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于学生习得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更为深刻的认识,逐步形成文化传承意识,树立文化信心和民族自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多方面的影响,着重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浸润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得学生思想道德、民族意识等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传承是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的“活性”延续,涉及文化、历史、时代、生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精髓,将其合理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教师努力将古诗文、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武术、医学等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学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造成了教学内容繁杂、缺乏条理性。
一、传统文化渗透和融合到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1.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拓展师生的知识储备。高中语文新教材在继承了传统文化选文的同时,也继承了传统的理解思维与指导理念,那怎样更好地使用教材?怎样不断地深研教材?怎样不断地拓宽教材?怎样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我觉得这些问题是新教材形式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逐步探讨的核心问题。在此,大力倡导我们教师应了解当地的文化生活,熟悉家乡的民俗文化,学习当地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明晰家乡的发展历史,收集并整理出适合本学校的校本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校本教材。例如,新教材中,“家乡文化生活”板块,就完全可以拓展我们的教材,让校本教材真正发挥实效。
2.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培养,进而树立崇高的价值观。高中语文新教材所选的传统文化的文章,还是以古诗文为多。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思和伟大的爱国情怀,走进古诗文,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充盈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让民族文化的智慧填补学生的头脑,通过和古代先贤哲人的对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作为青年人的担当。以此引导他们积极向善,见贤思齐,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审美、人文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最直接载体。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经典名篇,能够让学生感受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从而增强其语文学习体验,提升其文化素养。在表达训练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大量语文知识,锻炼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当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对语文学科“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孰轻孰重的问题产生了疑惑。简单来说,这一问题是对语言教学、知识教学和思想教学之间轻重关系的思考。目前,这一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尚未有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语言是表达的基础,在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位置,知识教学和思想教学则在其次。
当前,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机械性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形成感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精神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将经典著作中的人文精神逐渐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
三、传统文化怎样更好地融合到语文教研教学中
基于以上分析,传统文化和语文教材的高度融合,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该如何渗透到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1.举行一系列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充实师生的生活,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浓厚的兴趣和热爱。①“传统文化知多少”调查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②传统节日期间,比如,中秋节、清明节,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文化活动,带领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尊重民风习俗,传承传统文化。③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弟子规》《朱子家训》等硬笔书法比赛。④“诵中华经典,品华夏古韵”朗诵比赛,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⑤结合地方民俗文化,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平台,不断地给学生充电,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的热情。《中华诗词大会》是非常受广大诗词爱好者欢迎和喜爱的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特别推荐师生共同观看《中华诗词大会》,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古典诗词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让诗词永远伴随着他们砥砺前行,顽强拼搏!《百家讲坛》栏目,有学生喜欢的《易中天品三国》等,通过收看和收听,可以掌握更多历史知识,拓展知识储备。
3.回归传统,重温经典,紧扣教材,夯实传统文化基础。体会《论语》《孟子》的孔孟之道,《老子》《庄子》的无为之治,领会孔孟和老庄的哲学,感受那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充满人文关怀。比如,《短歌行》中体现了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淡泊,《蜀道难》中展现了李白驰骋想象的豪邁……诗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都在古诗文中有不同的渗透,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精神内核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进而将其发扬光大。经典诗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桥梁。教师只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之道,抓住教师、教学和教材三个关键,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赵青.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35-36.
[2]蔡雯清,林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贯通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87-91.
[3]徐赛儿.培养“语文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