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6.5地震的地震波能量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1964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的地震能量查询网站公布的地震波辐射能量和能量震级数据,2014年8月3日鲁甸M6.5地震的宽频带(0.5~70 s)能量震级为6.4,2013年4月20日芦山M7.0地震为6.7,相差0.3级,而高频(0.5~2 s)能量震级分别为6.7和6.9,相差0.2级,即芦山地震释放的高频地震波能量为鲁甸地震的2倍。本文根据这些数据对鲁甸地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从地震监测的角度,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给出地震波释放能量估计,对于及时确定大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和采取相应减灾措施是有实际
其他文献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简称张渤带)在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1991年后张渤带西段的晋冀蒙交界区多年来被确定为地震危险区,中部的首都圈地区、东段的秦唐及
跨断层流动观测作为大地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以往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显示出较好的中短期—短期预测效能,由于野外流动采集数据的工作方式和传统的人工整理数据撰写
地球科学家正从两个方面探讨地震的可预测性问题:①研究人员使用基于统计物理的方法,如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加速地震力矩释放(Accelerateseismic Mom
建设地震速报信息智能发布系统,是把EQIM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地震信息自动发布平台、发布子平台等实现一体化集成。系统建成后,实时获取各类地震速报结果、自动规范生成多种类型的地震信息,实现地震速报信息的规范、实时、多手段智能发布。通过扩展发布服务、对接地震信息数据,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多样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沟发生9.0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日本海沟发生的最大浅源地震,2013年5月24日鄂霍次克海发生8.2级巨大深源地震,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发生的最大深源地震,这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