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在大多数初中教育机构中,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均使用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对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拓宽视野,丰富校园生活,促使其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显示,许多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其学习时间,降低其学习效率,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危害性较大;故当前环境下,学校与教师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管理对策,减少和控制初中生的手机使用情况,促使其将精力专注在学校课程学习上,以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育效果。本文主要从初中生手机使用对学习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手机使用;学习;影响;对策
G63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通讯工具逐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环境下,初中生手机使用现象也开始逐渐兴起,即便其可方便学生生活,但上课时玩手机、课堂中手机铃响、玩手机忘了写作业等一系列不良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本文笔者以初中生手机使用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其相应解决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初中生使用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当前环境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手机可对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目前有“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表明,移动手机“上瘾症”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再加上初中生意志不坚定,自控能力较差,上瘾几率更大;故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在学校中携带与使用手机的,一旦初中生对手机上瘾,那么当他们离开手机时会心神不宁,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学习效率较低,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②对学生课后作业训练效果的影响:现阶段,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当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后,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不愿意独立思考,遇到稍难一点的问题就会借助互联网在学习网站中寻找或查阅答案,或者借助手机、网络等轻易获取其他学生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缺乏自身思考能力,课后作业训练效果不佳。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初中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中使用手机,且在上下学途中与课余时间仍旧喜欢玩手机,甚至有些学生习惯于“边做作业边玩手机”,其自律意识不强,自制力差,造成课余时间浪费,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相应解决对策
(一)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从本质上来讲,学校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一门心灵艺术,其教育过程不仅是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施展,更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故现阶段,初中学校的教育需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关心爱护学生,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爱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好青少年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生使用手机这种现象,学校可通过“关爱教育”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走近学生内心,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对该类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哲理或人生道理说服学生,并通过来自于教师与学校的爱去温暖和感化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同时,初中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需严格要求班级学生禁止带手机进校,若有些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班主任可无偿借给其使用,如此一来不仅可有效控制初中生手机使用情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且还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或生活情况,以便给予其适当帮助,意义重大。
(二)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均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特长等。故现阶段,教师需多与学生交流,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有效对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例如,有一名七年級的女学生,她每次上课过程中总会拿出手机玩游戏或者给别人发信息,被教师发现后没收,几天后她又会拿出另外一部手机,仍旧在课堂中大方的玩手机,教师所采取的没收手机、要求其写保证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均无效,管理效果不明显,仍会再犯。对于这种学生,教师需多加注意,密切观察其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情况,从根本原因入手实施相应教学管理对策,以提高管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班级中很少与其他学生交流,且下课后回家与姥姥、姥爷一起生活,隔代人共同语言较少,导致其逐渐形成了不善言谈、自卑、自闭的性格;此时,教师可通过“陌生人”的身份添加该学生的微信、QQ等网络交流账号,多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同时教师也可发动班级中其他女学生主动与她联系和交往,使其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
(三)实施行政措施,校方与家庭共管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需制定科学、可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落实与“学生手机使用”相关的行政措施,并多与学生家长交流,实施“家校共管”,以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首先,硬性要求。一般来讲,教师的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学生,故在上课时教师要尽量不带手机,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若教师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学生做出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需依据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在班级中公示,给其他学生以警醒。其次,家校共管。学校需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在会上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使各项行政管理措施能够得到家长认可,加强学校管理与家庭管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适当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开通公用电话,让有需要的学生买电话卡与家人联系,直接在源头上扼杀其使用手机的想法或借口,以控制学生在校随意使用手机的情况。
总之,目前在许多初中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并依据其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学校还需与家庭共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行政措施,以减少和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降低其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整体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房香莲.中学生手机依赖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泉州市泉港区中学生的调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5):04-05.
[2]张嘉悦,明健,温雨靖,等.中学生使用手机心态及对学习的影响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02-03.
[3]李菊华.中职学生手机使用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及策略探讨[J].江苏教育研究.2016,(15):56-59.
关键词:初中生;手机使用;学习;影响;对策
G63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通讯工具逐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环境下,初中生手机使用现象也开始逐渐兴起,即便其可方便学生生活,但上课时玩手机、课堂中手机铃响、玩手机忘了写作业等一系列不良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本文笔者以初中生手机使用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其相应解决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初中生使用手机对学习的影响
当前环境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手机可对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目前有“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表明,移动手机“上瘾症”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再加上初中生意志不坚定,自控能力较差,上瘾几率更大;故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在学校中携带与使用手机的,一旦初中生对手机上瘾,那么当他们离开手机时会心神不宁,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学习效率较低,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②对学生课后作业训练效果的影响:现阶段,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当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后,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不愿意独立思考,遇到稍难一点的问题就会借助互联网在学习网站中寻找或查阅答案,或者借助手机、网络等轻易获取其他学生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缺乏自身思考能力,课后作业训练效果不佳。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初中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中使用手机,且在上下学途中与课余时间仍旧喜欢玩手机,甚至有些学生习惯于“边做作业边玩手机”,其自律意识不强,自制力差,造成课余时间浪费,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相应解决对策
(一)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从本质上来讲,学校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一门心灵艺术,其教育过程不仅是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施展,更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故现阶段,初中学校的教育需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关心爱护学生,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爱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好青少年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生使用手机这种现象,学校可通过“关爱教育”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走近学生内心,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对该类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哲理或人生道理说服学生,并通过来自于教师与学校的爱去温暖和感化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同时,初中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需严格要求班级学生禁止带手机进校,若有些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班主任可无偿借给其使用,如此一来不仅可有效控制初中生手机使用情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且还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或生活情况,以便给予其适当帮助,意义重大。
(二)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均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特长等。故现阶段,教师需多与学生交流,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有效对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例如,有一名七年級的女学生,她每次上课过程中总会拿出手机玩游戏或者给别人发信息,被教师发现后没收,几天后她又会拿出另外一部手机,仍旧在课堂中大方的玩手机,教师所采取的没收手机、要求其写保证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均无效,管理效果不明显,仍会再犯。对于这种学生,教师需多加注意,密切观察其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情况,从根本原因入手实施相应教学管理对策,以提高管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班级中很少与其他学生交流,且下课后回家与姥姥、姥爷一起生活,隔代人共同语言较少,导致其逐渐形成了不善言谈、自卑、自闭的性格;此时,教师可通过“陌生人”的身份添加该学生的微信、QQ等网络交流账号,多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同时教师也可发动班级中其他女学生主动与她联系和交往,使其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
(三)实施行政措施,校方与家庭共管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需制定科学、可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落实与“学生手机使用”相关的行政措施,并多与学生家长交流,实施“家校共管”,以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首先,硬性要求。一般来讲,教师的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学生,故在上课时教师要尽量不带手机,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若教师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学生做出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需依据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在班级中公示,给其他学生以警醒。其次,家校共管。学校需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在会上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使各项行政管理措施能够得到家长认可,加强学校管理与家庭管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适当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开通公用电话,让有需要的学生买电话卡与家人联系,直接在源头上扼杀其使用手机的想法或借口,以控制学生在校随意使用手机的情况。
总之,目前在许多初中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并依据其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学校还需与家庭共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行政措施,以减少和控制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降低其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整体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房香莲.中学生手机依赖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泉州市泉港区中学生的调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5):04-05.
[2]张嘉悦,明健,温雨靖,等.中学生使用手机心态及对学习的影响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02-03.
[3]李菊华.中职学生手机使用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及策略探讨[J].江苏教育研究.2016,(1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