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增长是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等多种要素决定的。以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物质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度高,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随着最近几年出现的招聘难、用工荒现象的不断升级,不少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作为社区教育,如何在这场经济转型的战役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如何助推企业摆脱用工困难,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加强信息管理,着力提高供求对接效率。
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在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社区教育中心会同区劳动保障所、工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开发区用工单位开展走访入户调查活动,采集用工信息。掌握全区用人单位的基本经营状况、用工结构特点、用工数量等各项指标,建立更新用工单位情况档案表。采取定期实地走访、电话服务等方式采集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如东经济开发区用人单位重点监测企业台账、对重点用工单位的用工信息实行月走访制度。采取创新举措,对开发区内大量用人单位,建立校企人力资源QQ群,即时沟通信息。
加强信息发布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招工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社区教育中心的网站、宣传板,利用区广播喇叭等建立了“就业连心桥”平台,无偿为本区企业实时发布招工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求职登记、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对接效率。
二、深挖就业资源,积极搭建供求对接平台。
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加强对企业主管人员的政策培训,针对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当前的招工形势,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用人需求计划,引导他们对一线生产工人适当降低门槛设置,如年龄、学历、男女比例等,同时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使企业认识到当前就业新形势,通过改善劳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确保职工队伍稳定,降低老员工离职率。
建立理性的择业观。改变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线更能够锻炼自己。人生面临许多重要选择,择业便是其中之一。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
职业生涯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职业对人意义重大。选择职业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制约它的因素很多。你想去的地方人家不要,要你的地方你又不一定愿意去。任何职业都有利有弊,“热门职业”不见得适合你,盲从和趋众除了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外,还有可能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并丧失了其他好机会。择业观会直接影响到将来职业适应、职业成就以及职业的稳定和变迁。工作单位的现实和就业者思想有差距,只要择业观正确,就可以坚定就业者调整不适应的心态。正确的择业观能促使就业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
夯实规范的服务平台。为了缓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社区按照开发区“输送、回引、外引”工程的指导,积极帮助、引导企业开展委托招聘、网上招聘等多种新兴的招聘方式,帮助企业努力地引进外地勞动力资源,开展劳务输入工作,加大在外劳动力的回引力度。
积极引导求职者到辖区企业就业,扎实开展招聘活动。社区教育中心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深挖辖区内外的资源引导、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与帮助,还对急需用工的信息产业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
三、夯实职工培训,努力提高职工内在素养。
积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开展各类型的专业技能培训。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对有求职愿望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实用型、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教育,着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择业能力。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相对简单的专业技术培训,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缓解招工和就业两难的矛盾。
另一方面,主动联系企业开展协约化技能培训,联合开办短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班,努力提高求职者的素质,增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及服务,这有利于企业进行技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从企业内部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四、推动暖心工程,极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
强化对企业的用工指导,让企业能“留得住”员工。要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仅要管好员工的引进,更要管好员工的流出,即企业不仅能够招来更多的员工,还能“留得住”已有的优秀员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社区教育中心在努力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的同时,还参与对企业用工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工资激励制度,引导企业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各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协助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把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作为集体协商的重要内容,实现劳资双赢。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组织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学习发达地区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引导他们打造现代企业文化,邀请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真正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摆脱企业用工困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建立跨区域劳务合作基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外地人口大省大县密切联合,加强与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建立起长期的用工保障机制,全力缓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
经济增长是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等多种要素决定的。以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物质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度高,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随着最近几年出现的招聘难、用工荒现象的不断升级,不少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作为社区教育,如何在这场经济转型的战役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如何助推企业摆脱用工困难,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加强信息管理,着力提高供求对接效率。
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在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社区教育中心会同区劳动保障所、工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开发区用工单位开展走访入户调查活动,采集用工信息。掌握全区用人单位的基本经营状况、用工结构特点、用工数量等各项指标,建立更新用工单位情况档案表。采取定期实地走访、电话服务等方式采集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如东经济开发区用人单位重点监测企业台账、对重点用工单位的用工信息实行月走访制度。采取创新举措,对开发区内大量用人单位,建立校企人力资源QQ群,即时沟通信息。
加强信息发布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招工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社区教育中心的网站、宣传板,利用区广播喇叭等建立了“就业连心桥”平台,无偿为本区企业实时发布招工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求职登记、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对接效率。
二、深挖就业资源,积极搭建供求对接平台。
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加强对企业主管人员的政策培训,针对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当前的招工形势,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用人需求计划,引导他们对一线生产工人适当降低门槛设置,如年龄、学历、男女比例等,同时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使企业认识到当前就业新形势,通过改善劳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确保职工队伍稳定,降低老员工离职率。
建立理性的择业观。改变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线更能够锻炼自己。人生面临许多重要选择,择业便是其中之一。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
职业生涯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职业对人意义重大。选择职业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制约它的因素很多。你想去的地方人家不要,要你的地方你又不一定愿意去。任何职业都有利有弊,“热门职业”不见得适合你,盲从和趋众除了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外,还有可能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并丧失了其他好机会。择业观会直接影响到将来职业适应、职业成就以及职业的稳定和变迁。工作单位的现实和就业者思想有差距,只要择业观正确,就可以坚定就业者调整不适应的心态。正确的择业观能促使就业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
夯实规范的服务平台。为了缓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社区按照开发区“输送、回引、外引”工程的指导,积极帮助、引导企业开展委托招聘、网上招聘等多种新兴的招聘方式,帮助企业努力地引进外地勞动力资源,开展劳务输入工作,加大在外劳动力的回引力度。
积极引导求职者到辖区企业就业,扎实开展招聘活动。社区教育中心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深挖辖区内外的资源引导、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与帮助,还对急需用工的信息产业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
三、夯实职工培训,努力提高职工内在素养。
积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开展各类型的专业技能培训。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对有求职愿望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实用型、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教育,着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择业能力。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相对简单的专业技术培训,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缓解招工和就业两难的矛盾。
另一方面,主动联系企业开展协约化技能培训,联合开办短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班,努力提高求职者的素质,增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及服务,这有利于企业进行技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从企业内部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四、推动暖心工程,极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
强化对企业的用工指导,让企业能“留得住”员工。要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仅要管好员工的引进,更要管好员工的流出,即企业不仅能够招来更多的员工,还能“留得住”已有的优秀员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社区教育中心在努力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的同时,还参与对企业用工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工资激励制度,引导企业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各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协助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把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作为集体协商的重要内容,实现劳资双赢。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组织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学习发达地区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引导他们打造现代企业文化,邀请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真正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摆脱企业用工困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建立跨区域劳务合作基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外地人口大省大县密切联合,加强与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建立起长期的用工保障机制,全力缓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