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74-01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程改革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所有的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显得特别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开放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在语文学习中教会小学生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当前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提高小学语文教
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技能、发展智力的主要场所,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从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最大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倍受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从单方面的教师主导过渡到师生互动频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与自控能力比较差,不可能一整天的课程都保持精力旺盛,因此,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变化,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学生上课的精神劲是从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学生兴奋点的最高处,在学生有疲惫现象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从高兴奋度到低兴奋度自然后过渡。例如,学生在上完一节体育课后,心情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希望将自己开心的事情与大家分享,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们讨论开心的事情,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一种教学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根据导入的原则,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关键。
有效的课堂导入,有一些基本的原则。第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为主,这样他会觉得特别亲切;还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要与生活相结合,要体现出语文的生活化。第二,课堂导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审美的乐趣。
三、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有效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反馈手段之一,也是促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设计设问要准。所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扣准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发问也要巧
课堂上提问,要注意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一方面,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或者,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
记得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针对文中的一句话“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间长出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长”字你还能用什么字来代替?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说改成“钻”,我说:“这真是一朵顽强的荷花啊!”有的说改成“伸”,我说:“这一定是一朵睡眼惺忪的荷花,伸着懒腰出来了。”有的认为改成“冒”,我的评价是:“我真佩服它的勇气,它一定经历了千难万险。”更有趣的是还有个孩子用了“爬”字,我“夸赞”他说:“你面前的荷花还没长大,你要对它加倍呵护啊!”孩子们露出会心的微笑。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体会到用“长”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勃勃生机,但孩子们在问题的激发下,绽放思维的火花,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浓浓情趣。
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营造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景,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人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与学生形成民主交流。师生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转变为合作伙伴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最饱满的热情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师生之间消除彼此的隔阂,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才能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不少学生觉得课堂变得枯燥,逐渐产生一种“教师费力讲,学生疲惫听”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引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方式,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各国教育专家总结出了有效教学的涵义、基本特征、基本理念等,为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但这些理论还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策略。同时,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专心听讲、倾心体验、积极参与。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一定会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将更多新的理念引用到语文教学中,扬长避短,除旧更新,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74-01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程改革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所有的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显得特别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开放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在语文学习中教会小学生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当前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提高小学语文教
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技能、发展智力的主要场所,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从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最大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倍受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从单方面的教师主导过渡到师生互动频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与自控能力比较差,不可能一整天的课程都保持精力旺盛,因此,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变化,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学生上课的精神劲是从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学生兴奋点的最高处,在学生有疲惫现象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从高兴奋度到低兴奋度自然后过渡。例如,学生在上完一节体育课后,心情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希望将自己开心的事情与大家分享,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们讨论开心的事情,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一种教学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根据导入的原则,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关键。
有效的课堂导入,有一些基本的原则。第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为主,这样他会觉得特别亲切;还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要与生活相结合,要体现出语文的生活化。第二,课堂导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审美的乐趣。
三、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有效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反馈手段之一,也是促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设计设问要准。所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扣准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发问也要巧
课堂上提问,要注意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一方面,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或者,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
记得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针对文中的一句话“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间长出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长”字你还能用什么字来代替?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说改成“钻”,我说:“这真是一朵顽强的荷花啊!”有的说改成“伸”,我说:“这一定是一朵睡眼惺忪的荷花,伸着懒腰出来了。”有的认为改成“冒”,我的评价是:“我真佩服它的勇气,它一定经历了千难万险。”更有趣的是还有个孩子用了“爬”字,我“夸赞”他说:“你面前的荷花还没长大,你要对它加倍呵护啊!”孩子们露出会心的微笑。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体会到用“长”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勃勃生机,但孩子们在问题的激发下,绽放思维的火花,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浓浓情趣。
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营造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景,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人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与学生形成民主交流。师生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转变为合作伙伴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最饱满的热情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师生之间消除彼此的隔阂,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才能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不少学生觉得课堂变得枯燥,逐渐产生一种“教师费力讲,学生疲惫听”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引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方式,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各国教育专家总结出了有效教学的涵义、基本特征、基本理念等,为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但这些理论还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策略。同时,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专心听讲、倾心体验、积极参与。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一定会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将更多新的理念引用到语文教学中,扬长避短,除旧更新,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