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境游人次从2000年的450万猛增至2018年的1.5亿。预计在本世纪20年代,这一数字还会再翻一番。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消费国,在1.7万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支出中占16%,即2770亿美元。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严重依赖中国旅游的亚太地区对中国游客的缺席感受最为明显,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也感受到了压力。如今,柬埔寨的吴哥窟、曼谷的大皇宫和东京的雷门等通常熙熙攘攘的旅游目的地明显空旷了不少。
遭受“巨大损失”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5年来一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经营考拉蓝色旅游公司的埃杰顿表示:“在我这儿预订的中国来的旅游团全部取消了——我2月失去了15个旅游团。”
埃杰顿说:“中国人大约占我生意的10%到20%。我认为,联邦政府并不真正了解收入损失和对企业的影响。主题公园、酒店都会遭殃。那些大的旅游团人数从20人到500人不等。中国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旅游市场。”
援引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统计报告,2019年有950万国际游客到澳大利亚,其中约15%(约144万)来自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旅游协会主席哈特表示,来澳中国游客市场平均每周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7.11亿澳元,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旅游禁令令来澳中国游客市场“停滞不前”,造成极大损失。中国游客市场的损失使澳大利亚旅游遭受双重打击。此前,恐怖的山火危机已对旅游业造成了影响。昆州的旅游运营商的经济损失可能飙升至近4亿澳元。
无独有偶,在日本,外国游客中占比最高的中国游客人数骤减已不可避免。2019年的访日中国游客达959万人次,占到整体的3成,在各国家/地区中居首。如果禁令持续,访日中国游客将减少约4成。已成为大动脉的定期航班也相继停运,2月9日起的一周内,航班数比计划减少约6成。日本的感染者也在变多,作为旅游目的地被选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超40万中国游客未能成行,日本百货店春节假期免税销售额也呈两位数下滑态势。多家日本大型零售商表示,受中国疫情影响,春节假期期间的销售额遭遇重挫。日本旅游行业协会指出,众多中国旅行团已经取消3月底前的赴日旅行,预计未能按原计划出行的中国游客总数将超40万。日本百货店春节档免税销售额遭遇两位数下滑。
受疫情影响,今年新加坡游客数和消费或降三成。新加坡旅游局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爆发,今年新加坡的游客人数和消费可能会下降25%到30%,对该行业的影响将超过2003年的SARS。目前新加坡每天因疫情影响损失1.8万至2万游客,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更长时间,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
泰国旅游局报告显示,截止到2月,从中国入境的游客锐减90%,通常每月接近100万人次。泰国银行经济政策主管称,预计2020年将减少500万游客,损失或超过80亿美元。
同时,东南亚多国也深受影响,旅游业面临崩溃,遭受了数十亿美元损失。老挝商家称,已经十几天没有中国游客,生意下降了20%—30%。
中国出境游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格奥尔格·阿尔特说:“很显然,对于许多把中国作为主要游客来源国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虽然欧洲、美洲和英国对中国游客的依赖程度较低,但它们可能仍然感受到了影响。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在每年接待200万中国游客的法国,法国华人旅行社协会已经暂停活动,预计会遭受“巨大损失”。
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认为:“这场疫情正在削弱全球旅游业。中国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接下来将会在出境游方面重点显现。中国的出境旅游对全世界经济贡献巨大,很多国家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是中国的出境旅游。”
还需自救创新
就目前来看,虽然现在计算全球旅游业的经济损失为时尚早,但对旅游业的全球性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疫情需要多长时间。
相比之下,“非典”疫情使全球经济损失了300—500亿美元。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的一位发言人谈到,中国用了16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到“非典”疫情前的国际抵达人数。
这一次,中国政府对疫情有了更好的准备。阿尔特说,中国不仅行动比“非典”时期更快,而且对国际社会也更透明。他说:“如果我们看看2003年‘非典’期间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大多数旅行只是被推迟了。‘非典’危机结束后,人数再次激增。当然,几个月的时间,对小公司来说的确很艰难,但从长远来看,从全球范围来看,情况还可以。”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劲松认为,旅游领域有其特殊性,更依赖于人的流动,一定程度上与疫情防控理念是相背离的。因此,不少人认为,在其他产业复工复产的时候,旅游业只能望洋兴叹,坐等春暖花开。
中国旅游研究院面向旅游供给侧的专项调研表明,受访企业家和经理人员对全年旅游业的总体预期从半个月前的悲观为主,开始转向相对悲观和相对乐观。半数受访者判断疫情将拉低全年旅游经济总量10个百分点,但是旅游业仍将继续领跑宏观经济。业界对国内市场信心更足,26%认为疫后会迅速恢复,66%认为会延迟1—3个月恢复。70%表示疫情结束后即全力开展市场促销,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杨劲松表示,疫情终究会过去,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会消失,甚至有可能在疫情后会更多释放出来。因此,如果利用这一时间,积蓄能量,有效支撑未来的恢复和发展就尤为重要。
杨劲松建议:“旅游企业更应该有自己的自救和创新举措,千万不能等。熬当然是必须的,如何立足自身,努力挖潜的同时争取各方支持,保持现金流不断、人员不散,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功。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管理者还要脑子动起来,尽快从疫情的疲倦中调整好状态、稳定心神,从寒冬中闯出一条路來。我们看到,一些景区和旅游企业,已经调转了方向,在积极组织‘线上自救’。诸如故宫、颐和园等推出了‘云游’服务,通过手机就可以逛景点、参观特展。”
另外,虽然现在人员流动受控,但面向未来的旅游交易活动不会影响防疫,完全可以动起来。“开发出旅游业的早鸟计划,或者推出预订服务,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战略举措。在相关部门规范指导下,推出有较大优惠的疫后旅游产品,配以保险等提升市场信心的举措,将人们未来的旅游活动转化为当下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杨劲松说。
梁建章也建议,世界各国政府、企业要更好地判断疫情,并且采取适当和理性的措施,和中国共同面对这场战役。比如,加大对华抗击疫情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做好疫情过后迎接中国游客的准备。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严重依赖中国旅游的亚太地区对中国游客的缺席感受最为明显,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也感受到了压力。如今,柬埔寨的吴哥窟、曼谷的大皇宫和东京的雷门等通常熙熙攘攘的旅游目的地明显空旷了不少。
遭受“巨大损失”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5年来一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经营考拉蓝色旅游公司的埃杰顿表示:“在我这儿预订的中国来的旅游团全部取消了——我2月失去了15个旅游团。”
埃杰顿说:“中国人大约占我生意的10%到20%。我认为,联邦政府并不真正了解收入损失和对企业的影响。主题公园、酒店都会遭殃。那些大的旅游团人数从20人到500人不等。中国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旅游市场。”
援引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统计报告,2019年有950万国际游客到澳大利亚,其中约15%(约144万)来自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旅游协会主席哈特表示,来澳中国游客市场平均每周为澳大利亚经济贡献7.11亿澳元,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旅游禁令令来澳中国游客市场“停滞不前”,造成极大损失。中国游客市场的损失使澳大利亚旅游遭受双重打击。此前,恐怖的山火危机已对旅游业造成了影响。昆州的旅游运营商的经济损失可能飙升至近4亿澳元。
无独有偶,在日本,外国游客中占比最高的中国游客人数骤减已不可避免。2019年的访日中国游客达959万人次,占到整体的3成,在各国家/地区中居首。如果禁令持续,访日中国游客将减少约4成。已成为大动脉的定期航班也相继停运,2月9日起的一周内,航班数比计划减少约6成。日本的感染者也在变多,作为旅游目的地被选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超40万中国游客未能成行,日本百货店春节假期免税销售额也呈两位数下滑态势。多家日本大型零售商表示,受中国疫情影响,春节假期期间的销售额遭遇重挫。日本旅游行业协会指出,众多中国旅行团已经取消3月底前的赴日旅行,预计未能按原计划出行的中国游客总数将超40万。日本百货店春节档免税销售额遭遇两位数下滑。
受疫情影响,今年新加坡游客数和消费或降三成。新加坡旅游局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爆发,今年新加坡的游客人数和消费可能会下降25%到30%,对该行业的影响将超过2003年的SARS。目前新加坡每天因疫情影响损失1.8万至2万游客,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更长时间,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
泰国旅游局报告显示,截止到2月,从中国入境的游客锐减90%,通常每月接近100万人次。泰国银行经济政策主管称,预计2020年将减少500万游客,损失或超过80亿美元。
同时,东南亚多国也深受影响,旅游业面临崩溃,遭受了数十亿美元损失。老挝商家称,已经十几天没有中国游客,生意下降了20%—30%。
中国出境游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格奥尔格·阿尔特说:“很显然,对于许多把中国作为主要游客来源国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虽然欧洲、美洲和英国对中国游客的依赖程度较低,但它们可能仍然感受到了影响。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在每年接待200万中国游客的法国,法国华人旅行社协会已经暂停活动,预计会遭受“巨大损失”。
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认为:“这场疫情正在削弱全球旅游业。中国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接下来将会在出境游方面重点显现。中国的出境旅游对全世界经济贡献巨大,很多国家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是中国的出境旅游。”
还需自救创新
就目前来看,虽然现在计算全球旅游业的经济损失为时尚早,但对旅游业的全球性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疫情需要多长时间。
相比之下,“非典”疫情使全球经济损失了300—500亿美元。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的一位发言人谈到,中国用了16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到“非典”疫情前的国际抵达人数。
这一次,中国政府对疫情有了更好的准备。阿尔特说,中国不仅行动比“非典”时期更快,而且对国际社会也更透明。他说:“如果我们看看2003年‘非典’期间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大多数旅行只是被推迟了。‘非典’危机结束后,人数再次激增。当然,几个月的时间,对小公司来说的确很艰难,但从长远来看,从全球范围来看,情况还可以。”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劲松认为,旅游领域有其特殊性,更依赖于人的流动,一定程度上与疫情防控理念是相背离的。因此,不少人认为,在其他产业复工复产的时候,旅游业只能望洋兴叹,坐等春暖花开。
中国旅游研究院面向旅游供给侧的专项调研表明,受访企业家和经理人员对全年旅游业的总体预期从半个月前的悲观为主,开始转向相对悲观和相对乐观。半数受访者判断疫情将拉低全年旅游经济总量10个百分点,但是旅游业仍将继续领跑宏观经济。业界对国内市场信心更足,26%认为疫后会迅速恢复,66%认为会延迟1—3个月恢复。70%表示疫情结束后即全力开展市场促销,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杨劲松表示,疫情终究会过去,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会消失,甚至有可能在疫情后会更多释放出来。因此,如果利用这一时间,积蓄能量,有效支撑未来的恢复和发展就尤为重要。
杨劲松建议:“旅游企业更应该有自己的自救和创新举措,千万不能等。熬当然是必须的,如何立足自身,努力挖潜的同时争取各方支持,保持现金流不断、人员不散,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功。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管理者还要脑子动起来,尽快从疫情的疲倦中调整好状态、稳定心神,从寒冬中闯出一条路來。我们看到,一些景区和旅游企业,已经调转了方向,在积极组织‘线上自救’。诸如故宫、颐和园等推出了‘云游’服务,通过手机就可以逛景点、参观特展。”
另外,虽然现在人员流动受控,但面向未来的旅游交易活动不会影响防疫,完全可以动起来。“开发出旅游业的早鸟计划,或者推出预订服务,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战略举措。在相关部门规范指导下,推出有较大优惠的疫后旅游产品,配以保险等提升市场信心的举措,将人们未来的旅游活动转化为当下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杨劲松说。
梁建章也建议,世界各国政府、企业要更好地判断疫情,并且采取适当和理性的措施,和中国共同面对这场战役。比如,加大对华抗击疫情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做好疫情过后迎接中国游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