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进行了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初步研究,结合现有资源材料分析了现有的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关系及表现情况并简单论述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针对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有效控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抑郁;孤独;焦虑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归属感。现实社会给许多青年群体造成了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等各种形式的压力,让部分心理素质不过硬的青年群体行走在心理健康与否的边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此作出合理的外控,进而配合这些群体内控,保证做为国家中坚力量的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力量的看法与信念,并统计他们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的心理和行为孤独、抑郁和焦虑三种情绪是不同形式的情绪障碍,会对学生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普及度提高,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结合相关自媒体平台或者其他形式来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对应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地缓解这三种情绪学生的轻微症状。学生在心理内部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健康情况。因此,进行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 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关系及表现情况
心理健康已经成了现代社会关注的最主要话题之一,它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如何有效且高效地控制孤独、抑郁、焦虑这些情绪向严重化发展,需要大学进行自我调节,及时转化为其他健康的行为来缓解排泄这些情绪,更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从而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和工作价值观。下面就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研究现状总结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 孤独、抑郁、焦虑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有效控制
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没有十分明确的关系,也不是完全成正相关和负相关,而多数处于高度复杂关系。这三种情绪障碍会受到不同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受心理控制源影响较大。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抑郁、焦虑四者的关系早在许多年前就有很多人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治疗结果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患者和治疗结果完全由外部力量控制的患者都需要我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爱和医治,进而防止更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 孤独、抑郁、焦虑受人际关系影响较大
孤独、抑郁、焦虑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合理的孤独、抑郁、焦虑有利于我们个人人格的养成,也会促进我们大学生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但是这三种情绪过严重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人格扭曲,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这种不良的情绪和他们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控制源,进而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孤独感、焦虑感以及抑郁症状,如果被这三种情绪长期或严重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被降低。
三、 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有效管理
与周围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三种情绪,他们自身通过运动、唱歌、逛街等内控行为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实现孤独、抑郁、焦虑的有效控制,从而维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教育需要逐渐普及,从而了解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复杂关系,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
下面结合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一) 心理控制源量化要准确
有很多情绪障碍患者疏忽了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也会因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工作保密性原因被记录在案,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就选择心理控制源内控方式,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问题,防止他们错误的行为方式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甚至让大学生走入社会生活中精神崩溃,或者造成学校的校园不安全事件发生。这就需要高校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控制源量化细则来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情绪障碍程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采取相对应的积极措施预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发生。尤其是针对那些患有轻微孤独、抑郁、焦虑的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引导治疗,让其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保持空杯心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 引导学生进行孤独、抑郁、焦虑感及时地排解
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抑郁、焦虑感的关系早在许多年前就有很多人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治疗结果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患者和治疗结果完全由外部力量控制的患者都需要我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爱和医治,进而防止更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尤其可以通过一些私密树洞,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来引导学生进行孤独、抑郁、焦虑感及时地排解。另外,我们可以借助心理状况普查工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形式的研究,开展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主题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且高效开展。
四、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社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也逐渐提高,这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青年群体有孤独、抑郁、焦虑感等方面的情绪障碍这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考虑到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孤独、焦虑的关系,我们高校应该加强心理控制源与抑郁相关理论体系在学生群体中的运用。心理控制源需要相关理论体系的完善,更需要相关实践活动的配合,才能够进行心理控制源的更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颜伟红,温汉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东药学院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2012(2):23-28.
[2]张俊,龙兴跃,蒋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45-47.
[3]张秀文.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1(3):60-62.
[4]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学,2000,1:77-79.
[5]曹姬娜.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反省的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0.
[6]朱桂萍,姚本先.大学生乐观、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9).
[7]徐強.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78-181.
作者简介:
何小波,四川省广汉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源;抑郁;孤独;焦虑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归属感。现实社会给许多青年群体造成了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等各种形式的压力,让部分心理素质不过硬的青年群体行走在心理健康与否的边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此作出合理的外控,进而配合这些群体内控,保证做为国家中坚力量的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力量的看法与信念,并统计他们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的心理和行为孤独、抑郁和焦虑三种情绪是不同形式的情绪障碍,会对学生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普及度提高,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结合相关自媒体平台或者其他形式来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对应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地缓解这三种情绪学生的轻微症状。学生在心理内部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健康情况。因此,进行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 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关系及表现情况
心理健康已经成了现代社会关注的最主要话题之一,它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如何有效且高效地控制孤独、抑郁、焦虑这些情绪向严重化发展,需要大学进行自我调节,及时转化为其他健康的行为来缓解排泄这些情绪,更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从而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和工作价值观。下面就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研究现状总结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 孤独、抑郁、焦虑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有效控制
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没有十分明确的关系,也不是完全成正相关和负相关,而多数处于高度复杂关系。这三种情绪障碍会受到不同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受心理控制源影响较大。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抑郁、焦虑四者的关系早在许多年前就有很多人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治疗结果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患者和治疗结果完全由外部力量控制的患者都需要我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爱和医治,进而防止更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 孤独、抑郁、焦虑受人际关系影响较大
孤独、抑郁、焦虑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合理的孤独、抑郁、焦虑有利于我们个人人格的养成,也会促进我们大学生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但是这三种情绪过严重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人格扭曲,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这种不良的情绪和他们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控制源,进而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孤独感、焦虑感以及抑郁症状,如果被这三种情绪长期或严重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被降低。
三、 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有效管理
与周围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三种情绪,他们自身通过运动、唱歌、逛街等内控行为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实现孤独、抑郁、焦虑的有效控制,从而维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教育需要逐渐普及,从而了解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复杂关系,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
下面结合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一) 心理控制源量化要准确
有很多情绪障碍患者疏忽了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也会因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工作保密性原因被记录在案,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就选择心理控制源内控方式,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问题,防止他们错误的行为方式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甚至让大学生走入社会生活中精神崩溃,或者造成学校的校园不安全事件发生。这就需要高校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控制源量化细则来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情绪障碍程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采取相对应的积极措施预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发生。尤其是针对那些患有轻微孤独、抑郁、焦虑的患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引导治疗,让其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保持空杯心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 引导学生进行孤独、抑郁、焦虑感及时地排解
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抑郁、焦虑感的关系早在许多年前就有很多人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治疗结果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患者和治疗结果完全由外部力量控制的患者都需要我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爱和医治,进而防止更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尤其可以通过一些私密树洞,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来引导学生进行孤独、抑郁、焦虑感及时地排解。另外,我们可以借助心理状况普查工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形式的研究,开展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主题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且高效开展。
四、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社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也逐渐提高,这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青年群体有孤独、抑郁、焦虑感等方面的情绪障碍这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考虑到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孤独、焦虑的关系,我们高校应该加强心理控制源与抑郁相关理论体系在学生群体中的运用。心理控制源需要相关理论体系的完善,更需要相关实践活动的配合,才能够进行心理控制源的更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颜伟红,温汉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广东药学院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2012(2):23-28.
[2]张俊,龙兴跃,蒋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45-47.
[3]张秀文.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1(3):60-62.
[4]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学,2000,1:77-79.
[5]曹姬娜.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反省的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0.
[6]朱桂萍,姚本先.大学生乐观、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9).
[7]徐強.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78-181.
作者简介:
何小波,四川省广汉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