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一种需要发出声音的阅读方式,无疑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的起点。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04-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做,只有有了興趣才能乐意去学,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主动地学习朗读。
  有人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这方面的方法很多,如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意境,体会到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就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教师可在教学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这样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给图片配音,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激起朗读的兴趣,从而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是朗读的“导火索”,而“趣”则是朗读的“催化剂”。因此,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趣”,结合朗读感受“情”,以趣带情,陶冶学生情操,感染学生,感染课堂。
  二、体验迁移,动情朗读
  文本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解读生活。学生是活的生命体,有其先期的生活经历,有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并迁移进文本,就能实现有效朗读。
  如:我在指导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一句时,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在读之前,我先问:“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多美啊!孩子们,等雪停了,你想去雪地里干什么呢?”学生兴致盎然地回答:堆雪人、滑雪、打雪仗……接着我说道:“有这么多好玩的呀,你高兴吗?那就请你高兴地来喊一喊吧!”而后出示第一个句子“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来读一读,此时他们就已经把生活体验迁移到此,自然就读出了那种快乐、兴奋的感觉。
  这样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如在范读《再见了,亲人》时,老师启发学生注意,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何这样读。朗读中,老师那饱含深情的语调很快便把学生带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仿佛就在他们的面前,有的学生眼里都噙着泪花,同学们都涌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当然,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挚自然。
  四、注重评价,激励朗读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与批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其他文献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百科全书及安静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在无形中引导、教育学生。不断完善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方
刑事诉讼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一起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从立案侦查到判决宣告就是围绕着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排除和采纳展开的。证据决定结局,因而刑事
采取DRM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对字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和字形相近的汉字作是否出现过的判断。研究单个汉字的语音关联、字形关联对小学生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一发现,被试对关键
【摘要】随着平面设计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文字已经毫无疑问成为其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文字要借助平面设计这个载体发挥其价值,而平面设计也要有文字的加入来增加其艺术内涵。若平面设计是人的脸,那字体就是点缀在脸上的表情,使脸更加形象生动,具有灵性。字体设计可以对平面设计加以修饰,经过艺术设计的字体能够给平面设计增添特色,使平面设计作品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关键词】平面设计
本文研究了SBR/PP共混比、硫化体系、不同橡胶以及增容剂对橡胶/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橡塑比(SBR/PP)在30/70,采用半有效硫化体系(CZ/S)时,所制得共混物力学性能较好。共混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做出了全新的解释,揭示了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农业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已于2005年7月12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杨伟才理事长、金国珍名誉理事长、徐新民、杨桂生副理事长、郑垲秘书长及兵器部五三所副所长吴春芝
据《南方日报》5月7日报道,近期,一款以豌豆、大豆、冬菇和米等纯植物为原材料的“植物猪肉”面世.据悉,这款名为Omnipork的“植物猪肉”几乎可以假乱真,拥有与猪肉非常接近
本文通过对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尝试从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新媒体优势为创业教育服务、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摘要]以阅读教学指导和带动写作教学,以写作教学检验和强化阅读教学效果,两种教学紧密配合,互相渗透,不但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03-01  “读、写”,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