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教材,在教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简单阐述了小学数学生活话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经验;生活化;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学习体验,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一、学习数学知识,要尽量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他们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加深数学学习体验。
(一) 结合新知识教学,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出示一则“招领启事”: 五年级一班同学拾到人民币A 元,请丢失者到大队部认领。学生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启事中人民币的数目不能写出来,所以要用一个符号表示,启事中的字母“A”表示的是钱数,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来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设计生活场面,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进行了这样一项活动: 每组推荐两人,将相遇问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全班解答。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两地) ,面对面地站着: 喊“预备走”后一起面对面走来( 同时、相向) ,经过一定的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相遇了)……如果只有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 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举手示范: 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着掌心,慢慢靠拢,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 对) 、相遇”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规律。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由于“117+99= 117+100-1”,“117-99 =117-100+1”这两个算式中,一会儿是“加1”,一会儿是“减1”,学生难以理解,不明其理,比较容易混淆,更谈不上应用。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买东西时已经有了类似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这个经验发现和理解算理,可以把原题改变成类似的生活情境: “妈妈带了117 元钱买了一件99 元的裙子,付出100 元,找回1 元,妈妈手中还有多少钱?”这样联系购物“付整钱找零钱”的生活经验,得出计算的方法,渗透凑整简算的数学思想,把算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其中规律。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增强实践环节,强化数学应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一)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如在“长方形面积”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对全班的学生说: “学校多媒体教室要做8 个长方形的窗帘,窗帘的长和宽已经知道了,那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呢?”现在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该怎么办。类似这样的情境是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入手,引导学生随着生活情境的展开,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
(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产生直接经验,找到数学运算的现实背景。生活经验不等同数学活动经验,比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触摸到物体,并且能感知出物体形状、表面大小等,虽然这种活动没有明确的数学意义,但这种生活经验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物体的表面是不是就是物体的面积呢? 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是物体的面积就是摸到的物体的面的大小,所欠缺的生活经验是不明确不封闭的图形有没有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在学生这个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通过实际操作,从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中,把经验从模糊到清晰,从不完整到更加完整,这样就能把生活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如果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教科书中的习题、作业或者考卷,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很差,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才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根本途径。比如在“比和比例”教学中,学生学会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测量校园面积,绘制校园平面图,还可以根据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思考如何测量,需要哪些数据,怎样与同学协作等。这种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还会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数学课堂需要实践,知识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学生需要从自已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关注生活经验,通过数学活动,加深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更能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收获知识和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经验;生活化;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学习体验,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一、学习数学知识,要尽量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他们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加深数学学习体验。
(一) 结合新知识教学,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出示一则“招领启事”: 五年级一班同学拾到人民币A 元,请丢失者到大队部认领。学生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启事中人民币的数目不能写出来,所以要用一个符号表示,启事中的字母“A”表示的是钱数,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来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设计生活场面,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进行了这样一项活动: 每组推荐两人,将相遇问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全班解答。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两地) ,面对面地站着: 喊“预备走”后一起面对面走来( 同时、相向) ,经过一定的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相遇了)……如果只有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 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举手示范: 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着掌心,慢慢靠拢,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 对) 、相遇”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规律。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由于“117+99= 117+100-1”,“117-99 =117-100+1”这两个算式中,一会儿是“加1”,一会儿是“减1”,学生难以理解,不明其理,比较容易混淆,更谈不上应用。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买东西时已经有了类似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这个经验发现和理解算理,可以把原题改变成类似的生活情境: “妈妈带了117 元钱买了一件99 元的裙子,付出100 元,找回1 元,妈妈手中还有多少钱?”这样联系购物“付整钱找零钱”的生活经验,得出计算的方法,渗透凑整简算的数学思想,把算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其中规律。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增强实践环节,强化数学应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一)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如在“长方形面积”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对全班的学生说: “学校多媒体教室要做8 个长方形的窗帘,窗帘的长和宽已经知道了,那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呢?”现在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该怎么办。类似这样的情境是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入手,引导学生随着生活情境的展开,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
(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产生直接经验,找到数学运算的现实背景。生活经验不等同数学活动经验,比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触摸到物体,并且能感知出物体形状、表面大小等,虽然这种活动没有明确的数学意义,但这种生活经验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物体的表面是不是就是物体的面积呢? 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是物体的面积就是摸到的物体的面的大小,所欠缺的生活经验是不明确不封闭的图形有没有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在学生这个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通过实际操作,从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中,把经验从模糊到清晰,从不完整到更加完整,这样就能把生活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如果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教科书中的习题、作业或者考卷,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很差,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才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根本途径。比如在“比和比例”教学中,学生学会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测量校园面积,绘制校园平面图,还可以根据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思考如何测量,需要哪些数据,怎样与同学协作等。这种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还会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数学课堂需要实践,知识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学生需要从自已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关注生活经验,通过数学活动,加深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更能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收获知识和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