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何其短暂,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精彩,如何让中学的语文课堂更适合学生生命的轨迹,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尝试让学生更好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提高生命的境界,提升生活的质量。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生命的质量,发展生命个体的个性特点。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通过文本的引领,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成人。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感悟不同人的人生道路:合欢树中残疾作家史铁生的人生历程;最后一片叶子中潦倒的老艺术家老贝尔曼的生命选择;促织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小百姓成名的奇特经历,学生感受了不同人的生命历程,同时联系到自己,再来思考人生,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厚度与深度。
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为认识和珍惜生命,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如《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学生就从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铸就生命的奇迹中得到了启示:“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等,他们的人格通过学习更日臻健全,他们也会因学习而变得更加坚强。
“生命”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人一死,生命就跟着消失了,所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是尊重死亡,敬畏死亡。应该说生命是伟大的,但生命来之不易,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又是极其脆弱的,任何自然界的一个微小环节或人自身一个不当的行为都可能使之夭折,所以生命最值得尊重和敬畏。
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就有学生感慨 “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这难得的赐予”,抓住这一点,我就引导学生去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健康的体魄;有靓丽的青春;有温暖的家庭;有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活着真好。这样他们就会懂得,应当如何珍惜光明,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对待生命。
2 关注语文课堂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在碰撞中更耀眼
生命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用叶澜教授的话说,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关注人的发展也是语文课堂文化的核心。近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越喊越高,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
如在学习《落难的王子》一文时,师生就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生:《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说了要敢于面对困难。
生: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克服困难,这是一条规律吗?
生:是啊,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一定的。
师:有道理,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可是我认为不一定非要经过困难才会变的坚强吧。
师:有新意,具体说说你的见解。
生:人有时候是可以通过别人的困难使自己成长起来的,而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身经历,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条规律。
师:太棒了,《伊索寓言》里说,“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在相互的探讨中生生、师生心灵的火花在碰撞,碰撞中他们也意识到了有时候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中少走弯路,借鉴有时候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畅。
学习《风筝》一文中,学生围绕“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生1:我认为这句话不是很正确,比如说打游戏机,很多同学整天打,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影响了学习,打久了还会对眼睛有害。
生2:我也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我们也有很多同学打游戏机,整天玩而荒废了学业。
生3:我觉得有对的,也有不对的,现在生活中,有很多游戏、玩具有的有益于开发智力 的,如数字游戏,拼图游戏等等。
生4: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给我们安排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体能等。
……
同学们在激烈的碰撞中更提高了是非的分辨能力,关键是引发了对生活和生命本身的更深的思考。
3 重视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唱出生命中动人的旋律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提倡。”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生命的激情,生命体验。在这样的激情中,学生获得感动和收获;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获得每个生命的平等和个性的独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更好地发展自我,健康成长。
例如:综合性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我就先让同学们欣赏一组动物中的母爱:(展示五幅图画)
1、这一幅图画是鸟妈妈正在哺育小鸟。
2、这一幅图画是鸟妈妈张开双翼保护自己的小鸟宝宝。
3、这一幅图画是两只大鸟正在教小鸟飞翔
4、这是小猴子躲在猴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面
5、小马正在跟马妈妈亲热
然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滴,学完后,同学们深有感触:
“母亲生了我们,又养育了我们,对我们有无尽的恩情,我们应该报答她。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在物质上报答,但可以从精神方面去做。母亲回家了递上一杯热茶,送上几句问候,便可大大的减轻母亲一天的劳累。作为子女的我们对母亲的报答与母亲对我们的恩情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
“母爱是一本无形的书,教会我怎样做人;母爱是万爱的根源,使我体味到温暖。我们在母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这种伟大的爱,就像空气时刻陪在我们身边……对于这超越万物的爱,我们是肯定报答不完的,但是我们现在能给母亲最大的安慰就是,就是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好成绩,让母亲能减轻对我们的担心,对我们的牵挂!”
我不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感恩母亲上,我让同学们从母爱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用爱母亲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课上完后,有同学在学后反思中由衷地写到: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 同情,给予穷人的贫苦;关怀,温暖病痛无助的凄凉。微笑的我们,要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去感化周围,直至每个人脸上都挂起不落的灿烂。 ”
通过活动,他们懂得了用爱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相信有爱同行,他们永远不会孤单!
语文教育工作者或许成不了诗人或作家,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自己去创造,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肯定自己,承受困难,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真正地享受生活,我们这么做,不正是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最好体现吗?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生命的质量,发展生命个体的个性特点。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通过文本的引领,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成人。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感悟不同人的人生道路:合欢树中残疾作家史铁生的人生历程;最后一片叶子中潦倒的老艺术家老贝尔曼的生命选择;促织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小百姓成名的奇特经历,学生感受了不同人的生命历程,同时联系到自己,再来思考人生,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厚度与深度。
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为认识和珍惜生命,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如《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学生就从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铸就生命的奇迹中得到了启示:“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等,他们的人格通过学习更日臻健全,他们也会因学习而变得更加坚强。
“生命”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人一死,生命就跟着消失了,所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是尊重死亡,敬畏死亡。应该说生命是伟大的,但生命来之不易,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又是极其脆弱的,任何自然界的一个微小环节或人自身一个不当的行为都可能使之夭折,所以生命最值得尊重和敬畏。
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就有学生感慨 “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这难得的赐予”,抓住这一点,我就引导学生去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健康的体魄;有靓丽的青春;有温暖的家庭;有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活着真好。这样他们就会懂得,应当如何珍惜光明,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对待生命。
2 关注语文课堂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在碰撞中更耀眼
生命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用叶澜教授的话说,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关注人的发展也是语文课堂文化的核心。近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越喊越高,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
如在学习《落难的王子》一文时,师生就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生:《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说了要敢于面对困难。
生: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克服困难,这是一条规律吗?
生:是啊,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一定的。
师:有道理,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可是我认为不一定非要经过困难才会变的坚强吧。
师:有新意,具体说说你的见解。
生:人有时候是可以通过别人的困难使自己成长起来的,而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身经历,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条规律。
师:太棒了,《伊索寓言》里说,“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在相互的探讨中生生、师生心灵的火花在碰撞,碰撞中他们也意识到了有时候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中少走弯路,借鉴有时候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畅。
学习《风筝》一文中,学生围绕“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生1:我认为这句话不是很正确,比如说打游戏机,很多同学整天打,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影响了学习,打久了还会对眼睛有害。
生2:我也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我们也有很多同学打游戏机,整天玩而荒废了学业。
生3:我觉得有对的,也有不对的,现在生活中,有很多游戏、玩具有的有益于开发智力 的,如数字游戏,拼图游戏等等。
生4: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给我们安排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体能等。
……
同学们在激烈的碰撞中更提高了是非的分辨能力,关键是引发了对生活和生命本身的更深的思考。
3 重视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唱出生命中动人的旋律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提倡。”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生命的激情,生命体验。在这样的激情中,学生获得感动和收获;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获得每个生命的平等和个性的独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更好地发展自我,健康成长。
例如:综合性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我就先让同学们欣赏一组动物中的母爱:(展示五幅图画)
1、这一幅图画是鸟妈妈正在哺育小鸟。
2、这一幅图画是鸟妈妈张开双翼保护自己的小鸟宝宝。
3、这一幅图画是两只大鸟正在教小鸟飞翔
4、这是小猴子躲在猴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面
5、小马正在跟马妈妈亲热
然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滴,学完后,同学们深有感触:
“母亲生了我们,又养育了我们,对我们有无尽的恩情,我们应该报答她。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在物质上报答,但可以从精神方面去做。母亲回家了递上一杯热茶,送上几句问候,便可大大的减轻母亲一天的劳累。作为子女的我们对母亲的报答与母亲对我们的恩情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
“母爱是一本无形的书,教会我怎样做人;母爱是万爱的根源,使我体味到温暖。我们在母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这种伟大的爱,就像空气时刻陪在我们身边……对于这超越万物的爱,我们是肯定报答不完的,但是我们现在能给母亲最大的安慰就是,就是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好成绩,让母亲能减轻对我们的担心,对我们的牵挂!”
我不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感恩母亲上,我让同学们从母爱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用爱母亲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课上完后,有同学在学后反思中由衷地写到: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 同情,给予穷人的贫苦;关怀,温暖病痛无助的凄凉。微笑的我们,要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去感化周围,直至每个人脸上都挂起不落的灿烂。 ”
通过活动,他们懂得了用爱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相信有爱同行,他们永远不会孤单!
语文教育工作者或许成不了诗人或作家,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自己去创造,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肯定自己,承受困难,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真正地享受生活,我们这么做,不正是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最好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