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使课堂讨论有效,得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有充分的准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41
本文所说的课堂讨论,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些疑难问题而进行的自由交流和探讨。这样的课堂讨论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形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一旦方法失当,则又可能与课堂讨论的初衷相悖,而成为无效的浪费时间的活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值得引领学生去深究,比如楚汉相争期间,如果韩信自立为王,天下会怎样?近代史中,如果百日维新得以成功,中国会怎么样?国民党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成功后,假如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中国会怎么样?以上这类问题学生往往很感兴趣,很适合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理,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如果方法不当,也会成为无效的费时活动。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课堂讨论有效呢?以下笔者联系实际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课堂讨论要有明确的目标
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由此可见,教师要想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讨论题目,既要避免过于抽样,又要难易适度,这就取决于教师对于讨论目标的定位。命题的首要原则是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牢牢把握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教师应当明确重点和难点,以及讨论后学生所能掌握什么知识,对于学生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提高等等。总之,教师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明确讨论所能达到的目标,能够灵活地控制讨论的整个过程,避免因意外情况出现偏差,从而使讨论达到理想的结果。
在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上,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注重命题的综合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集文学、史学、地理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在命体上,应当考虑其综合性,既要打通因教材章节不同所带来的知识的断层,从而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其次,在命题的过程中,应当强调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知识的触角衍生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和领域中去,以培养学生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知识的积累,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再次,在命题上,应当强调创新性和多元性。对于讨论的题目,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考,而不应当是生搬硬套,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从实践出发,确定合适的讨论题目。
二、课堂讨论应有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课堂讨论如此,要想获得良好的课堂讨论效果,充分的准备是前提。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应当事先将所讨论的题目公布,并且提出讨论的目的和相关要求。并且事先确定讨论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各个讨论小组,由每个小组合作准备讨论资料。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陈述本小组的意见,其它组员可以做补充发言。主要意思陈述完毕后,每个小组可以自由发言。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在准备材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学生在听其它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别人不同的思维,取长补短。小组发言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可以提高讨论的效率,使得整个讨论过程显得有序。
此外,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或者自相矛盾的言论,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委婉地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保证整个讨论过程的公平性,尽可能地做到对所有讨论的学生一视同仁。
三、课堂讨论应充分發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就如同运动场上的裁判员,学生怎么讨论,教师无权干涉,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引导,对于讨论的过程进行控制,使得整个讨论不背离原始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让学生积极发言,激烈讨论,并且对于每个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记录。当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领域时,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点拨,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对于所讨论的结果做一个总结,提炼出讨论中比较新颖的观点,表扬表现积极的同学,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肯定学生比较大胆的想法,这样才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启发和诱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并防止讨论过程中出现偏差,引导学生深入主题,探索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
四、课堂讨论问题要有价值
用于课堂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比如张飞打岳飞之类的话题,固然能引人发笑,但没有价值,如果以之讨论,必然是浪费时间。一般而言,有价值的问题一定是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的,一定是学生有所知也有所不知的,一定是能引发学生讨论热情的,一定是能促进学生辨证思考或在历史科学中有特殊价值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形成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适当的讨论,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的民主,体现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业余的时间主动地钻研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41
本文所说的课堂讨论,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些疑难问题而进行的自由交流和探讨。这样的课堂讨论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形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一旦方法失当,则又可能与课堂讨论的初衷相悖,而成为无效的浪费时间的活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值得引领学生去深究,比如楚汉相争期间,如果韩信自立为王,天下会怎样?近代史中,如果百日维新得以成功,中国会怎么样?国民党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成功后,假如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中国会怎么样?以上这类问题学生往往很感兴趣,很适合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理,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如果方法不当,也会成为无效的费时活动。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课堂讨论有效呢?以下笔者联系实际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课堂讨论要有明确的目标
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由此可见,教师要想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讨论题目,既要避免过于抽样,又要难易适度,这就取决于教师对于讨论目标的定位。命题的首要原则是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牢牢把握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教师应当明确重点和难点,以及讨论后学生所能掌握什么知识,对于学生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提高等等。总之,教师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明确讨论所能达到的目标,能够灵活地控制讨论的整个过程,避免因意外情况出现偏差,从而使讨论达到理想的结果。
在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上,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注重命题的综合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集文学、史学、地理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在命体上,应当考虑其综合性,既要打通因教材章节不同所带来的知识的断层,从而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其次,在命题的过程中,应当强调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知识的触角衍生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和领域中去,以培养学生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知识的积累,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再次,在命题上,应当强调创新性和多元性。对于讨论的题目,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考,而不应当是生搬硬套,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从实践出发,确定合适的讨论题目。
二、课堂讨论应有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课堂讨论如此,要想获得良好的课堂讨论效果,充分的准备是前提。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应当事先将所讨论的题目公布,并且提出讨论的目的和相关要求。并且事先确定讨论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各个讨论小组,由每个小组合作准备讨论资料。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陈述本小组的意见,其它组员可以做补充发言。主要意思陈述完毕后,每个小组可以自由发言。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在准备材料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学生在听其它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别人不同的思维,取长补短。小组发言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可以提高讨论的效率,使得整个讨论过程显得有序。
此外,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或者自相矛盾的言论,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委婉地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保证整个讨论过程的公平性,尽可能地做到对所有讨论的学生一视同仁。
三、课堂讨论应充分發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就如同运动场上的裁判员,学生怎么讨论,教师无权干涉,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引导,对于讨论的过程进行控制,使得整个讨论不背离原始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让学生积极发言,激烈讨论,并且对于每个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记录。当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领域时,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点拨,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对于所讨论的结果做一个总结,提炼出讨论中比较新颖的观点,表扬表现积极的同学,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肯定学生比较大胆的想法,这样才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启发和诱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并防止讨论过程中出现偏差,引导学生深入主题,探索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
四、课堂讨论问题要有价值
用于课堂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比如张飞打岳飞之类的话题,固然能引人发笑,但没有价值,如果以之讨论,必然是浪费时间。一般而言,有价值的问题一定是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的,一定是学生有所知也有所不知的,一定是能引发学生讨论热情的,一定是能促进学生辨证思考或在历史科学中有特殊价值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形成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适当的讨论,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的民主,体现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业余的时间主动地钻研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