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聋校应届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文化素质较低,生理上存在缺陷,就业范围相对较窄。学生毕业前,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在学生毕业之前,做好学生适应社会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为聋生顺利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步入幸福人生。
关键词:聋校;应届毕业生;思想教育
聋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完成了学业以后,最终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依靠自己的双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竞争很激烈,聋校毕业生面临着挑战,如在未能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工作而进入某一个社会角色,很容易从而产生不良的心态。聋哑学生要想平等地参与社会,除了要具有某项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为此,学校就要针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便于聋生尽快的适应社会生活。
一、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教育
社会是一个集合体,它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这个团体中,成员和成员之间有着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各成员间的文化层次,思想修养、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聋校毕业生来说,势必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作为教师要想到这一点,在学生毕业前就要细致的给他们讲清楚社会的复杂性,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适应了社会,才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为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实际的方式,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适应过程。通过参观工厂、超市、集贸市场、养殖户、社区等场所,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让学生亲自去干,例如到商店帮忙卖商品,去饭店做清洁,到社区做义工等,奠定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将来参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
尽管聋生在校期间完成了补偿听力缺陷的教育,但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与正常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语言障碍、手语不通等,这一点,每一个聋生一踏入社会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再加上社会中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势必给刚步入社会的聋生造成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因此,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自尊是自强自立的前提,尤其对一个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从理论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身残志坚的顽强品质,才能在社会中具有生存之地。从实践上,要多向学生讲述类似海伦 .凯勒、张海迪这样的身残志坚的实例,唤醒学生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接受挑战的勇气。
自强、自立要以学有专长为基础。鼓励学生在专业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在社会上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就必须抓紧现在的学习时间,提高技术能力,练就过硬的本领,自强、自立的理想才能实现。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自食其力、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将来步入社会的劳动者具备竞争意识,经得起优胜劣汰的考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人把竞争片面地理解成一切向钱看,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那么我们的道德观念就会失去平衡,人们的精神支柱就会扭曲。极少数聋生在就业受挫的情况下,经不住诱惑,参与犯罪团伙,进行偷盗、行骗等犯罪行为,就是缺乏道德观的教育。
如何在市场经济下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正确的道德标准,是聋生踏入社会面临的问题。因此,要给应届聋毕业生讲明,社会的竞争要在公平合理、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我们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去创造社会财富,索取正当的劳动报酬,不要幻想不劳而获,那样我们会得不到尊重,为社会所不容。
四、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对残疾人各方面的法律保障程度越强,则说明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越高。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法规、条律越来越全面,使残疾人这一个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一些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学习与聋生生活最密切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刑法》、《残疾人保障法》、《劳动保障法》等,使学生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法律条文有个简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参与社会生活中会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自己和保护自己,当自己的合法手段受到侵害时,能够用法律这个武器来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
五、学习认识自己、缓解压力的教育
相比较而言,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要大于正常人,他们的择业范围也较小,面对竞争,聋生会产生许多心理压力,有些孩子会感到很茫然。教师在校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要期望值过高,对事情的成败得失不要太在乎。还要学会肯定自己,克服自卑感,扬长避短,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会过上幸福生活。
关键词:聋校;应届毕业生;思想教育
聋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完成了学业以后,最终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依靠自己的双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竞争很激烈,聋校毕业生面临着挑战,如在未能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工作而进入某一个社会角色,很容易从而产生不良的心态。聋哑学生要想平等地参与社会,除了要具有某项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为此,学校就要针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便于聋生尽快的适应社会生活。
一、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教育
社会是一个集合体,它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这个团体中,成员和成员之间有着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各成员间的文化层次,思想修养、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聋校毕业生来说,势必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作为教师要想到这一点,在学生毕业前就要细致的给他们讲清楚社会的复杂性,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适应了社会,才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为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实际的方式,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适应过程。通过参观工厂、超市、集贸市场、养殖户、社区等场所,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让学生亲自去干,例如到商店帮忙卖商品,去饭店做清洁,到社区做义工等,奠定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将来参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
尽管聋生在校期间完成了补偿听力缺陷的教育,但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与正常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语言障碍、手语不通等,这一点,每一个聋生一踏入社会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再加上社会中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势必给刚步入社会的聋生造成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因此,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自尊是自强自立的前提,尤其对一个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从理论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身残志坚的顽强品质,才能在社会中具有生存之地。从实践上,要多向学生讲述类似海伦 .凯勒、张海迪这样的身残志坚的实例,唤醒学生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接受挑战的勇气。
自强、自立要以学有专长为基础。鼓励学生在专业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在社会上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就必须抓紧现在的学习时间,提高技术能力,练就过硬的本领,自强、自立的理想才能实现。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自食其力、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将来步入社会的劳动者具备竞争意识,经得起优胜劣汰的考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人把竞争片面地理解成一切向钱看,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那么我们的道德观念就会失去平衡,人们的精神支柱就会扭曲。极少数聋生在就业受挫的情况下,经不住诱惑,参与犯罪团伙,进行偷盗、行骗等犯罪行为,就是缺乏道德观的教育。
如何在市场经济下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正确的道德标准,是聋生踏入社会面临的问题。因此,要给应届聋毕业生讲明,社会的竞争要在公平合理、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我们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去创造社会财富,索取正当的劳动报酬,不要幻想不劳而获,那样我们会得不到尊重,为社会所不容。
四、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对残疾人各方面的法律保障程度越强,则说明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越高。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法规、条律越来越全面,使残疾人这一个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一些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学习与聋生生活最密切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刑法》、《残疾人保障法》、《劳动保障法》等,使学生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法律条文有个简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参与社会生活中会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自己和保护自己,当自己的合法手段受到侵害时,能够用法律这个武器来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
五、学习认识自己、缓解压力的教育
相比较而言,残疾人的就业压力要大于正常人,他们的择业范围也较小,面对竞争,聋生会产生许多心理压力,有些孩子会感到很茫然。教师在校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要期望值过高,对事情的成败得失不要太在乎。还要学会肯定自己,克服自卑感,扬长避短,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会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