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外四首)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在高原,找到了黄河的源头
  大放悲声,差点引起雪崩
  他感觉很冤
  生命的源头
  竟是入不了眼的涓涓细流
  为什么心潮起伏不定
  见怪了宏大,想不到小
  看到了小,想不到如此强劲有力
  这两者,忽略了任何一点
  都极端错误
  于是,我想寻找我生命的起源
  所有的生命都有起源
  我的面貌,已变十万八千里
  也许是只猴子,也许是条虫
  欣喜生命的延续
  竟惊人顽强
  佩服老祖宗无后为大的哲学了
  想想河流断流的惨状
  理解了女娲造人的焦急模样
  源头的宏愿
  就是为了制造江河滔滔

我们在梦中


  我们在梦中,却认为自己醒着
  我们醒着,仿佛又在梦中
  感觉自己很幸福
  离悲剧人生,老远,老远
  “大雪”节气,真的希望来一场雪
  把所有的污点覆盖
  把所有的伤口覆盖
  把所有的悲伤覆盖。覆盖了
  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暴风雪,终要来的
  现在,已在孕育当中
  别认为,这不可能
  届时,你当了父亲,别觉得突然
  原则上,我不喜欢做梦
  也不喜欢,被人拉进梦中
  我希望无风无雨
  这样,有可能活到一百岁以外

一场虚构的雪


  在大西南,重庆
  一座矿山忍无可忍,突然发难
  尖牙利齿的血口
  吞噬了足足32条生命
  支离破碎的吊哭,行走在路上
  在北方,长白山深处
  雪花,纷纷扬扬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大雪
  山毛榉、白桦林,早有自卫措施
  所有的山头,白的
  就像蒸透了的馒头
  如果谁还认为这场雪,是虚构的
  只能说,他拥有的阳光太多了


  这一生,被“赶”字迫害
  十字路口,追赶红绿灯
  公交站头,追赶末班车
  轮船码头,追赶去彼岸的渡轮
  有一次,非常幸运,最后五分钟
  赶上了动车
  以为自己,最累最悲惨的了
  看看同侪,也在倔强中活着
  他们追赶事业
  以防白了头,空悲切
  他们追赶机遇
  那可是一道稍纵即逝的闪电
  他們经常为航班延误,未参加
  一次谈判,泪如泉涌
  然后,我再环顾周围
  怎么有那么多,奔跑的人呢
  上班族,要赶点儿打卡
  送快递的,忙着去下一个点儿
  送快餐的,为别人的热食负责
  他们一日没有八餐,也仅三餐

修 补


  道路承认破相了,很疼
  衣服承认线脚松了,露筋见骨
  我承认我的灵魂旧了,千疮百孔
  修补,提到议事日程,刻不容缓
  何必顾忌,不好隐瞒
  就像日月之照,在那空中高悬
  看不到,还能感觉不到
  修补,是技术活儿,不是倒霉事
  不是怕丑,而是怕烦
  黑格尔说,劳动,是人的本质
  人类的历史,劳动的奴隶们创造
  他们把粗糙的世界
  改造成了宜居的天堂
  马上修补,可能还仅一处
  不用谈尊严。破旧,没尊严可言
  山河破碎,补不胜补
  “补锅喽”“补碗哩”
  悠扬的喊叫声,声声入耳
  在往年的乡间回荡
其他文献
純净、透彻,这是育邦诗作一直以来给我的阅读感受,他的诗有着克制的美,言词之间的干净推深了诗的厚度,这种抒情的品质在当代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确实非常罕见:钻石般的坚硬和璀璨。有一回在富春江畔,就黄公望的话题我和育邦聊了一会儿,黄公望的画笔犹如流水,把胸中的山水泼墨了出来,当时突然想,育邦的诗,和古典的山水画有着不谋而合之处,于萧瑟处见暖意,于简洁里窥深意。  就像我所读到的这首《姑苏见》,猛然间有些陌
期刊
“所有人都穿着同样款式的裤子……”  这不是那种甚至在森林里也有可能出现的相似之处,而是一种同一的特征,这是失去了理智的、从一个向两个的变化。  ——Л.安德列耶夫《野兽的诅咒》  所有人穿着一模一样的裤子,  蓄着胡子,穿大衣,戴着圆顶礼帽。  我和街上每个人都相像  在拐角处完全迷失了自己……  我怎能不与人交换个性:  他变成了我,而我变成了他——  我已经被满满的千篇一律包围  我全然害怕
期刊
海子石  我从荒野来  与雨水和诗人一道来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太阳花是我新娘  石匠为我命名  穿泳裤的上帝和我  是天空的两个守门人  诞生了,就不会消失  血液比骨头和时间更久远!海子纪念馆  十月,海子纪念馆  和故乡的水稻一起长成  旺盛低于稳重  古朴顶着先锋  从陽光房到消防道  从底层到二楼  走遍每个角落,只需一炷香距离  拍下几十张照片  抒发一些感言  那时,窗外田野上  
期刊
读胡亮的诗,你须得一步一停,细细赏玩;但凡步伐稍微加快,就可能错过别样的景致。关于这一点,胡亮在《放慢》中已抛出了暗示,“要让写作放慢,让春风一毫米一毫米地吹过/驴耳朵”。为了不辜负这份精心的慢,读者的阅览也得慢下来。要慢到什么程度呢?——慢到从毫厘内攫出小小的钻石。  如果诗意可以用尺度来衡量,那么胡亮笔下的诗意,就蜿叠在毫米之间。他这组短诗,仿似假山或盆景,工致细微,机密诡谲。又仿似山中耕地,
期刊
始于“雪”,结于“铁”;以诗意的澡雪开端,以“铁和残酷现实”收束,《窥豹录》在诗艺与现实交织的广阔空间中蕴蓄了批评家的风骨与气度。与其深厚的底蕴相比,阅读胡亮的文学批评,最拂动人心的,是其文字中绵延的汉语之美与辉光:“顶上雪何谓?白发也。心头雪何谓?死灰也……”以诗论诗,一路挥洒而下,尽是英萃华章,以诗性的语言阐发诗,与诗共生,与诗同在。如《周梦蝶》一文:以“先说其作为寒士的孤危之诗”,“再说其作
期刊
1  去年写的一首诗  在梦中  踩着太空步  刚刚再读它  已是一具尸体  棺材丢在树林里2  上午做的事,下午不要告诉别人  需要沉淀  直到谁都不再拿它当回事3  一个人默默地执着地做一件事  大家都默默看着他  都知道那是他的反抗,但又不方便直说4  树林里的鸟鸣  比湖泊里的鸟鸣更悦耳  前者像歌唱  后者像周迅和人吵架5  踮着脚尖儿骂街  也没用  你一张嘴,就犯了罪  等着枪吧  
期刊
乡村晨曲(一)  雾开细雨半遮羞,杨柳河边影自留。  远眺新楼拔地起,近观美景满眸收。(二)  花香鸟语恋蝶痴,嫩蕊初开挂满枝。  妖影娇姿抒玉韵,朝阳酿就万篇诗。(三)  初露朝阳放彩霞,何来妙曲透窗纱。  归巢紫燕门前语,蝶舞蜂拥醉万家。(四)  雄雞报晓幕帷拉,小调常哼桑梓夸。  重唱鸡鸭鹅吊嗓,牛犊羊崽唤爹妈。(五)  波底鱼翔抖绿萍,乡村晨曲摄双瞳。  木桥观景风吹雾,小鸟啼声入画屏。(
期刊
在这里,我想首先谈到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等大人物,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我不准备谈及他们在思想史意义上的革命性贡献;恰好相反,是要谈及新文化运动的某些影响以便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有道路,就有阴影,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那么,新文化运动都有哪些消极后果呢?我认为,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是文化极端主义,一个是语言极端主义。文化极端主义,就是说,文化必称西方。语言极端主义,就是说,
期刊
应许之地  我想从事某种孤寂的工作  比如测量海岸线的曲度  和浪涌在各种天气下的高差  以及不同季节里海浪的颜色  如果它变得越来越深  我就会向海上的人预警  洋流正在发生错乱  海沟里的史前史  即将随着火山灰冲出海面  一朵像明天一样大的蘑菇云  在海面上隆隆作响  此时我会发出惊叹  像时间吐出一座冰山渴 睡  熄灯后我一直坐在沙发上  对室内的一切感到亲切又陌生  顶灯和筒灯都不再追问
期刊
暴风雨后的峭壁  海浪的力度渐渐减轻  峭壁削瘦,腥咸感还没退去  海鸥已在返回海湾的路上  峭壁披戴着柔软的光影  两只木舟披戴着柔软的光影  刚刚,它们被袭击过  类似鞭打或更严酷的刑罚  而此刻,它们沉静而有力度  数算一场又一场的暴风雨  数算胜过暴风雨的力量  风像一只驯良的导盲犬  和主人歇息在石头上。夕阳涂色  它们也格外好看。你会发现  那些石头像有智慧的人  不声不响发出人类最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