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妈的洋气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年轻女子的洋气不再多说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老年人的洋气。
  我最熟悉的老舅妈,她从《老娘舅》一直演到《老娘舅的儿孙们》,十余年的辰光应该不算太短,但从她的脸上我几乎觉察不出岁月流淌的痕迹。更令我心服的是,除了极少数意外情形,作为一名家庭主妇的她,无论出现在厨房、卧室或是客厅,更不用说外出的访客,头发均是一丝不乱,衣服有板有眼,从不乱穿。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体现。
  但同样是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中的牛大妈和“闲人马大嫂”在衣着讲究上可就明显差远了。还有《我爱我家》中的和平,讲年龄比老舅妈年轻多了,讲身份好歹是个老干部家的儿媳妇,讲职业还是个演员出身,但多数情况下不注意自身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老舅妈的洋气不是可以随便模仿的,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时间久了,就成了一种精神气质,即使不是在淮海路、徐家汇这样的热闹商业区,而是在某个幽静偏僻的小弄堂里也会开出花来。
  情景喜剧由于表现手段的限制,难以展现大场面,城的具体景象因此无法充分展开。但正如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可以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反映出来一样,上海这座城也可以从普通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中窥出个究竟来。情景喜剧多以家庭、工作单位为主要场景,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情感,《老娘舅》、《红茶坊》、《开心公寓》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在阿庆、阿德、王老板、豆豆等人的喜怒哀乐中,很容易体会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土人情。譬如,作为普通市民,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大家或多或少都蹦出过几句洋泾浜英语。而且,情景喜剧中的上海话越来越好懂,夹杂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开心公寓》为盛,虽然不少人借此批评上海方言的不纯正,但换个角度思考,这种变化也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上海城市生活节奏紧张忙碌,但你看到大白天红茶坊的生意仍旧兴隆,老舅妈偶尔也去咖吧坐坐,阿庆这个超市里的售货员常常拉着朋友出去喝喝老酒,上海生活悠闲适意的一面同样是清晰可触的。由此也可以悟出上海人的小气与吝啬不一样,他们在追求生活质量方面,该出手时便出手,爽气得很。
其他文献
好友其实住在南丹路上,但他逢人却说自己是住在斜土路的。这也难怪,从东向西迤俪展开的一条斜土路,虽然不乏小曲小折,可是到了南丹路这一头,居然猛猛地打了几乎接近于90度的弯,自顾自地走了偏门左道去了。一干不爱动脑子的司机,车子开到这里,很容易糊里糊涂地在南丹路上找斜土路的门牌号码,绝对会给迷住了。所以,好友说自己是在斜土路,给人说方向位置倒是真不错的。  当然,好友对斜土路的执著是有自己的私人理由的。
期刊
最近,某沪上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懒觉狂人》,看后,我心里笑了。文章里说,“有这么一个上海大户老板,是个懒散致富的典型。每天上午,当大户呼呼而眠时,他的员工们正像蜜蜂一样在勤奋地工作,为他打拼;每天下午,当大户睡得不想再睡,他就象福尔摩斯那样靠坐在枕头上,抽着烟,总结出他半梦半醒中的伟大思路,电话遥控工作。”  是啊,多么潇洒的一个大户老板,简直是妖极了!妖,在我的感觉里,是一抹微粉的紫罗兰色,又或者
期刊
这位80岁的老太太,望上去仿佛六旬之人,言语温婉,举止细腻。我们这些比她年轻了近半个世纪的女人,跟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饮食,那种感觉是,这桌子上唯一的淑女是那老太太,其它的统统不能算是女人。老太太温存,我们粗犷;老太太慢悠悠,我们急吼吼;老太太细嚼慢咽,我们狼吞虎咽;老太太享受,我们不懂。一张桌子上流淌而过的岁月风尘,让我们叹为观止,而至少有一种东西,是再也不会被风蚀的,这种好东西,叫做“女人味”。
期刊
大学寝室里的聊天是方言杂烩的盛宴。我记得当年最开胃的一道小菜是讨论那种冬日街头随处可见、瞥一眼就心生暖意的小吃。“我最爱吃烤地瓜了。”山东同学喜滋滋地说。  “哦,我们那里叫煨番薯。”广东妹在终于弄明白那是什么东西以后,恍然大悟。我也跟  着笑,用上海话告诉她们,从小,我只知道把这甜甜软软的玩意唤作“烘山芋”。  烤地瓜,煨番薯,烘山芋,九个字里没有一个重复,构词形式却高度一致;偶尔交汇,仿佛看见
期刊
“百度百科”上舒悦的“词条”有几处讹误,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和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会员等名头都是莫须有的。在本刊专访他时,在座的市剧协秘书长沈伟民先生递给他一张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的入会申请表,舒悦笑着接纳。那些莫须有的头衔既然被百度“想当然”地赋予了,大概也正说明在观众心里,他有那个资格和实力。  胖得可爱,瘦得精神  采访约在贵都酒店咖啡厅,见到舒悦本尊最直观的感受是上海阿婆的珠圆玉润不见了!虽然电
期刊
从前出国演出那是了不得的大事,能让你出国,就是对你艺术水准的高度认可。出国这事似乎多多少少和外交沾边,外交无小事,你倘若不是德才兼备,很可能言行豁边,你一豁边,不就坏了大事?  那年代出国机会少,能够轮到者,自然非佼佼者莫属。不像现在,阿狗阿猫随便出国,鱼龙混杂也就在所难免。当然,能够自由出境,绝对是社会进步;但此出国和彼出国功能不同——你自费旅游不负传播国粹的使命,不关俺事;但是一旦重任压身,事
期刊
李银河博士一度很郁闷,她原本想为大众谋幸福,为各种另类的上床——多角恋、婚外恋、同性恋、换妻、性派对……呼吁从制度上取消约束,从道德上得到宽容。但是,公众似乎并不买她的账,从普通百姓到她的同行,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攻击她。李银河无奈地辩解说:我不会那样做,我是在为你们争取权利。在李银河的委屈郁闷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愤懑——先驱要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的反动,还有人民群众的愚昧。好在
期刊
·近30年来中国超常和超速的发展,导致流行的一些西方理论正在不断地被证伪  ·西方经典理论与中国发展现实互相矛盾,需要建立在特殊的中国体制与文化论证基点上的“中国特殊论”来解决  ·经典理论被证伪代表了社会进步,也预示新理论诞生  ·“美国例外论”成功地解释了美国式的道路,而如果中国发展能够持续成功,“中国特殊论”也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西方经典难以解释中国现实    近30年来中国超常和超速
期刊
本刊的“走进领馆”专栏转眼已经一年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我们在这里想一并对所有支持本栏目的读者表示真挚的谢意。在过去的十几个月里,我们陆续访问了驻上海的各大领事馆,得到了各领事馆的大力配合,也希望在这里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走进领馆    去年夏天,在刘主编的大力倡导下,本刊开设了“走进领馆”栏目(后更名为“领馆世界”)。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是加拿大总领事家庭,由于我们正好是加中协会的
期刊
没开车,坐地铁到陕西南路站,出来是淮海中路。每想起小辰光,父亲星期天带我逛街,每走十步就会碰到熟人,又要叫叔叫阿姨伯伯的,盖因我父亲最早的工作就是淮海路华诚药房的,后来调去卢湾区百货批发公司,当年这一条淮海路还没有巴黎婚纱、巴黎春天、百盛之类,有的是长春食品、蝶来照相馆这些店,更多是小百货商场和商摊,而这些店家的货都要从卢百批进,故而我父亲等于认识这条街所有的小商贩,可是走几步就要叫人我总觉得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