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通过采用PBL教学法、疑难病例讨论法、床前教学法、临床带教法和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适用于中医外科学先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有意识学生分工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探索。
中医外科学所涵盖的二级学科较多,主要有周围血管科、肛肠科、皮肤科、乳腺、甲状腺科、疮疡科、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等。传统外科疾病命名繁多,中医术语欠规范,存在地域差异,病证描述笼统,导致教授过程中存在困难,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在中医外科临床各学科的实习中,基本技能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内中医外科学界还没有规范、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方案和相关教材,因此,按照大纲要求培养目标与方案,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和加强。突出解决独立的技能操作教学模式及技能操作临床培训方案,突出中医外科教材中技能部分的教学,使本科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和客观评价。
1.教学模式
(1)PBL教学法
带教老师参照PBL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乳岩章节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内容,结合临床乳岩典型病例,提前选取讨论病案,打印后发放学生,布置学生对乳岩主证、次证、演变规律、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现代研究新进展等内容进行资料搜集、归纳、整理。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对所收集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又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可以配合教学模具,挂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边看边解释,启发学生思维。
开展讨论式教学模式,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去,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探求知识,开拓探究性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查找经典文献、设计临床课题和开展实验研究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成和拓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临床和科研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习者的理论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较好的作用,获得了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可比拟的教学效果。
(2)疑难病例讨论法——由案说理,活化思维
以病例为引导的小班讨论课,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与研究能力:在病房、门诊、临床一线进行以病例为引导的小班讨论,不仅没有知识的空白点,而且由于理论知识更贴近临床实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扭转了以往教学中以“教”的角度设置组织教学的模式,缩短了课堂上以“学科”、“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临床实践中以“症状”为问题的二者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各种临床病例的的讨论与处理,使临床思维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质性的提高,当他们走上医生的岗位时其知识和能力就能发挥自如,能够应对现代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重大变革。
(3)床前教学法——教学做一体
规范临床教育。实习期每一周安排一次教学查房、每二周安排一次小讲课,每月一次病例讨论。在教学查房中就具体病例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动手操作,并展开具体辨证治疗思维和操作培训。带教老师对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强调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注意与前期中医基础课程知识的衔接,突出中医外科特色和对重点进行讲授。在培养临床辨证思辨的同时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洞察能力与诊疗操作技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和科研成果,适度介绍研究进展和经验体会。拓展知识面。把提高学生与病人、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也作为一项重要实习内容,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临床带教法
带教老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采取让学生多接触临床的措施,在中医外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5次中医外科见习,重点操作专科体格检查。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培训,再进行模拟操作,量化打分,最后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分析和评价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更能容易地掌握基本中医外科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要求各科室对每位学生的成绩做好记录,作为学生实習成绩参考指标之一。
(5)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
按照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要求,制定中医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大纲,编写《中医外科技能操作》教材,制作《常用中医外科查体操作规范》、常见体征查体图片展示(评估时可用于识、辨)和中医外科外治法治疗演示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具等,建立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体系。
提供充分的接触临床进行辩证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强调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考核,建立各章节复习题库、技能操作考评试题库、实习出科病例考题库等,方便学生及时复习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治法、外治法、操作技能和急诊处理原则。充分展示了中医诊治外科常见病和优势病种的特色,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扩展学生的思路,得到同行好评。
2.教学手段
(1)形象化教学
根据外科疾病大多位于体表、浅显可见的特点,结合局部辨证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外治处理多样化的特点,采用教具,实物展示,挂图,日常工作中重视收集典型病例,并及时拍摄录象、照片,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并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编写配套CAI课件用于教学,适当配用图像或配套图谱,并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更新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
(2)建立全新网络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更大空间
我院在医学教育实施过程中,以临床教学为背景,基于通用的先进平台Blackboard,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医学临床助学助教系统。建立典型病例病案素材采集、多选题考试、模拟面试、及实时教学质量评估等助学助教系统,实现学生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质量实时评估以及教学效果网络考核等多方面的功能。临床医学助学助教系统作为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自主学习模式:经验式学习模式和促导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渠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临床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3)技能培训体系、模拟面试系统的建立
中医外科学学网络模拟面试以典型病例病案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仿真诊室环境模拟医患对话场景,按照临床诊疗顺序根据学习者或面试者的要求提供病人的各项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等多媒体资料,要求面试者根据获得的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根据试题设计者设置的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出正确的决断,给出治疗计划。解决了临床医疗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临床诊疗面试考核的科学性,提高了临床诊疗面试考核的全面性,提高了临床诊疗面试考核的高效性。
作者简介:刘晓菲(1978—),女,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乳腺及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有意识学生分工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探索。
中医外科学所涵盖的二级学科较多,主要有周围血管科、肛肠科、皮肤科、乳腺、甲状腺科、疮疡科、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等。传统外科疾病命名繁多,中医术语欠规范,存在地域差异,病证描述笼统,导致教授过程中存在困难,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在中医外科临床各学科的实习中,基本技能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内中医外科学界还没有规范、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方案和相关教材,因此,按照大纲要求培养目标与方案,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和加强。突出解决独立的技能操作教学模式及技能操作临床培训方案,突出中医外科教材中技能部分的教学,使本科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和客观评价。
1.教学模式
(1)PBL教学法
带教老师参照PBL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乳岩章节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内容,结合临床乳岩典型病例,提前选取讨论病案,打印后发放学生,布置学生对乳岩主证、次证、演变规律、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现代研究新进展等内容进行资料搜集、归纳、整理。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对所收集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又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可以配合教学模具,挂图、多媒体教学系统,边看边解释,启发学生思维。
开展讨论式教学模式,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去,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探求知识,开拓探究性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查找经典文献、设计临床课题和开展实验研究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成和拓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临床和科研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习者的理论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较好的作用,获得了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可比拟的教学效果。
(2)疑难病例讨论法——由案说理,活化思维
以病例为引导的小班讨论课,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与研究能力:在病房、门诊、临床一线进行以病例为引导的小班讨论,不仅没有知识的空白点,而且由于理论知识更贴近临床实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扭转了以往教学中以“教”的角度设置组织教学的模式,缩短了课堂上以“学科”、“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临床实践中以“症状”为问题的二者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各种临床病例的的讨论与处理,使临床思维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质性的提高,当他们走上医生的岗位时其知识和能力就能发挥自如,能够应对现代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重大变革。
(3)床前教学法——教学做一体
规范临床教育。实习期每一周安排一次教学查房、每二周安排一次小讲课,每月一次病例讨论。在教学查房中就具体病例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动手操作,并展开具体辨证治疗思维和操作培训。带教老师对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强调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注意与前期中医基础课程知识的衔接,突出中医外科特色和对重点进行讲授。在培养临床辨证思辨的同时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洞察能力与诊疗操作技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和科研成果,适度介绍研究进展和经验体会。拓展知识面。把提高学生与病人、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也作为一项重要实习内容,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临床带教法
带教老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采取让学生多接触临床的措施,在中医外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5次中医外科见习,重点操作专科体格检查。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培训,再进行模拟操作,量化打分,最后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分析和评价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更能容易地掌握基本中医外科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要求各科室对每位学生的成绩做好记录,作为学生实習成绩参考指标之一。
(5)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
按照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要求,制定中医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大纲,编写《中医外科技能操作》教材,制作《常用中医外科查体操作规范》、常见体征查体图片展示(评估时可用于识、辨)和中医外科外治法治疗演示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具等,建立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体系。
提供充分的接触临床进行辩证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强调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考核,建立各章节复习题库、技能操作考评试题库、实习出科病例考题库等,方便学生及时复习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治法、外治法、操作技能和急诊处理原则。充分展示了中医诊治外科常见病和优势病种的特色,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扩展学生的思路,得到同行好评。
2.教学手段
(1)形象化教学
根据外科疾病大多位于体表、浅显可见的特点,结合局部辨证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外治处理多样化的特点,采用教具,实物展示,挂图,日常工作中重视收集典型病例,并及时拍摄录象、照片,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并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编写配套CAI课件用于教学,适当配用图像或配套图谱,并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更新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
(2)建立全新网络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更大空间
我院在医学教育实施过程中,以临床教学为背景,基于通用的先进平台Blackboard,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医学临床助学助教系统。建立典型病例病案素材采集、多选题考试、模拟面试、及实时教学质量评估等助学助教系统,实现学生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质量实时评估以及教学效果网络考核等多方面的功能。临床医学助学助教系统作为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自主学习模式:经验式学习模式和促导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渠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临床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3)技能培训体系、模拟面试系统的建立
中医外科学学网络模拟面试以典型病例病案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仿真诊室环境模拟医患对话场景,按照临床诊疗顺序根据学习者或面试者的要求提供病人的各项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等多媒体资料,要求面试者根据获得的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根据试题设计者设置的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出正确的决断,给出治疗计划。解决了临床医疗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临床诊疗面试考核的科学性,提高了临床诊疗面试考核的全面性,提高了临床诊疗面试考核的高效性。
作者简介:刘晓菲(1978—),女,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乳腺及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