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年来,中国外文局共派出11批次27名挂职干部到左权县、乡、村挂职扶贫。多年来,挂职干部们用踏实的工作和优良的作风,赢得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一支活跃在左权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
在山西左权见“温县长”不是件容易的事。10月22日见到他时,他刚从福州参加完第三届全国粮油交易会回到左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希望省外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左权的特色农产品。”
温慧贤,2018年6月挂职左权县副县长,是中国外文局第11批定点帮扶左权县挂职扶贫工作队队长。原本挂职时间为两年,考虑到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特殊年份,温慧贤主动向单位申请延长挂职期限。“虽然时间被延长了,但仍感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温慧贤说,离开的日期越来越近,心中的留恋和不舍就会越来越多。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曾是中国华北敌后抗战大本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很大贡献和牺牲,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原本,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18554户、贫困人口49286人。到2018年底,左权县整体脱贫,2019年4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剩余84户160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2002年,国务院将左权县定为中国外文局定点帮扶县。18年来,外文局共派出11批次27名挂职干部到左权县、乡、村挂职扶贫。多年来,挂职干部们用踏实的工作和优良的作风,赢得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一支活跃在左权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
回报家乡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温慧贤说,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父老乡亲》唱出的就是他内心多年来对家乡的特殊感情。“尽管之后走出家乡,去到更大的城市工作,但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这次回山西扶贫,算是给了我一次回报家乡的机会。”
从小长在山西农村,温慧贤深知农民对发展产业的渴求,更懂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他一到左权,就确定了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聚焦精准扶持,科学规划布局,力争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推动扶贫产业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2019年12月的一天,左权县和平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找到他,希望能在果园水肥一体化滴灌工程上给予资金支持。“我当时就及时赶往项目所在地上武村调研论证,获知产业升级后收益可增长30%,更能发挥带贫作用,于是我立即将该项目列入2020年外文局扶贫项目规划,30万帮扶资金不到6个月就落实到位,解了合作社发展项目的燃眉之急。”2020年10月下旬,当记者来到上武村苹果园采访时看到,果农们正在采摘当季的苹果,产量比去年增加了近40%。
左权县拐儿镇天门村,山大沟深、草绿树茂,适合发展林下养鸡,但长年以来缺少产业支撑和发展资金,这一因地制宜的富民产业始终无法做大。温慧贤在下乡扶贫了解情况后,于2019年初帮该村申请到县级整合资金30万元、外文局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贫困群众终于有了赚钱的门路。”
在左权挂职扶贫的两年时间,温慧贤几乎访遍了全县所有贫困村。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他结合贫困现状、基础条件,摸索出一套“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种养产业、企业带贫提升贫困户收入、生态产业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扶贫路径,确保了外文局170余万元扶贫资金都用在了刀刃儿上。两年来,他共主导实施养殖业项目3个,种植业项目4个,既符合山区特点确保了经营效益,又带动6个贫困村1200余贫困户稳定增收。“其中,里长村旱鸭养殖、上口村樱桃种植已成为左权县引领性扶贫产业。”
作为挂职扶贫干部,返京的日子已掐指可数,可温慧贤并没有放慢工作的脚步;作为从这片黄土地上走出的人,他希望再多用一份情,多出一把力,把回报家乡的事再多做一些。
扶贫路上的“一小步”
2018年5月,在中国外文局中国网工作的李进报名到左权县挂职扶贫。此时,距离她的婚期还有4个多月。
“家里人和未婚夫一致反对,抛开婚期不说,他们都觉得我吃不了苦,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天生要强的李进没听进亲人们的劝说,和人民画报社的温慧贤及外文局总编室到寒王乡里长村挂职第一书记的王鹏,一起组成了中国外文局第11批赴左权挂职干部梯队,挂职辽阳镇党委副书记一职,分管乡镇的宣传工作。
陌生的基层环境,不太熟悉的乡村扶贫工作,对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许久的李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两年多来,李进分管的全镇宣传工作大有起色。她积极利用以前在中国网的资源,向各大平台推送宣传全镇各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向群众宣传解读各级扶贫政策,“尤其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不仅要让贫困人口享受到自己该享有的福利,更要让他们了解到福利背后的政策,让他们从内心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
“扶贫路上的‘一小步’,却是我人生阅历的‘一大步’。”两年多的扶贫工作虽然琐碎,但李进用每天“一小步”的工作践行着一名普通扶贫干部的職责。
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进入10月下旬,左权县夜里的气温只有3-4摄氏度。10月22日一大早,寒王乡里长村第一书记王鹏便早早地来到村里去年刚刚建起的高标准养鸭大棚,向贫困户养殖负责人刘彦忠了解鸭子的情况。
“我们养的这种鸭子特别怕冷,去年冬天因为温度没掌握好,造成了部分鸭苗死亡,今年已经完全掌握了技术,虽然不会再有这种情况发生了,但亲自来看看,心里还是踏实,毕竟这一棚鸭子关乎着村里贫困户的收入。”涉及村里发展的大小事,王鹏都放在心上,这是他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养成的习惯。
里长村共有186户391人,其中贫困户63户182人,2018年全村已经整村脱贫。“目前村民的主要收入还是靠外出务工,目前常住人口不到200人。”王鹏介绍,由于村里以前缺少富民产业和挣钱门路,年轻村民大都外出打工谋生。
由于年龄偏大,没有任何技能,58岁的刘彦忠属于村里出不去的部分人口。2018年村里建起鸭棚,刘彦忠就开始在这里养鸭,每月七八千元的收入让他很知足。“他的两个儿子在农村娶媳妇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他不愁了,在村里的收入比外出打工还多。”王鹏告诉记者。
里长村是中国外文局定点帮扶村,在王鹏来村里之前,共有两任第一书记在村里扶贫,鸭棚就是前一任第一书记在任时积极谋划的扶贫产业。“3个高标准养鸭大棚共投资208万,其中外文局投资73万,18户贫困户通过银行小额贷款入股84万,余款是由县财政资金补齐。”王鹏说,之所以在村里谋划建设这个见效快的高标准鸭棚,就是要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步子迈得再快一点,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扶贫的成效。“鸭棚里喂食和除便全部是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的劳动量。”王鹏说,产业扶贫将是今后巩固村里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今年我们还在村里种了30亩晋梅杏,挂果后将有30户贫困户直接受益。”
由于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村里照顾好留守老人便成了王鹏和其他村干部的一件大事儿。“2014年开始,村里就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来这里免费吃三餐,目前常来吃饭的老人有45人。”王鹏告诉记者,村集体每年投入16万元用于照料中心日常开支,并且专门为老人们聘用了厨师和杂工,村里每年还给老年人免费发放一身衣服,组织他们搞一些娱乐活动等。“人老是个宝,就是要让这些老人们尽享我们的脱贫成果。”两年多的朝夕相处,村里老人都和王鹏很熟,王鹏能清楚地叫出每位老人的名字。
王鹏说,脱贫攻坚虽然即将收官,但是根据“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驻村帮扶这种治理手段仍将长期得到保留,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这支推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也将长久保留,成为确保贫困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12月份就要结束里长村第一书记的任期了,局里重新选派的第一书记马上就要到岗,大家还要继续干好这份看似普通却无上光荣的工作。”
在山西左权见“温县长”不是件容易的事。10月22日见到他时,他刚从福州参加完第三届全国粮油交易会回到左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希望省外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左权的特色农产品。”
温慧贤,2018年6月挂职左权县副县长,是中国外文局第11批定点帮扶左权县挂职扶贫工作队队长。原本挂职时间为两年,考虑到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特殊年份,温慧贤主动向单位申请延长挂职期限。“虽然时间被延长了,但仍感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温慧贤说,离开的日期越来越近,心中的留恋和不舍就会越来越多。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曾是中国华北敌后抗战大本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很大贡献和牺牲,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原本,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18554户、贫困人口49286人。到2018年底,左权县整体脱贫,2019年4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剩余84户160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2002年,国务院将左权县定为中国外文局定点帮扶县。18年来,外文局共派出11批次27名挂职干部到左权县、乡、村挂职扶贫。多年来,挂职干部们用踏实的工作和优良的作风,赢得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一支活跃在左权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
回报家乡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温慧贤说,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父老乡亲》唱出的就是他内心多年来对家乡的特殊感情。“尽管之后走出家乡,去到更大的城市工作,但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这次回山西扶贫,算是给了我一次回报家乡的机会。”
从小长在山西农村,温慧贤深知农民对发展产业的渴求,更懂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他一到左权,就确定了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聚焦精准扶持,科学规划布局,力争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推动扶贫产业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2019年12月的一天,左权县和平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找到他,希望能在果园水肥一体化滴灌工程上给予资金支持。“我当时就及时赶往项目所在地上武村调研论证,获知产业升级后收益可增长30%,更能发挥带贫作用,于是我立即将该项目列入2020年外文局扶贫项目规划,30万帮扶资金不到6个月就落实到位,解了合作社发展项目的燃眉之急。”2020年10月下旬,当记者来到上武村苹果园采访时看到,果农们正在采摘当季的苹果,产量比去年增加了近40%。
左权县拐儿镇天门村,山大沟深、草绿树茂,适合发展林下养鸡,但长年以来缺少产业支撑和发展资金,这一因地制宜的富民产业始终无法做大。温慧贤在下乡扶贫了解情况后,于2019年初帮该村申请到县级整合资金30万元、外文局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贫困群众终于有了赚钱的门路。”
在左权挂职扶贫的两年时间,温慧贤几乎访遍了全县所有贫困村。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他结合贫困现状、基础条件,摸索出一套“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种养产业、企业带贫提升贫困户收入、生态产业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扶贫路径,确保了外文局170余万元扶贫资金都用在了刀刃儿上。两年来,他共主导实施养殖业项目3个,种植业项目4个,既符合山区特点确保了经营效益,又带动6个贫困村1200余贫困户稳定增收。“其中,里长村旱鸭养殖、上口村樱桃种植已成为左权县引领性扶贫产业。”
作为挂职扶贫干部,返京的日子已掐指可数,可温慧贤并没有放慢工作的脚步;作为从这片黄土地上走出的人,他希望再多用一份情,多出一把力,把回报家乡的事再多做一些。
扶贫路上的“一小步”
2018年5月,在中国外文局中国网工作的李进报名到左权县挂职扶贫。此时,距离她的婚期还有4个多月。
“家里人和未婚夫一致反对,抛开婚期不说,他们都觉得我吃不了苦,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天生要强的李进没听进亲人们的劝说,和人民画报社的温慧贤及外文局总编室到寒王乡里长村挂职第一书记的王鹏,一起组成了中国外文局第11批赴左权挂职干部梯队,挂职辽阳镇党委副书记一职,分管乡镇的宣传工作。
陌生的基层环境,不太熟悉的乡村扶贫工作,对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许久的李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两年多来,李进分管的全镇宣传工作大有起色。她积极利用以前在中国网的资源,向各大平台推送宣传全镇各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向群众宣传解读各级扶贫政策,“尤其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不仅要让贫困人口享受到自己该享有的福利,更要让他们了解到福利背后的政策,让他们从内心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
“扶贫路上的‘一小步’,却是我人生阅历的‘一大步’。”两年多的扶贫工作虽然琐碎,但李进用每天“一小步”的工作践行着一名普通扶贫干部的職责。
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进入10月下旬,左权县夜里的气温只有3-4摄氏度。10月22日一大早,寒王乡里长村第一书记王鹏便早早地来到村里去年刚刚建起的高标准养鸭大棚,向贫困户养殖负责人刘彦忠了解鸭子的情况。
“我们养的这种鸭子特别怕冷,去年冬天因为温度没掌握好,造成了部分鸭苗死亡,今年已经完全掌握了技术,虽然不会再有这种情况发生了,但亲自来看看,心里还是踏实,毕竟这一棚鸭子关乎着村里贫困户的收入。”涉及村里发展的大小事,王鹏都放在心上,这是他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养成的习惯。
里长村共有186户391人,其中贫困户63户182人,2018年全村已经整村脱贫。“目前村民的主要收入还是靠外出务工,目前常住人口不到200人。”王鹏介绍,由于村里以前缺少富民产业和挣钱门路,年轻村民大都外出打工谋生。
由于年龄偏大,没有任何技能,58岁的刘彦忠属于村里出不去的部分人口。2018年村里建起鸭棚,刘彦忠就开始在这里养鸭,每月七八千元的收入让他很知足。“他的两个儿子在农村娶媳妇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他不愁了,在村里的收入比外出打工还多。”王鹏告诉记者。
里长村是中国外文局定点帮扶村,在王鹏来村里之前,共有两任第一书记在村里扶贫,鸭棚就是前一任第一书记在任时积极谋划的扶贫产业。“3个高标准养鸭大棚共投资208万,其中外文局投资73万,18户贫困户通过银行小额贷款入股84万,余款是由县财政资金补齐。”王鹏说,之所以在村里谋划建设这个见效快的高标准鸭棚,就是要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步子迈得再快一点,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扶贫的成效。“鸭棚里喂食和除便全部是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的劳动量。”王鹏说,产业扶贫将是今后巩固村里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今年我们还在村里种了30亩晋梅杏,挂果后将有30户贫困户直接受益。”
由于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村里照顾好留守老人便成了王鹏和其他村干部的一件大事儿。“2014年开始,村里就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来这里免费吃三餐,目前常来吃饭的老人有45人。”王鹏告诉记者,村集体每年投入16万元用于照料中心日常开支,并且专门为老人们聘用了厨师和杂工,村里每年还给老年人免费发放一身衣服,组织他们搞一些娱乐活动等。“人老是个宝,就是要让这些老人们尽享我们的脱贫成果。”两年多的朝夕相处,村里老人都和王鹏很熟,王鹏能清楚地叫出每位老人的名字。
王鹏说,脱贫攻坚虽然即将收官,但是根据“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驻村帮扶这种治理手段仍将长期得到保留,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这支推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也将长久保留,成为确保贫困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12月份就要结束里长村第一书记的任期了,局里重新选派的第一书记马上就要到岗,大家还要继续干好这份看似普通却无上光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