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对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Late-onset idiopathic aqueduct stenosis,LIAS)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LIAS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并利用MRI、临床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
【机 构】
:
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510080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对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Late-onset idiopathic aqueduct stenosis,LIAS)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LIAS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并利用MRI、临床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了解LIA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神经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5例LIAS患者术前MRI均有可见的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脑组织相对萎缩,无室管膜下渗出;术后3个月MRI显示第三脑室底造瘘口通畅,脑室缩小.MoCA、临床症状评估显示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病人利用Odom评价标准进行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可明显改善LIA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注意不应该把此类患者定义为静止性脑积水进行保守治疗。
其他文献
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 ~45%,其中恶性胶质瘤预后差,致残率高.尽管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手术联合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能将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平均生存期提高至14.6个月,但总体预后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肿瘤1.而在胶质瘤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基因学和表观遗传学水平的变化,这些一系列的改变可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同样也使得针对这些改变来治疗胶质瘤
目的 总结Dyna-CT在穿刺卵圆孔,确定球囊位置及形态,进而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使用Dyna-CT进行三维重建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在穿刺时确定穿刺针与卵圆孔的关系及角度,在压迫时确定球囊的位置、形态,测定体积,并进行随访.结果 穿刺针在正位与中线成角15.17°~35.48°,平均25.28°,侧位与Reid基线成角37.46°~
目的 评估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在“中等”颈宽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8例颅内动脉瘤,瘤颈/瘤体为0.5 ~1.0,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应用1个四相Y形阀通过指引导管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根据瘤体形态,两管头端的深浅和位置进行合适的调整,通过微导管先后、同时或交替地将弹簧圈填塞入动脉瘤,始终有一弹簧圈起稳定作用暂不解脱,待致密填塞动脉瘤后,解脱全部弹簧圈.结果 58例应用双
患者男,26岁.因"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6年"收住我院.患者自述于6年前因颅脑外伤在当地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伤时资料均已遗失),术后恢复良好,入院诊断为颅骨缺损并脑穿通畸形.头颅CT提示左侧额颞部颅骨缺损合并左枕硬膜外血肿骨化,脑室穿通畸形(图1).全麻下行右额颞顶枕部开颅手术,术中取带蒂的硬膜外血肿骨化骨组织,见血肿与该处硬脑膜已共同完全骨化,呈凸透镜形(图2),切开后见其内为淡
患者女,55岁.突发意识不清伴呕吐15 h入院.既往"高血压"10余年,最高达190/100 mm Hg.头颅CT示:脑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A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多发动脉瘤(图1a),DSA(图1b)与CTA结果一致.动脉瘤夹闭术中沿左侧PICA主干分离、探查,可见3个动脉瘤,最大者颈部见小突起,分别用T710、T710、T712三枚动脉瘤夹完全夹闭,颈部小突起用小功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救治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措施[1-3].虽然DC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术后巨大的颅骨缺损导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并发症,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致死性的结局[4].因此,积极有效地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是国际上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行MVD手术的311例面肌痉挛进行2~5年的随访,随访主要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不同责任血管减压手术后疗效,其中有效随访230例,失访81例,现分析报告
目的 探讨额叶离断术治疗无影像学异常的难治性额叶癫痫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第153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对12例无影像学异常的难治性额叶癫痫患者,采用额叶离断术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离断范围、额叶功能区的保护方法、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12例患者中,10例行单纯额叶离断,2例一侧额叶离断后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发现离断
目的 探讨术中CT灌注成像(PCT)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其中狭窄程度>70%者8例,50% ~ 70%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中CT手术室行CEA,在术前、后分别行PCT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达峰时间(TTP)伪彩图及定量数据,计算术侧与对侧的相对值rCBF、rCBV及
目的 探讨间断性电刺激海马结构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方法 对10例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患者行立体定向经枕入路钻孔,沿海马长轴置入脑深部普通4导电极;视频脑电监测并定侧定位致痫灶(海马);选择刺激区域,给予高频低电流间断电刺激,每天分别选取同一时间段刺激2次,间隔6h,连续刺激2~3d.在刺激区域记录脑电活动,并分析和统计刺激前、后的棘波数量变化.结果 在电刺激期间,6例刺激前、后比较棘波数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