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钳工是普通机械加工五大工种之一,也是所有机械加工工作中唯一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长久以来,钳工在机械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职业院校中钳工也是实习教学的重点科目。但是,随着半个世纪以来机械制造业的巨大变革,钳工实习教学陷入了一个比较窘迫和尴尬的境地,同时,钳工实习条件艰苦、体力付出大、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难度大、时间长,使学生对比现代机械加工后对钳工手工作业产生怀疑,使学生对钳工实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从事钳工职业技能教育的专职教师,必须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有义务让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钳工这一工种。
的确,钳工的一些基本操作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代替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用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完成,抑或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反而增加成本的操作,还得依靠钳工来完成。机械加工生产出来的零部件的安装配合离不开装配钳工;机械设备的正常维护和维修离不开机修钳工、无论是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锉削、锯削、扩孔、铰孔、套螺纹、刮削、研磨等基本操作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操作方便、加工灵活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机械制造行业中占稳自己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各项操作技能训练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
近些年,在职业院校甚至在普通高校,钳工实习之所以一直被列为重要实践课程,是因为它有着诸多优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在实习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本工种的优势,以大量手工操作为主要加工方式,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其他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偏弱的情况,钳工实习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其他实训由于钳工实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也是诸多机械加工工种实训课程中较为安全的一个科目,所以在实习课程设置时,往往都将钳工安排在其他机械加工工种之前、这就对钳工实习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化钳工教学改革,融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多年来,钳工教学一直是以实习课程出现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但却多以学生的“模仿式”学习为主—学生只模仿,不求甚解;教师只演示,不深入分析、应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日常钳工教学中,教师应将部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钳工实习教学中,穿插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深入解析每一项操作技能、每一个成品工件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可将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既使学生对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可使其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逐渐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指出问题。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当学生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达到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并正确操作时,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实训中,培养出一定手感尤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毫米级,因此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班级管理运用动力机制不应仅满足于此,还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模仿榜样,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水平获得质的提升。
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是促使学生模仿并产生认同行为的重要力一法。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模仿是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出现的,其发生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认同则比模仿更进一步,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致,因此更具积极意义,能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向榜样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激励其积极行为的经常出现,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学生組织基本上是以班级(团支部)为主,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正式群体。此外,各种经过正式注册的社团、学生竟选产生的学生组织也属于正式群体。一些学生由于共同的利益、兴趣、情感、爱好或关系比较密切而形成小群体,称之为非正式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相比,具有自发形成、以感情为联系纽带、群体意识强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非常畅通等特性,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自卫性等。加强对现实存在却游离于正式群体之外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无论对社会或学校而言都是必要和有利的,对于后者更能保证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目标的稳定实现。基于心理学群体理论,学校应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管理服务,采取不同的力一法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重视非正式群体中“领袖人物”的作用,改进和创新学生管理,提高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向心力。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翻倍,高等职业院校增加,年招生规模已超过300万人。与此同时,社会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又与其相辅相成,通过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实践教学环境中,钳工实习教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的确,钳工的一些基本操作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代替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用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完成,抑或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反而增加成本的操作,还得依靠钳工来完成。机械加工生产出来的零部件的安装配合离不开装配钳工;机械设备的正常维护和维修离不开机修钳工、无论是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锉削、锯削、扩孔、铰孔、套螺纹、刮削、研磨等基本操作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操作方便、加工灵活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机械制造行业中占稳自己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各项操作技能训练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
近些年,在职业院校甚至在普通高校,钳工实习之所以一直被列为重要实践课程,是因为它有着诸多优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在实习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本工种的优势,以大量手工操作为主要加工方式,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其他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偏弱的情况,钳工实习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其他实训由于钳工实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也是诸多机械加工工种实训课程中较为安全的一个科目,所以在实习课程设置时,往往都将钳工安排在其他机械加工工种之前、这就对钳工实习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化钳工教学改革,融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多年来,钳工教学一直是以实习课程出现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但却多以学生的“模仿式”学习为主—学生只模仿,不求甚解;教师只演示,不深入分析、应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日常钳工教学中,教师应将部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钳工实习教学中,穿插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深入解析每一项操作技能、每一个成品工件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可将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既使学生对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可使其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逐渐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指出问题。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当学生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达到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并正确操作时,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实训中,培养出一定手感尤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毫米级,因此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班级管理运用动力机制不应仅满足于此,还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模仿榜样,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水平获得质的提升。
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是促使学生模仿并产生认同行为的重要力一法。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模仿是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出现的,其发生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认同则比模仿更进一步,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致,因此更具积极意义,能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向榜样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激励其积极行为的经常出现,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学生組织基本上是以班级(团支部)为主,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正式群体。此外,各种经过正式注册的社团、学生竟选产生的学生组织也属于正式群体。一些学生由于共同的利益、兴趣、情感、爱好或关系比较密切而形成小群体,称之为非正式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相比,具有自发形成、以感情为联系纽带、群体意识强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非常畅通等特性,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自卫性等。加强对现实存在却游离于正式群体之外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无论对社会或学校而言都是必要和有利的,对于后者更能保证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目标的稳定实现。基于心理学群体理论,学校应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管理服务,采取不同的力一法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重视非正式群体中“领袖人物”的作用,改进和创新学生管理,提高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向心力。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翻倍,高等职业院校增加,年招生规模已超过300万人。与此同时,社会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又与其相辅相成,通过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实践教学环境中,钳工实习教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