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不断强化和书院制培育方式的兴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潮流。党员教育书院化是融合党员教育要求和书院制度中“师生合作”“个性培养”“通识教育”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等理念的一次探索。本研究通过对预备党员培训班的实践研究,讨论党员教育书院化在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党员教育全员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建;党员教育;书院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157-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rise of the college system are two major trends in th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The academy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n exploration, integra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y member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the academy system.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cademy in promoting the organization, systematization and concretion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ll members, standardization and refinement of the party members through the practical study of training class of the preparatory Party member.
  Keywords: Par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ory of academy system;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生党员更是汇聚了一批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提出要“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大学生党员,既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投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更应以党员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标准来进行培育。另一个方面,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要求下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体系要求下,国内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上也正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书院制”便成为了良方。当前,已有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7所高校成立137家书院以及校园社区模式学院[1]。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的强化与书院制改革同时进行,如何建立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联系是重要命题。同时,也应该看到,借助书院制改革潮流,在学生党建中引入书院制有关理念,结合党员教育的优势,是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创新的一次重要契机。
  一、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
  《党章》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战斗堡垒”形象地指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严密性和纪律性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党的基层工作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当前,根据“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传统,高校学生党建的“战斗堡垒”,主要是依托专业学院、专业建立的学生党支部。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即是,由于学生党支部与专业院系、班级的建制存在高度重合,成员构成比较单一,党的建设往往为专业学习让路,普遍存在党建薄弱涣散的问题。虽然,高校党建已进入不断强化的“快车道”,但聚焦二级学院党组织、教师党员的作风建设等问题,对学生党建问题缺少关注、对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缺乏要求,很难形成有效推动学生党员培育中加强思想建设的办法,仍然存在入党动机、政治认同、多元社会思潮影响、“空心病”、道德滑坡等问题尚未扭转。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提出,学生党支部设置,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的原则。两个“原则”的要求下,学生党支部的设置给予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书院制”改革最显著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形态,采用“住宿学院”,即是在专业课堂之外寻找另一种师生的纽带。打破专业、关注学生个体为在书院改革中,新的党支部形態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和思路。一个趋势是,在书院内跨专业的党支部开始建立起来。另一个趋势是,在新的改革思路下,学校层面的党建书院模式开始产生萌芽。如从2007年高校涌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研修班”“青马工程”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又如清华大学“林枫计划”班的实践更是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英化进行了更深入的推动。   学生党员教育的书院化建设,既要解决党员教育的问题、也要解决书院教育的问题,即是将“党员教育”与“书院”的融合。第一,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党的教育方针的目标相一致,更与高校借鉴书院制推行有关改革的目标相一致,都是“立德树人”。而学生党员教育的要求,更倾向于明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所以在书院中,党建的本体和书院形式的结合是基本的形态,同时,学生党建的要求也是改造西方书院制引入中批判选择的价值标准。第二,都围绕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重要的实现路径。学习是大学生党员的必然要求,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又是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条件[2]。书院制建设则是通过师生融合、通识课程、自我管理等要求,围绕人的发展,为“五育”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在组织上都要求加强基层建设。学生党员教育,围绕“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传统,每一个党员都有支部归属,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规范。在书院制建设上,强调以住宿为基础的、区别于专业的共同体建设,在书院运行中强调规则意识、依靠“契约精神”,每个学生也是共同体的成员。最后,党员教育和书院存在体、用的互补关系。前者主要围绕着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思想品格来进行规范和要求,但是在实践中,相比党员发展流程,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到党员的继续教育,目标比较模糊、缺乏硬性规范,基于支部的教育资源匮乏、手段和形式比较单一。书院的许多做法能够补充实现途径上的困境。而同时,书院因为缺乏共同价值观念的认同,往往遇到传统的阻力、利益博弈引发的困境,这又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整合与引导。
  二、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机制的探索
  事实上,书院改革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的工作,则是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下,整合书院、学院的工作力量,实现党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党员教育的能级。本文主要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预备党员培训中借鉴书院制,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的工作,对党建书院制进行探索。
  (一)预备党员“党建书院”建设的探索历程
  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与预备党员培育相结合的思考
  长期以来,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主要通过二院系党校完成,对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培育和教育由基层党支部完成。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东师大已经开始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党员开展学校层面的集中培训,主要通过选拔优秀的50-60名学生党员、预备党员集中开展2天的授课和主题教育活动。2007年,党中央、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学校学工部门与校团委协作,将原来的本科生党员培训班转型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预备党员培训班”(简称青马班),每年开展春秋季两期,每期招收约300名学生,延续3-4周。“青马班”开始将预备党员纳入培训,扩大了培育范围,也加强了培育的要求。第一阶段的工作,将预备党员纳入到学校层面的集中培育,主要考虑到预备党员阶段的学生处在思想剧烈变化期,非常关键,而当前制度设计中,在高校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中,预备党员的培育处于一个制度相对模糊的定位。从《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对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培育缺乏要求。同时,预备党员的系统教育和综合考察机制,又是加以约束学生的抓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 “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机制的提出
  学校同时推进书院制改革和“大学工”改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吸纳原先的研究生学生党校,成为学校层面的学生党建大平台,主要开始预备党员培训班和支部书记培训班。新的“青马班”,明确了参加学校青马班是全体学生预备党员的必修阶段,春秋季开展两次集中招生,常态规模为400人左右,围绕个人学分要求的灵活培育方式,贯穿学生完整预备期。2016年,学校围绕“全员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目标,开发了“青马时代”网络选课系统,实现了学时管理、模块化网络选课、小班化授课以及支部化管理。2017年,为了更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更名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打通了学工部门、共青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进行广泛的协作,青马班的课程总量不断加大、课程不断系统化、社会实践更为丰富,广受师生好评,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典型。
  (二)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的重要思路
  1. 构建“三环型”新型支部,推动党员培育组织化
  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机制的组织模型为“三环型”组织结构,第一个是“师资团体”,根据全员育人的思路,由学校组织部门、学工部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等构成。学校组织部门、各二级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员发展,提供基本信息和入选名单,以保证预备党员全覆盖。学工部门和团委组成管理队伍,协调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制定马克思学科专题课程、提供讲师团,关工委负责联系老党员领导、协调党员教授资源。第二个是“工作委员会”,在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下,主要由党员骨干以及積极的优秀党员组成。培训班工作委员会,下设学生党建中心、管理培训中心、运营执行中心等负责日常各项事务的开展。第三个是“学习型支部”。在实践中,每期学生分成若干个支部,每个支部控制在30-35人,选拔优秀辅导员为学习支部的兼职辅导员,工作委员会骨干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在学习型支部选择中,根据学生选择辅导员的形式开展,辅导员与学生相互就合作学习达成“契约”。
  2. 制定学生党员成长“档案袋”,推动党员教育制度化
  对预备党员学生培育,主要运用学时制度,即规定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在实践中,由于文件对预备党员培育没有学时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对发展对象24学时、党员32学时的要求,根据党员的规模、开课的能力和持续的时间,将课时要求设置在35学时左右,包括了讲座课程、班级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内容。为加强数据统计和制作学员成长“档案袋”,自主开发了信息系统,成为重要的选课平台和个人档案袋信息载体。在选课上,还实施了“50入以下小班化、20人微课”以及“20:00供课制度”,即在每周五晚上20:00放出下周选课内容,由此引发了学员“秒抢”的热潮。为应对异地实习的预备党员培训还开发了网上课程,并加强对这些异地实习学生的督促。在考核上,对选课量、签到情况、辅导员评价等进行多元考核,对考评合格的颁发结业证书,对不合格或者有明显表现不佳的学生,致函院系党委说明情况,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的参考依据。   3. 开展日常主题教育,推动预备党员培育具体化
  集中培育主要体现在日常课程和实践互动之中。我们发现,学生入党存在“热情-分化-稳定”的过程,初入青马班的学员往往充满热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培训持续1-2个月时,不少党员表现出散漫的情形。围绕触动人心才有意义、去功利化、稳做实事,正心诚意等原则,培训班凝聚团结了一批党员学生骨干,在开展具体培育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第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以工作任务导向培育学生。如学生骨干表示“特别有感触的是一次批评大会,支部辅导员助理们集中起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不足之处,想办法弥补。会后我在班里为自己工作能力上的局限和办事方法上的不足做出诚意的道歉,使支部内浮躁之气一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青马班的重视。第二,通过向院系党委致函说明情况的方式,针对部分学生预备党员选课中签到即走、替人签到等行为作了严肃处理,风纪一时肃然。第三,是引入大量课程资源。合作开展的微型课堂、辩论赛等活动,数量达到100堂课一学期的选课量,给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师资资源和主题活动,起到激励效果。第四,通过结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以“仪式教育”促进党员学员的情感认同。此外,学习支部的日常互动和思想引导也十分重要,组织了跨支部的32场辩论赛,使得学习支部学生之间的交流,澄清价值观念、引导争取态度,也起到明显的效果。
  三、完善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机制的进一步思考
  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机制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和作用,但是,要进一步深化发展和有效推广、复制,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机制尚存在“变革风险”和“可持续发展困境”。书院制被视为西方的“舶来品”,在当前诸多高校的书院制建设中,通常主要被关注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党员教育”只是作为书院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很少会成为书院真正的宗旨来贯彻,书院制被应用在德育特别是党员教育工作上这一思路很难为书院制拥护者接受。要破解这些难题,加强党建书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以下思考。
  (一)做好学生党员培育与书院制的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
  第一,要将学生党员培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培养、预备党员教育、党员的连续性教育,在高校实践中,还应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中加入党的教育。在党员培育系统中的学生,同样也在进行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党员培育不仅要符合普通党员的发展要求,更多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同时分析具体的情景来进行设计。第二,要将学校层面的培育和二级院系党员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层面的培育具有跨专业、聚资源、强评价等优势,要在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层面进行集中培育,而院系层面更多的是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继续教育上下功夫。第三,要将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党员培育结合起来。“战斗堡垒”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战斗”任务而不仅仅是“建设”任务。通过党建任务的设计,来凝聚师生党员共同参加。在高校中,让学生党员学习更广泛的知识从而自发地认可马克思主义,这与书院的“博雅”“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路相关,党建亦可以参照书院的做法,让党建的内容更加广博,让学习者在充分学习下辨明真理。第四,要改变对入党的评价标准。党员发展入党的评价缺乏标准,往往取决于学生在院系的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在党建书院中,学生党员拥有全面记录行为的“档案袋”,也有隔离日常学术共同体的新共同体,而这样以党的工作为目标的养成记录,在专业学院中很难被正确评价。通过党建书院的“第三方评价”,为各个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提供另一个方面的重要依据。
  (二)吸收书院制的理念和做法持续创新党员培育
  的内容
  第一,形成师生党建共同体。书院制的一大目标就是要密切师生关系。学生党建则为书院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党建不能脱离教师党员队伍。在预备党员培训体系中,正是教师党员、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功能,教师党建和学生党建本身就应该融合,而不是孤立开来。第二,坚持“小班化”、多用“圆桌教室”。理想信念的树立,不仅仅是课堂灌输,更要通过质疑挑战和价值澄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问答式的讲课尤为重要。在实践中,退休党员老教授、知名教授和高校配备的咖啡厅、茶座是最佳选择。同时,在实践中发现20人-50人的小班化探讨政治社会类问题是最有效的。第三,丰富课程内涵和外延,采用选修制。书院建设中倾向开设院本课程,即是带有书院文化的价值的课程体系。而在党员培育中,则将马克思主义原典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深化的培育作为“院本课程”,同时再涉猎形式政策以及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通识课程”。还可以建立难度更大的“荣誉课程”体系。第四,运用探究性学习、启发式学习来进行党员培育。在书院的课堂上,追求以项目化、合作学习来实现探究性学习。第五,注重关键节点的仪式教育。价值观念巩固和升华,需要一个显著的激发点,或者说营造某种道德困境,让学生做选择,从而形成价值观。主题班会课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大范围内的仪式教育,则更是集体选择强化为个体选择的形式,让个体准确做出更符合党员要求的价值选择。
  (三)在学生党员教育书院化中培育“双深型”工作队伍
  第一,加强队伍选配。基层要从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择优从事党建工作。目前高校的党建队伍,缺乏具有群众工作能力和育人能力的党建工作者。要优先选派富有活力和干劲的青年党员骨干从事党的建设和学生党员培育的工作。同時要充分配强学校层面的党建工作者的岗位,在学校层面上建立学生党建的中心。第二,加强党务工作者开展人才培育工作的培训。要加强党务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课程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理解和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重视提升学生的思想建设方面的能力培育。第三,吸纳一批懂教育的优秀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员培育。要建立形成相应的机制,鼓励优秀的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员培育,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工作量计算之中,建立相应的荣誉和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1):43-48.
  [2]孙亚芳.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中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J].理论建设,2018(2):82-86.
  [3]陈鑫.高校基层党组织青年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2015(12):207-207.
  [4]李勇图.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5):123-125.
  [5]李成菊,曾凡东,黄錾,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154-156.
  [6]包小勇,黄向军,戚坚军,等.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24-25+30.
  [7]刘毅.“互联网+”基层党建探析[J].领导科学,2016(35):15-17.
其他文献
摘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将农业专业类人才引向农业农村,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库,因此,不断增强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是关键。文章随机抽取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6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专业认同调查,了解涉农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而了解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态度和专业情感,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成就方向,对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提供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推陈出新,国家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文章对课程思政的背景、内涵以及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7条途径,以期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思想方略可以概括为以党的领导,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教兴国,教育优先为统领;以造福人民,公平教育为基础;以服务国家,一流教育为使命;以人类命运,教育交流为纽带;以努力方向,更好教育为目标。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强国;思想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023-04  Abstract: Xi J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各高校正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导师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取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聚焦于本科生导师制在X大学的运行模式,从而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和现存问题,为其改进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工程教育新模式,使得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设计、管理和运用能力,对工程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机械原理及设计》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对于提升学生农业装备的设计和解决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医德和职业素养,能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綜合服务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使悬壶济世的担当、精湛的技艺技术、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和健全的人格成为医学生潜移默化于心的追求。医学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结合德育的学科思维,将其转化为
期刊
摘 要:随着BIM、建筑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建筑产业链中的应用,建筑相关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目前,建筑类高校毕业生远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更满足不了建筑行业的需求,这暴露出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缺失。文章从提升建筑产业链各环节所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中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体系、竞赛等体系的描述,
期刊
摘 要:安徽工业大学聚焦国际化、本土化与行业特色,着力实施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本土化与行业特色的三维融合,努力打造一流专业。但也存在未能给予新专业建设足够的宽容、对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区别认识模糊、中外合作未能形成协议性安排、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不够、毕业生素质与市场期待还有差距等教训。在新一轮专业建设中,应明晰专业办学目标,扎实推进中外合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与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学期实行在线教学工作,以保障2020年春季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深入了解线上教学实施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师生困惑,我院教育教学督导处组织并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能力、学生监管等角度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提供改进建议,以期为我院和
期刊
摘 要:全程线上教学,教师需根据网络实际环境、学习者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设计和实施线上教学活动。首先,文章分析网络教学基本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其次,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为例,分析学科特点,分解课程内容,提炼关键经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再次,在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优化。  关键词:高职;线上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