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高中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当前,有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差。如有的教师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能力画上了等号,有的人甚至把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的能力。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势必会影响化学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培养出一些“照方抓药”的操作员或动作熟练的“机械手”。要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考虑,除了改善实验条件外,还应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进。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总之,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化学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应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激发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如”粗盐的提纯、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配制、淀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金属与酸的反应、纯碱和食盐的区别”等实验。让学生“常回家做做”,既缓解了学校实验紧张的局面,又体现了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三、理论联系实际
上新课时如果空讲理论不做实验,这堂课的效果往往是很差的。例如,在讲到“蒸馏”时,在一个班空讲仪器的名称与作用,学生大多很沉闷,不感兴趣,所以这节课很糟糕。于是下堂课换了一种教学方法,改为边讲边实验,每个仪器我都拿出具体事物,让学生观察仪器的形状,了解仪器的用途和用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特别是象牛角管,平常实验中不多见,看书也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将牛角管留在教室里,让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这样自然印象深刻。在讲“蒸馏原理”时,当场做有关实验,让他们清晰看到进水与蒸气流的方向,更深地理解“逆流”原理。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对蒸馏有一个完整的观察、理解和记忆,这对于思考相关问题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许多实验如果都只是描述,特别容易忘记。但是如果在实验中自己看到了现象,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以蛋白质变性为例,失去活性到底是什么现象呢?通过实验一目了然,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还加固了记忆。有些学生对银镜反应特别感兴趣,此时可以和化学理论结合,探究银镜反应成败的关键,发现如果在酸性条件下,银镜反应不成功,碱太多也不成功,只有在弱碱条件下才可以成功。可见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所区别的,这要求我们应该更好地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
四、进行小组合作
化学实验中,独立实验很容易陷入僵局,而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实验,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实验。并且,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互学习、借鉴,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头戏,需要教师积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认识和操作能力,希望我的几点建议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五、开展探究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主体在问题中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验证实验方案,最后归纳得到正确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照“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运用创新”一步步实现的。在设疑激趣阶段,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创设情境,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这节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你能相信滴水能生火吗?”问题引入,使学生形成矛盾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紧接着进行演示实验,老师在包有少量钠(事先不让学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剧烈燃烧的现象后,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烧,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的探求欲望喷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样,高中化学很多课程都可以由生活实际或小故事引入的,如用酸雨问题引出“硫酸”,油田水质问题引出“硬水及其软化”,“鬼火传说”引出“白磷”等等。
六、规范实验过程。
学生开展教学实验时,不能杂乱无章,只求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认识和总结。教师应该制订实验的章程和作业,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总结。比如说,教师要开展一个实验教学,那么,可以先安排学生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然后开展实验,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加以总结,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进行归纳分析,上交实验报告。这样,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进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认识化学原理。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实验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学生的疑惑与探寻的动力。为了切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我们必需重视实验,做好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高中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当前,有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差。如有的教师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能力画上了等号,有的人甚至把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的能力。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势必会影响化学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培养出一些“照方抓药”的操作员或动作熟练的“机械手”。要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考虑,除了改善实验条件外,还应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进。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总之,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化学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应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激发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如”粗盐的提纯、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配制、淀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金属与酸的反应、纯碱和食盐的区别”等实验。让学生“常回家做做”,既缓解了学校实验紧张的局面,又体现了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三、理论联系实际
上新课时如果空讲理论不做实验,这堂课的效果往往是很差的。例如,在讲到“蒸馏”时,在一个班空讲仪器的名称与作用,学生大多很沉闷,不感兴趣,所以这节课很糟糕。于是下堂课换了一种教学方法,改为边讲边实验,每个仪器我都拿出具体事物,让学生观察仪器的形状,了解仪器的用途和用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特别是象牛角管,平常实验中不多见,看书也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将牛角管留在教室里,让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这样自然印象深刻。在讲“蒸馏原理”时,当场做有关实验,让他们清晰看到进水与蒸气流的方向,更深地理解“逆流”原理。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对蒸馏有一个完整的观察、理解和记忆,这对于思考相关问题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许多实验如果都只是描述,特别容易忘记。但是如果在实验中自己看到了现象,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以蛋白质变性为例,失去活性到底是什么现象呢?通过实验一目了然,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还加固了记忆。有些学生对银镜反应特别感兴趣,此时可以和化学理论结合,探究银镜反应成败的关键,发现如果在酸性条件下,银镜反应不成功,碱太多也不成功,只有在弱碱条件下才可以成功。可见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所区别的,这要求我们应该更好地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
四、进行小组合作
化学实验中,独立实验很容易陷入僵局,而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实验,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实验。并且,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互学习、借鉴,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头戏,需要教师积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认识和操作能力,希望我的几点建议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五、开展探究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主体在问题中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验证实验方案,最后归纳得到正确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照“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运用创新”一步步实现的。在设疑激趣阶段,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创设情境,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这节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你能相信滴水能生火吗?”问题引入,使学生形成矛盾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紧接着进行演示实验,老师在包有少量钠(事先不让学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剧烈燃烧的现象后,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烧,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的探求欲望喷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样,高中化学很多课程都可以由生活实际或小故事引入的,如用酸雨问题引出“硫酸”,油田水质问题引出“硬水及其软化”,“鬼火传说”引出“白磷”等等。
六、规范实验过程。
学生开展教学实验时,不能杂乱无章,只求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认识和总结。教师应该制订实验的章程和作业,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总结。比如说,教师要开展一个实验教学,那么,可以先安排学生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然后开展实验,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加以总结,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进行归纳分析,上交实验报告。这样,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进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认识化学原理。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实验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学生的疑惑与探寻的动力。为了切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我们必需重视实验,做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