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生产属于先进制造业范畴,汽车租赁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二者都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产业。
本人认为,汽车制造业与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同进双赢,有利于推进和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合作,利于提升“朝阳产业”。
汽车制造和汽车租赁都属于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就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有利条件有:
一是城乡建设的运输需求增量。事业发展了,对运输工具,特别是各种运输车辆需求量增加。
二是城乡交通的设施网络增强。城乡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县乡公路的通畅和“村村通”的要求,各级公路网络对各种车辆的承载力增强。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高。人民有条件逐步使用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城市公交汽车和农村客运汽车,要求增量提质。
四是国内旅游的群体人次日增。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变更,国内旅游日益升温,选择乘车的游客居多。
五是政策制度出台执行促进。不少地方政府把汽车制造作为支柱产业,国家关于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长假黄金周的设立,相对扩大了人们对车的需求量。
以上这些条件,不仅需要制造出更多的车,而且需要造出更好的车。
就汽车租赁业的发展而言,有利条件有:
一是常住人口中潜在租车用户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租费的走低,租车手续更加简便,服务质还远远满足不了持有机动车驾驶证人的需求,大量有本无车的人,都是潜在的个人租车用户。
二是流动人口租车市场潜力无限。流动人口的租车潜力,主要来源于国际国内的旅游人口。2004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09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2005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这里隐藏着中国汽车租赁业的无限商机。
三是潜在的企业租车用户在快速增长。这些用户包括为了少占资金、灵活方便而租车;一些私营企业主比较喜欢租车;一大批持币观望的企业改买车为租车;外省市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了进出北京方便而在北京租车;外企租车。
四是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院等事业单位都是潜在的租车用户。
五是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将派生出大量的租车用户。
情况表明,汽车租赁的现实需求量和未来潜在力都很大。
同为“朝阳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可以把以上两方面的有利条件运用得更加充分:汽车制造业,可以把汽车租赁的需求量和需求质作为自己的一大订单列入生产计划,制造更多更好的汽车,汽车租赁业,可以根据汽车制造业提供的量多质优的车,周密安排和及时更换租赁车辆。这样两强联合,有利于两个“朝阳产业”携手共进,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
第二,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有利于缓解制约因素。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发展在具备各种各样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
制约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全国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汽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的车数量偏少、名牌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无序竞争。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存在和蔓延,不少省市都把汽车制造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持产业,甚至一省区内有多个市县生产系列车型品牌相同相近的汽车,既浪费资源,又形成了競相降低车价、竞相出让好处,以求得与外企合作,从而制约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原材料和汽车用油的价格上扬。由于多种原因,近期钢材、塑料等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汽油价格大幅度上扬,增加了汽车制造的成本,生产厂家资金链紧,产量增幅小;降低了需求汽车群体的购买欲望,持币观望人多,造成汽车生产厂家库存压力增大。从而制约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制约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法律法规太少。到目前为止,除北京市曾于2002年出台汽车租赁管理办法之外,全国还没有正式出台符合汽车租赁的国家法律、法规,致使汽车租赁企业在正常经营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现行一些车辆管理、交通管理等相关法规,常使汽车租赁企业成为弱势一方,从而制约了汽车租赁业的发展。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不少汽车租赁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贷款困难,车辆更新、发展规模受到负面影响大。即使是少数较有实力的汽车租赁公司,一味靠贷款发展,也易加大财务费用,企业负债率过高。国外多数汽车租赁企业都有汽车厂商背景,有的是合作伙伴,有的是租赁公司股东;我国汽车厂商直接参与汽车租赁的极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租赁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是信用体系缺失。在发达国家租车相当方便,只要有信用卡、驾照就可以,还可以异地还车。我们国内的租车手续繁琐,即使是按照这些繁琐手续租赁车辆,也仍然难免上当受骗,主要原因是因为信用体系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租赁业的发展速度。
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或互为股东,就能够以简便可行的有效法规、相互支持的资金融通、切合实际的信用体系,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对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制约因素,有效改进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发展环境。
第三,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倡导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进一步加强联手合作,既符合并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又立足并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有利于综合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发展战略。
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业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完全可以联手合作,同进双赢: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为汽车租赁业的腾飞提供多量适用、更新换代的车源,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崛起,可以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适销对路、满足需求的广阔空间。
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相互支持、资源互补,还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精诚团结、相助提升,有利于增进环境友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效率运作、高效益兴业;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公平互信、守法协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为中大工业集团公司总裁)
本人认为,汽车制造业与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同进双赢,有利于推进和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合作,利于提升“朝阳产业”。
汽车制造和汽车租赁都属于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就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有利条件有:
一是城乡建设的运输需求增量。事业发展了,对运输工具,特别是各种运输车辆需求量增加。
二是城乡交通的设施网络增强。城乡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县乡公路的通畅和“村村通”的要求,各级公路网络对各种车辆的承载力增强。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高。人民有条件逐步使用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城市公交汽车和农村客运汽车,要求增量提质。
四是国内旅游的群体人次日增。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变更,国内旅游日益升温,选择乘车的游客居多。
五是政策制度出台执行促进。不少地方政府把汽车制造作为支柱产业,国家关于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长假黄金周的设立,相对扩大了人们对车的需求量。
以上这些条件,不仅需要制造出更多的车,而且需要造出更好的车。
就汽车租赁业的发展而言,有利条件有:
一是常住人口中潜在租车用户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租费的走低,租车手续更加简便,服务质还远远满足不了持有机动车驾驶证人的需求,大量有本无车的人,都是潜在的个人租车用户。
二是流动人口租车市场潜力无限。流动人口的租车潜力,主要来源于国际国内的旅游人口。2004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09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2005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这里隐藏着中国汽车租赁业的无限商机。
三是潜在的企业租车用户在快速增长。这些用户包括为了少占资金、灵活方便而租车;一些私营企业主比较喜欢租车;一大批持币观望的企业改买车为租车;外省市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了进出北京方便而在北京租车;外企租车。
四是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院等事业单位都是潜在的租车用户。
五是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将派生出大量的租车用户。
情况表明,汽车租赁的现实需求量和未来潜在力都很大。
同为“朝阳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可以把以上两方面的有利条件运用得更加充分:汽车制造业,可以把汽车租赁的需求量和需求质作为自己的一大订单列入生产计划,制造更多更好的汽车,汽车租赁业,可以根据汽车制造业提供的量多质优的车,周密安排和及时更换租赁车辆。这样两强联合,有利于两个“朝阳产业”携手共进,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
第二,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有利于缓解制约因素。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发展在具备各种各样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
制约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全国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汽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的车数量偏少、名牌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无序竞争。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存在和蔓延,不少省市都把汽车制造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持产业,甚至一省区内有多个市县生产系列车型品牌相同相近的汽车,既浪费资源,又形成了競相降低车价、竞相出让好处,以求得与外企合作,从而制约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原材料和汽车用油的价格上扬。由于多种原因,近期钢材、塑料等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汽油价格大幅度上扬,增加了汽车制造的成本,生产厂家资金链紧,产量增幅小;降低了需求汽车群体的购买欲望,持币观望人多,造成汽车生产厂家库存压力增大。从而制约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制约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法律法规太少。到目前为止,除北京市曾于2002年出台汽车租赁管理办法之外,全国还没有正式出台符合汽车租赁的国家法律、法规,致使汽车租赁企业在正常经营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现行一些车辆管理、交通管理等相关法规,常使汽车租赁企业成为弱势一方,从而制约了汽车租赁业的发展。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不少汽车租赁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贷款困难,车辆更新、发展规模受到负面影响大。即使是少数较有实力的汽车租赁公司,一味靠贷款发展,也易加大财务费用,企业负债率过高。国外多数汽车租赁企业都有汽车厂商背景,有的是合作伙伴,有的是租赁公司股东;我国汽车厂商直接参与汽车租赁的极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租赁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是信用体系缺失。在发达国家租车相当方便,只要有信用卡、驾照就可以,还可以异地还车。我们国内的租车手续繁琐,即使是按照这些繁琐手续租赁车辆,也仍然难免上当受骗,主要原因是因为信用体系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租赁业的发展速度。
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或互为股东,就能够以简便可行的有效法规、相互支持的资金融通、切合实际的信用体系,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对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制约因素,有效改进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发展环境。
第三,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联手合作,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倡导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进一步加强联手合作,既符合并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又立足并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有利于综合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发展战略。
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业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完全可以联手合作,同进双赢: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为汽车租赁业的腾飞提供多量适用、更新换代的车源,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崛起,可以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适销对路、满足需求的广阔空间。
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的相互支持、资源互补,还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精诚团结、相助提升,有利于增进环境友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效率运作、高效益兴业;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租赁业公平互信、守法协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为中大工业集团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