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建筑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发展,它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形成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建筑设计需求的普及产生了一些新的功能与形式,当前审美重要性的提升,情感设计在建筑设计本体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探索情感建筑研究也就意味着探索未来的人文倾向设计。本文将对情感建筑做一定研究。
关键词:建筑;情感;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司晓华,大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建筑艺术是艺术的部门之一,建筑艺术从属于艺术这一门学科领域。建筑艺术相对于艺术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分为建筑的形式和建筑的情感。建筑的情感就是建筑艺术的狭义层次,建筑的情感美的作品是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波动的建筑。
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使建筑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将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如果能把情感建筑设计提升到应有的水准,那么,建筑师作品能够影响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问的同时,还都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是因为建筑是有情的,所以我们说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问是“失落的空问”,是负空间。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从历史上来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中世纪的教堂及当代的朗香教堂,都可以算是情感倾向建筑。当今建筑创作领域中,流行这样的趋势:建筑设计近乎成为一种个人主观创造,在形式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于是建筑脱离了人们生活体验的本原。笔者尝试在安藤和巴拉干的建筑中抓住其最动人的本质——诗性并从中获得启示,促成建筑设计对人文主义的回归。
情感建筑的核心是情感(情绪),通过“情感—经验”的规律来进行解读。对于情感倾向建筑而言,一定的外在形式是肯定的,但是缺乏能够通约的、不变的形式法则。当然,很多情感建筑也不排除借鉴形式建筑的形式美规律。即使如此,情感建筑中形式美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并不像形式建筑的形式美作为目的来追求,而只是手段,是为情感建筑的“情感”(而这才是目的)服务,情感为确定形式的最终统一依据。每一个情感建筑的外形,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形象”的整体(统一后各部分视觉印象),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一个情感建筑师是自成体系的宇宙,自成系统的世界,无需外部进行支持。“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这首诗似乎道出了这种艺术境界。情感倾向建筑与其他狭义的艺术种类不同的,仅是媒介的不同。情感倾向建筑以建筑为媒介,音乐是以乐音为媒介,绘画是以颜料为媒介,审美目的是情感。
情感建筑之所以能承载艺术本质,就是其作为三维艺术所营造的某种气氛或意境,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而这为情感建筑真正的审美所在。情感建筑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处理同样是整一的。
情感建筑所创造的是以现实形态而存在的真实形式的艺术。它与欣赏者之间不存在着离间效果。情感建筑艺术不仅形式是真的,而且艺术本质也是真的。音乐对欣赏者所施加的艺术体验程度也是非常强烈的,使人在艺术中情绪无法自抑。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也具有音乐艺术的这种特性。
情感建筑是以情感作为目的,因此须深入到情感的发生机制中去,弄清楚情感发生的原理,以此来阐明情感倾向建筑。情感倾向建筑的创造绝对不是形式和色彩的组合,而是气氛和整体环境的营造,但是作为最终产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却是建筑的形式和色彩。情感建筑的创造总是以建筑物形式和色彩为前提,人们不能直接创造情感倾向建筑艺术。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只能通过建筑物的存在来表现。对于“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人们无法通过人类的任何符号形式(语言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建筑艺术只是以人们可以体验的形式而存在。不管是谁,他无法对着朗香教堂的图纸或者模型,体验到在朗香教堂中艺术氛围所给予人的压抑和无法言状的微妙的情感。但是,对于建筑物(非情感倾向建筑)则就完全不同了,它本身是直观的存在,因此可以交流和表达。由于情感建筑艺术的飘渺不定性和建筑物的直观性,使得人们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实践容易走向把建筑的物质特性当作情感倾向建筑艺术,这是误解。但是如果建筑师把建筑创作看成建筑物的设计,那么在建筑物建成之前,人们可以在人脑中进行虚拟,因而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但是由于关注点落在建筑物上,容易陷入把建筑形式和色彩当作“情感建筑艺术”而进行设计。所谓的现代主义流派关注建筑物的功能等物性设计, 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就排除了情感建筑创造多大可能性,陷入建筑的形式主义操作之中。情感建筑由于在建筑物建造之前一直是以“非存在”的方式存在,因此对情感建筑的把握就必须建立在建筑师的情感和感悟的积累之上,情感建筑本身只是人类的体验,是无形之物,因而也就无法教育和交流,也既无法在学校之中进行传授和教育。只能是建筑师根据其日常生活体验所产生的情绪波动的敏感性觉知上,由其有意或者无意地储存在大脑中,因此构成建筑师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感悟。常人也有一个这样的储存感受,形成个人生命的体验过程,不过在常人这里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是无意识或者是潜意识完成的。这也为常人理解情感建筑艺术作品提供了经验基础和生命感悟的背景。但是对于建筑艺术家来说,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把这种感悟以建筑物作为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再现出来,这是天才建筑艺术家所必须具有的禀赋之一。对于天才建筑师来说,这种创造更多时候是以灵感的形式出现的。对天才来说,灵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经验积累后的爆发,情感建筑的创作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和直观的、感悟的混合。
因此在情感建筑物存在之前,建筑物可能蕴含或者创造的“情感建筑艺术”是无法传达和交流的,能够传达的只是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建筑物。这样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情感建筑艺术作品从来就是个体性的独特生命体悟的外在反映,这种独特存在是以天才建筑藝术家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由此又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推论,即伟大的情感建筑艺术作品的设计能力(即建筑艺术家的能力)是无法单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在解释建筑这两个词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运用大量砖块,构造方法和工程学。然而到最后,当建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唤起了不可度量的特质,接着实存的精神接管一切。”这里不可度量的特质指代的就是建筑所带来的情感。因此,对于建筑的定义,本身就存在着符合人类情感的这一项要求——即具有实用意义并且符合人类的情感的人类活动场所。
真正的建筑不仅是住人的机器,更是情感的容器。情感是联系艺术品与欣赏者的纽带,是产生共鸣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表现情感并能感染观者的建筑才是真正的艺术。
结语
设计如果缺少了情感,会使建筑显得平凡。如今,情感不只是非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是是营造空间环境气氛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空间环境更加适应人们心理、生理的需要和审美情趣。
情感设计本身的性质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给人的心理上和精神上带来丰富的感受,情感设计所要形成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这种载体,来赋予“情感文化”。我们应使这种情感文化更好的持续的发展下去,坚持人文主义的发展,努力尝试和探索新的情感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发堂,建筑审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关键词:建筑;情感;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司晓华,大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建筑艺术是艺术的部门之一,建筑艺术从属于艺术这一门学科领域。建筑艺术相对于艺术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分为建筑的形式和建筑的情感。建筑的情感就是建筑艺术的狭义层次,建筑的情感美的作品是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波动的建筑。
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使建筑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将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如果能把情感建筑设计提升到应有的水准,那么,建筑师作品能够影响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问的同时,还都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是因为建筑是有情的,所以我们说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问是“失落的空问”,是负空间。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从历史上来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中世纪的教堂及当代的朗香教堂,都可以算是情感倾向建筑。当今建筑创作领域中,流行这样的趋势:建筑设计近乎成为一种个人主观创造,在形式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于是建筑脱离了人们生活体验的本原。笔者尝试在安藤和巴拉干的建筑中抓住其最动人的本质——诗性并从中获得启示,促成建筑设计对人文主义的回归。
情感建筑的核心是情感(情绪),通过“情感—经验”的规律来进行解读。对于情感倾向建筑而言,一定的外在形式是肯定的,但是缺乏能够通约的、不变的形式法则。当然,很多情感建筑也不排除借鉴形式建筑的形式美规律。即使如此,情感建筑中形式美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并不像形式建筑的形式美作为目的来追求,而只是手段,是为情感建筑的“情感”(而这才是目的)服务,情感为确定形式的最终统一依据。每一个情感建筑的外形,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具有创造性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形象”的整体(统一后各部分视觉印象),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一个情感建筑师是自成体系的宇宙,自成系统的世界,无需外部进行支持。“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这首诗似乎道出了这种艺术境界。情感倾向建筑与其他狭义的艺术种类不同的,仅是媒介的不同。情感倾向建筑以建筑为媒介,音乐是以乐音为媒介,绘画是以颜料为媒介,审美目的是情感。
情感建筑之所以能承载艺术本质,就是其作为三维艺术所营造的某种气氛或意境,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而这为情感建筑真正的审美所在。情感建筑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处理同样是整一的。
情感建筑所创造的是以现实形态而存在的真实形式的艺术。它与欣赏者之间不存在着离间效果。情感建筑艺术不仅形式是真的,而且艺术本质也是真的。音乐对欣赏者所施加的艺术体验程度也是非常强烈的,使人在艺术中情绪无法自抑。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也具有音乐艺术的这种特性。
情感建筑是以情感作为目的,因此须深入到情感的发生机制中去,弄清楚情感发生的原理,以此来阐明情感倾向建筑。情感倾向建筑的创造绝对不是形式和色彩的组合,而是气氛和整体环境的营造,但是作为最终产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却是建筑的形式和色彩。情感建筑的创造总是以建筑物形式和色彩为前提,人们不能直接创造情感倾向建筑艺术。情感倾向建筑艺术只能通过建筑物的存在来表现。对于“情感倾向建筑艺术”人们无法通过人类的任何符号形式(语言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建筑艺术只是以人们可以体验的形式而存在。不管是谁,他无法对着朗香教堂的图纸或者模型,体验到在朗香教堂中艺术氛围所给予人的压抑和无法言状的微妙的情感。但是,对于建筑物(非情感倾向建筑)则就完全不同了,它本身是直观的存在,因此可以交流和表达。由于情感建筑艺术的飘渺不定性和建筑物的直观性,使得人们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实践容易走向把建筑的物质特性当作情感倾向建筑艺术,这是误解。但是如果建筑师把建筑创作看成建筑物的设计,那么在建筑物建成之前,人们可以在人脑中进行虚拟,因而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但是由于关注点落在建筑物上,容易陷入把建筑形式和色彩当作“情感建筑艺术”而进行设计。所谓的现代主义流派关注建筑物的功能等物性设计, 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就排除了情感建筑创造多大可能性,陷入建筑的形式主义操作之中。情感建筑由于在建筑物建造之前一直是以“非存在”的方式存在,因此对情感建筑的把握就必须建立在建筑师的情感和感悟的积累之上,情感建筑本身只是人类的体验,是无形之物,因而也就无法教育和交流,也既无法在学校之中进行传授和教育。只能是建筑师根据其日常生活体验所产生的情绪波动的敏感性觉知上,由其有意或者无意地储存在大脑中,因此构成建筑师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感悟。常人也有一个这样的储存感受,形成个人生命的体验过程,不过在常人这里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是无意识或者是潜意识完成的。这也为常人理解情感建筑艺术作品提供了经验基础和生命感悟的背景。但是对于建筑艺术家来说,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把这种感悟以建筑物作为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再现出来,这是天才建筑艺术家所必须具有的禀赋之一。对于天才建筑师来说,这种创造更多时候是以灵感的形式出现的。对天才来说,灵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经验积累后的爆发,情感建筑的创作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和直观的、感悟的混合。
因此在情感建筑物存在之前,建筑物可能蕴含或者创造的“情感建筑艺术”是无法传达和交流的,能够传达的只是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建筑物。这样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情感建筑艺术作品从来就是个体性的独特生命体悟的外在反映,这种独特存在是以天才建筑藝术家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由此又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推论,即伟大的情感建筑艺术作品的设计能力(即建筑艺术家的能力)是无法单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在解释建筑这两个词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运用大量砖块,构造方法和工程学。然而到最后,当建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唤起了不可度量的特质,接着实存的精神接管一切。”这里不可度量的特质指代的就是建筑所带来的情感。因此,对于建筑的定义,本身就存在着符合人类情感的这一项要求——即具有实用意义并且符合人类的情感的人类活动场所。
真正的建筑不仅是住人的机器,更是情感的容器。情感是联系艺术品与欣赏者的纽带,是产生共鸣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表现情感并能感染观者的建筑才是真正的艺术。
结语
设计如果缺少了情感,会使建筑显得平凡。如今,情感不只是非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是是营造空间环境气氛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空间环境更加适应人们心理、生理的需要和审美情趣。
情感设计本身的性质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给人的心理上和精神上带来丰富的感受,情感设计所要形成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这种载体,来赋予“情感文化”。我们应使这种情感文化更好的持续的发展下去,坚持人文主义的发展,努力尝试和探索新的情感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发堂,建筑审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