充一两句。我也不知道今后博客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开博客的时候能够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已经出现了有人利用自己的日记去谩骂别人的事情。虽然日记是自己的,但它是给公众看的,应该有一定的文明、道德上的约束。当然,我只是表达个人的一个愿望。
我是《英语沙龙》杂志社的记者武玥。我想问李总两个问题。现在远程教育越来越普及了,有很多的网络教育学院,那么,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第二个问题是,我们都知道您除了从事促进网络事业发展的工作外,也非常关心中国的青年学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您经常在“开复学生网”上与中国学生交流。那么,您在网上遇到的中国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您认为困扰当代中国青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谢谢。
李开复
对于远程教育问题,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许胡院士可以补充一下。我个人认为,任何信息要放到网上,都要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如果远程教育只是将一个视频放到网上,让大家去观赏,那就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的特性。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麻省理工学院的Open Courseware,它就很好地利用了网络的特性,将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教材、Power Point、作业、答案和学生的提问都放到网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甚至在有些方面得到的比在课堂上得到的还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远程教育能达到这样一种水平。
关于第二个问题。“开复学生网”上的问题很多,包括就业、出国、交友、团体、恋爱等,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价值观的困扰。学生们在教育体系中学到的价值观,与社会上的风气、朋友圈中的价值取向、传统道德提供的思维方式等经常会有冲突,怎样在这些因素中做一个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您好,我是宇航出版社的高升华(音)。我最初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因为它的客户体验非常好,但是最近我慢慢开始用Google了,当然并不是因为您在这里我才这么说的,而是因为我前两天用Google的桌面搜索,感到有些软件功能很强,非常好。但感觉不好的是,它的客户体验让人非常不舒服,完全是西方人的思维。还有就是它的帮助功能,会直接点到英文帮助里。虽然我自认为英文水平还可以,能看懂,但还是不舒服。我想Google进入中国,应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但是您今天并没有怎么讲对中国的影响。您可以给我解答这个问题吗?谢谢。
李开复
可以的。下面讲的内容不是要在这里做广告。我们在中国启动业务并不只是为了赚钱或者是支持我们的产品,我们在中国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国工程研究院的成立,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让中国的用户体验更好。很感谢你的意见。至于我们的帮助网页,中文的已经做好了,可是还没有放上去。Google的中文搜索还是做得很好的,但是它的设计和体验方面确实可以做得更好。希望几个月后能让你有更新、更好的网络体验。
我是外交学院大四的学生,在这里想问李开复总裁一个问题。您非常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我也曾有幸拜读过您写的书,也曾上过您所开的网站。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大概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毕业20年后他们回想起在武汉大学的四年时光,他们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大多数同学说,是没有利用四年的时间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社交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人会使用互联网,而人际交往这方面的机会会比较少、趋向会比较弱。请问李总,您认为这会不会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谢谢。
李开复
在人际交流方面,我希望我们不要把互联网当做惟一的交流中心,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不能用其他方式取代的。人际交流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很多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但是,机器和网络永远不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信任、关怀等方面的交流。所以说,可以用互联网来辅助人际间的交往,但不要把我们都放到一个虚拟的社会里面去,不要让互联网成为一个虚拟的“牢笼”。
您好,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刚才胡理事长提到了要在农村地区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可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费用都支付不起。我们应该关注农村和弱势群体,但是互联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信息、资源和财富?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人平等?这是我的问题。谢谢。
胡启恒
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太重要了,可以通过它学习知识、发展经济,很多边远地区的人在网上找到了他们生存的机会。这里有很多故事。云南一个边远地区有个小旅馆,小老板是个藏族青年,经常会接待一些从欧洲来的客人。有人就问他,你怎么招来的这些顾客?这个藏族青年说,我上网,在网上招揽游客,人就来了。四川某地区有个很好的农情网,农民把他们的产品放到网上,找到了市场机会。网的重要性并不比医疗的重要性低,这是我的认识。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有两个问题要问李总。刚才您讲到网络可以使人际关系非常密切,可以了解对方的生日、对方女朋友的生日等,那么在未来社会,我们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再比如Google Earth,它经常会受到一些国家的批判,说把它们的军事地图都登到了网上,请解释一下。第二个问题是,依我在Google搜索的经历,搜索出来的资料经常是同一个内容、但来自不同的网站,就像陷入信息的海洋一样,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Google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策略或者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谢谢。
李开复
网页重复是中国用户反馈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不久就可以解决。至于Google Earth这个产品受到别人批评一事,我要说明的是,其实Google Earth搜索到的东西在网上都是存在的,Google Earth只是将其做了整合而已。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像有人对我们说,借助某某搜索引擎,恐怖分子做了什么什么坏事;但也有人给我们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他被别人绑架了,他对坏人说,你绑错人了,不信你到Google去搜搜,一搜果然发现绑错人了,结果他没事了。这是真实的故事。我们的理念是,只要把合法的信息放到网上,总体上来说,它带来的益处会超过害处。我们在任何国家的操作都是守法的。
关于隐私问题。当然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别人女朋友的生日,否则就会有很多麻烦事了。一个聪明的软件搜索,它能够记得你作为一个用户愿意提供给它的信息。这里是有前提的——你愿意提供信息,它也能够安全地帮助你保护这个隐私,在这两个前提下,应该是可以做到足够安全的处理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够安全,我们还有技术来做进一步保证。负责任的公司开发出来的软件是值得信任的,不会随便地把个人信息拿出来与人分享。
我来自《中国日报》网站,我叫张欣彦(音),我想请教胡女士一个关于中国无线互联网的问题。刚才李先生已经说到了,Google已经开始关注基于手机、手表和未来一些智能家电上网的情况。我本人是从事无线互联网的,在中国,每六个月上一次手机WAP网站的人有6000万到7000万,每周上一次的有2000万。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有4.3亿,很有可能在2008年就超过使用计算机上网的人数。但是目前的现实是,中国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十分混乱,根本没有一个机构来管理它,就好像当年搜狐和新浪出现的时候中国也没有互联网行业协会一样。我想请教两个问题:第一,胡女士对中国的无线互联网行业怎么看;第二,您认为中国是否应该成立一个无线互联网行业协会。谢谢。
胡启恒
你问到了我们行业里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主管是信息产业部。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可能将是无线网络的最大市场,在中国手机的普及率太高了。但行业管理混乱问题,这是政府应解决的事儿。至于要不要成立行业协会,这个问题可以讨论。
沈国放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提最后一个问题。
您好,我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实习生,我叫王榆,来自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最新公布的国际出版蓝皮书显示,在欧美国家,阅读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更多的人通过上网进行阅读,而传统书籍的发行折扣越打越大,发行量也是不断下降。可以说,互联网带来的网络出版、网络阅读形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我国,这种现象虽然还没有以危机的形式显现出来,但是互联网的确抢占了传统出版业的部分阵地。我想请问李总裁和胡理事长,你们如何看待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关系,两者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合,如何更好地争夺受众、读者。谢谢。
胡启恒
这个问题也是我刚才提到的,我们这个世界对出现了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是缺乏准备的。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出版业的产业链。原来是印书、发书,但对今后的出版业来说,最合理的、最可持续的做法就是,先在网上预订,要多少印多少,甚至要哪一章节都可以单印,这也可以节省树木。但这样一来,对传统出版业的打击的确很大。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出版物网络版的价格越来越高,高到用户要倒退回去买纸印本。传统出版业的运营模式应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来变革,而且这一变革是革命性的,但现在缺乏准备,造成出版商一味抬高图书网络版的价格,想以此弥补在纸印本上的损失。这样一来,就把互联网带给公众的利益剥夺殆尽了。这需要调整,商业模式、观念都要调整。
李开复
其实,每个放在网上的东西都要考虑到它适合与否。比如,有很多书都是我要读的,但我不可能将这些书都买来,可以先在网上做一下搜索、比较,或看一下其他人的意见,或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决定是否要买这本书。互联网可以做为一个筛选书的很好方式,最终也能满足出版商的利益。不过,今天的网上阅读并不是很方便,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当你看到一个不懂的词,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它的解释;看到一个不懂的英文,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中文的翻译;对某本书里的一个概念有兴趣,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相关链接;等等。如果这样的话,书就不再是个传统媒体了,而是一种新的媒体。当然,传统书的很多功能也是互联网不具备的。比如,在公交车上或床上看书,读纸书就比较方便,用电脑就不太方便。
沈国放
两位嘉宾刚才给我们介绍了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尽管题目很大,时间较短,但两位嘉宾的演讲还是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非常感谢他们。从他们的演讲中也可以看到,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中国应该重视,积极参与网络的发展,参与相关游戏规则的制定,要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平台上推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中国的发展有利。对于提高个人的想像力、创造力来说,互联网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在任何社会,如果每个公民的想像力、创造力在符合法律的框架下能得到很好发挥的话,那这个社会就会快速进步。刚才有听众提到了农村上网的问题,这也应该是我们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像刚才胡院士说的,信息很重要,边远地区没有信息,发展就会很困难。
可能大家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今天时间有限,今后还有机会。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希望他们今后还能继续来与我们见面。
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编辑完这个话题,原本只把互联网当成工作中的一个工具、对其并无什么“感情”的我,倒是对它产生了不小的兴趣甚至是“好感”。互联网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未来也会因此而更富有色彩。
“世界知识论坛”将不定期举行,欢迎读者现场参与。请随时留意本刊及外交部网站(www.fmprc.gov.cn)和新华网(www.xinhuanet.com/world/sjzs)的预告。——编者手记
胡启恒:互联网飞速发展,
但世界对此准备不足
沈国放
今天,我们请中国互联网协会胡启恒理事长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就《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来进行对话。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现在互联网不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领域,而且还有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习惯,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所以,信息网络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它的影响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安全。
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有十几年了,发展非常快,2005年中国的网民数已超过1亿,排美国之后,位于世界第二。现在,网络文化方兴未艾,整个社会的网络意识还在不断提高。我们也不可否认,在我们越发娴熟自信地应用网络、跻身世界前列的同时,国际互联网业的巨头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使我们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是我们当初所不曾料到的。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会怎样,中国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还需要多久,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还有多远,互联网是否会成为新的霸权工具,怎样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增强软实力建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客观认识、全面思考,并且妥善把握我们的战略对策。
今天我们请来的两位嘉宾将在这些方面给我们做些介绍,然后大家自由提问。按女士优先的惯例,先请胡理事长发言。
胡启恒
谢谢沈总编,谢谢大家。《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不是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所能概括的。我就介绍以下几方面的情况吧。
互联网已成为世界的
战略基础设施
目前互联网在世界的发展情况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它在网民最少的地区发展速度最快。过去在亚洲发展最快,现在亚洲只位居世界第四,排在前面的是非洲、中东、南美洲这样一些地区。
2005年底,全球网民数量为10亿,网民普及率为15.7%。中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网民数为1.1亿;网民普及率约为9%,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出口带宽从2000年的2.8G增加到现在的136.1G,五年增长了48倍。
目前全球网上用户的70%、电子信箱的50%以上是在美国以外,也就是说,互联网已从它的诞生地美国扩展到全球,成为全球的基础设施。就像刚才沈总编说的,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依赖于互联网的程度与日俱增。
世界互联网商业应用快速增长,互联网治理已提到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上,被世界公认为是信息社会的两个核心问题之一(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数字鸿沟)。这是在2003年~2005年举行的世界信息社会峰会上确定的。
世界对此准备不足
互联网已成为世界的战略基础设施,但全世界对此准备不足。互联网快速发展,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它是今天这样一个情况。这是因为,互联网本来就不是为这样的目的设计的,不是要作为一个全球化的战略基础设施。它在安全性、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地址空间的短缺等,都说明了它原本不是为这样的目的设计的。
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新一代互联网是什么样的,新一代互联网需要怎样的治理机制,怎样使我们的互联网能更好地、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世界的基础设施。这正在为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提供机遇和广阔空间。未来的物联网,每个东西都可以在网上。现在是人与人之间的网,将来是物和物、人和物之间的网。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探讨下一代互联网。
世界对互联网发展成全球的基础设施准备不足,更多地是表现在:该如何对待互联网带来的一些现象给社会造成的影响。
互联网是否需要治理、是否需要法律、甚至是否需要政府采取某些强制性措施?大家知道,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曾经有人在网上发表“独立宣言”,说互联网是一块不受人类的政权影响的土地,是自由的,没有国界,政府在此没有发言权。不过,9.11以后大家逐渐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互联网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不能把政府排除在外。但是,关于是否要让互联网成为一个用最粗俗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可以随地大小便的处所”,仍然在争论。不过,治理问题毕竟还是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程。2005年举行的世界信息社会峰会已做出了决定,要建立互联网治理的论坛(IGF),由关心互联网的各界参与,讨论互联网的问题,并且每年都要向联合国报告。
无论如何,目前的现实是,现有的许多规章制度、经济生态链、法律法规等,大都不适应互联网这个强大的新世界。对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应去关心。
网络版权问题比较突出
网络版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很好地说明我们“准备不足”。200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对网络音乐版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与互联网企业、版权的权利人、行政和司法机关、集体管理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与网络产业的发展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发展秩序的混乱。也就是说,立法跟不上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是近十年的事情,而我国直到2001年才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纳入《著作权法》保护体系,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并没有对网络版权保护进行系统的规定,在立法工作中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形势变化和互联网行业的实际情况未能及时反映,对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能够有效规范网络版权秩序的立法内容未能及时纳入法律范畴,如“避风港原则”。
在使政策和法律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方面,我认为发达国家走在我们前面至少5~10年。美国在1998年的DMCA(“数字千年法案”)中就规定了对互联网企业至关重要的“避风港原则”,而中国只是用行政法规的方式进行了借鉴,还没有正式写入法律。“避风港原则”主要适用于提供技术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即信息服务提供者),只要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内容不知情而且在版权权利人提出要求后及时移除了内容,那么他就可以免责。权利人应当追究将内容上载的人(即内容提供商)的法律责任。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体系中,著作权人、发行商、中间商、读者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线性产业链,版权控制比较简单。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容易建立。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而不是一个线性的通道,它可能经过了一系列的链接转载,而这个网络涉及电信运营商和大量的网站、搜索引擎等主体。这样的一个环境,大幅度提高了版权管理的复杂程度。当我们的法制体系面临一个新的复杂环境时,任何一种简单的、一刀切的法律条文都有可能深深地伤害其中的利益群体。就以搜索引擎中涉及的信息来看,这些信息的版权是否受限以及版权所有者属于谁,在海量信息环境下很难被甄别。
二,很多互联网企业不知道内容发行业务不同于版权授权业务,往往向内容发行公司购买音乐版权,从而造成侵权问题。
三,缺少统一的付费标准, 企业往往被迫承担过于严重的经济责任,互联网企业版权业务正版化存在障碍。
四,大权利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自发的联合采购不配合,坚持一对一谈判,各个击破。这就容易形成权利人事实上的内容垄断,不利于信息传播和共享共用。
诸多问题的存在可以说明,我们社会的组织结构、法律政策环境,都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准备。
一些冲突性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冲突性的问题。如,无国界的网络与有国界的法律约束产生了很多冲突,如网络色情问题。
目前,在美国注册的色情网站已超过400万个,仅美国本土利润每年就达120亿美元。在美国,约40%的互联网用户平均每月至少登陆一次色情网站。这在美国的法律环境下是许可的,但在中国,色情网站和色情业本身一样是违法的。但由于互联网的无国界,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截至2006年4月6日,中国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共接到各类举报信息259863件次,各类举报信息的比例是:违背宪法原则的占1.64%;攻击党和政府的占5.31%;淫秽色情的占66.63%;宣扬邪教的占3.27%;侵权的占2.39%;违背社会公德的占2.35%;赌博的占2.41%;诈骗的占7.69%;其他类为8.31%。
还有垃圾邮件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们正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不过,这个事情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进行无休止的斗争。
互联网怎样改变着我们
最后,我谈谈互联网怎样改变着我们。对此大家都有感受。我只说说以下几条。
①学习的途径改变了。图书馆已不是寻求知识的首选途径,线性的知识组织方式逐步转移到超文本的多层次、多发并行知识组织结构,使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文字为基础的学习逐步转移到文字辅助的多媒体为基础的学习。
②需要邮局帮忙的事情大为减少,但与朋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
③青少年拓展知识面的可能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成长速度之快,是过去所不能想像的。
④使思维方式更加开阔,知识的组织和传递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人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更广阔的视野观察和理解世界。
⑤游戏使在现实世界中被忽视的人们得以圆英雄之梦,锻炼人的某些能力。只要不沉迷,游戏也不失为一个好东西。
⑥网络消费不但效率高而且能使消费者得到一种时尚满足感。
⑦数字影像和网络正在彻底改造着千百万家庭的相册。
⑧网络商务正在逼迫中国加快建立和发展诚信体系。这也是我们中国最缺乏的东西、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⑨网络成为最真实地表达民情民意的阵地。
⑩网络是最严格无情的“监察机构”,因此是政府进行反腐败斗争中最宝贵的助手。
{11}网络大大降低了进入服务业的门槛,对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12}网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新的机遇?“精彩同行”和“网络无障碍行动”等。
{13}网络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最宝贵的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最强大的手段。
当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在扩大差距和数字鸿沟。另外,拿我们中国来说,如果不能使青少年把互联网当作学习和创造的工具,而只是不断告诫他们必须要“远离网络”、要“戒网”,那么,恐怕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差距将会加大;如果我们不能做出低价位的网络设施,要想完成中国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就会缺乏有力手段。所以,中国的电信部门、包括互联网协会正在努力地推动和促进“村村通、户户通”,正在努力使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进入“主流领域”,即除了娱乐外的领域。现在在中国,一提网络,就认为它只是个娱乐工具,这是不正常的,同世界的差距很大。在世界上,互联网主要还是学习的工具,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工具。所以,我们正在努力使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进入“主流领域”,我们在努力发展“为每一个人”的网络。
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沈国放
谢谢胡理事长的发言。我记得几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来中国访问时,在一个贫困地区,曾有一个中学生向她要E-mail地址,这使她很惊讶。我女儿现在在国外上大学,我跟她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上网聊天,能知道她在想些什么,有什么困难。跟她在网上交流,感到可说的话很多,很平等,她也更容易接受,而不是用那种父亲教训女儿的口气。在这点上,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渠道,也很重要。
下面请李开复先生发言。
李开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以及中国的机会
李开复
谢谢。今天我想谈一下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机会。在来这里的路上,我想了一下,归纳出了七个要点。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用户层面来考察,这几个问题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是平等的
第一,互联网是平等的。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平等有着更加深远的含义。例如,最近Google公司推出了一个名为Google Video的产品,用户可以利用该产品下载或上传视频文件,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收看费用。这样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别的公司也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仔细想想,这些产品今后也许会对电视、电影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方说,我是一个戏剧或电影专业的学生,那么,即便没有电影院线的支持,我自己也可以将自己的Video作品放到网上供所有人观看。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今天的博客文化已经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现象。将来,更多的多媒体的内容(视频、音乐、动画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由此发展下去,实现了信息充分共享的互联网必将达到更高程度的平等。
另一个与平等相关的概念也很重要。互联网兴起时,有人说过这样一个词——“消除媒介”。最初这只是一个很“酷”的说法,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但后来,这个说法慢慢变成了现实。过去,在媒介甚至在社会其他领域,不考虑技术因素的话,谁拥有更多信息谁就会拥有更多财富,人们靠拥有更多信息来获取更多财富。例如,股票分析、房地产中介等行业可以收取很高的佣金,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但有了互联网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平等、方便地获取股票、房地产等信息,不一定非要通过中介了。我最近卖了我在美国的房子。在美国,房地产交易要交6%的佣金,但有了互联网,就可以将房子放到网上去交易。今后,人们可以将很多东西都放在网上交易,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摩擦、无障碍的交易平台。对广大用户来说,这是个福音;但对从事传统中介行业的人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这必然会在经济上造成行业重组和重新分配,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网络无所不在
第二,网络无所不在。以PC为例,十几年前,一些公司推出了Network Computer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台Network Computer里面几乎不预装任何软件,通常也没有大容量的存储器,但只要将它接入互联网,用户就会得到最新、最好的软件,享受到最好的网络服务。在十年前,这是个失败的计划,因为当时的技术和网络条件还远不成熟。但最近,MIT的Negroponte教授推出了“平民电脑”计划——100美金就能买一台电脑,软件应用则以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为主。因为电脑的硬件越来越便宜了,“平民电脑”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个构思非常有创意,对消除数字鸿沟有很大的作用。在一些低收入地区,上网会越来越容易。这样的“NC”也更容易使用,因为不需要安装软件,不需要终日被怎么防毒、杀毒、升级、修复等问题困扰。今后,如果所有软件都能放在网上,一切就更简单了。
这可能是个机会,但不一定是最大的机会。我们知道,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互联网用户三四倍,这也是一个特殊的“中国现象”。在国外,大部分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前都有用PC上网的经验,他们大多会用手机上网来补充PC上网的体验。但在中国、印度等国家,更多的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前甚至都没有用过PC,这种现象对中国来说是个很大的机会。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未来任何可以插电的电器都能上网,都可以提供上网的体验。当计算无所不在的时候,手表可以上网,电视可以上网,汽车也可以上网。但这时,网络上的数据会日趋混乱,因为每个设备上的数据都需要同步,所以,用户更需要集中式的存储和服务,以便在任何设备上都可以用完全一致的方式访问自己存储在网络上的数据,使用自己最喜欢的软件服务。这种未来的超级数据和服务中心是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是无国界的
第三,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真正无国界的媒介,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域名、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今天,在这个无国界的世界里还存在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一个中国人想到美国的网站上看一条信息,不懂英文怎么办?这也正是Google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机器翻译系统的原因。在过去,机器翻译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苏联、美国都做了很多年的研究,但在上世纪70年代就遇到了瓶颈,机器翻译的质量非常糟糕,甚至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笑话。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互联网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互联网上已有的大量数据都可以被拿来做为机器翻译系统学习和训练的素材。Google就有效地利用全球网络爬虫所搜来的信息做了相当有价值的工作——包括将所有汉英对照的网页信息收集起来,再据此进一步确定每句话的翻译方法。Google已经搜索并处理了几十亿个双语对照网页,并创造了一种类似小孩学习语言的机器学习方式,让机器自动从大量实际语料中掌握翻译的“技巧”。目前,Google培养的这个“小孩”已达到高中水平了。这样发展下去,信息的无国界获取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这是Google正在研究的课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产品,但希望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互联网变成了人际网
第四,互联网已慢慢变成了人际网,即人与人沟通的、而不只是人与信息沟通的网络。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Metcalfe’s Law,即,如果有n个人上了网,由此产生的效益将与n2成正比。如果考虑到我们此前说过的“计算无所不在”(即手机、电视等都可以上网),那么,人和人的沟通会更加方便,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快速找到另一个人并与他交流。
当然,方便的沟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首先,当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人并与之沟通的时候,今天由垃圾邮件引发的问题相对来说可能就是“小问题”了。人们将会需要有更聪明的软件来确定“我要不要接受来自某人的信息”,需要许多不同的新机制和更完善的软件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
其次,互联网虽然平等,但在“社区”(如高校中的BBS)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少数人可能由于利益驱动或其他动机在虚拟社区中发表有煽动性的言论。网络本来是平等的,但少数人具有煽动性的发言的确有可能让网民无法分辨真正的多数和真正的少数。这需要更好的网络环境来促使人们自律,不要让类似的倾向把平等的网络环境变成少数人恶意影响多数人的舞台。
网络更加智能化
第五,网络会更加智能化。今天的搜索引擎都还相当“笨拙”,包括Google在内。例如,一个网络爬虫来到你的网站,它只能看到其中的文字信息并将它们收集起来。用户搜索的时候,搜索引擎通常只能用关键词做字面的匹配,而不能发掘出文字背后的更多信息。对于更复杂的搜索,如“找出中关村离Google最近、最便宜的出租公寓,两房一厅”的搜索,目前还没有一个智能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好地处理,因为用户输入的信息不见得能与网页文字完全匹配。其实,在一个智能化的网络中,数据不应该是无序的,也不应该是简单的一串串文字,而应该是有序的、有结构的信息。例如,在与“公寓出租”相关的信息中,应包含地区、地址、经纬度、价格、押金、面积等可以被识别与检索的内容。如果我们可以把类似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某个类似数据库一样的位置里,搜索时也像从数据库提取数据那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检索,那么,上面的搜索需求就不难满足了。甚至搜索引擎还会智能地告诉你:“目前还没有找到您中意的公寓,但未来出现相应房源的时候,我们会立即通知您。”
这种智能化的服务在将来是可以做到的。目前,我们也在和发改委探讨怎样帮助中小企业上网,但并不是做个网页、将企业的产品放上去就行了,而是要实现信息的有序共享。真正的智能化处理并不容易。Google目前推出的一个产品Google Base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
网络的个性化
第六,网络的个性化。今天的网络是所有信息聚集在一起的,因为聚集才有力量。但未来,除了聚集以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给每个用户提供他最想看到的信息。现在到搜索引擎输入一个关键词,你会发现,搜索引擎显示出来的广告是很有针对性的。如搜索“北京鲜花”,屏幕上的广告几乎全是与北京的花店相关的。其实这还不算聪明,搜索引擎只不过是看了你的搜索词、知道该卖给你什么东西而已。可以想像一下,今天你提供了搜索词,网络就可以为你介绍相关的产品,那么未来,能不能不需要提供搜索词就做到这一点呢?例如,网络能不能像一个得力助手一样,既知道现在你想买什么产品,也知道过去你买过什么、住在什么地方、收入多少、女朋友的生日是哪天、去年送了她什么东西、今天是否需要类似的礼品,等等。让网络知道这些个性化的信息,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然,创造这种个性化的体验还涉及很多隐私问题。刚才胡理事长提到了信息安全问题、信用体系问题和制度问题等,相关的建设在中国还比较滞后。如果这些方面将来能有显著提高的话,那么,网络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互联网在向“中心”演变
第七,过去互联网并不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但今天,互联网正在向中心演变。例如,过去我们总在讨论怎么让互联网帮助图书馆、帮助网络教学、帮助传统媒体,等等;但今天,人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是:怎么能将图书馆、教学和传统媒体变成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操作模式。比方说,过去人们在图书馆搜索信息,而今天,利用Google Book Search或类似的产品,我们可以将全世界的书都扫描进去,人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世界各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检索并阅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一本书。这样,图书馆就变成为互联网这个信息中心提供基础资源的服务平台了。再如,我们在Google的学术搜索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论文资料,这免去了我们跑图书馆翻检的麻烦。
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七年前,我在中国聘用过很多高水平的程序员,今天我又聘用了很多的中国程序员,我发现,他们的水平比七年前又有了大幅的提高。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这个平台能帮助学生们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互联网已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流方式,而不再只是辅助课本教学的技术手段,这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总之,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明天会更好,中国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沈国放
谢谢李总。我平常搜索材料,比较多的也是通过Google来进行。但我还没有试过通过Google搜索“世界知识出版社”,也不知会有多少内容。(李开复插话:一会儿你可以试试)时间有限,希望大家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向嘉宾请教。
听众:提问踊跃,气氛热烈
我叫赵磊,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感谢两位的精彩演讲,我想问李总裁和胡理事长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它们以此为支撑,在国际互联网上抢占了许多资源。可以说,西方国家(的东西)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无所不在,比如说传播它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就像刚才胡理事长说的暴力、色情这种属于西方文化的东西。这对中国、对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威胁。我想问的是,中国如何利用本国有限的资源来应对这种挑战。谢谢。
李开复
你实际上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说西方国家是不是在互联网方面有更多的成功企业,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一个市场价值的分析就会发现:中国的软件公司的市值在世界上可能连0.5%的比例都占不到,但中国人使用的软件数量可能占了10%,二者完全不成比例;如果再看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搜狐、盛大、新浪、网易等,如果把它们的市值加起来,我相信是与中国网络的使用率成正比的。当然,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未来这些公司也会走向世界,得到很大的成功。如果非要做出判断的话,那么我认为,中国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是非常成功的,是符合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规律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西方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威胁的。说实在的,如果客观地分析,我并不认为“暴力”、“色情”等是西方特有或源自西方的问题。世界各国都会受到类似问题的困扰。其实,在用户提交给搜索引擎的搜索词中,与“暴力”、“色情”等相关的不好的关键词在每个国家的分布概率都是差不多的。对于这些不好的现象,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工作,但我认为,更有效的措施还是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内容,让人们觉得,在网上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如沟通、购物、公益、健身、旅游等,正面的东西越多,人们对负面信息的兴趣就越小。比如,录相带、DVD刚出现时,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不好的内容;但当它们慢慢进入主流后,不好的东西所占的比例自然会降低到一个足够小的程度。当看到好的电影、好的电视剧的时候,更多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欢迎这些健康的信息。
胡启恒
这个问题首先涉及互联网资源的问题,我要做个说明,这个问题还是有普遍意义的。很多的中国网民认为美国利用先机抢夺了很多互联网资源。其实,在互联网资源——域名、IP地址中,域名是无限的,而IP地址是有限的。的确,我们中国得到的IP地址是少的,跟我们的网民数不成比例。但是,这并不是哪个国家抢夺的结果,只是因为互联网最先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就登记注册了很多。我们是后来者,拿到一些边缘地区的IP地址,但目前为止,IPV4的地址空间还足够我们用。就是说,所有的服务商、运营商,只要你去申请IPV4的地址,是不会被驳回的。说某个国家“抢夺”了这方面的资源,是不够符合事实的。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缺乏IP地址,而是因为运行方面的原因,很多运营商以及用网络的人喜欢用内部地址——在互联网上对外只有一个,但本单位却有很多内部地址自己来分配。这样的话,虽比较容易管理,但缺点也很明显。就像IP电话那样,你往外打容易,别人给你打就难了。这是我们使用中的问题,并非我们去申请人家不给。不过,IPV4终究会枯竭,所以正在做IPV6的转换,我们中国也正在参与解决这个问题,以使全球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网上文化的。我同意刚才李总说的,不能说暴力、色情一定是西方的专利,就像我们不同意别人说诈骗、欺骗是你们中国人的特长一样。诈骗、欺骗也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要利用网络来传输健康的文化,而且我们中国的文化也要包容。迪斯尼是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在美国迪斯尼乐园我看到,在化装游行的队伍中,既有白雪公主、美人鱼,也有中国的孙悟空和花木兰。我有很深的感慨:美国文化很包容,并不排斥他国的。美国人将花木兰、孙悟空做成卡通形象,虽然带上了美国的色彩,但我们民族文化的东西也就进入了美国,全世界的人们看了都喜欢。我们应学习这种包容性。如果是排他的,就很难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文化。事实上,目前的网络也在帮助中国传播我们的文化,如在网上教中文,就是很好的一个生意,每小时10美元,很多中国人在网上开这门课。就像刚才李总说的,互联网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创造者,我们都可以往网上放东西。但放什么,要问问自己:这些东西是否健康、有益,是否有利于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如果每个网民都能这样,就会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很好的桥梁,让我们这个地球村变得更为和谐。
我是《中国日报》网站的张楠(音)。刚才李先生和沈总编都讲到你们的女儿开了博客,我的问题就是关于博客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博客是比较尊崇草根性和个性化的,但是博客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好像是以新浪为主的名人博客炒作和商业炒作。我想请李先生和胡女士分析一下未来博客的发展趋势,是继续草根化发展、还是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李总:Google会不会利用博客这个新的互联网工具来开发其中的经济效益?
李开复
Google在美国有一个博客网站,但目前没有在中国推出博客的计划。在网上,很多产品的推出是让用户先慢慢使用、以后再开发其中的经济利益。在博客领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目前博客系统的创造、编辑功能并非足够好,Google最近购买了一家公司,它有一个很好的博客编辑软件,这个工具可以有助于博客的推广。
说到草根化、明星化等发展方向问题,其实,两者都可以发展,并不见得会有冲突。中国有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博客,我在网上与学生经常沟通,他们也请我到他们的博客上看看。只要每人都有机会创造自己的博客网站,博客文化就可以有长足的发展。明星当然也可以做很好的博客,这符合互联网“平等”的特质。
胡启恒
我补充一两句。我也不知道今后博客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开博客的时候能够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已经出现了有人利用自己的日记去谩骂别人的事情。虽然日记是自己的,但它是给公众看的,应该有一定的文明、道德上的约束。当然,我只是表达个人的一个愿望。
我是《英语沙龙》杂志社的记者武玥。我想问李总两个问题。现在远程教育越来越普及了,有很多的网络教育学院,那么,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第二个问题是,我们都知道您除了从事促进网络事业发展的工作外,也非常关心中国的青年学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您经常在“开复学生网”上与中国学生交流。那么,您在网上遇到的中国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您认为困扰当代中国青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谢谢。
李开复
对于远程教育问题,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许胡院士可以补充一下。我个人认为,任何信息要放到网上,都要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如果远程教育只是将一个视频放到网上,让大家去观赏,那就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的特性。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麻省理工学院的Open Courseware,它就很好地利用了网络的特性,将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教材、Power Point、作业、答案和学生的提问都放到网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甚至在有些方面得到的比在课堂上得到的还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远程教育能达到这样一种水平。
关于第二个问题。“开复学生网”上的问题很多,包括就业、出国、交友、团体、恋爱等,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价值观的困扰。学生们在教育体系中学到的价值观,与社会上的风气、朋友圈中的价值取向、传统道德提供的思维方式等经常会有冲突,怎样在这些因素中做一个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您好,我是宇航出版社的高升华(音)。我最初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因为它的客户体验非常好,但是最近我慢慢开始用Google了,当然并不是因为您在这里我才这么说的,而是因为我前两天用Google的桌面搜索,感到有些软件功能很强,非常好。但感觉不好的是,它的客户体验让人非常不舒服,完全是西方人的思维。还有就是它的帮助功能,会直接点到英文帮助里。虽然我自认为英文水平还可以,能看懂,但还是不舒服。我想Google进入中国,应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但是您今天并没有怎么讲对中国的影响。您可以给我解答这个问题吗?谢谢。
李开复
可以的。下面讲的内容不是要在这里做广告。我们在中国启动业务并不只是为了赚钱或者是支持我们的产品,我们在中国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国工程研究院的成立,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让中国的用户体验更好。很感谢你的意见。至于我们的帮助网页,中文的已经做好了,可是还没有放上去。Google的中文搜索还是做得很好的,但是它的设计和体验方面确实可以做得更好。希望几个月后能让你有更新、更好的网络体验。
我是外交学院大四的学生,在这里想问李开复总裁一个问题。您非常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我也曾有幸拜读过您写的书,也曾上过您所开的网站。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大概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毕业20年后他们回想起在武汉大学的四年时光,他们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大多数同学说,是没有利用四年的时间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社交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人会使用互联网,而人际交往这方面的机会会比较少、趋向会比较弱。请问李总,您认为这会不会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谢谢。
李开复
在人际交流方面,我希望我们不要把互联网当做惟一的交流中心,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不能用其他方式取代的。人际交流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很多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但是,机器和网络永远不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信任、关怀等方面的交流。所以说,可以用互联网来辅助人际间的交往,但不要把我们都放到一个虚拟的社会里面去,不要让互联网成为一个虚拟的“牢笼”。
您好,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刚才胡理事长提到了要在农村地区实现“村村通、户户通”,可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费用都支付不起。我们应该关注农村和弱势群体,但是互联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信息、资源和财富?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人平等?这是我的问题。谢谢。
胡启恒
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太重要了,可以通过它学习知识、发展经济,很多边远地区的人在网上找到了他们生存的机会。这里有很多故事。云南一个边远地区有个小旅馆,小老板是个藏族青年,经常会接待一些从欧洲来的客人。有人就问他,你怎么招来的这些顾客?这个藏族青年说,我上网,在网上招揽游客,人就来了。四川某地区有个很好的农情网,农民把他们的产品放到网上,找到了市场机会。网的重要性并不比医疗的重要性低,这是我的认识。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有两个问题要问李总。刚才您讲到网络可以使人际关系非常密切,可以了解对方的生日、对方女朋友的生日等,那么在未来社会,我们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再比如Google Earth,它经常会受到一些国家的批判,说把它们的军事地图都登到了网上,请解释一下。第二个问题是,依我在Google搜索的经历,搜索出来的资料经常是同一个内容、但来自不同的网站,就像陷入信息的海洋一样,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Google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策略或者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谢谢。
李开复
网页重复是中国用户反馈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不久就可以解决。至于Google Earth这个产品受到别人批评一事,我要说明的是,其实Google Earth搜索到的东西在网上都是存在的,Google Earth只是将其做了整合而已。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像有人对我们说,借助某某搜索引擎,恐怖分子做了什么什么坏事;但也有人给我们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他被别人绑架了,他对坏人说,你绑错人了,不信你到Google去搜搜,一搜果然发现绑错人了,结果他没事了。这是真实的故事。我们的理念是,只要把合法的信息放到网上,总体上来说,它带来的益处会超过害处。我们在任何国家的操作都是守法的。
关于隐私问题。当然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别人女朋友的生日,否则就会有很多麻烦事了。一个聪明的软件搜索,它能够记得你作为一个用户愿意提供给它的信息。这里是有前提的——你愿意提供信息,它也能够安全地帮助你保护这个隐私,在这两个前提下,应该是可以做到足够安全的处理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够安全,我们还有技术来做进一步保证。负责任的公司开发出来的软件是值得信任的,不会随便地把个人信息拿出来与人分享。
我来自《中国日报》网站,我叫张欣彦(音),我想请教胡女士一个关于中国无线互联网的问题。刚才李先生已经说到了,Google已经开始关注基于手机、手表和未来一些智能家电上网的情况。我本人是从事无线互联网的,在中国,每六个月上一次手机WAP网站的人有6000万到7000万,每周上一次的有2000万。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有4.3亿,很有可能在2008年就超过使用计算机上网的人数。但是目前的现实是,中国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十分混乱,根本没有一个机构来管理它,就好像当年搜狐和新浪出现的时候中国也没有互联网行业协会一样。我想请教两个问题:第一,胡女士对中国的无线互联网行业怎么看;第二,您认为中国是否应该成立一个无线互联网行业协会。谢谢。
胡启恒
你问到了我们行业里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主管是信息产业部。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可能将是无线网络的最大市场,在中国手机的普及率太高了。但行业管理混乱问题,这是政府应解决的事儿。至于要不要成立行业协会,这个问题可以讨论。
沈国放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提最后一个问题。
您好,我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实习生,我叫王榆,来自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最新公布的国际出版蓝皮书显示,在欧美国家,阅读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更多的人通过上网进行阅读,而传统书籍的发行折扣越打越大,发行量也是不断下降。可以说,互联网带来的网络出版、网络阅读形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我国,这种现象虽然还没有以危机的形式显现出来,但是互联网的确抢占了传统出版业的部分阵地。我想请问李总裁和胡理事长,你们如何看待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关系,两者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合,如何更好地争夺受众、读者。谢谢。
胡启恒
这个问题也是我刚才提到的,我们这个世界对出现了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是缺乏准备的。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出版业的产业链。原来是印书、发书,但对今后的出版业来说,最合理的、最可持续的做法就是,先在网上预订,要多少印多少,甚至要哪一章节都可以单印,这也可以节省树木。但这样一来,对传统出版业的打击的确很大。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出版物网络版的价格越来越高,高到用户要倒退回去买纸印本。传统出版业的运营模式应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来变革,而且这一变革是革命性的,但现在缺乏准备,造成出版商一味抬高图书网络版的价格,想以此弥补在纸印本上的损失。这样一来,就把互联网带给公众的利益剥夺殆尽了。这需要调整,商业模式、观念都要调整。
李开复
其实,每个放在网上的东西都要考虑到它适合与否。比如,有很多书都是我要读的,但我不可能将这些书都买来,可以先在网上做一下搜索、比较,或看一下其他人的意见,或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决定是否要买这本书。互联网可以做为一个筛选书的很好方式,最终也能满足出版商的利益。不过,今天的网上阅读并不是很方便,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当你看到一个不懂的词,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它的解释;看到一个不懂的英文,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中文的翻译;对某本书里的一个概念有兴趣,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相关链接;等等。如果这样的话,书就不再是个传统媒体了,而是一种新的媒体。当然,传统书的很多功能也是互联网不具备的。比如,在公交车上或床上看书,读纸书就比较方便,用电脑就不太方便。
沈国放
两位嘉宾刚才给我们介绍了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尽管题目很大,时间较短,但两位嘉宾的演讲还是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非常感谢他们。从他们的演讲中也可以看到,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中国应该重视,积极参与网络的发展,参与相关游戏规则的制定,要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平台上推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中国的发展有利。对于提高个人的想像力、创造力来说,互联网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在任何社会,如果每个公民的想像力、创造力在符合法律的框架下能得到很好发挥的话,那这个社会就会快速进步。刚才有听众提到了农村上网的问题,这也应该是我们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像刚才胡院士说的,信息很重要,边远地区没有信息,发展就会很困难。
可能大家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今天时间有限,今后还有机会。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希望他们今后还能继续来与我们见面。
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