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品书店用15年亏损,成功经营一个族群,这是个战略选择。若没有这样清晰的战略,可能不会有诚品书店后来的成功。
这是一个深夜两点还会有人在这里看书的场所,人气高涨却没有噪杂的人声喧哗,经营成功但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氛。这就是台湾的“文化地标”诚品书店(下文简称“诚品”)。
诚品的服务宗旨是: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它之所以唤起了年轻人对书店的兴趣,恐怕与它营造的特殊氛围有关系。书店的环境非常时尚漂亮,不仅卖书,里面还有餐饮、咖啡厅、生活用品专卖店等等,它把读书和时尚融合在了一起,读书不仅仅为了一种功利目的,而且是一种休闲方式。
1989年,第一家诚品在台北仁爱路圆环成立。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如今诚品已拥有50多家分店,并成为艺术、文化与品位的象征。据媒体公关副理陆嘉琪介绍,仅2011年诚品的客流量就超过1亿2千万,相对于台湾2300万人口,这个数字着实令人震撼。不论是当地人或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到诚品阅读、买书,乃至欣赏展览、演出,几乎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文化地标”是如何炼成的
办书店赚钱吗?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NO。就算在读书人众多的台湾,书店也还是不赚钱的生意,尤其是网络书店挤压的当下。台湾诚品也不例外,从2004年起才开始赢利,前15年都是赔的。
在吴清友看来,一个事业假使不能为人类、不能为社会、不能为顾客、不能为消费者创造利益,即便得到利润,也是不道德的。出于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的考虑,他创立了台湾诚品。
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人们都知道,做书店是不赚钱的。但吴清友在不赚钱的情况下坚持了15年,这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可谓是个奇迹。“诚品在赔钱的过程当中,其实让我自己看见了自己。我自己和其他创始人是靠很多想象才支撑过来的。”
诚品希望塑造精英文化,第一家诚品,由于空间设计典雅舒适,又引进大量丰富却高成本的外文艺术书籍,成为当时的“梦想书房”。
有读者这样描述身处闹市的诚品:“空间明亮、开阔,对称而有层次,连贯而又有间隔,装潢色系沉稳、温馨,实木地板洁净吸音,书香中混着淡淡的咖啡香味,身处其中很容易沉静、放松下来。更为难得的,是对读者体贴入微的细节设计:书架高度让大多数人伸手可及,书柜面保持15度倾斜迎合视觉习惯,区块间用不同的坡度或阶梯衔接,长条凳、椅子四处放置,读者有丰富的选择,可以随时抱着喜欢的书坐下来细读。”
可见,诚品对于人文空间的努力营造。在这里,就连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从不读书的人,都找得到自己喜欢的书。现在不仅是互联网上卖的书,诚品有卖,而网上没有的高精端的书,诚品也有卖,甚至品类齐全得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在诚品敦南店,有整块区域是划分出来卖艺术设计相关书籍,包括很难得一见的进口书目,信义店有超过100平的地方都是划分为日本书籍的区域,用白色主调划分,但真正会买日文书的人有多少?
而且,卖书营业额很小,环节却很复杂。从进书、上架、服务……整个流程其实很琐碎,而上千平米这么大的店面要室内设计、塑造品牌、氛围营造,都是很大的学问。
在自身努力经营的同时,诚品也非常重视读者的意见,一些好的点子、需求,会迅速转化成书店切实的行动。例如敦南店“阅读零时差,夜夜不打烊”的24小时营业规则,就来自于读者向店方提的需求。而一些展演活动的举办,也是来自读者的构思。对读者意见的重视与及时反应,使其无形中获得了庞大“智库”,活动的创意更多,与读者的距离也更近。
1995年9月,敦南店由于租约到期,必须搬迁至现在的新址,因此举办了“今夜不打烊”的搬迁告别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创下了台湾书店史上的三大记录:单日300万营业额、单日5万人以上的人潮、书店一直到凌晨4点都还要排队入场,这现象说明了诚品的经营态度已深得读者的认同。
现实问题是,很多人一周来诚品两三次,每次待上一两个小时,但这些人,一两年可能也只在诚品买一两本书。直到今天,诚品的图书销售业务仍然不盈利,只占了诚品总营收的三成左右。但诚品的一大收获,就是成为了台湾的“文化地标”,它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内涵远超过书店的品牌。
复合式经营
台北信义区的诚品旗舰店,楼下2层以及楼上6层的空间里,有书店、画廊、商场、音乐馆、餐厅、艺术空间等,全部由诚品经营。它早已打破了传统书店的既定模式,不只是卖书,而是将多种形式有机组合,进行“复合式经营”。
这种模式缘于诚品非常注重“场所精神”,即通过人、空间、活动三大元素,共同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这里,每件商品都不仅是被陈列的货物,而是会当成与读者沟通的内容,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或展览、活动等,把书籍活化来与读者互动。
仅在2011年,诚品就举办了4500场不同主题、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民众通过参与诚品的活动,将艺术、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活。“场所精神”所营造出来的人与人、人与书的互动气氛,是电子产品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实体书店逐渐式微,电子书大举侵袭的今天,诚品反而能声名愈盛,看书买书的人不降反升。
诚品信义店四万平方米的空间,如今每一天的租金就要20万人民币,一年下来是7300万人民币,连大集团都很难支应。吴清友的聪明做法是,让诚品当“二房东”,除了书店本身的一万平方米之外,三万平方米作为商场,全都租出去给其它品牌。由于诚品是人潮的代名词,时尚精品、高端餐厅,全都乐于与诚品作伴。
诚品的选址也很有讲究,它喜欢在交通最便利、人潮最集中的地段,以最考究的建材及空间规划,开辟前所未有的都市文化休闲广场,书店不再只是文艺讯息的供应站,更是人文交汇互通的中心所在。
在此基础上,现在的诚品不仅出售图书和音像出版物,也展卖文具、服饰、家具及家居用品等创意产品。整个营运范围还拓展到画廊经营、图书出版、艺术展览、文化培训、餐饮酒店,甚至是商场开发经营、专业物流建置等多个领域,形成综合文化创意产业。 但这种复合式经营,并不是简单地扩展贩卖产品种类、招募进驻商家,而是更精确地抓住既有品牌的形象与价值,从文化、创意、人文艺术、品味与生活的概念出发,发展独有的诚品百货。如今,“诚品”两字,早已衍化为一个特殊的品牌、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
吴清友一直想创造一个上流的消费环境,对基层的消费者来说,到诚品购物,确实感觉自己又上了一个档次。“我在诚品”,绝对比“我在太平洋百货”让人听得舒服,可以说,吴清友的这个梦想实现了。
连锁而不复制
当全球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危机,台湾诚品却不断发展。
台湾诚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曼洁分享了经验:坚持连锁不复制的理念,做以阅读为出发点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吴曼洁认为,“书店是众生平等的空间,不管你来有没有消费,你还是可以阅读,也许口袋空空或是背包空空,但是心里满满地回去……我们对它(书店)的定义不仅仅是一个商铺,而是不断创造人的地方。走进诚品里的人不是所谓的消费者和顾客,他/她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跨越这样的标签展开自己的追寻。”
诚品坚持梦想的底气,来自摸索到了一条可行的商业模式。“连锁、不复制我想是很好的形容。”吴曼洁说,“以台湾诚品为例,大家会看到有600平方米的,也有5万平方米的规模,我们会根据当地的风格做规划。”比如信义店是国际性商品的荟萃,敦南店则是比较人文,到了宜兰店又会是乡间环保风格。
她介绍,诚品特别强调跨业渠道的多元经营力,既有依附于医院、地铁、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的小店,也有独立的大型旗舰店。在跟不同渠道合作的同时也因应当地需求不断调整和转变。
如上文中提到的诚品信义旗舰店就是典型的复合经营模式,店里经营的商品除了书,还包括了食、衣、住等相关产品。诚品也有纯卖书籍和文具的店,如台北诚品公馆店,1996年成立,书籍类型以社会人文相关为主,并有许多其他诚品不易见到的学术类书籍。因为该店位于新生南路及罗斯福路地区的公馆商圈,又邻近台大、师大等著名学府,故文艺气息更显浓厚,人潮聚集。
除此之外,诚品还有相当多的小规模店,于学校、百货公司、医院等内部附设,每一家店都会针对环境与读者而有不同的规划,因此商品种类都和其附属的店有一定程度的关连性。
为摸索这条道路,诚品历经艰辛。“创立23年,赔了15年”。终于,诚品摸清楚了在不同的商圈,需要多大规模以及什么类型的店。台湾人也越来越珍惜诚品的价值,不同物业的拥有者争相邀请诚品入驻以提升文化品位。
在诚品由小到强,由亏损到盈利,由业务单一到复合经营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
对于一个创办之后连续15年亏损的企业来说,作为企业创始人,是什么能够让他坚持下来?吴清友曾说过是“想象力”让他能坚持下来。那么,对于一个盈利模式尚未成型、企业发展仍处在摸索中的企业来说,企业战略更要想象力?
诚品的复合式经营为何能成功?其他之前向消费者提供单一产品的品牌,要向复合经营模式转型,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最大的问题又在哪?
这是一个深夜两点还会有人在这里看书的场所,人气高涨却没有噪杂的人声喧哗,经营成功但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氛。这就是台湾的“文化地标”诚品书店(下文简称“诚品”)。
诚品的服务宗旨是: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它之所以唤起了年轻人对书店的兴趣,恐怕与它营造的特殊氛围有关系。书店的环境非常时尚漂亮,不仅卖书,里面还有餐饮、咖啡厅、生活用品专卖店等等,它把读书和时尚融合在了一起,读书不仅仅为了一种功利目的,而且是一种休闲方式。
1989年,第一家诚品在台北仁爱路圆环成立。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如今诚品已拥有50多家分店,并成为艺术、文化与品位的象征。据媒体公关副理陆嘉琪介绍,仅2011年诚品的客流量就超过1亿2千万,相对于台湾2300万人口,这个数字着实令人震撼。不论是当地人或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到诚品阅读、买书,乃至欣赏展览、演出,几乎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文化地标”是如何炼成的
办书店赚钱吗?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NO。就算在读书人众多的台湾,书店也还是不赚钱的生意,尤其是网络书店挤压的当下。台湾诚品也不例外,从2004年起才开始赢利,前15年都是赔的。
在吴清友看来,一个事业假使不能为人类、不能为社会、不能为顾客、不能为消费者创造利益,即便得到利润,也是不道德的。出于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的考虑,他创立了台湾诚品。
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人们都知道,做书店是不赚钱的。但吴清友在不赚钱的情况下坚持了15年,这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可谓是个奇迹。“诚品在赔钱的过程当中,其实让我自己看见了自己。我自己和其他创始人是靠很多想象才支撑过来的。”
诚品希望塑造精英文化,第一家诚品,由于空间设计典雅舒适,又引进大量丰富却高成本的外文艺术书籍,成为当时的“梦想书房”。
有读者这样描述身处闹市的诚品:“空间明亮、开阔,对称而有层次,连贯而又有间隔,装潢色系沉稳、温馨,实木地板洁净吸音,书香中混着淡淡的咖啡香味,身处其中很容易沉静、放松下来。更为难得的,是对读者体贴入微的细节设计:书架高度让大多数人伸手可及,书柜面保持15度倾斜迎合视觉习惯,区块间用不同的坡度或阶梯衔接,长条凳、椅子四处放置,读者有丰富的选择,可以随时抱着喜欢的书坐下来细读。”
可见,诚品对于人文空间的努力营造。在这里,就连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从不读书的人,都找得到自己喜欢的书。现在不仅是互联网上卖的书,诚品有卖,而网上没有的高精端的书,诚品也有卖,甚至品类齐全得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在诚品敦南店,有整块区域是划分出来卖艺术设计相关书籍,包括很难得一见的进口书目,信义店有超过100平的地方都是划分为日本书籍的区域,用白色主调划分,但真正会买日文书的人有多少?
而且,卖书营业额很小,环节却很复杂。从进书、上架、服务……整个流程其实很琐碎,而上千平米这么大的店面要室内设计、塑造品牌、氛围营造,都是很大的学问。
在自身努力经营的同时,诚品也非常重视读者的意见,一些好的点子、需求,会迅速转化成书店切实的行动。例如敦南店“阅读零时差,夜夜不打烊”的24小时营业规则,就来自于读者向店方提的需求。而一些展演活动的举办,也是来自读者的构思。对读者意见的重视与及时反应,使其无形中获得了庞大“智库”,活动的创意更多,与读者的距离也更近。
1995年9月,敦南店由于租约到期,必须搬迁至现在的新址,因此举办了“今夜不打烊”的搬迁告别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创下了台湾书店史上的三大记录:单日300万营业额、单日5万人以上的人潮、书店一直到凌晨4点都还要排队入场,这现象说明了诚品的经营态度已深得读者的认同。
现实问题是,很多人一周来诚品两三次,每次待上一两个小时,但这些人,一两年可能也只在诚品买一两本书。直到今天,诚品的图书销售业务仍然不盈利,只占了诚品总营收的三成左右。但诚品的一大收获,就是成为了台湾的“文化地标”,它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内涵远超过书店的品牌。
复合式经营
台北信义区的诚品旗舰店,楼下2层以及楼上6层的空间里,有书店、画廊、商场、音乐馆、餐厅、艺术空间等,全部由诚品经营。它早已打破了传统书店的既定模式,不只是卖书,而是将多种形式有机组合,进行“复合式经营”。
这种模式缘于诚品非常注重“场所精神”,即通过人、空间、活动三大元素,共同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这里,每件商品都不仅是被陈列的货物,而是会当成与读者沟通的内容,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或展览、活动等,把书籍活化来与读者互动。
仅在2011年,诚品就举办了4500场不同主题、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民众通过参与诚品的活动,将艺术、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活。“场所精神”所营造出来的人与人、人与书的互动气氛,是电子产品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实体书店逐渐式微,电子书大举侵袭的今天,诚品反而能声名愈盛,看书买书的人不降反升。
诚品信义店四万平方米的空间,如今每一天的租金就要20万人民币,一年下来是7300万人民币,连大集团都很难支应。吴清友的聪明做法是,让诚品当“二房东”,除了书店本身的一万平方米之外,三万平方米作为商场,全都租出去给其它品牌。由于诚品是人潮的代名词,时尚精品、高端餐厅,全都乐于与诚品作伴。
诚品的选址也很有讲究,它喜欢在交通最便利、人潮最集中的地段,以最考究的建材及空间规划,开辟前所未有的都市文化休闲广场,书店不再只是文艺讯息的供应站,更是人文交汇互通的中心所在。
在此基础上,现在的诚品不仅出售图书和音像出版物,也展卖文具、服饰、家具及家居用品等创意产品。整个营运范围还拓展到画廊经营、图书出版、艺术展览、文化培训、餐饮酒店,甚至是商场开发经营、专业物流建置等多个领域,形成综合文化创意产业。 但这种复合式经营,并不是简单地扩展贩卖产品种类、招募进驻商家,而是更精确地抓住既有品牌的形象与价值,从文化、创意、人文艺术、品味与生活的概念出发,发展独有的诚品百货。如今,“诚品”两字,早已衍化为一个特殊的品牌、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
吴清友一直想创造一个上流的消费环境,对基层的消费者来说,到诚品购物,确实感觉自己又上了一个档次。“我在诚品”,绝对比“我在太平洋百货”让人听得舒服,可以说,吴清友的这个梦想实现了。
连锁而不复制
当全球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危机,台湾诚品却不断发展。
台湾诚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曼洁分享了经验:坚持连锁不复制的理念,做以阅读为出发点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吴曼洁认为,“书店是众生平等的空间,不管你来有没有消费,你还是可以阅读,也许口袋空空或是背包空空,但是心里满满地回去……我们对它(书店)的定义不仅仅是一个商铺,而是不断创造人的地方。走进诚品里的人不是所谓的消费者和顾客,他/她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跨越这样的标签展开自己的追寻。”
诚品坚持梦想的底气,来自摸索到了一条可行的商业模式。“连锁、不复制我想是很好的形容。”吴曼洁说,“以台湾诚品为例,大家会看到有600平方米的,也有5万平方米的规模,我们会根据当地的风格做规划。”比如信义店是国际性商品的荟萃,敦南店则是比较人文,到了宜兰店又会是乡间环保风格。
她介绍,诚品特别强调跨业渠道的多元经营力,既有依附于医院、地铁、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的小店,也有独立的大型旗舰店。在跟不同渠道合作的同时也因应当地需求不断调整和转变。
如上文中提到的诚品信义旗舰店就是典型的复合经营模式,店里经营的商品除了书,还包括了食、衣、住等相关产品。诚品也有纯卖书籍和文具的店,如台北诚品公馆店,1996年成立,书籍类型以社会人文相关为主,并有许多其他诚品不易见到的学术类书籍。因为该店位于新生南路及罗斯福路地区的公馆商圈,又邻近台大、师大等著名学府,故文艺气息更显浓厚,人潮聚集。
除此之外,诚品还有相当多的小规模店,于学校、百货公司、医院等内部附设,每一家店都会针对环境与读者而有不同的规划,因此商品种类都和其附属的店有一定程度的关连性。
为摸索这条道路,诚品历经艰辛。“创立23年,赔了15年”。终于,诚品摸清楚了在不同的商圈,需要多大规模以及什么类型的店。台湾人也越来越珍惜诚品的价值,不同物业的拥有者争相邀请诚品入驻以提升文化品位。
在诚品由小到强,由亏损到盈利,由业务单一到复合经营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
对于一个创办之后连续15年亏损的企业来说,作为企业创始人,是什么能够让他坚持下来?吴清友曾说过是“想象力”让他能坚持下来。那么,对于一个盈利模式尚未成型、企业发展仍处在摸索中的企业来说,企业战略更要想象力?
诚品的复合式经营为何能成功?其他之前向消费者提供单一产品的品牌,要向复合经营模式转型,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最大的问题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