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之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灌输素质教育的思想,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素质。数学大纲要求小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但是,很多小学校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数学教育没有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开展,使得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中数学素质成为一道硬伤,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点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实践。小学生在童年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学会利用小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大胆地创新自己的教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量地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课外,老师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鼓励小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到的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探索新的领域。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研究科学的精神,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对知识有了一定层次的了解才算是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社会在高速发展,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存储式教育已经被当今社会所淘汰,小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发现知识、创造方法、改变现有状态。
另外,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挖掘小学生创造的潜力。小学生在探索自己未知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小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学习行动会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尊重,这样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会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的潜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数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发现和创新,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教师可以采取任何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模式。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竭尽全力的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想要保持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学习中要不加吝啬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在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保证小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受到尊重。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应该从教学环境开始。教室是最基础的教学环境,也是小学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学会利用好这个场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排排坐的方法,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以便学生能够随时能看到教师和教案。但是,教室有其固有的缺陷和枯燥的性质,教师要想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把教学环境定位在课堂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界限,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教学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学生有了兴趣,在学习数学知识必然会积极性提高,情感上也会肯定和愉快。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和谐课堂环境的创建,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诱发。教师还可以和学生玩游戏,教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小事情,给小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探索的情境,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自然会觉得有成就感和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消除学生害怕学习的障碍,让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许多课堂上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小学生是以听课为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小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太他们的理解之中,老师的话就是圣职,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他们不敢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疑问时,不敢和老师交流和讨论,只能做言听计从的"好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地鼓舞孩子、激励学生,让他们没有心理障碍和恐惧心理。教師可以让学生竞赛或者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游戏或者竞赛中解决难题。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孩子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和朦胧的一个概念,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禁锢,对周围的事物也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好时期。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联系时都要有意识地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创新思想的前提。教学目标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小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另一方面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越多越好,方法越新颖越好,疑问越多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是要让学生学会即可,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学会的目的是能够掌握知识,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回学的目的则在于学生主动求知,能够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层次,联系题目中既有基础知识巩固题,也有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题目;二是有新意,练习题要被学生接受,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三是有变化,这样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答案不是轻松就能得到的,他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推理,反复进行检验才能得到答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力,徐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0(4).
[2]李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教学,2009(8).
[3]徐金燕.浅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科教纵横,2010(12)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点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实践。小学生在童年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学会利用小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大胆地创新自己的教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量地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课外,老师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鼓励小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到的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探索新的领域。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研究科学的精神,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对知识有了一定层次的了解才算是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社会在高速发展,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存储式教育已经被当今社会所淘汰,小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发现知识、创造方法、改变现有状态。
另外,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挖掘小学生创造的潜力。小学生在探索自己未知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小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学习行动会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尊重,这样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会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的潜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数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发现和创新,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教师可以采取任何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模式。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竭尽全力的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想要保持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学习中要不加吝啬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在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保证小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受到尊重。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应该从教学环境开始。教室是最基础的教学环境,也是小学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学会利用好这个场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排排坐的方法,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以便学生能够随时能看到教师和教案。但是,教室有其固有的缺陷和枯燥的性质,教师要想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把教学环境定位在课堂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界限,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教学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学生有了兴趣,在学习数学知识必然会积极性提高,情感上也会肯定和愉快。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和谐课堂环境的创建,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诱发。教师还可以和学生玩游戏,教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小事情,给小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探索的情境,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自然会觉得有成就感和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消除学生害怕学习的障碍,让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许多课堂上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小学生是以听课为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小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太他们的理解之中,老师的话就是圣职,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他们不敢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疑问时,不敢和老师交流和讨论,只能做言听计从的"好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地鼓舞孩子、激励学生,让他们没有心理障碍和恐惧心理。教師可以让学生竞赛或者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游戏或者竞赛中解决难题。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孩子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和朦胧的一个概念,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禁锢,对周围的事物也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好时期。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联系时都要有意识地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创新思想的前提。教学目标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小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另一方面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越多越好,方法越新颖越好,疑问越多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是要让学生学会即可,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学会的目的是能够掌握知识,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回学的目的则在于学生主动求知,能够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层次,联系题目中既有基础知识巩固题,也有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题目;二是有新意,练习题要被学生接受,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三是有变化,这样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答案不是轻松就能得到的,他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推理,反复进行检验才能得到答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力,徐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0(4).
[2]李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教学,2009(8).
[3]徐金燕.浅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科教纵横,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