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可往往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堂课,设计了很多问题和相应的解答,到了课堂教学中,不是没有学生提问,就是提的问题离题万里,曾经非常困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堂新授课需要两个过程,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我们往往由于本位教学、考试影响、课时关系等因素忽略了第一个过程,直接进入到第二个过程,即重应用公式重解题,学生由于认知的不完善,从而思考不到位,提不出问题,即使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跟不上或解决不了,从而出现问题。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我们由于以前的教学思路的影响,往往围绕对定律的验证方面去设计问题,或从这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提问。这样,学生由于还没有掌握或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认知方面还有问题,自然不能如我们所想的那样顺利,我们应该从认知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去设计、引导,使学生多体会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定性关系,然后再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内容。这样,才会收到预期效果。
第二,教学设计时思考角度站的过高
我们教师常年累月的讲授这些知识,问题思路及过程熟练至极,出现问题也能全面细致及时的补救,可学生不行,他刚接触,还很不熟悉,考虑问题当然不会有我们的高度和深度,所以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上,思考方法,认知途径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才能得到学生的响应。例如我们在《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这一课教学时,我认为要从抛物运动轨迹入手,第一步先抛出两个物体,让学生对平抛运动轨迹先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再引导学生去描绘其轨迹形状,有了轨迹形状,学生就有了抓手,第三步要求他们根据运动轨迹去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第四步根据上一节内容引导鼓励他们对平抛运动进行分解,去看水平方向应如何运动,竖直方向如何运动,做出猜想,第五步根据猜想去设计,验证。然后再引导他们去确认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本人在这一课教学时,学生响应积极,思维活跃,设计了很多方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新课改模式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生,有的教师由于没有及时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动态观察,不能形成教学的即时课堂反馈,部分优秀学生有了一些思路后,教师接着往下引导,事实上还有许多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没有跟上,可是教师没有关注到。长久这样,部分学生则越拉越远,无奈之下这些学生只能在课下去啃课本,费时又费力。自然效率很低,也问不出问题,也无法对新知识内容去进行探究。时间长了怎么可能有学习的兴趣呢?比如《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时,火车转弯时,向心力在水平方向,这一点很多同学不理解,明明火车处在斜面上,圆心怎么可能在水平方向呢?我们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虽然轨道一侧低,一侧高,但每一根轨道都是在水平面内弯曲,火车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去引导学生回想、体会,理解了才能继续探究,效果才可能好。
第四,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产生的问题
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传统的真实的物理实验,违背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的基本原理,抛弃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标,即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非结果;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技术不能有机结合,使多媒体课件代替试卷,多讲题、多练题;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却忽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等等。
第五,课堂教学程序不科学,分不出层次
在每个层次中没有重点和难点的体现,抓不住关键,不能在关键处设问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总想一蹴而就等等一些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设计教学时,应尽量放低自己的位置。
由于我们提倡自主探究,所以把自己降低到初学的层次去思索,去认知、理解、假设猜想和论证,这样才能去想学生所想,问学生所问,才能顺利地去引导,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去接受,思考,探究和论证,才能真正的去应用,学到方法。比如《探究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时,小电珠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表现在电压等量增大时,电流增加值越来越小,可电压与温度间有何关联,很多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可能压根就没想到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时,事先就把这一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使他们先建立“加在小电珠两端电压增高时,其消耗电功率变大,小电珠温度也相应增高”这一印象,然后他们在实验时,自然会将温度和电压做一对照,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多了,并不代表老师轻松了,可能老师更忙,更累,要更加关注学生适时地加以指导,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不违背我们课改的初衷。 比如,我们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对其条件并不是很清晰,做这个实验时,其间存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清楚,数据不符时,有的就在那儿凑数据,有误差也不能正视,不是去检查实验过程,而是在那儿对着数据动脑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的建立就有很大影响。我们教师就要像牧羊人一样,精心观察、呵护每一只小羊,使他们都能健康成长。
三、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学校教学设备在更新,越来越先进,但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不能代替我们物理的根本,那就是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要学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如何探索自然界的规律,重点在探究过程而不是结果。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探究,所以我们不能抛弃物理的根本去盲目追求所谓的新方法,新体验。更不能误解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实质,而去搞什么形式主义,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比如现在的多媒体应用很广泛,有的教师为了方便省事,用一些视频录像去代替实验,表面看省时省事,但会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认为这些可望而不可及,有很高深的感觉,从而产生我们究竟能不能做的疑问。这是与我们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是违背的 。
四、要摒弃经验主意的影响。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经验注意的影响,我们在授课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比如满堂灌等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师生不能有效配合,各唱各人的戏,甚至有时出现教师的设问学生不能理解而学生答非所问、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能及时解决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教师要摒除经验主义的影响,以全新的思想和眼光去思考、看待、设计我们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要时刻注意提高我们的知识内涵,开拓知识视野,跟紧
时代潮流。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生的接触面也比以前开阔了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了解最新科技发展趋势,重大事件的发生,新理论、新知识的建立形成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进步,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广阔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容,自如。
六、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猜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构想,敢于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论点,使课堂探究更加容易且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探讨、研究、多交流多总结。摸索出一套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方法的掌握,开拓进取精神的建立,实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只有这样,我们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才能在我们的岗位上取得更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
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堂新授课需要两个过程,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我们往往由于本位教学、考试影响、课时关系等因素忽略了第一个过程,直接进入到第二个过程,即重应用公式重解题,学生由于认知的不完善,从而思考不到位,提不出问题,即使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跟不上或解决不了,从而出现问题。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我们由于以前的教学思路的影响,往往围绕对定律的验证方面去设计问题,或从这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提问。这样,学生由于还没有掌握或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认知方面还有问题,自然不能如我们所想的那样顺利,我们应该从认知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去设计、引导,使学生多体会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定性关系,然后再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内容。这样,才会收到预期效果。
第二,教学设计时思考角度站的过高
我们教师常年累月的讲授这些知识,问题思路及过程熟练至极,出现问题也能全面细致及时的补救,可学生不行,他刚接触,还很不熟悉,考虑问题当然不会有我们的高度和深度,所以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上,思考方法,认知途径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才能得到学生的响应。例如我们在《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这一课教学时,我认为要从抛物运动轨迹入手,第一步先抛出两个物体,让学生对平抛运动轨迹先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再引导学生去描绘其轨迹形状,有了轨迹形状,学生就有了抓手,第三步要求他们根据运动轨迹去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第四步根据上一节内容引导鼓励他们对平抛运动进行分解,去看水平方向应如何运动,竖直方向如何运动,做出猜想,第五步根据猜想去设计,验证。然后再引导他们去确认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本人在这一课教学时,学生响应积极,思维活跃,设计了很多方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新课改模式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生,有的教师由于没有及时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动态观察,不能形成教学的即时课堂反馈,部分优秀学生有了一些思路后,教师接着往下引导,事实上还有许多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没有跟上,可是教师没有关注到。长久这样,部分学生则越拉越远,无奈之下这些学生只能在课下去啃课本,费时又费力。自然效率很低,也问不出问题,也无法对新知识内容去进行探究。时间长了怎么可能有学习的兴趣呢?比如《圆周运动实例分析》时,火车转弯时,向心力在水平方向,这一点很多同学不理解,明明火车处在斜面上,圆心怎么可能在水平方向呢?我们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虽然轨道一侧低,一侧高,但每一根轨道都是在水平面内弯曲,火车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去引导学生回想、体会,理解了才能继续探究,效果才可能好。
第四,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产生的问题
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传统的真实的物理实验,违背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的基本原理,抛弃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标,即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非结果;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技术不能有机结合,使多媒体课件代替试卷,多讲题、多练题;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却忽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等等。
第五,课堂教学程序不科学,分不出层次
在每个层次中没有重点和难点的体现,抓不住关键,不能在关键处设问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总想一蹴而就等等一些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设计教学时,应尽量放低自己的位置。
由于我们提倡自主探究,所以把自己降低到初学的层次去思索,去认知、理解、假设猜想和论证,这样才能去想学生所想,问学生所问,才能顺利地去引导,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去接受,思考,探究和论证,才能真正的去应用,学到方法。比如《探究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时,小电珠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表现在电压等量增大时,电流增加值越来越小,可电压与温度间有何关联,很多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可能压根就没想到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时,事先就把这一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使他们先建立“加在小电珠两端电压增高时,其消耗电功率变大,小电珠温度也相应增高”这一印象,然后他们在实验时,自然会将温度和电压做一对照,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多了,并不代表老师轻松了,可能老师更忙,更累,要更加关注学生适时地加以指导,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不违背我们课改的初衷。 比如,我们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对其条件并不是很清晰,做这个实验时,其间存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清楚,数据不符时,有的就在那儿凑数据,有误差也不能正视,不是去检查实验过程,而是在那儿对着数据动脑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的建立就有很大影响。我们教师就要像牧羊人一样,精心观察、呵护每一只小羊,使他们都能健康成长。
三、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学校教学设备在更新,越来越先进,但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不能代替我们物理的根本,那就是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要学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如何探索自然界的规律,重点在探究过程而不是结果。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探究,所以我们不能抛弃物理的根本去盲目追求所谓的新方法,新体验。更不能误解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实质,而去搞什么形式主义,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比如现在的多媒体应用很广泛,有的教师为了方便省事,用一些视频录像去代替实验,表面看省时省事,但会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认为这些可望而不可及,有很高深的感觉,从而产生我们究竟能不能做的疑问。这是与我们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是违背的 。
四、要摒弃经验主意的影响。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经验注意的影响,我们在授课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比如满堂灌等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现师生不能有效配合,各唱各人的戏,甚至有时出现教师的设问学生不能理解而学生答非所问、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能及时解决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教师要摒除经验主义的影响,以全新的思想和眼光去思考、看待、设计我们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要时刻注意提高我们的知识内涵,开拓知识视野,跟紧
时代潮流。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生的接触面也比以前开阔了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了解最新科技发展趋势,重大事件的发生,新理论、新知识的建立形成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进步,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广阔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从容,自如。
六、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猜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构想,敢于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论点,使课堂探究更加容易且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探讨、研究、多交流多总结。摸索出一套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方法的掌握,开拓进取精神的建立,实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只有这样,我们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初衷,才能在我们的岗位上取得更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