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同一天,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分别发布了《2012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武大版)和《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前350名》(武书连版)。
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在武书连所排榜单中,浙大打破了清华、北大轮流坐庄的局面,首次位列榜首。本来,在不同评价体系下,各排各榜,百家争鸣,是好事一桩,但却引发重重争议。争议的根源,不是浙大的地位,因为在独特的评价体系下,浙大排名第一并不奇怪;争议的根源是排行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还不够高。
“关注有余,公信不足”八个字可以概括国内各大学排行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在争议声中一路走来。从1987年出现伊始,就受到广泛质疑,而后又出现“赞助费”“潜规则”等事件,也让公众对排行榜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我国的大学排行榜公信力之所以还不够高,原因有三:一是零门槛,除1992年国家科委以官方名义排出中国大学四强外,其余各色排行榜都是彻彻底底的民间行为,不设门槛。二是缺乏有效监督,排行榜的指标、数据来源不够公开透明,公众不清楚大学的先后次序是如何排出的。三是排行榜带有功利性,各种负面新闻已经说明,排行榜发布机构必须要在利益面前保持客观中立,才能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感。
一言以蔽之,国内的大学排行榜在操作上不够规范、透明度不够高,还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才使得其公信力与公众的期待值有差距。
既然民间的大学排行榜公信力不高,为何不由官方再制定出一份权威的榜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不同意这种做法:“第一、我们不搞任何排行榜;第二、我们不赞成任何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活动;第三、我们尤其不赞成不实事求是的、没有科学基础的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某教授表示:“民间的排行榜出台,都纷纷遭到质疑,那么官方排行榜也会因为其依据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出现与大家心目中不同的排名,这样还不如由民间来排名更合适。”
相比之下,国外的大学排行榜显得实在一些。加拿大权威的政经综合杂志《麦克林》周刊每年发布一次大学排行榜,是公众观察大学水平的重要参照,也是新生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资料。加拿大大学的有关数据一般都是公开透明的,研究机构可以跟踪收集。《麦克林》对大学的评价指标很详细,其中包括大学为学生服务的直接开支多寡、奖学金的多少、教师学历程度、图书馆资金规模和学校获得国家科研资金的数额等。该大学排行榜数据公开透明,创办至今已经有18年历史,从未传出过“潜规则”方面的丑闻。
虽然公信力不高,但排行榜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排名比没有排名好,有争议比默不作声强。排行榜要提高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对大学做出正确的社会评价,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只要大学排行榜能以公信力立身,做到数据透明、真实可信、体系科学合理,其质量也就随之提高,就能成为评价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和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利器。
言论
老百姓要弄明白,大学上得值不值?政府部门要算清楚,拨给大学的钱花得值不值?大学排行榜正是以其简明、直观的特点给了人们一个先后之分。
——陈厚丰(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
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和研究学问的地方,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才是头等重要的。如果追着排名跑,就会丢了“魂”。
——龚克(南开大学校长)
对大学的评价只能看它对社会的贡献,从社会影响来评价它,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没有统一标准,必须看它是不是真正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
——许智宏(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何大学排行榜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大学排行榜。差异很大的排行榜不断发布也有一个好处,至少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道理:尽信榜则不如无榜。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排行榜)存在是合理的,而且就应该由民间机构去办,但问题是当缺乏监管的、最后没有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已经变成了一块砖,东西南北任人搬,有的人从中搬走了钱,有的人从中搬走了自己需要的名,媒体一搬是乱象,老百姓搬出来的只能是摇摇头。
——白岩松
大学排名越高,生源越好;生源越好,大学排名越高。反之,大学排行越低,生源越差;生源越差,大学排名更低。这种特别的作用使得排行榜难以被有追求的大学所忽视。
——卢晓东(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
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在武书连所排榜单中,浙大打破了清华、北大轮流坐庄的局面,首次位列榜首。本来,在不同评价体系下,各排各榜,百家争鸣,是好事一桩,但却引发重重争议。争议的根源,不是浙大的地位,因为在独特的评价体系下,浙大排名第一并不奇怪;争议的根源是排行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还不够高。
“关注有余,公信不足”八个字可以概括国内各大学排行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在争议声中一路走来。从1987年出现伊始,就受到广泛质疑,而后又出现“赞助费”“潜规则”等事件,也让公众对排行榜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我国的大学排行榜公信力之所以还不够高,原因有三:一是零门槛,除1992年国家科委以官方名义排出中国大学四强外,其余各色排行榜都是彻彻底底的民间行为,不设门槛。二是缺乏有效监督,排行榜的指标、数据来源不够公开透明,公众不清楚大学的先后次序是如何排出的。三是排行榜带有功利性,各种负面新闻已经说明,排行榜发布机构必须要在利益面前保持客观中立,才能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感。
一言以蔽之,国内的大学排行榜在操作上不够规范、透明度不够高,还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才使得其公信力与公众的期待值有差距。
既然民间的大学排行榜公信力不高,为何不由官方再制定出一份权威的榜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不同意这种做法:“第一、我们不搞任何排行榜;第二、我们不赞成任何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活动;第三、我们尤其不赞成不实事求是的、没有科学基础的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某教授表示:“民间的排行榜出台,都纷纷遭到质疑,那么官方排行榜也会因为其依据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出现与大家心目中不同的排名,这样还不如由民间来排名更合适。”
相比之下,国外的大学排行榜显得实在一些。加拿大权威的政经综合杂志《麦克林》周刊每年发布一次大学排行榜,是公众观察大学水平的重要参照,也是新生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资料。加拿大大学的有关数据一般都是公开透明的,研究机构可以跟踪收集。《麦克林》对大学的评价指标很详细,其中包括大学为学生服务的直接开支多寡、奖学金的多少、教师学历程度、图书馆资金规模和学校获得国家科研资金的数额等。该大学排行榜数据公开透明,创办至今已经有18年历史,从未传出过“潜规则”方面的丑闻。
虽然公信力不高,但排行榜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排名比没有排名好,有争议比默不作声强。排行榜要提高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对大学做出正确的社会评价,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只要大学排行榜能以公信力立身,做到数据透明、真实可信、体系科学合理,其质量也就随之提高,就能成为评价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和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利器。
言论
老百姓要弄明白,大学上得值不值?政府部门要算清楚,拨给大学的钱花得值不值?大学排行榜正是以其简明、直观的特点给了人们一个先后之分。
——陈厚丰(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
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和研究学问的地方,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才是头等重要的。如果追着排名跑,就会丢了“魂”。
——龚克(南开大学校长)
对大学的评价只能看它对社会的贡献,从社会影响来评价它,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没有统一标准,必须看它是不是真正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
——许智宏(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何大学排行榜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大学排行榜。差异很大的排行榜不断发布也有一个好处,至少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道理:尽信榜则不如无榜。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排行榜)存在是合理的,而且就应该由民间机构去办,但问题是当缺乏监管的、最后没有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已经变成了一块砖,东西南北任人搬,有的人从中搬走了钱,有的人从中搬走了自己需要的名,媒体一搬是乱象,老百姓搬出来的只能是摇摇头。
——白岩松
大学排名越高,生源越好;生源越好,大学排名越高。反之,大学排行越低,生源越差;生源越差,大学排名更低。这种特别的作用使得排行榜难以被有追求的大学所忽视。
——卢晓东(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