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如今正以势如破竹的态势发展,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到,可以预见到这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目前人工智能引发的刑事风险不断增多,对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提出了挑战,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出现的刑事风险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为了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及将来的发展,也为了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刑事犯罪风险,对刑法关于人工智能犯罪的有关问题急需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刑法 应对 犯罪预防
一、人工智能已经造成的刑法风险
人工智能时代中,新类型的犯罪和传统犯罪行为均蕴含着“风险”。1987 年 9 月,在日本的广岛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目前来看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起的机器人杀人事件,该工厂的操作切割机器人在实施切割钢板的工作指示时出错造成了值班工人死亡。2016 年 5 月,特斯拉无人驾驶是世界上首例自动驾驶系统致人死亡的车祸案件。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改善,甚至可能冲击或改变人类社会的某些规则。1
从以上发生的事件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对人类的生命权构成了威胁,或是在人工智能产品的运行过程中不受人类控制下实施了值得被刑法规制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且必将对道德,法律和伦理价值这些规范体系带来诸多的挑战。在刑法领域,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新形式的犯罪风险,产生新的犯罪类型,这不可避免。2
二、人工智能犯罪对现行刑法的挑战
1、人工智能时代的犯罪主体不特定
区分刑法上对于人工智能是以控制和辨认能力为界限划分,在认定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相较自然人犯罪比较复杂,首先必须得明确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不同的犯罪行为是基于不同的犯罪主体的意志发出的,由此决定承担责任的主体总是不特定的,需要具体的分析。在未来人类可能要面临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在经过自我的深度学习后,产生自己的意志,在自己的思想支配下给数字进行编程从而达到对于本来算术程序的控制,这种情况下只要该人工机器人产生犯罪的意识去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由谁来承担责任将很难判断,我们是否能够把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认定为刑责主体,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2、人工智能时代犯罪危害性扩大
传统的犯罪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破坏力只能作用某一个具体的社会方面,但是由于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密切关联,造成人工智能实施犯罪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可以占据数个行业领域。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有针对性的了解到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个性贴心的服务,但是可能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收集到客户私人的资料,侵犯到个人的隐私,并且这种危害行为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还有当前关注度很高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后,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出现损害后果,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在实践中做法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在目前这些案例为数不多,但事故若发生了我们该如何依法处理这种行为,怎么依法去定性追责目前没有法律依据,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
我们国家的法律目前是滯后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单从刑事立法领域探究,可以看出对于人工智能引发的刑事案件缺乏规制。高科技手段犯罪对于当事人来说无论是取证还是要求进行法律赔偿都是具有难度的,然而当刑法作为手段进行规制可以大大的避免当事人的诉讼难得问题,国家作为强大的追诉主体能够动用当事人无法动用的资源进行调查,因此追诉的对象无论是设计者、使用者、产品制造者亦或是人工智能产品本身,适用刑法进行规制都是科学和必要的。4
1、构建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机制
人工智能时代是信息数据时代,公民个人、法人和官方政府等全部的社会主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安全被侵害的实际风险。由于人工智能所处的大数据系统和其运用的大数据科技能够通过终端的信息系统进行采集,海量数据的汇集本身就具有实质性的信息能量,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5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及向社会大众普及也为侵犯信息安全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充分方便的条件。
众所周知由于数据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所以人工智能对其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人工智能发挥其职能的途径。个人信息数据无论被正常业务需要收集还是被恶意窃取,信息都将摆脱本人意志的控制。所以,人工智能带给社会广泛的运用之前就应该做出应对之策,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在保护的行为方式需要改善。6
2、构建人工智能犯罪风险的防范系统
犯罪预防一直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防止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带来新的犯罪风险,要做好相关的犯罪预防工作。找到人工智能的优势之处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必然会给全社会带来了福利,若心存恶意的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不仅会给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而且也可能上升到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的高度。7
3、增设罪名和司法解释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现有的刑法体系在涉人工智能类犯罪方面出现了严重规制不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立法加以补充,还需要司法机关对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许多新型行为方式予以细化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态势也是不可逆的,人工智能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及个人信息的案例也已经发生,但是,目前我国的刑罚体系并不能对此类案例施加有效处罚。8为了防止对作出危害行为的人工智能的放纵,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应当提前预防,建立人工智能时代预防犯罪的我国刑罚体系的路径与具体内容,把人工智能犯罪纳入到刑罚处罚的范围,针对其自身特点增设刑罚处罚的方式,以对摆脱程序控制作出危害行为的人工智能施加合理的处罚,达到预防其再次犯罪的目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9
四、结语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犯罪带来的刑事风险为已有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提出时代新命题。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刑事犯罪新风险下的刑法相关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既是法律需要立足于当下发挥职能去解决新问题,也是必须展望未来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彭文华. 人工智能的刑法规制[J]. 现代法学,2019,41(5):135-151.
[2]马治国,田小楚. 论人工智能体刑法适用之可能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8-115.
[3]王燕玲.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问题与应对思路[J]. 政治与法律,2019,(1):22-34.
[4]于冲. 刑事合规视野下人工智能的刑法评价进路[J].环球法律评论,2019,41(06):40-57.
[5]郭旨龙.中国刑法何以预防人工智能犯罪[J].当代法学,2020,34(02):44-55.
[6]董玉庭.人工智能与刑法发展关系论—基于真实与想象所做的分析[J].现代法学,2019,41(05):120-134.
[7]刘艳红. 法定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守[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06):60-76.
[8]陈文,姜督.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及刑法应对[J].南京社会科学,2020(01):99-105.
[9]李文吉.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预防性刑法立法[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96-103.
关键词:人工智能 刑法 应对 犯罪预防
一、人工智能已经造成的刑法风险
人工智能时代中,新类型的犯罪和传统犯罪行为均蕴含着“风险”。1987 年 9 月,在日本的广岛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目前来看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起的机器人杀人事件,该工厂的操作切割机器人在实施切割钢板的工作指示时出错造成了值班工人死亡。2016 年 5 月,特斯拉无人驾驶是世界上首例自动驾驶系统致人死亡的车祸案件。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改善,甚至可能冲击或改变人类社会的某些规则。1
从以上发生的事件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对人类的生命权构成了威胁,或是在人工智能产品的运行过程中不受人类控制下实施了值得被刑法规制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且必将对道德,法律和伦理价值这些规范体系带来诸多的挑战。在刑法领域,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新形式的犯罪风险,产生新的犯罪类型,这不可避免。2
二、人工智能犯罪对现行刑法的挑战
1、人工智能时代的犯罪主体不特定
区分刑法上对于人工智能是以控制和辨认能力为界限划分,在认定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相较自然人犯罪比较复杂,首先必须得明确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不同的犯罪行为是基于不同的犯罪主体的意志发出的,由此决定承担责任的主体总是不特定的,需要具体的分析。在未来人类可能要面临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在经过自我的深度学习后,产生自己的意志,在自己的思想支配下给数字进行编程从而达到对于本来算术程序的控制,这种情况下只要该人工机器人产生犯罪的意识去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由谁来承担责任将很难判断,我们是否能够把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认定为刑责主体,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2、人工智能时代犯罪危害性扩大
传统的犯罪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破坏力只能作用某一个具体的社会方面,但是由于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密切关联,造成人工智能实施犯罪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可以占据数个行业领域。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有针对性的了解到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个性贴心的服务,但是可能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收集到客户私人的资料,侵犯到个人的隐私,并且这种危害行为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还有当前关注度很高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后,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出现损害后果,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在实践中做法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在目前这些案例为数不多,但事故若发生了我们该如何依法处理这种行为,怎么依法去定性追责目前没有法律依据,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
我们国家的法律目前是滯后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单从刑事立法领域探究,可以看出对于人工智能引发的刑事案件缺乏规制。高科技手段犯罪对于当事人来说无论是取证还是要求进行法律赔偿都是具有难度的,然而当刑法作为手段进行规制可以大大的避免当事人的诉讼难得问题,国家作为强大的追诉主体能够动用当事人无法动用的资源进行调查,因此追诉的对象无论是设计者、使用者、产品制造者亦或是人工智能产品本身,适用刑法进行规制都是科学和必要的。4
1、构建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机制
人工智能时代是信息数据时代,公民个人、法人和官方政府等全部的社会主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安全被侵害的实际风险。由于人工智能所处的大数据系统和其运用的大数据科技能够通过终端的信息系统进行采集,海量数据的汇集本身就具有实质性的信息能量,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5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及向社会大众普及也为侵犯信息安全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充分方便的条件。
众所周知由于数据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所以人工智能对其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人工智能发挥其职能的途径。个人信息数据无论被正常业务需要收集还是被恶意窃取,信息都将摆脱本人意志的控制。所以,人工智能带给社会广泛的运用之前就应该做出应对之策,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在保护的行为方式需要改善。6
2、构建人工智能犯罪风险的防范系统
犯罪预防一直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防止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带来新的犯罪风险,要做好相关的犯罪预防工作。找到人工智能的优势之处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必然会给全社会带来了福利,若心存恶意的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不仅会给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而且也可能上升到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的高度。7
3、增设罪名和司法解释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现有的刑法体系在涉人工智能类犯罪方面出现了严重规制不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立法加以补充,还需要司法机关对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许多新型行为方式予以细化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态势也是不可逆的,人工智能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及个人信息的案例也已经发生,但是,目前我国的刑罚体系并不能对此类案例施加有效处罚。8为了防止对作出危害行为的人工智能的放纵,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应当提前预防,建立人工智能时代预防犯罪的我国刑罚体系的路径与具体内容,把人工智能犯罪纳入到刑罚处罚的范围,针对其自身特点增设刑罚处罚的方式,以对摆脱程序控制作出危害行为的人工智能施加合理的处罚,达到预防其再次犯罪的目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9
四、结语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犯罪带来的刑事风险为已有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提出时代新命题。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刑事犯罪新风险下的刑法相关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既是法律需要立足于当下发挥职能去解决新问题,也是必须展望未来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彭文华. 人工智能的刑法规制[J]. 现代法学,2019,41(5):135-151.
[2]马治国,田小楚. 论人工智能体刑法适用之可能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8-115.
[3]王燕玲.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问题与应对思路[J]. 政治与法律,2019,(1):22-34.
[4]于冲. 刑事合规视野下人工智能的刑法评价进路[J].环球法律评论,2019,41(06):40-57.
[5]郭旨龙.中国刑法何以预防人工智能犯罪[J].当代法学,2020,34(02):44-55.
[6]董玉庭.人工智能与刑法发展关系论—基于真实与想象所做的分析[J].现代法学,2019,41(05):120-134.
[7]刘艳红. 法定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守[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06):60-76.
[8]陈文,姜督.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及刑法应对[J].南京社会科学,2020(01):99-105.
[9]李文吉.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预防性刑法立法[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