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低效性,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从小学道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道德教育应在现实生活中展开、小学道德教育应在生活中践行等方面分析,探讨小学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德育 陶行知 生活教育
近几年,许多研究者都在着手研究德育低效性的内在因素,他们总结得出德育之所以会陷入这一困境,与"道德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由于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传授的方式,使德育与现实生活脱轨,学生难以获得实际的道德体验。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道德上完善的人,道德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脱离现实生活是造成德育低效的一个本质因素。所以,使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新世纪德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德育生活化这一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当前的德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指导我们突破当前德育困境的理论依据。
陶行知先生虽没有明确概括出生活德育这一体系,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途",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要教人做人,做一个道德的人。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尤其针对小学道德教育。但是在实践中,小学德育取得的成效很低,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的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当前的小学德育回归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1."生活即教育",小学德育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教育如果不以生活为中心则是死教育,因此,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德育是死德育。德育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则不能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获得相应的体验,产生有效的互动、渗透。因此,德育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避免德育知性化,即通过知识传授的方式,向小学生灌输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等,这样只会使德育变成空洞抽象的说教。在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从小学生的具体道德体验、相关的涉及道德性判断的遭遇入手,使小学生与自己所生活的现状充分互动。同时,德育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2."社会即学校",小学德育应在现实生活中展开
社会是生活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融。德育所要培养的学生,是要符合社会要求、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道德教育应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当前部分小学的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主观判断,他们有意识的筛选一些"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宣传。而将社会上存在的,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排除在外。但是,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即使教育者可以避免,他们还是会从社会中会获得许多信息。当学生发现学校所教的知识与社会所呈现的现象矛盾时,就会开始质疑,从而使学校德育实效弱化。"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德育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在生活中开展德育,从生活中获取道德教育所需的材料,从而实现生活与德育的一致性。
道德教育虽然是在现实生活中开展,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具体的道德经验,但这不意味着德育要等同于生活。"有的人过着前进的生活,有的人过着落后的生活。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德育还应适度高于生活,通过用美好的生活引导一般的生活,从而使人过上善而美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在高于生活的同时,还要回到生活,因为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生活的。
小学德育应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判断。通过在生活中开展德育,实现对学生生活的改造,对落后的生活、落后的个人的改造。
3."教学做合一",小学德育应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人类和个人最初都是由行动而获得真知",陶行知认为,道德的产生是源自生活实践,因此,德育只有面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小学生的生活活动、亲身体验,才能发展小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当前,许多小学存在将"教学做分离"的现象,甚至只存在"教"与"学",而忽视了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践行。这种德育方法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重要因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突出以"做"为中心,既重视生活、实践,又强调理论、科学。"只有在做上教,才能教出真善美的活人;只有在做上学,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做到"教训合一"、"知行合一"、"在勞力上劳心",让学生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对小学德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结合当前实际,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必将促进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 陶行知 生活教育
近几年,许多研究者都在着手研究德育低效性的内在因素,他们总结得出德育之所以会陷入这一困境,与"道德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由于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传授的方式,使德育与现实生活脱轨,学生难以获得实际的道德体验。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道德上完善的人,道德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脱离现实生活是造成德育低效的一个本质因素。所以,使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新世纪德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德育生活化这一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当前的德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指导我们突破当前德育困境的理论依据。
陶行知先生虽没有明确概括出生活德育这一体系,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途",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要教人做人,做一个道德的人。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尤其针对小学道德教育。但是在实践中,小学德育取得的成效很低,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的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当前的小学德育回归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1."生活即教育",小学德育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教育如果不以生活为中心则是死教育,因此,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德育是死德育。德育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则不能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获得相应的体验,产生有效的互动、渗透。因此,德育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避免德育知性化,即通过知识传授的方式,向小学生灌输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等,这样只会使德育变成空洞抽象的说教。在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从小学生的具体道德体验、相关的涉及道德性判断的遭遇入手,使小学生与自己所生活的现状充分互动。同时,德育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2."社会即学校",小学德育应在现实生活中展开
社会是生活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融。德育所要培养的学生,是要符合社会要求、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道德教育应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当前部分小学的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主观判断,他们有意识的筛选一些"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宣传。而将社会上存在的,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排除在外。但是,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即使教育者可以避免,他们还是会从社会中会获得许多信息。当学生发现学校所教的知识与社会所呈现的现象矛盾时,就会开始质疑,从而使学校德育实效弱化。"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德育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在生活中开展德育,从生活中获取道德教育所需的材料,从而实现生活与德育的一致性。
道德教育虽然是在现实生活中开展,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具体的道德经验,但这不意味着德育要等同于生活。"有的人过着前进的生活,有的人过着落后的生活。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德育还应适度高于生活,通过用美好的生活引导一般的生活,从而使人过上善而美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在高于生活的同时,还要回到生活,因为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生活的。
小学德育应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判断。通过在生活中开展德育,实现对学生生活的改造,对落后的生活、落后的个人的改造。
3."教学做合一",小学德育应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人类和个人最初都是由行动而获得真知",陶行知认为,道德的产生是源自生活实践,因此,德育只有面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小学生的生活活动、亲身体验,才能发展小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当前,许多小学存在将"教学做分离"的现象,甚至只存在"教"与"学",而忽视了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践行。这种德育方法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重要因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突出以"做"为中心,既重视生活、实践,又强调理论、科学。"只有在做上教,才能教出真善美的活人;只有在做上学,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做到"教训合一"、"知行合一"、"在勞力上劳心",让学生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对小学德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结合当前实际,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必将促进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