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雄关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生活在滇西地区的人,都知道巍山有一个神奇的候鸟天堂——“鸟道雄关”。
  随着都市生活的越来越程式化,对大自然的崇敬,对那些翱翔蓝天的精灵的钟爱,对那些婉转清啼的神往,使得万鸟迁徙的要冲鸟道雄关成了人们最想亲近的地方。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海拔高度悬殊较大。县境内海拔2700米的隆庆关上,伫立着一块石碑,镌刻着“鸟道雄关”四个笔力雄健的魏体大字。经专家考察,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唯一一块关于“鸟道”记载的石碑,见证着这里既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驿道,也是候鸟迁徙的咽喉通道。
  鸟道雄关自然保护区地处古老的横断山脉南部,哀牢山北段,位于巍山县和弥渡县交界,从巍山县城出发沿巍弥公路往东约20公里处。这里群峰连绵,山脉纵横,峻岭起伏,山峦叠嶂,蜿蜒连绵,林海莽莽,属综合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周围有292公顷的森林植被,其中有林地225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7.3%,灌木林9公顷,宜林草地24公顷,林地多为华山松成熟林,林密箐深,植被繁茂,环境幽静,人迹罕至。
  据康熙《蒙化府志》记载:“隆庆关在府城东,高出云表,西有沙塘哨,望城廓如聚,东有石佛哨,西山如峡,八郡咽喉。”巍山处于“南方陆上丝绸路”和“茶马古道”两条古道交汇处,曾经是茶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枢纽之地。养马户经下关之帮以蒙化(巍山)者为最多,凤仪、弥渡、大理等次之……蒙化不仅为驮马之生产地,亦且为其集中地,倘有需要,即万匹亦可招致之,盖附近各属之马帮,可向蒙化集中也。”从巍山往南,经景东去思茅、版纳;往西南,称为走夷方老路,在现在小湾电站的神舟渡过澜沧江去往临沧,然后出缅甸;往西到凤庆的鲁史镇,经青龙桥过澜沧江,去往保山、德宏;往东沿鸟道雄关,经弥渡、祥云到昆明;往北就是下关、大理。在古语里,先人们曾经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鸟道乍穷,羊肠或断”、“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从这些诗句中,不难体会“鸟道雄关”的雄奇。早在明清时期,隆庆关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隘,每天有大量的马帮从这里经过,至今从关口被马蹄长年累月踩踏磨得极为光滑的石头以及石头上深深的马蹄窝,我们不难想象当年热闹的场面,山间马帮的铃铛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如今,古老的马帮已离我们远去,沿着这条驿道迁徙的只有那些鸟类,它们仍然不远万里地重复着一年一度的南迁与北徙。
  “古木森森隆庆关,仲秋夜雾鸟飞盘”。每年仲秋时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迁徙,它们白天以太阳为航标,夜晚以月亮星辰为指引,凭借山脉等地形地貌以及地磁来确定迁徙的固有路线,飞赴南亚、东南亚及大洋诸岛,躲避北方寒冷的冬季。虽然鸟类拥有看清云层活动的锐利的“气象眼”,但在预测风暴或浓雾方面分辨力极为低下,一旦有浓雾的夜晚,常常在航向选择时发生混乱,往往被光源所吸引而迷失方向。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鸟道雄关”浓雾缭绕,遮住了月亮星辰,每当夜幕降临,隆庆关变得雾气蒙蒙,成千上万的鸟儿结队飞来,由于辨不清路线而不得不停留下来,在浓雾缭绕的山丫口盘旋打转,互相碰撞,各种婉转凄切的鸣叫声响彻云霄,形成著名的“鸟吊山”奇观。
  巍山作为中国历史中最强盛的地方政权——南诏国的发祥地,南诏开国始祖细奴逻躬耕发迹于此,南诏在兼并五诏、建立地方政权之前的94年,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巍山。关于鸟道雄关,在当地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南诏国第一代君王细奴逻接替张乐进求的王位时,一只彩凤飞翔在隆庆关丫口,百鸟便从四面八方来朝拜这只凤凰,此后每年秋冬均有百鸟来朝。聪明的巍山人就这样将候鸟的来临和细奴逻的丰功伟绩巧妙地结合起来。清代,道家根据这个传说,在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巍宝山长春洞南厢房的侧山墙上,绘制了一幅大型的“百鸟朝凤图”壁画。1985年巍山县城复修蒙阳公园时,民间艺人在园中绘塑了一幅百鸟朝凤的彩色浮雕图,再现了清代壁画的神采风姿。
  “鸟道雄关”,当地人称之为打鸟山或打雀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地群众养成了到这里捕捉候鸟的习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当地人将这些飞鸟视为“天上掉下来的下酒菜”。每到候鸟迁徙时,他们就带上自制的网竿、手炉,循着鸟声来到树下燃起篝火引诱,当鸟飞近火源,然后张网捕捉;有的干脆直接将竹竿一端支在地上,另一端在空中摇晃,在空中盘旋迷失方向的鸟就噼里啪啦地被打下来,不知道有多少鸟就这样死于非命。可以说,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的中秋节前后,“鸟道雄关”到处可听到鸟被打落时发出的揪心的哀鸣声和挣扎声。据说在这儿一夜工夫可捉到一麻袋鸟,足够全家美餐几顿。
  鸟道雄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起了国际鸟类协会的重视。1997年9月25日至10月8日,国际鸟类研究会在鸟道雄关召开,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鸟类研究专家、学者来到“鸟道雄关”,对这里的奥秘进行了科学考察。在1997年的会议期间,共环志候鸟88个品种2500多只,里面有不少是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其中的花田鸡、斑头鸺■、楔尾绿鸠是特别珍稀的种群。会后,将鸟道雄关确定为“云南鸟类环志第一站”,随后,国内外数百家媒体纷纷发表关于“鸟道雄关”的新闻,一时间“鸟道雄关”蜚声海内外。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也颁布了通告,规定每年2月至4月、8月至10月为全州范围内的鸟类禁猎期,每年9月为爱鸟护鸟宣传月,并将州内以“鸟道雄关”为主的6个地方设为禁猎区。2002年,大理州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将蜚声中外的世界奇观、国际候鸟迁徙通道和南方丝绸古道的鸟道雄关列为大理州的自然保护区。同时派驻武警森林大队的战士,向当地群众宣传保护鸟类的政策法规,制止非法捕鸟的行为。如今,随着教育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当地生态环境恢复较好,各族群众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违法捕鸟的群众已越来越少了,昔日的打鸟场变成了当地群众与外地游客联欢的踏歌场,许多曾经的捕鸟人,都已成为爱鸟护鸟的人,护林、护鸟、育林、防火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昔日“燕来雁往欢聚雄关歌盛世,鸟走茑飞相逢鸟道话春秋”的胜境今又重现了。“鸟道雄关”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片净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几年辛勤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迁徙的候鸟由1996年的20种类2000多只鸟,发展到如今的26种3万多只,迁徙期最多时,可达到8万多只。至2005年,环志站一共环志鸟类3万多只,180多个品种。
  “鸟道雄关”石碑,原碑立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有关部门妥善保管,依原样仿制了新碑在原址安放。那块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洗刷的原石碑,宽1.7米,高0.7米,厚0.1米,尽管石碑已部分断裂,可上面隶书书写的“鸟道雄关”四个大字依然苍劲有力。碑上那个繁体的“鸟”字下面的四点少写了一点,这显然是不该有的疏忽,据说是写此碑时看到这里沿袭了几千年的打鸟习俗,故意少写一点警示后人:“鸟”少一点尚可算鸟,如长此以往打下去,再少一点再少一点,“鸟”将不“鸟”!
  “雄关人鸟古同道,今日谐存别有情”。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当昔日的打鸟场变成了欢乐祥和的踏歌场,当曾经的打鸟人变成了保护鸟儿的护鸟人,这些可爱的鸟儿们一定会在人类的祝福声中,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每年仲秋时节,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鸟道雄关,将再次迎来她们风尘仆仆的身影和美妙动听的歌声。
  
  责任编辑 左家琦
其他文献
我来到清晨的■江  峡谷风吹拂着岸柳  看着长满生机的柳树  我的心也抽出了几芽嫩绿  鸟儿叽叽喳喳地叮嘱  不要错过春天的祝福  那早晨的江风  捎来浪花的心愿  每一朵细浪  都给世界带来清凉  风亲吻着每一缕柳絮  风亲吻着每一朵浪花  带着爱的温柔  不管柳絮是随风而去  还是逐浪远行  都会带着风的情意    我多想抓住风的裙裾  给它深情的一吻  沘江的浪哦  峡谷的风哦  都依偎在朝
期刊
五月是一本绿封皮的书  行走其中 就是  一枚阔叶的书签     五月的开篇用草色为序  五月的尾声莺语袅绕  五月无完整的故事?   五月 只有抒情     还没来得及温情  轻柔的柳就在你耳鬓厮磨  毫无心理准备  娇艳的花就在你身边浓妆盛彩  五月的情节就这样猝然打开    五月的文字是雨的清新  洗去身上所有的负重  五月的诗行是垅  有罗敷女翩然而过     在五月  有一轻衣薄衫的少年
期刊
月光下的干草    松软,洁净,暗含清香  是月光下的干草  堆放在露水打湿的柴门旁  今夜,月光微寒  它们是牛马上好的食料    夜很深,青草的梦中  我的母亲已经安睡  不要触动她青草般的梦  今夜,月光下的干草  是梦游的孩子一生的口粮  它们的名字叫秋虫    风是我的盘缠和衣衫  我要翻过最后一座山梁  重新回到干草的故乡  哦,夜行人,不要把萤火  误作是远方的灯盏    风赶着大地
期刊
一片废墟    来的时候,只料想它换了新颜,即便与记忆有所差池,也在准备当中。未曾料想的是只遥遥一瞥,它就如同尚未讲完便突然画上了句号的神秘话语一样深深将我击中,唐突、残缺得令人难受。在无任何回旋余地的境地里,我的情感同它一般,残破如一片废墟。  十四年来,它如同鬼魅一般,紧缠着我的梦境,驱之不散。  十四年以来,它缠绵如情人,反复复制着我的记忆,在任何回忆的段落里,都可见它的踪迹。  它是我的出
期刊
禅宗修习地——  聆听山 才闻知你守候的美丽  已很远 很远 如飘泊世间的炊烟    淡泊尘世  心灵承受意识的子弹  不为拒绝 因你尘缘已了  奔走他乡 多少年  向心佛海  谒山 谒石 谒佛祖  投身如渊 无人问津    和梦一起盘踞在命运的远山  在佛教圣地 虚构着自己  洞悉虔诚的光道  嫁接起世俗与佛尘的两端  任木鱼声切 钟响晨昏    然 在徐霞客途经的山崖  你的奇想 浮沉悠远  
期刊
1960年夏天,那正是全国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年代,我们虽说是初三下学期,是毕业班,也要下乡支援农业生产劳动。我们住在太和村生产队长老杨家楼上,李明老师是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和我们打地铺住在一起。那一次下乡劳动,李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作文是写诗——让工人、农民和学生写诗,是“大跃进的新生事物”。那些诗,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四句或八句一首,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歌功颂德,话说得越大越好,只要是豪言壮语
期刊
王紫江教授说:“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奉献给鸟类的保护事业……”  ——题记  一件深蓝色毛衣、一顶灰色帽子,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一台照相机……扎在人群中,王紫江教授就是一个普通人,可就是这个看似平凡的老人,却在云南鸟类的研究领域中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1988年,在昭通发现黑颈鹤;  1990年,在楚雄州发现孔雀;  1993年冬季,在新平县首次发现鸳鸯在云南
期刊
初冬想起大理  像我第一次惊讶于苍山雪一样  大理突然就涌上了我颤抖的心尖  把它从墙上拿下来  从记忆里翻出来  在这个初冬的正午,我用温暖的阳光  把它反复翻晒,直到大理  也变成一片比羽毛更温暖的阳光  我靠着大理这个词语取暖  把那些模糊的细节  逐一擦亮,把轻言细语的下关风捂热  把我多年前留在大理的  那些凌乱的脚步,连同那个  正在草尖上壮大的春天的梦想拾起来  缝补这个冬天的漏洞 
期刊
大理  花香四季醉诗心,三塔销魂费苦吟。  雪点苍山千古画,风弹洱海万年琴。     苍洱吟  日落苍山暮霭微,风平洱海白帆归。  可叹三塔添奇秀,挑出波心月一轮。    ■黄向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56年8月出生于宾川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诗作曾数次入选中央台、人民日报主办的诗词大赛,并获奖。    责任编辑 张乃光
期刊
(一)    家住蓬莱碧水间,  柳绦三月舞蹁跹。  渔歌唱到云中去,  一叶轻舟近日边。    (二)    夕照明霞向晚开,  青青苇岛水迂回。  竹篙点破胭脂镜,  划进西湖梦里来。    (三)    月在波中灿似珠,  秧鸡寻伴暗相呼。  三弦不敢随心弄,  拂面歌声嫩若酥。    (四)    和风吹柳戏金绦,  绕岸桃花正绽苞。  船往烟村花畔过;  渔姑撒网竞风骚。    (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