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第一中学 陕西 榆林 718000)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1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2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行为素质;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新路,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最终能更好地发挥地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3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广为分布的名山大川,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是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可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观看录像片“长江三峡”“长白山风光”“井冈山风光”等,组织“中国地理知识竞赛”,出版“中国地理”手抄报专辑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行为,更便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诱导学生,有助于建立一种稳固的、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5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中学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以锻炼,才干得以增长。如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学生能观察到各种地理现象,并搜集与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6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对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每一次失败,又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在这样不断地接触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了“地图”一章后,组织学生测量学校,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中去。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改三大板块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着眼点必须从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高度,从地理教育担当的历史责任,要十分重视沉重的素质教育和储能教育,要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动脑与动手,自觉与自理,智能与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使地理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有时代特色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段爱琼.东莞市中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德育天地,2010.
[2] 吴国强.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 赵华.中学地理课堂活动的思考[J].观察思考,2009.
[4] 钟启泉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5] 王树声主编《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1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2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行为素质;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新路,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最终能更好地发挥地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3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广为分布的名山大川,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是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可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观看录像片“长江三峡”“长白山风光”“井冈山风光”等,组织“中国地理知识竞赛”,出版“中国地理”手抄报专辑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行为,更便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诱导学生,有助于建立一种稳固的、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5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中学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以锻炼,才干得以增长。如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学生能观察到各种地理现象,并搜集与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6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对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每一次失败,又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在这样不断地接触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了“地图”一章后,组织学生测量学校,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中去。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改三大板块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着眼点必须从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高度,从地理教育担当的历史责任,要十分重视沉重的素质教育和储能教育,要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动脑与动手,自觉与自理,智能与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使地理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有时代特色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段爱琼.东莞市中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德育天地,2010.
[2] 吴国强.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 赵华.中学地理课堂活动的思考[J].观察思考,2009.
[4] 钟启泉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5] 王树声主编《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