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差点儿未能面世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56年,在明朝楚王的封地湖北,楚王的一个儿子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病呢?说白了就是抽风。找了好多医生都治不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当时很有名气的李时珍。李时珍给楚王世子开了一帖药。服完了李时珍开的药,世子不抽风了。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就委任李时珍一个七品官,主管王府里面的祭祀。
  1559年,北京的皇帝突然要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就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于是,李时珍也像他的父亲一样进入太医院。
  李时珍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不畏权贵,所以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但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所修订的《本草纲目》。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呢?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著作里有大量错误,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不予区分,比如人参、党参,疗效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被混为一种;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比如枸杞子,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外观可能相差比较大,被误认为几种不同的药;有的是对药物的疗效描述不准确;有的是图文背离,中国过去的“本草”也是有图的,而有些图与实际药物的内容却对不上,这当然就很麻烦了。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变,随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病人得不到恰当的医治,严重的话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李时珍在35岁那年毅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是集中精力服务于重修“本草”这个伟大的理想。
  为了编纂《本草纲目》,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他进深山入老林,甚至请教游医和农民,不仅对每一种草药进行认真的核实,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李时珍一路走来,一边考察,一边行医。
  李时珍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本草纲目》汇集了1800多种药物,1.1万多个方子,供后人查阅,但这么庞杂的内容,如何分类才能便于查找呢?我们查字典可以按拼音,也可以按部首,那么李时珍是按什么来整理这些中草药和方子的呢?
  在编纂《本草纲目》时,李时珍考虑,如何以一种体系来对这些药物和方子进行分类。原来的分类法被李时珍抛弃,他发明了“15部60类分类法”,这让后来的科学界大为赞叹。他把药物分为“水”部2类,“火”部1类,“土”部1类,“金石”部4类,“草”部10类,“谷”部4类,诸如此类,把这1800多种药物分门别类排进去,还附加了1.1万多个方子。
  李时珍从年轻时发愿重修“本草”,到年过花甲终于编纂完成《本草纲目》,那时已经耗尽家中所有财力,再没有钱来出版这部皇皇巨著了。而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这部《本草纲目》早日出版,造福于世。然而令李时珍没有想到的是,出版这部书,比编纂这部书更难。
  就在《本草纲目》定稿的第三年,万历皇帝突然不愿意儒生议政,他觉得底下乱七八糟都在议政,这些儒生很讨厌,便下令关闭全国的书院,不许儒生们聚在一起乱讲,不少人还掉了脑袋。出版界因此战战兢兢,也不太敢出书了。
  1579年,李時珍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到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寻找出版的机会。明朝当时有两个首都,北京和南京,有两套行政班子,北京有什么官衙南京就有什么官衙,南京唯一缺的就是皇帝,皇帝在北京,皇帝只能是一个。李时珍利用到南京的机会去了江苏泰昌,拜见了曾经担任过湖广按察使、当时正罢官在家的王世贞,想请王世贞以文坛盟主的崇高声望为《本草纲目》写一篇序。王世贞不仅答应写序,还挽留身份和自己相差甚远的李时珍在他家里住了好几天。不过李时珍请王世贞写的序似乎并没有当场就写出来,这个序写出来居然是10年以后的事情。
  1586年,李时珍的家乡又一次遭受大灾,这次大灾引发了规模很大的农民反抗,李时珍时刻担心这部珍贵的稿本和那么多精美的绘图毁于兵乱。
  1590年,王世贞去世。他写的序对《本草纲目》做了很高的评价。
  这一年,李时珍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南京的藏书家、刻书家胡承龙答应将《本草纲目》刻版付印。南京之行的善果在好几年以后才显现出来。然而,就在书可以开始刻版付印之时,李时珍再也支撑不住,病倒了,此后,这位医中之圣再也没能康复。
  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而《本草纲目》刻成是在1596年,也就是他去世3年以后。李时珍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变成出版物,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其他文献
宋真宗时期,张知白虽身为宰相,生活却与他做地方官的时候一样清苦,不少人诋毁他这样做是在沽名钓誉,并不是真的清白简朴。亲信将此流言告知了张知白,并劝他应该适当随大流,免得遭人议论。张知白不以为然:“我的俸禄虽高,足以让一家人锦衣玉食,然而谁能保证我们以后永远能这么富足呢?所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只有时刻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才不至于有朝一日落魄时无法生存。”亲信觉得有理,便不再劝告。  选
期刊
儿子看电视剧《西游记》,演到猪八戒背媳妇这一集,我突然想到一个猪八戒的谜语。  我:“儿子,妈给你出个谜语,你猜猜是谁好不好。”  儿子:“好!”  我:“听好了,肥头大耳肚子圆,排行老二不简单。见到美女笑呵呵,不爱干活喜欢钱。猜一人物!”  兒子:“这还不容易,是我爸爸!”  选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拍案惊奇》说,某地有一個财主赵聪非常富有,与其贫穷的父亲分开生活。一天夜里,一个“贼人”在赵聪家墙上钻洞,准备进去偷盗财物。赵聪发现后一顿乱棒将对方打死了。待到赵聪举灯一看,被打死的竟是自己的父亲。报官后.当地知县陷入两难境地:儿子打死父亲本应判死罪,但不知者无罪,赵聪当时并不知贼人是其父,按理又不应该判死罪。知县思索良久,最终判了赵聪死罪,理由是:“杀贼可恕,不孝当诛。赵聪明明很富有,却让父亲
期刊
吴冠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尤其是他的几幅七彩紫藤花令人拍案叫绝。这其实是他“偷”来的。  当年,吴冠中在苏州拙政园写生时,见到了明代画家文徵明亲手种植的紫藤花树。时值初秋,又刚刚下过雨,他置身于藤蔓缠绕的世界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眼前的紫藤树遮天蔽日,苍虬的枝条从容地交织在一起,片片紫藤叶油光发亮,令人赏心悦目。  回家后,吳冠中开始挥毫作画。画着画着,他的思维活跃起来:何不打破常规,一改紫
期刊
唐朝僧人鉴真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的时候,由于为人正直,附近百姓有什么矛盾都喜欢找他来评理。  有一次,山下村子里的一个村民因和邻居吵架而争得面红耳赤,就气呼呼地跑到大明寺找鉴真评理,语气十分不友好。没等他说完,鉴真就打断他的话说:“对不起,我现在有事,你明天再说吧!”那个村民只好带着怒气下山去了。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村民又愤愤不平地来到大明寺,鉴真觉得他和昨天一样生气,又找借口让他改天再来。  一连好
期刊
年幼的太子朱厚照喜欢微服出宫,每次都要带上贴身太监刘瑾。  这天,刘瑾又带着太子出宫了。他们在皇宫附近的东八街逛了一会儿,突然,一个摇着拨浪鼓的货郎从旁边走过。太子见了,立刻挣开刘瑾的手,追了上去。  刘瑾只觉得眼前一花,似乎走了一下神,面前过去一辆马车。待马车过后,他匆匆往前奔去,哪里还有太子的身影?货郎也不见了!  刘瑾望向不远处的几个乔装侍卫。侍卫们迅速冲到街面上,脸上却是一脸茫然。  “那
期刊
1.鞋底掌嘴结下梁子  光绪年间,京城有一个名叫王奇的人,他习武多年,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为了养家,他在街上摆擂。他站立在地,双脚分开,运足内力,撩着衣服让人用拳头打肚皮,谁能让他的脚移动分毫,便赔人百倍的“打银”。几年来,挑战者无数,却无一人挑战成功,因此得名“挨打王”。  这天傍晚,挨打王收了摊回了家发现二叔蒙着被子唉声叹气。以往这个时候,二叔会做好饭等他回来,今天这是怎么了?等看到二叔露出头后
期刊
七月,孝宗执政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即下诏对岳飞冤情进行昭雪。诏书写道:“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不自矜夸,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同年十月,孝宗再发第二道平反诏书,对岳飞功绩是褒扬备至:“故前少保岳飞,拔自偏裨,骤当方面。
期刊
据《稽神录》记载,宋朝鄂州(今属湖北)地区有个小将,原本是农家子弟,同家里的其他弟兄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他不甘于这种生活,想换一种活法,后来几经辗转,这个穷小子终于进入了仕途。  从社会底层起来的人,太知道底层生活的苦辣和辛酸。因此,他为自己暗暗设定了一个目标: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爬。但他在朝中并无党援,想要进一步上升,难上加难。假如能与豪族结亲,成为某位大员的乘龙快婿,以后想要干什么,可
期刊
洪川大师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禅师、书法家。有一年,日本江户城建造当时日本最大的寺庙京碧寺。寺庙落成后,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就派人请洪川大师来为京碧寺书写“第一义谛”(指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四个字,好做成牌匾悬挂于大殿内。  第二天,洪川大师准时来到京碧寺,只见寺院里已经摆上桌子和文房四宝,四周围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居民。洪川大师走到桌前,一边拿起笔蘸墨一边想:“这么多人看着,可一定不能出丑,一定要写出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