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神秘壁垒可以打破吗?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对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误解,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他们没有时间、条件、能力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误区,理清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系,在阐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优越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

一、问题缘起: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困惑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存在较大的困惑,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感觉困难重重。他们普遍认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很深奥,他们没有能力开展;二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研究;三是缺乏进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素养条件,只能够从自身的实践体验出发,写出充满个性色彩、感情色彩的教育故事。实际中,教师与教育科学研究相距甚远。

二、理清关键: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误解,首要的是澄清教育科学研究跟教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是一个搜集、整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在“研究”之前加“科学”二字,其应是系统的、严谨的,其结果应当是能够在一个新的基点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普遍性答案。[1] 狭义上,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现象进行系统、科学探究,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方式。从此意义出发,教学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范畴之内,教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教育科学研究比教学研究范畴更广,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有两大功能:一是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术自身的改进,提高学术的自我更新能力;二是给教师提供认识问题的方法和有价值的高水平的理论, 指导他们更科学地进行教育工作。[2]
  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深入思考这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就可能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广义上,探究有效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可以主动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将问题升华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以及其中的各种关系,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这种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系统开展研究的过程。长此以往,教师以深思的方式开展教学,就会将教育科学研究变成自觉的生活方式,自觉地将课堂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融合在一起。
  此外,不少教师认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就必须形成研究成果。然而,这只是研究的一个方面,研究并不一定要产生研究成果,或者研究成果不一定以论文、专著的形式呈现,教学笔记、教育叙事等表达形式都是可取的形式。

三、澄清问题:中小学教师能否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完全有可能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而且完全能够做好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先天优越性。他们处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最佳位置和机会,具备获取第一手材料的优越条件,也使研究更具可能性、针对性和可行性。[3]
  教师是最佳研究者,他们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实施者,与他人相比具有优越性,能更容易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形成的解决策略也往往能够直指问题的关键。教师是教育问题的见证人,他们获取的教育科学研究材料最为丰富、鲜活,研究的问题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教师的在场让他们最容易捕捉研究要素。教师参与研究的实践意义最强。研究不是增加教师的负担,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寻找统筹方法,合理规划教学计划,探求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教师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教师要有反思教学实践并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学与科研是不可分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4]

四、走出困境: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在澄清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能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帮助教师彻底走出困境,探究一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行路径,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真正走出困境,打破教育科学研究的神秘壁垒。
  1. 搭建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架构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为教师在组织框架指导下形成研究氛围。为了便于教师开展研究,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成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有组织地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给予教师适当的引领和指导。特别是在教师刚开始进行研究时,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要有计划地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形成思考、研究的习惯,帮助教师进入教育科学研究的自觉、自发状态。
  2. 熟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和路径
  教育科学研究是为教师创设一条更为宽广的专业发展之路,为教师探寻一条更好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秉承的原则应是自觉自愿的。
  勤浏览:收集相关问题的重要信息。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写文章,教师都要注重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积极阅读的意识,围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选择阅读对象,或者是书籍,或者是期刊文章,或者是网络信息,积极浏览与自己工作紧密结合的信息,在浏览过程中对有用信息及时做好记录,以备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和撰写研究成果所用。
  勤思考:将思维的闸门充分打开。鼓励教师勤思考远比鼓励教师做科学研究更容易,然而,思考是研究的关键。写文章要“腦勤”,要反复思考加工。不断思考让你会让你接收相关信息,再经过加工,搭起研究框架,思路也会在思考的过程张豁然开朗。只要愿意思考、善于思考,教师就会有新发现、新思路、新突破。
  勤动手:及时记录思维的闪光点。思维摸不到、看不着,是最容易转瞬即逝的,因此,教师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到“手勤”。俗语说“眼高手低”,做教育科学研究更是如此:看着容易,做起来却困难,将头脑中的思想写到纸上,还会存在不少的表达困难。教师要经常动手将想到的典型问题、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   3. 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提炼
  理想的教育科学研究,应当是辅之相关研究成果,如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其中,论文是最普遍的呈现形式。研究成果的提炼有一条较为简单有效的路径。
  “憋”气行文。文章是“憋”出来的。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后,会经历一段长久的“憋”气行文过程,以理清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如准备怎样开展研究,研究假设分几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将问题探讨清晰等。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苦只是开端,一旦痛苦思索,将基本思路理清,基本也就度过了“憋”的阶段,文章大致框架也已清晰。
  理顺脉络。教师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憋”的过程后,接着就需要进入第二个程序,即进一步理顺上一过程中搭建的文章框架。理顺脉络的过程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从前到后、反反复复地调整,从思路到行文都需要琢磨,理顺脉络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反复推敲的过程。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对文章前后进行系统梳理。
  加工润色。无论是理论的论文还是实践的论文,都要讲究一点文风、文采。在润色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注意引用。这时,之前浏览的相关材料便可以用上,如引用名家观点用来论证、引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精读品味。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篇文章从开始到最后定稿,一般要经历十多次的修改。一旦论文成形,放置几天,反复品味,细细审读,再经过几次小改动,才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5] 参与研究是幸福的,不实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是难以体会这种幸福的。中小学教师要树立自信,明确自己不但能够做研究,而且可以做好研究。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是具有中小学教师特点的教育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将会文字优美,感情细腻,内涵丰富,实践意义强。

參考文献


  [1]刘振华. 教师经验总结与教育科学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1993(6):40-42.
  [2]汪霞.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J]. 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101-103.
  [3]汤贞敏.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J]. 课程·教材·教法,2016(5):10-16.
  [4]施雨丹,卢晓中. 论卓越教师的素质构成——基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5(9):92-96.
  [5]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 杜殿坤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其他文献
邹官民  邹官民,小学美术正高级教师,省美术特级教师,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邹官民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沃土中深耕20多年,他认为,美术教育是生命摇动生命,美术教师应该追求生命的唯美,凝聚教学思想,锤炼教学风格,创作绚丽多彩的人生作品。  记 者:邹老师,您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提出“想象力大美课堂”的呢?  邹官民:美术活动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创造与想象,新时代的美术教
期刊
在多元文化的新时期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民族文化振兴中的强大力量,初中生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自觉的提升是实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与基础。一、文化认同课程实施策略  1. 构建“认知交汇”式的传统文化通识体系  文化认同,作为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的第一发展阶段,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实现其理想的根基。一方面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期刊
目的:观察DDC诱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组织中TGF-β1、Smad3表达及干扰素α(INF-α)对上述指标表达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8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纤维化
2018年4月10日,新一轮(2018-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启动仪式暨主持人培训动员会在广州召开  要产生影响,必先有建构;要产生重要影响,必先有核心建构。  有建构,才能有影响。走进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被选为主持人,与他们各自专业上的建树密不可分,比如本刊3至6期“建构与影响”系列专题访谈中的6位名教师与6位名校(园)长,他
期刊
佛山剪纸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它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校开设了《佛山文化》校本课程,既符合时代对民族精神文化教育的需求,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美学的认识,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下是《佛山文化》五年级第11课《民间技艺》课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佛山本土三种最
期刊
孔维波  孔维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韶关市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国培”优秀辅导教师,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指导专家。现为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他致力于通过教学反思催生高效课堂研究,曾6次参加“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执教示范课。  记 者:孔老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成立至今,形成了哪些属于自己的特点?  孔维波:好的。我们工作室的建设有两个特点。
期刊
石湾是南国陶都,之前我任教的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是广东省陶艺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学生深受学校陶文化的熏陶,喜欢陶艺。立足班级发展,我班提炼出以陶韵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挖掘陶品、树立人品”,开设富有陶艺特色的班级活动课程,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张扬个性,在赏陶、玩陶、研陶中,融陶艺家“坚毅沉着、勤劳刻苦、真诚互助、实干创新”的品格和陶品“朴实、能屈能伸、千锤百炼”的特质于学生品格,促使班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等,最终都将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需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不仅决定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